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65|回复: 77
41#

若是客人听完青蛙碟后说:这音乐感人呀!
那灯泡也就大方多燃一会吧!
TOP
42#

回复 35# 670707 的帖子



门格尔伯格的贝多芬录音确实很不错,30年代比我们7,80年代的还好,我有贝7,可以说我们落后至少50年!
max
TOP
43#

回复 38# 中山张 的帖子

到底有多少蛤乸随街跳,总不及被捉的水鱼多!
max
TOP
44#

此帖堪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45#

回复 42# rostal 的帖子

是啊,古老的唱片现在听来居然有定音鼓的弹性,炒豆声一点没有影响我聆听;先生那张黑胶是魏茵加特纳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1936年录音)。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6-05 23:07:11
TOP
4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7#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5 21:33:00 发表
看看现在有的发烧友把自己都逼成什么样子了。我身边有个烧友,条件算不错。有房有车,妻贤子孝,生活非常美满。器材前前后后也二十几万下去了。在我听来,看来,已经是相当的不错,都是一时之选的经典,房间专门有一间也是专线,吸音,扩散一个都不少。但是他自己总是疑神疑鬼,觉得这有点问题,那有点不好,改来改去也不知道什么是个正确的方向,分析力上去了,就觉得韵味不够。韵味上去了就觉得有点拖拉,速度慢。反正就是觉得有


正解.发烧友在聆听中听感不断进步不断要求更多的细节以更丰富音乐是正常的.在音乐中聆听器材,不要在器材中折腾音乐.哈哈
TOP
48#

音响器材首要目的是还原音源信息;比如,钢琴属于击弦乐器,因此某一音高的音符弹奏完毕后音量是逐步减弱,这样就带来旋律的歌唱性的困难,然而演奏者会对各小结强弱变化和主音的特别强调与关注,以达到节奏的律动性和音乐情感起伏的变化,如此歌唱性就可体现出来,音响器材的“折腾”必须建立此音乐之耳基础之上。当然,更换器材、胆管、辅件以取得器材之声和基于前者的系统调整都能给烧友带来心情的愉悦,二者在高兴程度的量上没有必要分高低,但对于烧友自身听音乐层次和境界的提高,久之听其言便知其功。
TOP
49#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4 21:00:00 发表
总之今天玩音响已经上升到原子物理学,超声波,等等神界的范畴,不信你拿快报废的国产300B到寺庙请上师加持灌顶,保证能打败WE300

老兄,你自己都承认国产300B和WE300有差距啦,点解又话换管无效果呢,是不是自打嘴巴。做人做事要以事实为依据,哗众取宠只会误人误己。
TOP
50#

系统调整过后,我会将LL弹奏的老柴钢一唱片取出,站着播放第一乐章最后十几小结,用于测试“云雾”手下系统的速度和功率的充沛性,就像高速公路上测试大排量下的操控性,仅此而已;完毕,慎重的取出Ivan Moravec(伊万.莫拉维茨)演奏的肖邦唱片,坐定聆听其弹奏的第一叙事曲,里面有:圆润的高音,厚重的低音部,不同触键带来的钢琴音色变化,有控制力的弹奏重复部产生的音量高低从而形成的音乐层次感,以及和鲁宾斯坦截然不同的乐曲处理方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