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物理模型的角度看,公式的物理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m(n Ts)还是指各抽样值(离散的模拟信号,不是数字化以后的数据),m(n Ts)后面的那堆式子表示一个上限频率为fm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求和符号表示各抽样值要依次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m(t)为理想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既抽样以前的模拟音频信号)。
抽样定理指出了如何用硬件传输频谱有限的模拟信号m(t)并在接收端恢复它们的方法(简化为四步):
1.在nTs各点对m(t)进行抽样。
2.传送各抽样值(模拟或数字)。
3.在接收端,将收到的这些抽样值放大(或衰减)到适当的幅度,并产生高度相应的脉冲。
4.让这些脉冲通过上限频率为fm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便得到原来的信号m(t)。
实际上,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存在的,所以硬件恢复原信号m(t),也是有一定的误差。
这里还应该注意两点,1 由于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存在,原信号m(t)的频谱也不是理想的限制在fm以内。2  抽样值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如果把这两个因素也考虑在内,那么实际的结果,离理论值就更远了。
由此可见,抽样定理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实际生活里我们只能尽量去接近它,但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