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1008|回复: 320
101#

这位朋友,可能有一些地方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所说的“滤掉”,意思就是不可能从44.1k/16bit的信号中运算结果里面存在超过22.05k的信号。

Nyquist原则,这么出名,不会不知道。我知道混叠的确对于图像信号有可察觉影响,但是对于音频信号,我所考虑的准则是:假如有高频的信号的振幅作用于波形里,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以某种程度把这种振幅的能量也算在最终的编码里呢?

比如说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411188134759803.jpg[/upload]

那条直黑线就是混叠的作用所产生的(画条黑线只是示意而已,不是最后输出的曲线),它的确表现出一个稍低频的震动,并且在该直线和那个正弦波的第二个交点往后,它所产生的误差比直接把这个频率的波滤掉之后再取样的误差要大一些(不过在这个点之前误差却会小一些)。但是我觉得这却同时保留或者反映了这个波形的一些振幅。

我不清楚这样的保留对于听觉还原上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假如经过试验得出结论是有坏处,那么编码的时候先把它完全滤掉好了——不过Nyquist原则和D/A转换没直接关系吧?

说AES只是觉得很逗,觉得它很不够意思,交了钱也没什么太大的优惠——SIAM的优惠比它要大些。没其他别的意图。

不过说真的,我上面说的用插值多项式来先描绘出原始信号的路子,我觉得真是可行的,至少在算法上应该没问题吧?至于电路等方面,不是我力所能及了,也就讨论不了了。

恩,在网上来讨论比较学术的问题,可能不是一个好方法,至少网页上不支持公式编辑命令行。。。我觉得当面讨论才是比较好的沟通方式。在我们学校接触了不少大师,真的觉得他们能给我带来很大的鼓舞。

现在找工作不易,能在WVU当教员的机会看来也需要一番力气去争取,厉害!不过似乎它的EE排名比较靠后,这位老师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系的大致情况呢?我们学校的应用学科的交叉性很大,所以我们系、计算机、电子、概率几个系都经常合作着来做研究,这样大家的合力就效果很惊人了,我觉得这种模式很好。

论坛上有显示IP的功能的,您查IP就能知道大家所在的位置了。最后,我觉得这只是由于表达上面的不详细所造成的误解而已,假如我有令你不快的地方,请见谅。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02#

felixcat 在 2004-11-17 15:39:48 发表的内容
Wilmer威馬 在 2004-11-17 14:59:37 发表的内容
无论任何新旧数码技术,似乎仍只停留在如何完美重整单音调波形,但就似乎仍未有能力兼顾实时的谐波及泛音运算。

如果电脑动画模拟迫真度可以进步到完全取替真人演出,而硬体又可以平民化,就是数码天下真正来临的日子。


威马兄,在音频处理的时候,不管是模拟录音还是数码录音,它们面对的就是麦克风送来的声波信号,它就是无数不同频率的正弦余弦波的和了,什么基音、泛音、谐音等等的都含在里面了。任何的录音方式都是去记录这条信号,而不用管其中哪些是泛音谐音。反正只要把整条曲线描绘出来,就自然会是录音现场传到麦克风的声音——模拟录音、数码录音都是采用这种原理的;而至于电脑midi媒体音乐,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合成音乐的。

电脑动画已经可以代替真人演出了,《指环王》里面凡是不是人类模样的那些怪异形象,都是采用大型计算机描绘计算出来的——据我所知他们所采用的计算机,其主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大概已属于我们国家的“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那种级别——不过造价极其昂贵,非个人所能承受。但话又说回来,一般人也不必去买台超级计算机来自己设计电影吧,呵呵。

楼主回答very OK.
Wilmer威馬兄,在线材方面是专家,但在数码知识上就菜鸟了。声音的构成由基音,泛音,谐音等组成,如钢琴的中音和人声的中音基音是一样的,但由于泛音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质。你可以用COOLEDIT软件看音乐的波形,是非常复杂的波形,什么基音、泛音、谐音等等的都含在里面了。
TOP
103#

