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48|回复: 77
51#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6 12:30:00 发表
系统调整过后,我会将LL弹奏的老柴钢一唱片取出,站着播放第一乐章最后十几小结,用于测试“云雾”手下系统的速度和功率的充沛性,就像高速公路上测试大排量下的操控性,仅此而已;完毕,慎重的取出Ivan Moravec(伊万.莫拉维茨)演奏的肖邦唱片,坐定聆听其弹奏的第一叙事曲,里面有:圆润的高音,厚重的低音部,不同触键带来的钢琴音色变化,有控制力的弹奏重复部产生的音量高低从而形成的音乐层次感,以及和鲁宾

赞同.对一个系统的测试.一张好的钢琴软件足已.能量足够的系统.在乐曲大动态演奏时.感觉到演奏者肩膀的力都运送到10指上.钢琴的击弦和泛音通过琴腔的共鸣徐徐散去.
TOP
52#

原帖由 LP\茶 于 2012-6-6 13: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6 12:30:00 发表
系统调整过后,我会将LL弹奏的老柴钢一唱片取出,站着播放第一乐章最后十几小结,用于测试“云雾”手下系统的速度和功率的充沛性,就像高速公路上测试大排量下的操控性,仅此而已;完毕,慎重的取出Ivan Moravec(伊万.莫拉维茨)演奏的肖邦唱片,坐定聆听其弹奏的第一叙事曲,里面有:圆润的高音,厚重的低

我想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控制力和暗涌狠劲一定是器材本身的素质在起决定作用的,绝不是几个钉催生的,就像真正的内家高手是丹田之气发力,绝不是几颗大力丸能够解决问题一样。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3#

回复 52#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回先生,我的观点是辅件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三大件,而不是相反;我情愿输在财力上而造成的器材之声缺陷,不甘败在听音方向上;呵呵。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6-06 13:20:12
TOP
54#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6 13:18:00 发表
回先生,我的观点是辅件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三大件,而不是相反;我情愿输在财力上而造成的器材之声缺陷,不甘败在听音方向上;呵呵。

这句话值得玩味,可惜好多人懵懂。买椟还珠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5#

可以说,钉基本都对系统有改善,那怕是几只茶杯倒扣.几棵结实的象棋子.算盘子对系统的结像和凝聚都有帮助.至于天价的脚钉.能听出它与前述的杂件的差别.前题是要有一对金耳朵.袋中有些米.才用到器材上/至于那些吹得上天的山寨脚钉.就要用自己的脑袋和亲自试听去判断了..
TOP
56#

回复 54#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交学费不要紧,发烧必经之路;但愿金钱代价和时间浪费过多;就像我们都知道弹奏莫扎特的女性钢琴家中有丽丽 克劳斯、哈丝姬尔、海布勒、内田光子,然当我听过尤 菊勒录制的莫扎特降E大调第22钢琴协奏曲时,那个“最”字需要慎重使用了。
TOP
57#

记得91年我刚刚发烧的时候,接触古典音乐,一头雾水,光是那么多外国名字都记不住。无奈买了一本上海音乐出版社88年版的外国音乐辞典,一顿恶补,总算记住了几个重要的,之后也买了好多古典唱片听听(仅仅是听听,与07先生不能同日而言)后来年龄大了觉得这个古典太深奥了,自己没有精力与时间钻研下去,基本属于半途而废。唱片后来也送了不少给朋友。自己现在就留一些轻松的室内乐,其余都是口水歌了。呵呵,现在自己都不好意思提自己也曾经听过古典,难为情,那些名字现在又叫不上来了。
我的发烧观不一定对,不管器材也好,唱片也好,我的宗旨是不折磨自己。纯属懒发烧,在某些人看来估计是伪发烧。但是可以说现在一些烧友折腾的道路我都经历过。感觉好多都是弯路,甚至是骗局,陷阱。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8#

回复 57#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先生所言情况在现实中存在不少,故此我来本帖说几句;我以前多用“告知”方式,现在则用“自责”方法,言语也少了许多。挫折能带来反思,将可贵的时间多用于珍宝的探寻,发烧之路无尽也。。。
TOP
59#

用点禅意的话说,玩音响也要讲一个“缘”字。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60#

回复 59#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现代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一生桃李天下,其中有拉宾、郑京和、帕尔曼、朱克曼、弗雷德曼等,然其早期的高徒Paul Makanowitzky(保尔 马卡诺维茨基)知之者甚少,不久前得到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全集和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珍珠公司出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