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0970|回复: 320
231#

技术是会不断发展的。现在的数字放大器也不断多了,估计到最后,除了音箱之外,整套系统跑的都是数字信号了。
TOP
232#

新的东西未必能成为经典.无论它发售的广告多么的强势!
chord  dac64也是和G-08差不多的东西!现在不很多人就在二手网
卖了!为什么????
昨晚又在一友家中听和弦dac-64觉得细节是多.味道是好!听长时
间后终于明白了:那声音完美得如电脑喷画但不真实.声音较浮.
(打消了我的购买念头)
回家听回前卫的dac.声音美艳.细节虽少但刻划较深.如一幅油画.仍然各有所长..决定升级到sf-dac的顶级抱住过日子!!!
经典的芯片为:1547  pcm63  20040三种各具特色!
诸位且观且望等g-08戍为了经典再买不迟.不要中了枪手的招!!!
另我有一友看了**主编写的文章购了音乐传真sacd号称为lp时
代的终结者!结果约一年时间未买了cd就急购了清澈的高档lp转
盘及美国的mc唱头唱放致今乐此不疲恐怕永不回头了!那声音
的细节.自然.瞬态.还原程度目前恐无任何数字格式可代替!
我说的是本人的真实感受.并不代表该产品就不佳.cd还是较方
便使用的!lp就很多手脚了!有你忙的!!!!自己选择吧!
最后编辑wsj
TOP
233#

这绝非一般“发烧友”能看得懂的技术、理论课程。就象现在出现大量的“高科技”,什么增高仪、美容祛斑仪、性器官增大器等等一样,它们吹嘘的也很神,也紧密地和科学联系在一起,当然也少不了用“曲线”来说明这些都是多么的有根据,这些能说服你吗?
我现在听的就是CD(我已经很满意了),还没机会领略LP的声音,但对于楼主说CD将战胜什么什么的说法颇为不解,楼主这么说其实就已经承认一个客观--目前的CD不如LP,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我觉得楼主用了众多篇幅来说明:留住软体,代硬件更“硬”的时候,CD的重播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我的理解没有错误吧?)。这种理念是经不起推敲的,就象一条臭鱼,你最多能让它变成一条梅香咸鱼,不可能还有活蹦乱跳的机会了。声音的重播也是一样,单纯发展硬件没有出路。
不必理会CD和LP的优劣,必然的是未来声音的传播会更加优秀,但只有软硬相互配合发展才有出路。或许50年后的小朋友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CD、LP了。
TOP
234#

felixcat 在 2004-11-20 14:45:03 发表的内容
这一段信息是别人告诉我的,我不知道是否一定正确。


不要听别人的,自己研究!
TOP
23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4-11-20 22:51:40 发表的内容


科研兄,说到这方面的知识,呵呵,我还得向你请教呢!其实我懂得比你更少,你所说的一些概念我还不知道它的定义呢。

现在既然找了老师,那么这件事情就要做下去了。他刚才给我email说其实他对此有更好的思路,这真是探索无止境啊!呵呵说不定最后写出来的Report比起现在我的模型,真可能面目全非了,呵呵。
TOP
236#

felixcat 在 2004-11-21 2:36:59 发表的内容
现在既然找了老师,那么这件事情就要做下去了。他刚才给我email说其实他对此有更好的思路,这真是探索无止境啊!呵呵说不定最后写出来的Report比起现在我的模型,真可能面目全非了,呵呵。


好样的,我就佩服这种精神!以你这种钻研的精神,我相信肯定能够做出好的结果的。假如在这之中碰到问题可以问我,我会尽力为你解释的。加油!
TOP
237#

听别人说起这个讨论也跑来看看。看完之后只觉得想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我是专门从事信号处理的,对于这些内容我都懂。刚看开头felixcat的一些叙述,里面果真有不少概念弄错了,或者用错术语了。后面的叙述也有概念弄错了,甚至用离谱来形容也可以。

但信不信由你,felixcat说的他的那种算法,我仔细想了想,还真是有道理的,可以继续。尽管我觉得这种方法有点古怪。felixcat多努力一下把相关内容补回来,你的方法有不少潜力的。假如你接着往下做,尽管我不知道你的方法最终实行起来能否有理论值那么好,但是起码结果是不应该差的。我支持你!

我也搞过跨学科的东西,我知道初次接触的人难免会产生类似felixcat的偏差,这个太正常了,甚至不少有名的科学家都闹过类似的笑话,这没啥好奇怪的。他们就牛在——尽管途中有错,但是他们的结果的价值却往往被事实所证明。

这里我不想跟这里的人磨嘴皮,老是抓住别人的缺点不妨,不看别人优点,实在是小气。我想说的就这么多。

最后忍不住再说一句:那个“堆堆”,只会煽风点火,tmd,小人一个!
TOP
238#

说到Wadia了,用了插值,16kHz有1dB的衰减,而18kHz则有3dB,这个好像很吓人,一般cd在人耳可听范围内只有零点几dB的变化,功放则是1dB左右,稍好点的箱子在-3dB衰减范围内频响也高过20kHz,我不太懂,不知道这个有没有可比性。
TOP
239#

