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 在 2006-3-21 0:15:38 发表的内容 开兄的贴子着实有趣,这正是困扰了俺很久的问题,直到前年才理清个头绪。
奈奎斯特定律害人不浅。 定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应用的条件出了错,前提是正弦波。 谁说音频的20-20KHz只是正弦波呢?,如果遇到18KHz方波如何采样、如何还原呢?如果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相位跳动(同频) 如何表达呢?这一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全是错误的。 用FFT去分解如果22.1KHz的频响,只能换得大约7.8KHz以下方波<3%失真度的还原,因为5次以上的高次谐波丢失。 众所周知钢琴的波形类似方波,所以在普通CD还原钢琴是最差的。
奈奎斯特定律害人不浅哪! |
但是,请注意傅立叶展开定理告诉我们,任何波形都可以展开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
傅立叶展开是这样说的。对于
任意的波形f(t),它
等于这些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
[upload=jpg]Upload/2006321050927700.jpg[/upload]
其中每一项的振幅an和bn是这样计算的:
[upload=jpg]Upload/2006321052101638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3210532960093.jpg[/upload]
比如说周期为2 pi的方波可以分解为这样的一系列正弦函数的和:
[upload=jpg]Upload/2006321047662986.jpg[/upload]
CD格式不能记录很高频率方波并不会影响听感。为何?——因为大家都承认LP声音也动听真实吧?——但是一般LP的频响不会超过25kHz,这里25kHz指的也是正弦波形。LP上面是刻不了方波的——LP刻盘机、LP母盘材料等等环节的电路、材料的物理特性就充当了天然的滤波器,把信号高频都滤掉了。
因此假如我们输入给LP刻盘机一个方波的信号,我们就会很惊奇的发现,不管我们怎么设置刻盘机,刻针最后刻出来的波形都是像几个正弦波加起来的那种圆滑的形状——因为电路、刻针的物理极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困难无法以我们的意志去完全解决。
所以说能不能重播高频率的方波并不会影响听感——如果会影响的话,那么LP上一早就能体验出来了。
并且人耳的构造也决定了我们无法完全感知整个高频方波——比如说一个频率为7kHz的方波,它可以分解为频率为7k、21k、35k、49k。。。。(5的奇数次倍频)的正弦波的和,那么假如
让我们用人耳去聆听这个方波的话,我们人耳听到的感觉是完全和7k的正弦波一模一样的(人耳的构造也是一个天然的滤波器,它会把任何高于20k的正弦波信号滤掉)。
所以说方波的重播并不会影响听感——假如要影响的话,LP也早就被影响了。
噢,还有另外:Myquist取样定理的条件里
没有规定信号一定是单一的正弦波,可以是任意的波形,只要你保证
这个任意的波形所含有的各个正弦波倍频的最高频率的那一个,小于取样频率的1/2即可。
电声学里说的频宽,指的都是按傅立叶展开后,正余弦函数最低和最高的频率。比如说一个MM唱头说频响是10 - 25kHz,那生产厂家指的是这个唱头可以重播最低10Hz、最高25kHz的
正弦波信号,而不是25kHz的方波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