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龙迹》,不得不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1817|回复: 290
51#

ACE 在 2006-1-4 17:51:53 发表的内容
好闷的贴子.

同感!
本很喜欢数码音频,
但看到的竟是如此的“专家”在摆显
TOP
52#

JWang 在 2006-1-3 13:53:37 发表的内容
在我分析Possibly Clipped Samples(削波Sample个数)之前,我希望沙漠之鹰也完整上传《龙迹》cd的两个tracks,这样我可以把它们包括进我的分析。

JWang请收论坛短信息。还有,请回答我上面的问题,谢谢!
最后编辑沙漠之鹰
TOP
53#

felixcat 在 2006-1-4 16:19:43 发表的内容
假如没有读取错误的话,那就说明此CD的所有Sample的绝对值得最大值,尚未达到16 bit格式的极限值32768——因此这说明此CD制作时是不应该有“削波”的(“削波”产生时都是有连续几个Sample的绝对值达到32768或者32767,Peak level显示就应该是100%而不是96.6%)。

我觉得上面这个片断还是属于削波的,可能后期制作在动态处理时,峰值并未设置成32768。虽然上面切平的Peak都未达到峰值,而且连续的采样值也并不相等。但是我想从听感上来讲,结果都是一样的(正如大家之前所讲,真实的录音是不会出现这样频繁的切平的Peak)。至于这张CD出现频繁的“切平的Peak”是唱片公司犯的错误呢还是刻意造出的特效已经无法验证,大家可以自己聆听来作判断。
TOP
54#

阿龙 在 2006-1-5 9:55:25 发表的内容
讨论终于接近尾声。


之前我买普通版确实不太认同,但从昨天再听狗娃兄在168论坛中奖的德国压碟金版之后,确实相差好远,必不得已又去换德国版。
TOP
55#

老百姓心中有杆子秤;秤星的大小自明白。
有请 Felixcat兄弟帮助分析一下《皇家芭蕾》这方面的情况,不知道有没有兴趣?
TOP
56#

讨论终于接近尾声。
最后编辑阿龙
TOP
5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8#

JWang 在 2006-1-5 11:38:01 发表的内容

100%同意你的讲法。按照你对《龙迹》分析的逻辑,你对这结果很惊奇吧?你就是按照下面这种表面看看的逻辑而展开对《龙迹》的批评的。

是你“看到”那误导人的那你称为“剪刀”现象来批判《龙迹》的制作者的,再强调一下,你是在批判制作者的态度,而不是单纯的录音本身。我会结合《龙迹》一起来分析。不用着急,戏还没结束呢。

看了《龙迹》的分析和听了《龙迹》我反而对制作者表示敬意。felixcat的批评完全是豪无根据和粗暴的。



首先,你整天说“误导人”,其实只有你自己莫名其妙地理解到其它地方去了,并且是你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去误导其它人。

还有,你说的“惊奇的结果”,请你先把EAC的参数设置好,正确地抓一次轨再下结论!连CoolEdit都不了解,甚至连EAC一些最基本的设置都不懂,你所说的、分析的东西真的很难有说服力。你总是说别人“豪无根据和粗暴的”,但你总是说不出理由来,并且你能够说的一些东西,还是基于不正确抓轨、不准确的WAV文件、对数码技术不正确理解的,这真是让人......
TOP
59#

JWang 在 2006-1-5 12:23:49 发表的内容
我又从2:32.939分/秒分析了十个数据,
Burst Modes为31654,31610,31617,31611,31615,31612,31628,31614,31614,31613。
Secure Modes为31628,31418,29801,29713,31549,31617,31610,31337,29074,31406。
为什么要在2分39秒处读数呢?这是因为2分39秒上是整段音乐Left Channel上最大值的地方。我们的讨论是直接和最大值有关。

不能这样比的,就算你同是用Secure Modes抓。两次抓轨的偏移量还是不一定相同的。比如第一次抓,第7733575个采样是-17687。第二次抓,可能7733575+n才是-17687,这个n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就是偏移量,非要这么比的话首先要修正wav偏移量。你的盘如果是正版,并且保存的很好的话Burst Modes读取也可能会得到较好的效果。JWang就不要再这个话题争论了,会吃亏的。我很想听听你对track后期制作的分析。
TOP
60#

ACE 在 2006-1-4 17:51:53 发表的内容
好闷的贴子.

同感!似乎在搞科学研究。我觉得与玩音响欣赏音乐已经离得越来越远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