楼主的曲线拟合在数学上是有效的,但工程上,还要考虑实际的情况。最基本的采样定理告诉我们,采样频率一定的情况下,所采样的信号频率最高只能是采样频率的一半。这样用44.1Khz的采样频率去采样的话,高于22khz的频率就完全不能回复出来。即使用曲线拟合也不行,因为在两个采样点中,可能就有一个突变,而曲线拟合总是要更光滑,趋向于用低频信号来拟合采样点。
虽然我们听不到20Khz以上的声音,但这部分声音会对听觉产生影响,比如定位,比如泛音,还有烧友喜欢说的“空气感”,“贵气”等。要恢复出20Khz以上的录音,就不得不采用超过44khz的采样频率,这就是SACD和DVD-Audio采用高采样频率的意义。
楼主的数学水平和钻研精神还是值得敬佩的。
TOP
240#

yxiao 在 2004-11-19 23:29:17 发表的内容
本不想再和这位朋友争论了,根本是对牛弹琴。但这位朋友实在是太能能装蒜了,有些朋友的思想比较容易产生混乱,所以有必要向大家澄清一下事实。我将努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以便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问题的所在,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进来。

1、没有任何一种算法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优或绝对的劣。譬如,一组由1,-1,1,-1,1,-1……组成的PCM编码,可能代表一组方型波或者锯齿型波,那么假设现在有三种算法,算法A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正弦波,算法B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方型波,算法C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锯齿型波,那么,我们怎么比较算法 A、B和C 的优劣呢?显然简单的“计算公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下,算法B最优、算法A居中、算法C最劣;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算法C最优、算法A居中、算法B最劣。。


首先,我没有说我的算法是最好的,以至于没有更好的算法了。我只是说,我这种算法,它的误差数量级比较小。完全有可能,存在同样误差数量级的其它算法,有时候我厉害过它,有时候它厉害过我。但是,数量级绝对是评判一种算法优劣的最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原则无需我来辩护。

两种算法,假如根本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那么肯定最后会挑数量级较小的那个。这位朋友举的ABC的例子,数量级之类的什么的信息都是未知的,根本就无法讨论——假如有那么一个时刻的编码,使得A的确出来一个正弦波——但是相位差了一个什么60度70度(角度制)之类的,那么它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处于“居中”的;还有,还有,两种解码接出来的波形有误差,我们不是说看谁的形状比较“像”真实的那个就行的,你可以计算它的误差数量级的,计算的结果肯定是符合直观的,不信您可以自己代个具体数据,定义一种描绘误差的标准(是定义为两者相减的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呢?还是定义为差的平方的积分的值呢?)。所以说这位朋友要想举例子,请实实在在、具具体体写清楚。假如您嫌在电脑上打数据公式麻烦,那么麻烦您一下,举个反例(实际的数据,具体的算法),算好结果后,拍个数码照片传给我,我帮您打印出来,贴到坛子上来。

想要推翻一种算法的最简单之间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实际的反例,一代进去算,真假立现。


2、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可能针对任意连续曲线提供一重“万能”的计算公式,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可能客观地评价这些算法的优劣呢。万幸的是,任何一种模拟量的曲线(例如音频曲线),都具有一定的数学特征,例如前面的1,-1序列如果是从音频曲线编码出来的,再假定我们已经知道多数音频曲线不太可能象方波或锯齿波那么“呲牙咧嘴”而是比较柔和一些,那么显然,这时我们“差不多”就可以知道三种算法中较好的一种应当是算法A。这里用到的数学方法是概率统计学,而上面提到的模拟量的曲线“数学特征”的取得,来自于我们声学工程师的经验。


“再假定我们已经知道多数音频曲线不太可能象方波或锯齿波那么‘呲牙咧嘴’而是比较柔和一些”——这句话似乎保守了一点吧?声波都是由不同频率的正余弦波线性相加,怎么会出现相加的结果是不光滑的呢?

我所说的曲线一直都是指音频曲线,假如造成任何误解的话,请见谅。这个是我的疏忽,以后我会注意把所有名词的全称每次都书写完整。

另外,概率或者是统计(请注意概率和统计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这方面的运用,不如请这位朋友详细一些介绍一下如何?我愿听其详。虽然我现在的方向不是纯粹的概率或统计,但我的方向也需要我会一些概率和统计。我所听说过的概率或统计在帮助声频领域方面的研究,能够相关的主要是语音识别,对于音频的其它方向我真的还没听说过有人或者企业在做这方面,或许我孤陋寡闻了。所以这里请熟悉这方面的这位朋友不吝赐教。


3、从上面的讨论,朋友们已经看出了一种算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估体系的选用,与算法的用途直接相关。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算法,可以一般地优于其他对手,事实上,适合语音、人声还原的算法就不一定适合器乐的解码还原,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数学特征”。也许这也是不同品牌的CD解码器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之一吧。


语音的特点,不必用数学去分析这么麻烦了,只要一看波形图,它们能量集中在哪一些频段就立刻清楚了——物理特征。

现在有很多很多品牌和很多很多解码器;不过能够独立研制自己的解码算法和制造芯片的厂家,似乎我们可以几下子数出来的——其它很多厂家其实都是用一些成品芯片,然后自己设计电路的。那么,造成它们之间声音风格不同的原因,使究竟主要在于解码算法上呢?还是电路的设计上呢?

最后,我原理、算式、结果、图表、实际数据验证及其所代表的意义都实实在在给出来了,并且都是一步一步推出来的,哪一步出问题,您可以直接指出来。我绝对不是所谓的“装蒜”(您这个词,实在是有点过份了),哪个地方我有疏忽、有错,我一定会及时说明并且更正的。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