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提琴发烧友”这样看“音响发烧友”。 [复制链接]

查看: 35604|回复: 256
211#

“ 听古典音乐究竟需要一套什么样的音响?什么价位、等级的产品才算可以用来听古典音乐呢?破烂的音响会严重影响音乐的聆听,所以不如不听?耳朵会被听“坏”?没有一套像样点的音响系统,我们根本感受不到古典之美?"

    听古典音乐究竟需要一套什么样的音响?这个问题好像很无聊。音乐在你心里占了多少地位,你愿意为了欣赏音乐付出多少,你能够付出多少,这些因素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音响来听古典音乐。
    至于后面的几个问号,是谁的观点?听古典音乐的器材发烧友的?还是作者想象中的发烧友的观点?

    “曾经试过在网上,一位网友满是自豪地对我说,让我去听听他那套音响,那才叫做音乐,当然也不免可怜我听那么差的音响听了那么久,听的都是失真的声音。如果你听到有人说:“吃雪糕我只吃哈根达斯。其他的雪糕都是不能吃的!”那么你可以大概可以想像到他的语气。如果他知道我听古典都是用DISCMAN,要不就录在MP3边走边听,大概会望天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不可能拿几万去买一套入门音响的,照这个道理,我们是可怜的听乐一族?音乐和音响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不能否认确实有些朋友可能会只以自己的器材为荣,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器材就不听音乐的,是爱好音乐的发烧友吗?至于工薪阶层,为什么就不可能去买一套好一点的音响呢?一套入门音响要几万?谁界定的标准?难道工薪阶层可以承受近万一平方的房价,就不能承受相当于几个平方房价的音响?看看网上那些大烧友,不都有“贵有贵玩,平有平玩”的观念吗?
TOP
212#

很有意思的讨论,才思横溢啊!其实有一个深深热爱的追求有什么不好呢?音乐也罢,音响也罢。都值得尊敬。只要不站在某种高地上俯视对方,也就不会有音乐与音响之争了。享受不断的超越(小提琴演奏技艺或音响的重现)这都是美妙的事。至于音乐给人的陶冶与感动,任何人、任何器材、任何专业都可以得到的,不是吗?只要您有爱乐之心。
TOP
213#

高山仰止 在 2005-8-17 14:58:18 发表的内容
很有意思的讨论,才思横溢啊!其实有一个深深热爱的追求有什么不好呢?音乐也罢,音响也罢。都值得尊敬。只要不站在某种高地上俯视对方,也就不会有音乐与音响之争了。享受不断的超越(小提琴演奏技艺或音响的重现)这都是美妙的事。至于音乐给人的陶冶与感动,任何人、任何器材、任何专业都可以得到的,不是吗?只要您有爱乐之心。


热烈欢迎这样的讨论。

强烈声讨拿音乐高于音响的旗帜来讨伐异见的伪君子,也请各位发烧兄弟理智发烧,不要再给伪君子留下话柄。

另外请自立自强,抵制日货,从自己做起。
TOP
214#

“一些所谓的音响发烧友给我的感觉多少有点走火入魔。有的一开始的确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喜欢音响,但自从买进一套入门音响开始,就不断地去发掘其毛病,然后就不停地要换、换、换,一定要换更好的,一定要追求音色的完美。如果你遇见一个发烧友,他肯定会先跟你提到他那套音响是多少RMB买的。仿佛金钱就代表了音乐的质量,代表了他的品位。”

    如果你认识的音响发烧友都是见面“肯定会先跟你提到他那套音响是多少RMB买的。仿佛金钱就代表了音乐的质量,代表了他的品位”的话,那么,我为你感到悲哀。因为你所认识的都是最低品位的人,物以类聚。


