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168的版主终于都全部倒下了! [复制链接]

查看: 82082|回复: 687
271#

Raxel 在 2005-10-7 21:10:35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0-7 20:59:02 发表的内容
还有,LP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所以这次我要专门请达声骆先生过来专门为我调整,在调试过程中,我发现VTA等稍微有些更动,对声音的来去都很大.结合一些朋友的经验,调得不好的LP的确是不好听甚至很难听..我不知道你对调整LP的熟悉程度如何.有机会不妨也请高手给把把脉,没准问题真不是出在软件上呢.


我现在就把LP设备作为casual玩玩的.有便宜的,自己喜欢的LP软件就淘几张.不准备花高价去追那些发烧,或者头版LP.所以,目前就保持在这个状态.调整无疑可以提高音质,反正有兴致的时候就玩玩,没兴致就让它去,不过肯定不会大投资了,不论硬件还是软件.



发烧LP我也不大喜欢,收得很少,象FIM,GROOVE这样的小公司出品音响性往往多于艺术性,耐听性不够,我以前他们的SACD买过一批,但听下来留不住,多送人了.发烧LP也有很多是数码录音,声音偏薄亮,听起来有CD味,模拟味不正,我也不大喜欢.头版LP贵而难取,我的鉴别能力目前也不够,也不是我的重点.

我目前收的主要还是以5大公司的古典音乐LP为主,特别是一些大编制的作品,听起来松润自然,特别舒服.大气.是我在CD中很难体验到的.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272#

hpstudio 在 2005-10-7 21:47:58 发表的内容
哈哈~~麻子的LP系统那么垃圾吗?

据我知道,一点都不垃圾:)
TOP
273#

怎么又回到以前的帖子所讨论过的情形呢?

或许您所说的“动态”是指中高频的音压的变化吧,这是人耳比较敏感的频段。事实上假如你把LP和CD在这个频段的声压调到一样大的时候再来比较聆听,你就会有新的发现了。动态这个是仪器测出来的,混音制作优良的CD的动态远大于LP是实实在在的测试数据。仪器不会骗人,只可能是您的耳朵骗了您的大脑。

首先,不管是LP还是CD,在制作前首先都要通过一个滤波器(就算没有专门的滤波单元,设备器材对于频率的电器性能将会自动充当信号滤波器的功能的),使得经过它的信号,能够完全保留人类可感受到的频段。

CD格式的失真是来源于量化误差。但或许您的理解有误:数码-模拟转换出来的是光滑连续的和原始模拟信号(除去量化误差)一模一样的信号来的(不相信?您可以请教一下搞DSP或者电子工程的相关人士,问问他们是怎么实现这个奇妙的结果的),而并非是一块块碎片拼接起来。还原的信号的误差就等于采样时的量化误差。

量化误差并不可怕,LP坑纹的不平均磨损所体现出来的误差就等同(或者说,类似于)数码取样的量化误差。所以说假如您真想LP能够避免这类误差,除非您不用唱针来播放LP。

Nyquist定理保证了CD格式除去量化误差之外,能够100%还原20-20kHz频段内的任何信号(准确来讲,应该是0 - 22.05kHz,但考虑到电器的各种物理性质,所以限制为20-20kHz比较稳定)。这个定理是有绝对严格的数学证明的,有严格数学推导的定理是不可能错的。错了的话将会导致自然科学在整体上的彻底崩溃。Nyquist定理不是人文科学里面那些经验性的说法,它是有100%严密的论证的。

不想再多说数学了。最后跟您保证一个观点:CD数码格式会有采样量化失真,这种失真的性质跟LP播放时因磨损所带来的失真是具有类似的症状的。
[/quote]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TOP
274#

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

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
TOP
275#

felixcat 在 2005-10-8 0:42:19 发表的内容
llp 在 2005-10-8 0:27:07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朋友:
问题:
SACD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板主们还都倒上LP上呢?
他们是用血汗换来的银钱而倒的啊!!!真理何在呀!!!


问题主要在软件数量上。假如哪天SACD出了混音精良的de Vito的系列录音,我马上把手上对应的LP出让掉,包括ASD 429。



模拟录音母带会自然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一块雪藏了数十年的猪肉,你还能指望谁能够制作出比当年更新鲜美味的佳肴?
TOP
276#

我想问题的关键还是CD凭借的奈奎斯特定理并不能保证音频的高保真,其实奈奎斯特定理并不是用在音响上的,是用在通讯工程之中,在通讯上的失真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失真根本就是两回事,比如说身处两地的两个人通过电话进行对话,只要接听的一方听得清楚另一方在说什么就能保证通话的正常进行,当然我并不是说奈奎斯特定理就只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我是通过例子说明奈奎斯特定理所说的“取样频率达到信号频率的二倍就能保证最终还原出来的信号不出现失真”,这里的所说的失真是基于通讯工程上的说法,而如果用在高保真音响上其指标还远远不够,而且就算是在音频通讯中达到奈奎斯特定理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一般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起码取样频率要达到信号带宽的五倍,这些在网上都能找到有关资料。再者从理论上讲不管数字信号的取样频率多高,取样精度达到多少位,它都无法还原出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原信号,只能更接近于原信号,我想这是很简单的原理,一般人想一下就能明白的。
最后编辑qiguang
TOP
27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78#

bw621105 在 2005-10-8 9:06:00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5-10-5 23:29:15 发表的内容
lp比cd好听这已是定论,无必要再争论了,但LP唱盘确实需要调整才能得到更好的音质,特别是VTA,非常重要,本人的REGA P3唱盘配BENZ MC GOLD原来唱臂高度有点低,最近在唱臂下面垫上一个金属垫,音质改善了很多,感觉像换了一个唱头。根据以往经验,唱臂最忌连接唱盘那一端过低,造成唱头那一端高而后边低。

    本人认为好听与真实声音是不同的,音乐的内涵不是好听,我想应该是心里感应与共振才对.

  也 就是说听到音乐旋律时,该悲伤就悲伤该兴奋就兴奋等.他的前提必须是更接近真实的声音才行.
TOP
279#

魔帅 在 2005-10-8 15:26:42 发表的内容
SACD取代CD是迟早的事。


我的看法是:SACD是一项比CD优秀但欠缺市场生命力的产品。
TOP
280#

我觉得好奇怪,felixcat就象是一个反LP的斗士。
虽然我还没有自己的LP系统,但我实际听过,知道LP的重播是绝大多数CD无法企及的。
felixcat的理论一套套,需知道人的听感非科学能辩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