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xcat 在 2004-11-20 16:45:49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朋友,的确以信号分析的工程师来看我的叙述,肯定会不地道的。的确您也描述了现在通用的数模转换方法,是正确的。我前面以为一些厂家采用的再取样等技术,是我所描述的样子,这个的确是由于我不了解情况所造成的错误。 |
我不是信号工程师,我上学学的是生物,现在是医生。如果你连信号分析比我这个门外汉还要外行,如果你连现在的cd的模数转换,超取样都不了解,你乱说什么?
但是,至于我提出的算法有没有用,可不可行,我前面已经给出叙述和例子。并且有足够资格的专家也告诉我,绝对可以做下去,所以我这里无须理会您对我的算法的任何评论。 |
我没有评论你的算法,我的高数不好,对你的算法也不敢兴趣。
不妨详细一点:尽管您可以说,现在没有人这样做(实际上,有,不过你不知道)——那是否就意味着这个方法没前途呢?相反,假如使用我这种算法,然后再搭配您所描述的再一次超取样的方法,那么我觉得起码最终输出的结果不会比现在的差,对吧? |
还是那句话,去看信号分析的基础读物,会走路了再去跑。
至于我是否因为这样就没有资格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呢?一方面,因为我打算把这个问题给弄完整,所以我肯定会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的;另一方面,我们一般的习惯是由电子方面的同行把要解决创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的语言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做出来之后交还给他们转化为他们领域里面的描述。他们不会因为我不太懂得他们专业而对我有看法,而我也不会因为他们缺乏更强大的应用数学理论而不耐烦。对于他们在数学上的疑问,我都会跟他们详细解释,就像在这个论坛上一样。
您别以为我在这里空口无凭胡说八道,我是玩真的。甚至,我以前还真的玩过不大不小的一次。这里我不是想显耀什么,您可以看看《通信学报》03年11月那期我关于CDMA零相关序列编码的论文,估计按照您的眼光,保证您看完之后会大骂:kao,这样的“外行文章”都能上核心期刊?!——您可以尽管骂,不过就是这样的文章,它的结果却超越了同时期日本人和国内一位专家的两个最新的结果(它们都是发表在IEEE的Electronic Letters上的)。我没用任何关系,也不用导师推荐,甚至没用其他人帮我,我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尽管别人的用词很专业,但是我不怕,将有这个专业的同行帮我修改用词表述。 |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怎么样?就可以说明你说的都是真理?说句不好听的,电子类的核心期刊我不知道,毕竟是爱好,不是专业。但生物的中文核心期刊我从来不看,呵呵,水平太差。就是国际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错误也不少。不用拿核心期刊吓唬人,我受过高等教育,对这个有免疫力。
[/quote]最后我也想说一说,为何国内的应用学科的发展总是比国外的要慢一拍:那是因为国内的圈子意识有点严重了,“内行”的总喜欢排斥“外行”的意见,一看不地道或很陌生就认为别人在胡说八道。的确这边EE的老师也说过我的描述缺乏信号处理专业的思维,但是他们却很欢迎我这个算法,并且打算辅助我把这个想法用他们的方式完善出来。资深民工朋友是普林斯顿EE毕业的,科班出身,我看过他主页上的论文,尽管我对他对我的批评方式持保留态度,但是看了他的论文之后,我深知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的重要性。我觉得,假如按您这种方式来看待新的观点,那么信号分析这个领域真的就被禁锢在狭隘的思维里,不得发展。
我对于信号分析真的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不过也是EE的老师告诉我,尽管他之前没想过有我这样方法,不过我算的是正确的,并且绝对是可以做下去的。所以,我绝对坚持我的算法,并且充满信心。[/quote]
不错,有志气。希望你有一天把信号分析推翻了重来。看来象我这种头脑僵化的是没希望了。中国的荣誉就落在你身上了,得诺贝尔奖估计希望不大,但在电子工程领域竖起民族的大旗就要靠你这种有痔青年了。努力!我给你加油!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