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享声Soundaware D300REF参考级DSD数字转盘。 [复制链接]

221#

回复 215楼xs_horizon的帖子

请教林总:CD ONE的晶振用的是哪种型号?

HIFI是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应该首先着眼于系统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18/8/18 2:38:05

马老师,这个SATA转3.0的晶振,其实是一个用于锁相环起震用的,精度要求不高,为锁相环提供了基础频率,内部芯片的锁相环其实决定了真正的性能,这也外界不太容易能够改变的,有些声音变化可能也并非来自于时钟本身,更多是一种地线上的噪声影响区别。

消费级的数字信号质量一般信噪比比较低,这是芯片决定的,外界很难改变,所以在电源做好,特别是减少音频区的干扰就很重要的,因为USB线会传导到主机当中。

USB是地线相连,加上本身近距辐射影响,外设的电源质量是非常重要,比NAS影响大得多。

我们音频时钟为何这么重要,是因为原生以时钟为驱动(一看频率就很特殊),并没有经过锁相环处理,所以时钟本身各方面要求极高。消费级传输的时钟都是锁相环固定频率(锁相环质量也很入门),外界很难改变,它内部的精度肯定不如音频时钟,但是足够传输稳定使用,厂家对这种芯片提升能做的就是外围用料更好以及电源保证。

BTW,现在外面零售的时钟建议大家慎重购买,在没有仪器测试的情况下,烧友也没有判断力,真正时钟哪些指标对声音有哪些影响,在不同场景下仍然稍有些争议。

祝马老师玩得开心。
最后编辑xs_horizon 最后编辑于 2018-08-18 12:00:51
TOP
222#

回复 221楼xs_horizon的帖子

谢谢林总的精彩解析。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23#

这个已经不是在听音乐了!
淘宝小店 :
门耳朵 DSD  数码播放器
https://shop236654229.taobao.com
TOP
224#

用cdone接在oppo 203/205上,图像通透和细腻提升也不小
TOP
225#

回复 220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一唱一和可以休矣!数字音频是科学的产物,不相信科学,反而旁门左道。只能是变化,不会有提升。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226#

回复 221楼xs_horizon的帖子

谢谢林总的回复!对于数字音频时钟的解释,令人信服。我一贯主张专业人做专业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业余人士玩专业,费力不讨好!
对于林总的回复,我理解有这么几点含义:
1、享声CD ONE的晶振,也是普通的消费级产品设计,并无特别发烧的考虑;
2、SATA转USB电路部分,晶振的作用并不重要(只提供起震用),该环节的时钟精度由DPLL决定(这点我有点质疑,等继续补课之后再请教);
3、民用(消费级)数码产品中,通用芯片(估计是74HCXXX之类)导致质量不高;(这点我非常赞同!)
4、忠告谨慎选择市面上的晶振,因为消费者没有能力和设备进行检测(这点非常中肯,其实何止是晶振,商家说线材是5N6N无氧铜、单晶铜,消费者无从鉴别,只有选择相信)。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7#

另外请教林总USB输入端的地线隔离问题是否可以解决?
确实有不少厂家和用家主张数播采用NAS之类的网络数据,而不推荐用外置硬盘USB连接的方式。理由很简单,但很充分:网络数据地线是隔离的,可以避免地线串扰;而USB前端与后端地线直接连接,所以容易引起串扰。
记得网络数据传输是用了变压器,所以能实现地线隔离。数字信号输出SPDIF中好像也是有这样一个输入、输出变压器,可以地线隔离,因此改变压器对音质影响巨大。从D100到D300REF的升级,这个变压器好像也下重本升级了,对声音的贡献是明显的。

然后问题来了:USB输入无法实现前端、后端的地线隔离,是目前技术发展的限制,还是从原理上决定了根本无法解决?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国内有牛人(HOLO音频的JEFF)在其解码器中,声称采用了独创的“USB地线隔离技术”,对改善音质有巨大的帮助。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8#

这个已经不是在听音乐了!
门的耳朵 发表于 2018/8/18 11:58:32

确实如此,跑偏了,而且偏得太多!

