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小东西大家聊 [复制链接]

查看: 15124|回复: 108
31#

不就是DAT吗,也是数码格式的,为什么搞得这么悬.上ebay,搜索DCC Cassette或者DCC Tape就可以了.
TOP
32#

早听过了,用来录音是不错,问题是录的是什么。
曾经有人说过用来录CD后重播出来的声音比直接放CD还要好,但经过用专业监听系统AB比较,结果证实录制的效果声音不如直接用CD机播。
但如果直接录制24BIT的原始WAV文件,声音就确实比16BIT的CD唱片要好,不过这已是格式上的优势了。
TOP
3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5-31 1:33:0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5-31 1:06:43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6-5-31 1:00:19 发表的内容
其实说直刻LP比母带好,这个根本是无法实现的比较.

既然是直刻LP了,哪里来的母带可以比较?





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一些直刻录音同时有留下模拟母带录音,再版的时候就是用母带录音的来再版了。否则我们现在还能买得到喇叭花,RR的数字格式唱片吗?


硬盘上的DSD/PCM音轨能否和直刻LP一拼?


这个暂时还没有人比较过,我觉得这基本就是用在比较现有商业发行模式唱片中,模拟的极限和数字的目前最高格式之间的较量,结果应该是各有所长——用磁带转制的LP来和用磁带转制的数字格式唱片比较已经是这样的结果,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跳开磁带这一环。
TOP
34#

[upload=jpg]Upload/20065302149157787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53021501952538.jpg[/upload]
TOP
35#

直接从母带录,我觉得DAT应该会比LP好.
TOP
36#

硬盘也一样好
TOP
37#

Dr kuang 在 2006-5-31 0:40:47 发表的内容
首先LP绝不是独一无二的好,它也有许多致命的不足之处。
不用来保存是因为这些LP都是经由磁带制作出来的,如果使用“直刻”技术的话,声音虽然好,但就会严重限制每个录音的唱片发行数量。而且如果了解一下一些关于历史录音的唱片资料就知道,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少历史录音的用数位技术重制唱片时,所选用的母盘就是LP。


据我所知,如果使用LP作为母盘的例子,都是事不得以,在找不到母带,或者良好状态的母带的前提下.

如何你能够提供一些有据可查的,弃状态良好的母带不用,使用LP做母盘的实例,我非常愿意了解,阅读一下.既然是"如果了解一下一些关于历史录音的唱片资料就知道",那肯定是例子不少了.
TOP
38#

Dr kuang 在 2006-5-31 1:21:36 发表的内容
扑通一声 在 2006-5-31 1:10:28 发表的内容
硬盘也一样好


现在我们听到的绝大部分新录音就是用电脑硬盘来录音的,在制作完毕后才刻录成光碟母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早十年前还有些錄音室是用SONY Super Beta 錄影机來作母帶音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39#

Dr kuang 在 2006-5-31 0:25:05 发表的内容
非常复杂的调试带来的问题是机器之间的误差,几乎所有使用过开盘磁带的录音师都强调,开盘带要用原来录制它那台机子重播声音才好。两台相同的机子,单是压带的松紧不同声音就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而且磁带最要命的是保存和使用问题,不提磁粉脱落和自然退磁,单是复制效应就使磁带的声音严重退化了。所以唱片公司才急于开发新的技术来代替目前的磁带保存技术。


我现在用Revox A77,虽然不是什么专业机器,但是我并不觉得调试有多么复杂(当然因为是经过JM Technical Art的帮助)。

另外什么叫做“压带松紧”呢?——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开盘机会用器件直接按压磁带的背部使磁带与磁头接触——它们都是使用牵引张力的不同来使得磁带和磁头接触压力不同。Revox A77上面有磁带张力控制旋钮,我试过不同的设置,但我不觉得差异有“非常大”的程度,不信来个盲听试验如何?

“磁粉脱落”指的是70-80年代的时候,Ampex生产的开盘带由于想使得产品能承受更高的电平,采取了“Back-Coating”技术,也就是说在磁带的背面也沾上磁粉,所以导致保存上有磁粉粘连、脱落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播放前需要专门的烤箱来“烤带”(有位录音师曾经说他有一盘那个年代的2 inch规格Ampex,每次播放前必定要烤,不然的话必定粘机);而之前或者之后的开盘带则很少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经典的Scotch 111,难道没听说过在专业界内有人称它是“tape lasts forever”么(尽管它的带基弹性不太好,张力设置不当的时候容易绷断)?

“自然退磁”?——一般开盘磁带使用的磁性物质矫磁性大概是360奥斯特,地磁场仅为0.6奥斯特,要改变磁带上信息至少需要接近900奥斯特的磁场,我很难相信磁带能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如何退磁。或者我孤陋寡闻,因为首先我没碰到过,其次我看遍了网上可以找到的开盘带论坛,也问过了可以联系到的录音工程师,他们的确讨论了很多关于开盘带所存在的问题,但我从未听说过有“自然退磁”这个问题。

“复制效应”?——也就是说“print through”吧。只要随便上一个开盘带论坛,发一个帖子问“如何防止复制效应”,立刻就会有人告诉您:首先tail out,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倒一次带。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首先开盘带的带基很厚,两层之间磁性影响不强;所以复制效应增加的部分是弱磁性,而实验证明一次快速倒带可以消除1db的print through,所以说每隔三个月或者半年把开盘带倒一倒带或者播放一下就足以有效防止复制效应。唱片公司觉得复制效应是一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母带库太庞大了,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对仓库中每一盘带每隔一段时间都倒一次带,并且更要命的是有些磁带在播放前要小心烘烤,更增加人手负担。而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手中的收藏不太多,靠自己应该可以完成上述维护工作。我自己就是按照这些维护程序来做的,有效可行。

假如要说“复制效应”对于唱片公司的磁带来讲是否有很严重的影响,我们首先要知道,复制效应影响严重的磁带,听上去声音就类似加上了一种“回音”的效果。那我们听听现在最新再版的50年代那些立体声录音的CD,有谁觉得声音听上去有类似“回音”的现象呢?——我自己就从来没碰到过。

假如我没记错名字的话,我曾经知道一位叫Michael Kaplan的家伙,他自从50年代商业发行开盘带面市之后就开始购买收藏开盘带,他说过他手中超过50年历史的那些开盘带现在听起来和当年他刚买的时候没有可闻的音质变化。我自己近些年来才开始收集开盘带,所以无法验证这个说法;不过我重复聆听过很多遍的7.5ips格式的开盘带,我没有发现音质有什么变化,假如不信的话,某天假如我弄到可以比较好地录制开盘带中巨大的动态变化的声卡,我可以把当次播放的某段和再播放过100次以后的同一段都录成wav文件传上来让大家评一评到底有什么变化。

关于LP直刻好还是磁带录音好,各大开盘带论坛里早就是老生常谈。这个问题有机构作过实验的,用最好的直刻LP设备和用最好的开盘带设备去录同一个现场,最后测试分别录制的效果,结果无疑是开盘带远远胜出——它从始至终在20kHz一下的频段内频响曲线误差不超过0.5分贝。关于该实验的细节假如有人有兴趣我可以私下提供有关人士的email供询问。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40#

机器的调试,设置和介质本身的天生缺陷,完全是两件事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