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WS 在 2004-9-30 8:44:23 发表的内容 darajan兄觉得“历史感有余,精致感不足”,认识对了一半,“精致感不足”,乃你听历史录音的错觉,正如你说的“当时录音技术的折射”造成的,并非不精致,是因为当时录音技术还不足以完全还原这些细节,所以拿它他同3D、4D比难免错觉。 贝多芬交响乐本来就是历史的产物,它当然具有历史的烙印,其实卡拉扬、阿巴多、加德纳的贝多芬同样有历史的烙印。 |
错觉很有意思,我们且来谈谈。好像我在看一个黑白电视机,然后感叹道,这色彩真丰富啊,你看不要被黑白电视的错觉所迷惑了,这画面其实是异常绚丽的,我看到了很多红色,蓝色。
你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的耳朵非常诚实的告诉我,我听到了一些不精致的东西。然后你的大脑开始加工了,这是历史造成的,不要被耳前的状态迷惑了。----?有这必要吗? 我们要理性的看待,我们要尊重大师,我们要尊重历史或者一些权威的历史评价。我想,除非你回到过去,亲耳听到那些杰出的演绎,你怎么能欺骗自己的真正听到的东西呢? 我们再也听不到4D录的瓦尔特的马勒了,听不到了,不要去幻想了,因为我很满意听到当代大师在相对技术成熟下的演绎。如果现在没有,则又另当别论了。
我再次强调历史价值是一回事,但我不会整天去为了某某原因守在这“评良心讲”都不精致的音乐面前。
有人可能会去买个黑白电视机去想象色彩多么的美妙。我敬佩他们,但不感苟同。
再者,那么是否真的技术直接造就了那些音乐,非也!技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所谓的不精致只是很小一部分包括技术。绝大部分是,这种演绎正的缺乏细腻的变化。这是对音乐的理解诠释问题,我所谓的历史感,是对当时的(较之当代)我以为并不太理想的相对统一的演绎风格的说法。你看托斯卡尼尼,他的处理精致吗? 我认为就算他想要细腻,可能当时的乐队还没有这个技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当然没有他们,可能没有后来的人,我们现在可能还无法听到那些杰出的演绎,但毕竟,后来者的绝对意义上的杰出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