好比一个秀才,不好好写字尽本分,竟然跑去研究怎么种树,不务正业,业余人玩专业,很滑稽,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1、想写字,文房四宝备齐,发现纸的质量不好,限制了笔法和墨意;
2、于是开始研究、寻找好纸;
3、发现宣纸不错,于是分析宣纸是怎么制作的;
4、发现宣纸的两个关键因素:原料和工艺(工艺暂且不表);
5、原料中青檀树皮是最重要的因素,大有讲究;
6、于是学习如何种树,种青檀树;
7、……
8、……
9、……
大约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悲哀和力不从心的无奈!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9 15:16:0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9#

最苦的还是“欲罢不能”,一如吸烟上瘾,就算现在狠心扔了一包,今晚半夜三更又忍不住偷偷跑出去买。。。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230#

用cdone接在oppo 203/205上,图像通透和细腻提升也不小
KLWX 发表于 2018/8/18 13:46:21

感谢老兄实打实的经验分享!
我对视频不太讲究,就一个艾洛维V700+外置硬盘、线电和发烧USB线。这段时间玩的很HIGH,顺便把音频上用的配件用到视频系统,发现对视频的影响确实存在,而且影响的方向是一致的。比如,在音频系统中低频比较饱满、厚实的USB线,在视频系统中偏暖调,色温偏红;而高频表现良好的USB线,在视频系统中色调偏冷,色温偏高,且画面的解析力有所提高。

另:建议老兄尝试一下氦气硬盘,由于硬盘之间充入氦气取代空气,并且密封,所以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可以减小硬盘磁碟间距,同样的空间里可装入更多磁碟、增大容量;二是功耗减少20~30%,发热下降。后者有利于音质的改善。据玩视频的AV烧友说,改善是明显的。
当然,氦气硬盘也有不足,一是噪声大,二是价格高。目前6T的价格是2600,有点贵。我还是喜欢4T红盘,600搞定,性价比高。
兄台高烧且多金,买个氦气硬盘实际验证一下,趟趟地雷再与大家分享如何?提前谢过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9 15:48:14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1#

最苦的还是“欲罢不能”,一如吸烟上瘾,就算现在狠心扔了一包,今晚半夜三更又忍不住偷偷跑出去买。。。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18/8/19 15:30:21

老兄动手能力超强,期待在硬盘盒摩改方面大展身手!我等动手能力弱的,期盼有大侠经验的分享!(我一直主张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搞摩机20年了,且当初摩机的水平也不高,目前只有一个MF47万用表、两把电烙铁,最近一次动烙铁都是5年前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9 15:49:44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2#

回复 228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上瘾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知道晶振作用大搞晶振。知道SATA,USB,数字音频2种晶振的频率吗?可以同步吗?每个阶段数字音频是什么格式?什么格式的数字信号是解码芯片才能用到的。回答不了这些,所有的折腾就是白费。先分清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模拟信号吧。你偏的太多了。在往下,质疑你在误导。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233#

回复 228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上瘾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知道晶振作用大搞晶振。知道SATA,USB,数字音频2种晶振的频率吗?可以同
truemusic 发表于 2018/8/19 20:15:41
用模拟思维解决数字问题确实是吃力不讨好。
TOP
234#

呵呵,从古至今,从来不乏觉得自己头上那片天很大的人!

