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电脑hifi的潮流不可阻挡-----从jitter说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8653|回复: 100
81#

这样就考“输出端”、“接受端”的功夫,
要好声,选择技术精湛厂家的产品,错不了,
还有数码线不能太长。
SPDIF、音频CD都是落伍的格式,无奈。
TOP
82#

死神 在 2006-2-14 18:05:40 发表的内容
电脑辐射啊~~~

据本人实测,机箱的辐射比市电线(无屏蔽)50Hz辐射要小很多很多。。。
TOP
83#

小雨哥 在 2006-2-14 17:20:31 发表的内容
amati 在 2006-2-14 16:47:15 发表的内容
这样就考“输出端”、“接受端”的功夫,
要好声,选择技术精湛厂家的产品,错不了,
还有数码线不能太长。
SPDIF、音频CD都是落伍的格式,无奈。


呵呵,还有人玩黑胶呢。。。什么叫落伍? CD只是主流不是最新的潮流而已。 SACD/HDCD也未必会成为主流。

很典型的偷换概念,黑胶是模拟数据,CD是数字数据,根本不具可比性。SPDIF、音频CD在数字音频的存储和传输当中确实是落伍了。
TOP
84#

amati 在 2006-2-14 16:47:15 发表的内容
这样就考“输出端”、“接受端”的功夫,
要好声,选择技术精湛厂家的产品,错不了,
还有数码线不能太长。
SPDIF、音频CD都是落伍的格式,无奈。

完全同意,假如采用不包含时钟纯数字传输,那么影响音质的就只有解码了(在相同编码格式的前提下)。
TOP
85#

转一个帖子:来自家电Fly Mouse 的兄。

论CD机芯对音质的影响

刚才在好友的帖子里看见几位兄弟聊起CD机芯的重要性,其中一些观点,在烧友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就我对CD的了解,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人不才,在1998年的时候因工作需要,作为为美国Highpoint公司光盘刻录软件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对CD机芯、ISO9660、CD-DA、CD-XA等有过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时我们对刻录机和光驱的读盘性能进行过测试,刻录机是台湾OEM的产品,机芯是Philips CDM12.1,CD-ROM光驱是Sony的,型号记不起来了。测试软件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我们的软件可以设定读取速率、读取次数、读取错误时是忽略错误继续往下读还是尝试重复读取,并能显示读出的数据以及错误之处。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质量不算太差的盘,不论是CD-ROM(数据光盘)还是CD-DA(即激光唱片),不论是用刻录机还是光驱,都可以一次准确读出来。但对于质量较差的盘,采用Philips机芯的刻录机读出的正确率通常要高一些,但也有例外情况。
另外,与很多人的想象不通,光头读取的数据,并不是直接输出,而是要经过纠错和解码,才能得到需要的数据,因而机芯的性能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一张CD的实际数据量,并不是区区650M,而大约是这个数的3倍。CD光盘上的数据,采用的是里德-索罗门编码,这多出来的数据,就是用于纠错编码,以保证光盘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上面的数据仍然能够通过纠错,100%正确的读出。
很多人以为机芯的转速一定要很准很稳,否则输出数据流的码率和Jetter就会出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因为从光盘上直接读出的数据,还要经过相关电路的解码和纠错,光盘上读出的数据,是先送到一个缓冲区(RAM),然后解码和纠错电路对其进行处理以后才输出到后级。因此CD转盘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好坏,与机芯的机械部分关系很小,主要在后面数字电路的处理部分。数字电路的时钟的好坏,以及数字输出电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字输出信号的质量。
当然,好的CD机芯在读取质量差一点的光盘时有一些优势,但对于质量较好的盘,如果采用的相同的控制电路,数字输出信号的质量没有什么区别。
***************************************************************************************

我这个帖子想说明的是,高级CD机芯(指的是光学机械部分)对于音乐的重放几乎没有意义(风花兄说的什么看得舒服、心理踏实、结实耐用、机械噪音低这几点除外)。因为不管机芯高级与否,只要它能够把“有效数据一个字节都不差”地再现出来,剩下的Jitter问题是电路部分应该解决的。
所以那些说什么高级机芯如VRDS比普通塑料机芯音质好、原版CD比刻录的音质好的人,完全是在误导他人。如果高级机芯配普通电路、塑料机芯配上优秀的电路,塑料机芯出来的声音完全可以超过高级机芯。
我发这贴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因为某台机器采用了所谓的高级机芯就一定是好机器,就一味地去追捧,它采用好机芯的目的很可能是缺乏技术实力的厂商为了赚钱而搞的噱头而已。评价一台机器的好坏应该去考察它的综合设计水平。
设计的好,普通机芯也能出好声。至于为何顶级CD都用好机芯,我想除了机械噪声和耐用性的因素外,品味、形象、市场策略这些与音质毫不相干的东西才是它考虑的最主要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Fly Mouse 于 2006-2-15 12:24 编辑 ]
最后编辑小雨哥
TOP
86#

CD已经有替代品了??

否则怎为 落伍 呢??
TOP
87#

asdffx000 在 2006-2-17 23:17:21 发表的内容
既然雨果都出了刻录cd,这还不是说明cd是可以完美复制了吗?

有数字转换又如何,就好比解压那样,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能完美复制,试想先把捉下来的东西刻录成cd,再把刚刻录的东西捉下来,再刻录成cd,经过上百次的循环。那最后的cd不就变得面目全飞了吗。



1:建议再看看LPCD的资料,雨果的刻录CD实际上等同于一张CD母盘,而不是用一张CD做母盘来复制出一张刻录CD。因为雨果手头上有原始数字音频录音文件,而不是从一张普通CD抓轨获得的WAV文件。
2: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都不能避免时基误差的出现,其它类型文件不需要解决时基误差。
3:上百次是否会面目全非就很难说,但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做做试验,这样重复几次之后和原始版本的差别,听听是否还能说是“无损”?
TOP
88#

sysniper 在 2006-2-15 8:40:42 发表的内容
很典型的偷换概念,黑胶是模拟数据,CD是数字数据,根本不具可比性。SPDIF、音频CD在数字音频的存储和传输当中确实是落伍了。


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的芯片技术背景下,音频CD格式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工业设计。
到了今天,唱片公司仍不会轻易放弃它,因为它无法被完美复制。假如直接发行WAV等文件格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任意复制出和原版一样效果的唱片来,这是唱片公司所不愿看到的。也是相同的原因,使唱片公司在发展下一代格式时,更加倾向于设备和制作成本更高的SACD而放弃DVD—A。
TOP
89#

既然雨果都出了刻录cd,这还不是说明cd是可以完美复制了吗?

有数字转换又如何,就好比解压那样,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能完美复制,试想先把捉下来的东西刻录成cd,再把刚刻录的东西捉下来,再刻录成cd,经过上百次的循环。那最后的cd不就变得面目全飞了吗。
TOP
90#

另外,关于数字音频格式等的讨论以往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有疑问的DX不妨查找一下论坛上关于SACD等讨论内容的帖子,因该会有所帮助。
关于CD复制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用PC和EAC来做的话,要通过比直接对录多两次的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这才是关键所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