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64|回复: 77
31#

回复 30#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现在有很多烧友就是有这个 “ 症状 ” 啦,要多去音乐厅看 “ 医生 ” 了。另外,可留意一下,大部分的音乐家和录音师,有没有这样折腾的?!难道一个普通的发烧友或者所谓的音乐欣赏者,比他们的水平更高,也是想想就明白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5 21:21:00 发表
已证实您还没被污染。赞!

三大件和听音环境的品质是首当其充的;优质的线材可减低信息量的流失,同时起协调输入、输出设备的阻抗、容抗和抗外来干扰的作用;钉脚可起抗外来振动和吸收设备内的谐振作用。但是如何正确、准确地运用这些附件,这就学问大了,首先就是要对声音、乐器、音乐有正解的认知,否则就会一塌胡涂。最终怎样折腾音响系统也是为了重播唱片里的音乐信息,也就是为了听音乐。一向也不赞同在主箱上加超高、

房间的处理是相当的重要的,这是声学传播的基础,比什么钉和线肯定重要。这个弄不好,后面再瞎折腾都是于事无补。一间房间有的时间讲话都听不清楚,怎么指望能够出靓声呢。所以觉得玩音响一定是先大后小。不能本末倒置。当然在这些大的方向都搞定的情况下,用这些道具调调音色也无不可。
现在的问题是,初烧搞不定靓声,不去找根本问题,先学人家骨灰级的老烧先玩钉。这个就是歧途。就是走火入魔。最可恨的是有的js的煽风点火让这些初烧天真的以为通过这些钉啊线啊能够将自己的几万块的器材立马提升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器材。可能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3#

回复 30#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如果音响界的商人不是适时推出一些类UFO的创新,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外围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好玩)。
音响市场就会死水一潭,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会。。。。。
max
TOP
34#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5 21:51:00 发表
如果音响界的商人不是适时推出一些类UFO的创新,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外围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好玩)。
音响市场就会死水一潭,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会。。。。。

现在的确有点像90年代的时候气功热,气功强身健体是可以的,但是各位有兴趣可以回顾那个时代的气功大师都能干些什么,噢说错了,应该说看看那个年代的气功大师还有什么是他们不能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5#

我给一位烧龄20年以上的朋友听门格尔伯格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于1937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他回答说:噪音为何那么大,LP转录的速度就是慢,KRELL功放最适合播放贝五。听君一席言,我无语,胸闷至今。
TOP
36#

回复 35# 670707 的帖子

应该还会说:没有高音、也没有低音,怎样听呀!

KRELL功放最适合播放贝五)?!奇怪了..... 贝多芬写第五时好象KRELL 还未建厂喔!那贝多芬当时怎样写贝五滴?!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05 22:09: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7#

回复 36# 中山张 的帖子

这事对我而言是的教育,以后开声之前先听人说几句,掂量一下再作决定。自找屈辱之事少犯,我想说,其一:上述版本的速度慢不是LP慢,更不是转录技术问题,而是把我们在孩提时代的引路人—卡拉扬版本作为标准,相反将稳固的节奏和根据不同乐谱演奏的录音版本视为异端,其二、其三就不说了。
TOP
38#

回复 37# 670707 的帖子

下次有朋友去您处,要盘点琴姐《机遇》淡水小镇那晚有多少只 “ 田鸡 ” 叫过,且说用马克功放最适合播放 “ 田鸡 ”  ,看您怎样办?(广东话:田鸡 = 普通话:青蛙)。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05 22:42:5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9#

回复 38# 中山张 的帖子

拒绝,胆管挺贵的,点完难找,呵呵。
TOP
40#

实在分辨不出来了就换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