经过两天补课(跑偏到琢磨怎么剥树皮了),个人坚持认为,发烧硬盘盒的时钟必须保证,晶振应符合这几点:1、有源晶振;2、带温度补偿(恒温晶振结构复杂、成本太高,不敢指望);3、有较好的精度、较低的噪音和较小的失真。无源晶振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法达到HIFI的要求。
原因如下:
1、采用无源晶振是为了节省成本,低成本的思维贯彻始终,所以无论是相应的晶振、芯片、外围RCL元件都尽量使用廉价品,质量、精度、离散性、温漂等,都难以保证;
2、无源晶振DPLL电路对外围元件的要求非常高,但负载电容非常小,12.5~15pF,容易被外部因素干扰而难以保证。比如,电容引脚的等效输入电容的数值通常是1~5pF,需要加以考虑(所以这个负载电容一般用2只22pF的电容串联);而且,印刷电路板的线间分布电容数值也高达数pF,这是很难控制的。在度娘一系列搜索中,见到IT专业人士遇到晶振无法工作的情况,分析其中一种原因就是PCB走线不合理,线路过长导致不工作;
3、硬盘工作环境温度从0下几度到50多度都有可能,温度变化的影响必须予以考虑,而无源晶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看法,请林总这样的专业人士指正。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20 02:22:5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5#

今天继续下单,买了另一家的发烧SATA信号线,380元。目前查到网上一共有3家出品,都买下了,总共不到1000元。准备花一两个月时间慢慢比较不同线材的效果异同。
明天动手改造左边的硬盘盒,计划只改SATA信号线,晶振暂时不动,与右侧硬盘盒进行对比。
经过这段时间的对比试听,已经决定彻底放弃ORICO硬盘盒+线电的方案,摩改欧博X1,左侧硬盘盒供视频用,右侧硬盘盒供音频用。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20 02:24:52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6#

这段时间明白一个道理: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这对业余人士而言,是一个欣喜的发现,但对专业人士而言,可能就是简单的常识了。)

于是猜测,硬盘中也应该有时钟、有晶振?!感谢互联网,现在获取知识性的信息太容易了,一系列搜索下来,果然如此。
贴个图:
硬盘电路板.jpg (, 下载次数:0)

(2018/8/20 1:58:42 上传)

硬盘电路板.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7#

貌似硬盘的晶振也是普通民用级别的,心里又不爽了。
但这个问题恐怕无法解决,估计没有人敢胆大妄为到摩改硬盘的程度吧?!至少搞音响的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不敢,如果IT界也有喜欢HIFI的发烧狂人也许例外。
理论上还有一种可能:也许有实力的大公司可以向硬盘厂大批量定制(数十万只到百万只的数量级)ODM/OEM,前提是如果真的定制硬盘(晶振只是一个因素,也许还有其他的未知因素)可以显著提高音质、并且被市场认同接受。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20 02:26:0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8#

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
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推理:
时钟贯穿于数字电路的全过程,从信号读取、转换、传输、接收、处理等环节都有时钟;所以,不同环节时钟的一致性是重要因素。
所以,知道了下一节课该补什么了:同步与异步处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9#

强烈要求E版做个享声P1的测评,上次看有个坛友也提了,一直都没有评,当时回复说没有货了。。。。。。。。。。。现在P1网上有些差评的,究竟如何还是相信E版的评测!
TOP
240#

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
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推理:
时钟贯穿于数字电路的全过程,从信号读取、转换、传输、接收、处理等环节都有时钟;所以,不同环节时钟的一致性是重要因素。
所以,知道了下一节课该补什么了:同步与异步处理。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18/8/20 2:18:58

数字系统部缺了时钟,确实不行,如分体转盘+解码,那么加一个外置钟则是必须的,提升很大,赞同。但我个人不建议深入到硬盘,USB等太过底层中去,毕竟那是开发者去做的。
对硬盘虽然也做过一些比较,但不深入也不是很上心,也就是简单的比较了一下机械和SSD的区别。
Sata线更换成两百来块的以后也就停止了,没有继续比较,兄台有结果,请告知一下。
兄台的热情,从文字中可以看得出,无它,玩的开心就好。
不过感觉有点喧宾夺主了,这是e版的评测帖子,请e版多说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