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46|回复: 77
21#

老生常谈,闪过
TOP
22#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4 16:03:00 发表
俺老是不明白发烧友为何乐此不疲的换钉,换线,换管。在古代(上个世纪)的音响工程师好像没有人开发这些东西,如果换线如换机这么厉害,早就开发了,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总比做机器容易吧,根本就不用研究线路了。大部分发烧友总是先想象一种声音:好声。什么是好声?总之就是好声。然后就改机,换钉,换线,换管,加超高,超低,再不成就推倒重来。从来没有人会换耳朵。今天好声,明天



找个陌生人,几张陌生碟瞎听,看看分得出吉他,竖琴,鲁特琴?中提琴,小提琴?萨克斯管,小号?分不出的话,就像一个自称美食家的分不出牛肉和猪肉。----我相信只要不是聋的都分得出,会不分得出是一回事,知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是另一回事.
TOP
23#

更正:分不分得出是一回事,知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是另一回事.
TOP
24#

适当地换一下器材是可以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25#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4 16:03:00 发表
俺老是不明白发烧友为何乐此不疲的换钉,换线,换管。在古代(上个世纪)的音响工程师好像没有人开发这些东西,如果换线如换机这么厉害,早就开发了,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总比做机器容易吧,根本就不用研究线路了。大部分发烧友总是先想象一种声音:好声。什么是好声?总之就是好声。然后就改机,换钉,换线,换管,加超高,超低,再不成就推倒重来。从来没有人会换耳朵。今天好声,明天又不好了,过几天又好了,根本就是乱来。因为想象力太丰富了,自称金耳朵的发烧友不妨做个小实验:找个陌生人,几张陌生碟瞎听,看看分得出吉他,竖琴,鲁特琴?中提琴,小提琴?萨克斯管,小号?分不出的话,就像一个自称美食家的分不出牛肉和猪肉。不过还是别做实验的好,会很尴尬的。怎么他连乐器都分不清,却分得清这个线那个钉,太厉害了。
真的分不清,最好去音乐厅换耳朵。




这种事情在发烧界的确居多!不过,去音响厅不是换耳朵,而是换大脑里的认知!

在音响系统上换这些东西是一定有变化的;至于,变好还是变怀就下回分解了.....................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05 20:43:1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5 20: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4 16:03:00 发表
俺老是不明白发烧友为何乐此不疲的换钉,换线,换管。在古代(上个世纪)的音响工程师好像没有人开发这些东西,如果换线如换机这么厉害,早就开发了,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总比做机器容易吧,根本就不用研究线路了。大部分发烧友总是先想象一种声音:好声。什么是好声?总之就是好

是的,好多时候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刚刚换的时候很新鲜,听听觉得味道不对了,还是乖乖的换回头,我就遇到过这个情况,所以换钉,换保险丝等等是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正面的负面的就难说了,甚至大多数时候发烧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声音还在自鸣得意。所以这些东西只有在三大件调度得当的情况下再适当试试,浅尝即止。切忌沉迷其中天真的以为换换钉换换线就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个成立,那么不是反证更换三大件更加能够变化大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7#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音乐究竟是物质层面重要还是精神层面重要,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好多都是明知故犯。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8#

再好的音响也是模仿,无非一个九十步,一个五十步罢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音乐还是感悟的东西重于写实的东西。艺术品市场大多如此,工笔的不如兼工带写的,兼工带写的不如写意的,最最受追捧的在中国是大写意,在国外那是抽象派。都是返璞归真,极其简练。过分的(请注意我是说过分的)追求细致,历来会忽略了作品的本真,试想你总是在意你的唱片里面钢琴演奏的时候能不能够听到观众的咳嗽声或者总是在数合唱的人数对不对。那么你的灵魂怎么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怎么才能与作者隔空对话呢。只能是离大道越来越远了。
我们的目标是享受音乐,欣赏音乐,不是成为音乐甚至是音响的奴隶。个人认为,想真正能够进入到音乐的美好世界,高端甚至是天价器材一定不是唯一的条件。让自己的被感动的那个点低一点,再低一点。你会找到更多的快乐。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9#

回复 26#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已证实您还没被污染。赞!

三大件和听音环境的品质是首当其充的;优质的线材可减低信息量的流失,同时起协调输入、输出设备的阻抗、容抗和抗外来干扰的作用;钉脚可起抗外来振动和吸收设备内的谐振作用。但是如何正确、准确地运用这些附件,这就学问大了,首先就是要对声音、乐器、音乐有正解的认知,否则就会一塌胡涂。最终怎样折腾音响系统也是为了重播唱片里的音乐信息,也就是为了听音乐。一向也不赞同在主箱上加超高、超低,难道这么多大品牌的音箱厂没有资金买超高和超低,想想就明白了。反正一句话,在音乐厅里听音乐时,看看能不能找到喇叭(指乐队演出);在家中听音响能找到多少乐器。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看看现在有的发烧友把自己都逼成什么样子了。我身边有个烧友,条件算不错。有房有车,妻贤子孝,生活非常美满。器材前前后后也二十几万下去了。在我听来,看来,已经是相当的不错,都是一时之选的经典,房间专门有一间也是专线,吸音,扩散一个都不少。但是他自己总是疑神疑鬼,觉得这有点问题,那有点不好,改来改去也不知道什么是个正确的方向,分析力上去了,就觉得韵味不够。韵味上去了就觉得有点拖拉,速度慢。反正就是觉得有问题(反正我是觉得相当好)
那你说这个哥们儿还有心思放在音乐上面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