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35|回复: 77
71#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5 21:33:00 发表
看看现在有的发烧友把自己都逼成什么样子了。我身边有个烧友,条件算不错。有房有车,妻贤子孝,生活非常美满。器材前前后后也二十几万下去了。在我听来,看来,已经是相当的不错,都是一时之选的经典,房间专门有一间也是专线,吸音,扩散一个都不少。但是他自己总是疑神疑鬼,觉得这有点问题,那有点不好,改来改去也不知道什么是个正确的方向,分析力上去了,就觉得韵味不够。韵味上去了就觉得有点拖拉,速度慢。反正就是觉得有

听一段时间有韵味的,听一段时间有分析力的.
TOP
72#

为音响辩论是一种发烧态度,您觉得呢?
其实有些人自己对什么是正确的声音也很迷茫,还在此振振有词的辩解,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这样的辩论没什么意义,盲目。
音乐是人生的好伴侣,聆听音乐使人生变得很放松、很享受、很惬意。。。。。。
TOP
73#

回复 72# ghr2499p 的帖子

凡事物都有个大致的标准,现场真实的声音就是标准。这个无可辩驳,但是器材,唱片都不能完全重现,即使最前端的环节:唱片。 也做不到全息收录,所以声音不是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如果是,音响就成了神界的东西,吉他就会变成钢琴啦。。。
max
TOP
74#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5 21:19:00 发表
再好的音响也是模仿,无非一个九十步,一个五十步罢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音乐还是感悟的东西重于写实的东西。艺术品市场大多如此,工笔的不如兼工带写的,兼工带写的不如写意的,最最受追捧的在中国是大写意,在国外那是抽象派。都是返璞归真,极其简练。过分的(请注意我是说过分的)追求细致,历来会忽略了作品的本真,试想你总是在意你的唱片里面钢琴演奏的时候能不能够听到观众的咳嗽声或者总是在数合唱的人数对不
当你见到克里斯多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TOP
75#

HIFI乐趣的最高境界是换心。。。。。。
TOP
76#

我请诸位打开以下几个链接,这些唱片一般烧友都有CD唱片,甚至都藏有珍贵的黑胶资料,如果器材能较过关,试着听一下,这样对于音源资料选择和器材搭配都能带来帮助:
1.马勒第九交响曲;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5874571561&
2.莫扎特:第35、40、41交响曲;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649318221&
3.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小提琴),赖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371672089&
4. 马勒:第五交响曲;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086095865&
高科技在懂行的专业人士手里加工后就是无与伦比的美餐,黑胶经专家复刻成CD后还出现原来的唐突爆音吗?原来CD中的刺耳的金属声还有吗?随着器材水准的提高,上述唱片中的信息将使你更为惊讶。
TOP
77#

几样乐器都分不清的比较少见吧。
TOP
7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