    “诚然,一定的音响效果与古典音乐的魅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听交响乐、协奏曲这类作品,其音乐震撼力及色彩,不同乐器合奏的音色都要有好的音响和录音才能生动再现。这类有大编制乐团参与演奏的作品对器材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就看似普通的钢琴来说,要完美重现它的音色绝非易事。交响乐的厚重沉稳需要一定器材才可体现。有条件大话,大可去用那些大口径、高品质扬声器单元的音箱以及大功率、高保真的功率放大器乃至专业的Hi-Fi CD唱机、更换材质设计优秀的信号线和音响线去提高声音厚度。你还可以去研究系统的音场定位效果、音室房间的声学环境、器材的摆位方法,感受演奏过程中乐器、旋律、音色、音准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弦乐器的擦弦声甚至指挥翻动曲谱的声音,好的音响的确可以完美还原声场宽度和纵深度,让音乐更富感染力。”

    这段话说明作者其实还是认识到器材的重要性的。那么,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会不会用好的器材更换你的随身听?
TOP
215#

曾有一篇文章说,欣赏古典音乐,一颗赤诚之心才是最重要、最可贵的,器材设备是次要的。我们过分追求音色,往往会忽略了音乐的其他方面。在现代社会里,许多人已渐渐麻木、浮躁。我们抱怨压力太大,我们抱怨生活节奏太快,我们抱怨没有时间,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但我们宁愿去酒吧泡,去赌钱,通宵打游戏,也不愿意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生活的意义。物质永远是第一的,赚更多的钱,然后挥霍更多的钱,永远是最重要的。当然,有钱了也可以体现一下自己的品味,不读书的大可去买书回家摆,买张音乐会的票去里面打一下瞌睡。中国的许多古典音乐会上多的是听不懂的领导和老板,大家考虑一下平时音乐会的门票价格就知道。有人说得好,哪一天中国也有全国“古典音乐欣赏等级考试”了,人们才会趋之若骛。

    把自己有限的收入投入到音响设备上,在工作之余泡壶茶,听听精心搭配、调整的音响系统发出让自己沉迷的音乐,在作者的眼里也是和上述的泡吧赌钱一样的劣习吧。
TOP
216#

"我觉得玩音响的那些发烧友很可怜,因为他们总以为我们是因为没听过好的音响才会对音响不在乎,其实听过了现在一些流行的音响和搭配,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像丹拿天朗金嗓子的一些高端型号的搭配,听过了后也是索然无味,就拿播小提琴的效果来说吧,与其说那是“HIFI”(高保真的意思?),不如说是在误导大众对小提琴的理解,因为从音响出来的声音都非常失真和难听,声音都像是从正面压过来的,而不是那种四面八方都能感受到“精致的空气颤动”,几十万的音响跟几千的音响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原理都一样,听起来其实没什么质的变化,但发烧友老爱误导别人说这就是“HIFI”,实在不知是说他们是无知还是自我催眠或自我安慰好。

一把普通几千元的小提琴所发出的音色,是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音响也永远得不到的。所以说发烧友花了比小提琴爱好者多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钱去追求某种声音境界(非音乐),在我们小提琴爱好者来说,只需要很低的价钱就能实现了,呵呵。

而且音响发烧友不要以为小提琴爱好者是买不起音响才拉的小提琴哦,别忘了跟某些音响相同级别的小提琴可是比音响贵得多,动则也是几十万上百万,这样的音色可就是音响发烧友一辈子追求不到的了,而且不光是声音,音乐的境界更是音响发烧友无法触及的"
很典型的一个没有听过好音响却妄谈音响的所谓音乐人。
更可笑的是用几十几百万的提琴的音色来举例。也知道好的器材有好的声音啊!
TOP
217#

曾经 在 2005-8-17 13:50:35 发表的内容
    不能否认确实有些朋友可能会只以自己的器材为荣,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器材就不听音乐的,是爱好音乐的发烧友吗?至于工薪阶层,为什么就不可能去买一套好一点的音响呢?一套入门音响要几万?谁界定的标准?难道工薪阶层可以承受近万一平方的房价,就不能承受相当于几个平方房价的音响?看看网上那些大烧友,不都有“贵有贵玩,平有平玩”的观念吗?


