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3 16:17:03 发表的内容
谈到这里又要感慨一声,录音设备/放音设备都在进步,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那种老派声音? |
这个问题一直令我困惑不解。或许老派的录音更多地是依赖于人的耳朵和经验,类似于手工业制品,当聆听者认同录音制版者对声音的理解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现代录音更多是依赖仪器和数据,更接近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工业产品。
其实这个现象不独在唱片,在其它很多方面也有类似现象。在80年代电子和数字技术兴起后,自动相机,电子表,CD唱片等迅速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在很多技术指标或使用的方便程度上,它们比传统产品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近年来,消费市场的观念又有所转变了,部分消费者兴趣转向一些精密的模拟,机械或者高难度手工制品,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古董相机,机械表,LP唱片又死灰复燃了。当然,这些只是小众市场,在大众市场上,数字化制品还是发展的主流,CD也发展到SACD,MP3,电子自动相机也发展到数码相机。在HIFI器材上也有这个趋势,新一代器材的技术指标越来越高,已前高频16K到18K是主流,后来迅速达到20K以上,20~20K被称为全频,近年随着新的唱片媒介推出,40K甚至100K的高频指标成为新一代器材的卖点;而且频响曲线,讯噪比等其它技术指标也越来越完美,刺激着发烧友升级换代。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指标远不及现代器材的古董器材却悄然升温,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大量历史较长的厂家如天朗,麦景图等推出“复刻”产品,经典的二手器材价格扶摇直上。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LP在一个小范围内“复兴”,而且越演越烈,器材厂家这两年纷纷推出新产品,LINN12的价格一升再升,连放弃模拟音源多年,全力开发数字技术的HIEND厂家高文也杀“回马枪”,推出天价纪念版的LP唱盘。
这些一时都很难说得清楚原因,或者理解为这是在数字技术高度发展后,部分人价值观念的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