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电脑hifi的潮流不可阻挡-----从jitter说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8645|回复: 100
51#

防尘网咯~~~~

8块-----50块都有

何况风速大概  1K4转的风扇 本身 吸尘 就不甚明显

而且我的 CPU散热器是 立式热管,灰尘造成的效率降低远没有以前卧式散热器 般大

=============================
至于死机的话
我家里的PC是专门用来下载BT的
从来不曾关机
也从来不曾死机

何况你担心的话  就不要超频了  散热的需求更低
最后编辑烈破
TOP
52#

SMERT 在 2006-2-12 17:06:06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2-12 15:25:24 发表的内容
看了一遍,没看懂。

究竟“PC HiFI”是定义为包括哪些环节呢?——假如影响最大的DAC这个环节不包括进去的话,那此问题真的就类似于“伪问题”了。



9494,外接DAC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完全赞成.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PC hifi完全可以达到CD的效果的, 只要采用外置DAC.
最后编辑小雨哥
TOP
53#

拜读~后~默然~~

不过,小声问一句:楼主学过这方面理论吗?还是自己的顺口开河、理所当然?
TOP
54#

烈破 在 2006-2-12 23:21:31 发表的内容
但是完全依靠下载实现曲目的收集是不现实的

下载来的数据 也不过是通过高价小小的光驱 抓出来的

这种方式又被人批判错误率高的话

那下载的方式 对于 HI-END 更是 噩梦

买碟来抓轨  然后将光碟放在一旁完全封存 更不可能
(转卖二手?)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抓轨的是完全一样的数据,只要是用合格的光驱加上EAC抓的.

你的问题应该是大家都抓轨,后下载,是否正版碟的销量会少? 答案恰恰相反, 正版碟的销量增加了.

因为没有下载的情况下,你能听到的碟是少量. 可以下载ape, 你可以听到海量. 因此同一个碟, 他的销售范围扩大了. 虽然白听的人多,可是卖的也多了, 他并不亏的.
TOP
55#

Raxel 在 2006-2-12 2:00:00 发表的内容
小雨哥 在 2006-2-12 0:48:28 发表的内容
数字介面传输过程是不存在jitter的.  上面已经解释清楚了, 数据在数字传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缓存, 只要缓存一下, 所有jitter都不存在. 因此, 失真从DAC开始.

之前, 不管你的声卡是什么接口, iLink, 1394, USB, PCI, 通通都没关系,只要他输出的是数字信号.


自己搜索一下什么是interface jitter.如果转盘和解码器之间不存在jitter,那么benchmark DAC1卖点之一的dejitter技术是什么?一些顶级转盘和解码器之间为什么还要来根同步时钟线?


呵呵, 你说的这种是很老的解码器了吧. 也许那时候, 内存很贵,根本不可能缓存. 或者原来的设计者根本没想到用缓存,所以用的是什么相位同步技术之类...此时需要转盘和解码时钟同步.
TOP
56#

小雨哥 在 2006-2-12 23:16:45 发表的内容
SMERT 在 2006-2-12 17:06:06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2-12 15:25:24 发表的内容
看了一遍,没看懂。

究竟“PC HiFI”是定义为包括哪些环节呢?——假如影响最大的DAC这个环节不包括进去的话,那此问题真的就类似于“伪问题”了。



9494,外接DAC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完全赞成.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PC hifi完全可以达到CD的效果的, 只要采用外置DAC.


可能没有用过pc hifi的DX不了解, 既然PC hifi不能比CD机更好, 那么要他来做什么呢?

因为有ape的存在! 网络可以给你无限音乐的试听机会, 条件很简单,家里有宽带, 有一台pc即可.

当然你也可以刻成碟, 效果几乎一样, 但是很麻烦. 随着技术的进步, 一台pc存上1万张CD, 而且你可以分类分好,想播哪张就哪张, 很方便的.

听过不想要就删除, 一点成本都没有.

真想支持你喜欢的歌手或者唱片公司,再去买正版碟不迟.
TOP
57#

但是完全依靠下载实现曲目的收集是不现实的

下载来的数据 也不过是通过高价小小的光驱 抓出来的

这种方式又被人批判错误率高的话

那下载的方式 对于 HI-END 更是 噩梦

买碟来抓轨  然后将光碟放在一旁完全封存 更不可能
(转卖二手?)
最后编辑烈破
TOP
58#

小雨哥 在 2006-2-12 23:44:37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抓轨的是完全一样的数据,只要是用合格的光驱加上EAC抓的.



我不知道这个定论的根据是什么,但去年白天鹅音展的纪念CD在制作过程中比较过,经过电脑用EAC抓轨成WAV文件,再通过专业音频工作站的电脑和刻录机复制音频CD,结果效果比直接用高级CD转盘作数字输出,用同样的刻录机来刻录要差很远。
假如EAC真的是没有出错的话,那么因为使用的是同样的刻录设备,结论就只能是在专业音频工作站在把WAV文件转制成音频CD格式时,或者数据传输时出错了。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绝大部分新近的数字录音,全部是用音频工作站完成的。
TOP
59#

felixcat 在 2006-2-12 15:25:24 发表的内容
看了一遍,没看懂。

究竟“PC HiFI”是定义为包括哪些环节呢?——假如影响最大的DAC这个环节不包括进去的话,那此问题真的就类似于“伪问题”了。



SMERT 在 2006-2-12 17:06:06 发表的内容
9494,外接DAC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外置DAC,说明使用PC充当转盘的作用.难道转盘部分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吗?
最后编辑Raxel
TOP
60#

Raxel 在 2006-2-12 2:00:00 发表的内容
自己搜索一下什么是interface jitter.如果转盘和解码器之间不存在jitter,那么benchmark DAC1卖点之一的dejitter技术是什么?一些顶级转盘和解码器之间为什么还要来根同步时钟线?


小雨哥 在 2006-2-12 23:13:18 发表的内容
呵呵, 你说的这种是很老的解码器了吧. 也许那时候, 内存很贵,根本不可能缓存. 或者原来的设计者根本没想到用缓存,所以用的是什么相位同步技术之类...此时需要转盘和解码时钟同步.


现在的顶级套装都是很老的解码器?EMM Labs套装,dCs套装都是很老的解码器?你这么说也不怕别人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