你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许多人看来(这里面包括很多大款级的人物),音响也就几千顶尖的东西。想想比尔盖茨兄据说用的是惠威而不是丹拿的证据旗舰就可以知道了。你要他们拿几万来买音响,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经理,150个平方的房子,一百多万啊,可买音响时,最多出3000元。
实际上,我推荐给她的只有2500元的大极典有源音箱,她很满意了。然后拿它听歌剧和钢琴,而且我也觉得还能接受。
TOP
218#

曾经 在 2005-8-18 10:51:12 发表的内容
zjize 在 2005-8-18 10:22:10 发表的内容
曾经 在 2005-8-17 13:50:35 发表的内容
至于工薪阶层,为什么就不可能去买一套好一点的音响呢?难道工薪阶层可以承受近万一平方的房价,就不能承受相当于几个平方房价的音响?



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我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你的经理只愿意用3000买音响,你给他推荐大极典,何必呢,既然那么不在乎器材,买套组合音响,一千多也可以了。估计你也会觉得还能接受的。
但关键的是:有真正的发烧友为她用3000的音响听歌剧而居高临下的对她说“你那东西不能听古典”的吗?


第一段话是你的原话吧,明显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嘛。
我给她推荐大极典有什么错吗,难道不比组合音响好吗?另外,个人觉得大极典的M30比一些万元级的HIFI组合不相上下,甚至会强一些。
翻翻这个坛子上的贴子,说你最后那句话的发烧友实在太多了!
TOP
219#

zjize兄
其实大部分的发烧友是有修养的,只是回顾一下,多少年来对音响发烧友的指责和嘲讽一直不绝于耳。很多发烧友从最初的只津津乐道于音响效果到如今的安心聆听音乐,已经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进步。但有些所谓专业人士却仍抱着成见不放,不时抬出“不懂音乐”的大棒敲打一下发烧友的神经。没想到发烧友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也会从“专业人士”的言语中看出些破绽来了,当然忍不住要反击了。
你看他们坛子上的发言的那些人,是不是也会有种良莠不齐的感觉?那么发烧友的群体中有些个体的差异有什么奇怪呢?
TOP
220#

zjize兄:
我觉得喜欢音乐的方式有很多,而喜欢音乐又对音响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这些“发烧友”的主力军了。音响毫无疑问主要是为了音乐服务的。虽然大部分的发烧友没有经过正规的器乐、声乐训练,对于音乐的内涵还在不断摸索、学习中。因为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基础音乐知识的缺乏令这个学习过程变得异常艰难。但能够坚持的,无一不是有着对音乐真切的热情的。对于这些发烧友,最切实的指导就是如同辛丰年、郑延益这样的前辈的深入浅出的解说,多多介绍好的作品及作品、作家相关的时代、个人背景,让普通群众能够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有个方向,少走一点弯路。音乐界的专业人士如果以这样的姿态出现,那么哪个发烧友会反对呢?但是如果有些半瓶子醋,自以为学得了一些音乐的“真谛”,用流露着高傲、不屑的神情的文字,乱扣着一些莫须有的大帽子,教训发烧友们“你们的努力都是舍本逐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只是失真,你们这些人懂音乐吗?”,那么谁能容忍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教育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同。你是小提琴学生,那么你的音乐知识、尤其是小提琴知识,肯定是超越普通大众的,但是相应的,你的其他知识就会有欠缺,甚至就是音乐的知识,对于不同乐器你也有欠缺。在面对一种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时,为什么不先试着包容?
不知道zjize兄是否同龄人,我有个儿子,在学钢琴,进步也很快,我有好几个认识的烧友,他们的子女也在学习乐器。大家交流的时候,目标都很明确:自己喜爱音乐,苦于当年的条件。那么就为子女创造些条件,如果他们有兴趣,则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轻松的贴近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次讨论,我受益匪浅:如果我的儿子自以为学了点钢琴或者其他知识就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等,那么我一定先让他学习如何做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