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味 在 2006-5-12 14:35:2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12 8:59:21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大哥哥,也请您再看看,在喇叭中运用多普勒效应去进行如我所提的解释,是否从听觉分析没有必要?而对于意气性的言论,不必太在意的。 |
以“多普勒效应”来描述一个单元要还原较宽频带时,相对较低频率将对相对较高频率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这是完全正确的理解。
有事情,晚上再说。 |
(接着谈)但是不要忘记,为了解决和增加喇叭振盆的“刚性”问题,我们不得不把振盆做成圆锥体或者球面体以提高振盆的“刚性”。那么喇叭发出声音的时候就不在一个平面上“发声”了,追究起来也是一种失真。而且这个圆锥体的深度往往随着口径的增加而增加,常常达到数cm;这个情况下,频率越高,产生的频率“交错失真”就越明显。这些影响,与“多普勒效应”一样,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是,在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振盆的“刚性”问题前,或者仍然需要一个单元负责较宽的频带,我们就只能“接受”频率的“交错失真”和“多普勒效应”失真。
要解决频率的“交错失真”问题,除非喇叭振盆做成平面结构、且“刚性”足够高,达到理想的活塞运动状态;个人认为这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要解决频率的“多普勒效应”问题,除非每个喇叭只负责一个频率,那么喇叭的数量理论上就要“无限多个”了(一个Hz就可以分成无限多个频率了);个人认为这样做的意义不大。
对于问题,关键的是要考察这些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对声音还原产生影响?产生的影响有多大?能不能被我们比较“明显”的察觉?当比较“明显”的被察觉时,它有什么数学特征?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但是这显然不是我们普通消费者研究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