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继续折腾SME FIII蛇仔唱臂 [复制链接]

查看: 29982|回复: 142
1#
一些玩黑胶的老烧常常批评SME FIII蛇仔唱臂(音质表现)较差,我想一定有他们的“实践经验”支持的。问题在哪里呢?从唱臂的每一个细节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吧。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

这段时间一直在折腾唱片,同时也在折腾唱臂。用了这段时间SME FIII唱臂,前些时间终于发现了这只唱臂的确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或问题了,而且个人认为问题还比较严重哦。还好!!目前它的优点已经基本获得充分发挥,而设计上带来的某些“缺陷”最近也已经解决,音质表现也更上一层楼了。现在上来与大家交流交流,一方面是与网友们分享快乐,更重要的是还请LP老烧们多多指教为盼,能多多指出这只唱臂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更是感激不尽啊!因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17:02:35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30 9:54:1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SME FIII唱臂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可以插件更换唱臂,方便对比唱头”的设计带来的负面问题:使这只唱臂违背了“唱臂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的原则。因为插件机部分的“刚性”是不可能好的,特别是当多次拔出插入磨损后,虽然手感仍然很“紧密”,但是音质音色将明显劣化,这是玩SME FIII蛇仔唱臂的朋友值得注意的问题!!!!

虽然SME FIII蛇仔唱臂配套设计的“阻尼硅胶油合”是一个天才的伟大设计,它对稳定唱臂、减小唱臂谐振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但有时候还是“不能完全抵消”插件机刚性不足造成的“谐振干扰”现象的。解决的最简单办法——加强插接部分的连接刚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听松兄讲经……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

解决问题的最简单办法——加强插接部分的连接刚性。

加强插接部分的连接刚性也许有许多种方法,请大家“出招”,让我等学习,在此先谢过了!!

我的办法很简单,效果也非常棒,用大头针将【适量】502快沾胶小心放到唱臂插接件缝隙部分,然后迅速小心“转动”一下唱臂接插件部分并恢复到正常位置,目的是让快沾胶“部分渗入”接插缝隙,提高沾接效果。整个过程(冬天)要在30秒内完成,夏天气温高估计应该控制在15秒内完成。

这个操作最重要的是【唱臂要恢复到正常位置】这一环节。你必须先“训练”自己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使唱臂恢复到正常位置的方法和手段,其实就是要使唱头盖保持横向水平(与转盘轴心方向保持平行)。因为SME FIII蛇仔唱臂唱头盖上面有“平面区域”,在唱头盖平面区域上的横向方向粘贴固定一支【平直的】25cm~30mc的“平面延长参考物”,可以方便我们观察唱头盖是否与转盘(轴心方向)保持平行了?(温馨提示:最好多自我训练几次有把握了才去“实施”操作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

这支臂以前也玩过,松大认为对一支唱臂的声音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6#

“平面延长参考物”,可以选择足够平直的小塑料管等等,质量要轻又不要太细小,要方便观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12-28 0:17:00 发表
这支臂以前也玩过,松大认为对一支唱臂的声音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还请老兄明示,不胜感激!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27 23:20:00 发表
用了这段时间SME FIII唱臂,前些时间终于发现了这只唱臂的确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或问题了,而且个人认为问题还比较严重哦。

有点耸人听闻了吧,标题党
TOP
9#

原帖由 宝康 于 2009-12-28 0:38: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27 23:20:00 发表
用了这段时间SME FIII唱臂,前些时间终于发现了这只唱臂的确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或问题了,而且个人认为问题还比较严重哦。

有点耸人听闻了吧,标题党

哈哈!如有不妥还请宝康兄多多赐教,在下不胜感激。

我指的是:“可以插件更换唱臂,方便对比唱头”的设计带来的负面问题:使这只唱臂违背了“唱臂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的原则。因为插件部分的“刚性”不可能做到很好。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00:50:0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

我也没有多余的唱臂更换,所以我只好选择放弃“可以插件更换唱臂,方便对比唱头”的功能,把它“固定”连接了。事实上这一措施,使音质效果提升非常大的(尽管仍然不能100%完全消除这个插接部分存在的影响)。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01:09:5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