当一个苹果努力地往我的头上掉的时候,我深知:有大件事要发生了!
TOP
104#

老话题,新主角,这回主角换成了留美研究生。
费了好大劲看完了这些贴子。意料之中,像以前的多次讨论一样,F兄又拿出了您的杀手锏。每次,您只要把话题引入您的专业领域,划上几道曲线,弄上几道计算公式,甭管是对是错,别人都得收声。看都看不懂你还说什么?
前面堆堆兄说得好,这叫“话语霸权”。
我认识一个研究“女书”的,反正一到公共场合他就爱拿这来说事,反正别人也听不懂,说对说错理全在他那一边。
研究数学的人自然是比研究女书的多些,不过F兄很清楚他需要做的事就是把这声势先声张出来,当别人一看都玩到这份上了,还不噤若寒蝉。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手里紧紧攥着话语权,既侃侃而谈又风度煸煸,自然是叫好声一片。反正不过是场“一个人的战争”,胜负从一开始就见了分晓。
但我非常怀疑这种讨论方式的诚意。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您上次与PAN医生讨论XRCD好还是普通格式的CD好时,也出了此招。我觉得您的对手挺厚道的,他可是著名的脑外科主任医生,要是用上脑神经学来分析听觉,大概也能把您弄傻。还有邝版,优秀的骨科大夫,他要是从耳软骨的构造分析谈听学曲线的变化,大概也能独自舞一阵刀枪。
关于CD与LP的优劣我不想再作比较了,永远是数据派在理论上胜出,听感派在现实中胜出,您的理论再复杂也改变不了这点。其实我知道您挺看好手中的那批头版CD的,它的声音不光好过LP,也好过XRCD和SACD,对于后一结论,您就不太像个与时俱进的技术派了。您还是更强调做头版CD时的那些调音师的浓厚功力。是这样吗?
其实我也知道,如果一定让您放弃您所学的这些专业来讨论问题,的确有些为难您。所谓学而所用嘛。不过您的心态还是需要做些调整。要不是这回出了个高人来和您对话,我想您的君子风度会掩盖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以前就有人给您指出过,还记得与MOCK兄的那次讨论吗?
最后,祝你在美学业有成,早日海归为祖国效力。
最后编辑ACE
TOP
105#

petershao 在 2004-11-17 13:21:56 发表的内容
各位版主,各位LP的玩家,你们没有话说吗?


您也别屁儿癫癫地急着乐,不是爱买XRCD吗?这位仁兄上回就是用同样复杂的计算公式得出了XRCD不如普通CD的结论。您要看了那个贴子您就笑不起来了。
当然,您真要觉得这位仁兄的话句句是真理,回家把XRCD全扔楼下去,我也不会觉得特意外。
TOP
106#

所有人不明白只有您明白,您就还是不明白。
TOP
107#

你们在干什么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呢。
TOP
108#

嗬嗬,看得出来,楼主的基本概念不清楚。如果CD上本身就不包含的一些信息,再怎么插值、拟合,也只是‘靠猜‘。比如你只有100个数据点,如果你用多于100个自由度的函数(不管什么函数)去拟合,就会出现OVER FIT。所以现在的关键不在升频,而在于“目前CD所包含的信息够用了吗?“
不好意思,最近正好一直在用matlab编程搞曲线拟合。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啦,真正特殊的算法还得自己编,matlab的算法都是一些一般用途的算法,本科生和硕士生用用还可以。
TOP
109#

强       强       强       强  !!!!


我才学浅薄,所以很崇敬那些有知识的人,知识使你们成为超人,在这里我向felixcat 和资深民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个坛子需要你们,希望你们常发帖!
TOP
110#

感谢楼主,感谢民工,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讨论之一。另两位都够“资深”,值得我敬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