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低音管(Bassoon)的构造与历史发展(I) 专栏作者 发表日期 阅读次数 响应篇数
morgengruss 04-02-17 710 3
一位学音乐的人,与人初次见面最常被问的问题就是:「请问你是主修什么?」是的,我也常被问,并且很顺口的回答:「我是吹低音管的」,可是对方脸上困惑的反应恐怕是主修较热门乐器的人所不常见到的!为了避免对方困惑又尴尬的表情持续太久,我都会很快的接着说:「这乐器很少人学,又不常见,所以不知道也没关系」,嘴上是说没关系,可是心里确觉得「很有关系」,因为觉得自己虽然当不了大演奏家,但至少应该把自己所学到的学院派音乐用最轻松、最平常的方式介绍给大家。所以我决定在这里长篇大论,希望大家能认识低音管!低音管又名「巴松管」,其实这是根据它的英文”bassoon”译音而来的;法文是”basson”,不过”basson”这样的写法有时特指法式低音管(低音管分为德式、法式两种,稍后会为大家介绍)。在交响乐团中,低音管是跟竖笛比邻而居;在管乐团就不一定了,因为我的邻居曾经是法国号(Franch horn)、萨克司风(Sax)、双簧管(Oboe),甚至是低音竖笛!所以端看乐团是如何安排座位。这样是否让各位稍微能回想起低音管的踪迹!?如果还是印象模糊,不晓得各位是否听过Prokofiev的「彼得与狼」(Peter and the wolf)!?低音管在这首曲子里扮演了Peter的老爷爷,所以只要老爷爷开始数落Peter时,就会听到低音管低沉又缓慢的旋律出现。也许讲到这您还是一知半解,没关系!就让我们从低音管的构造、特性及制作过程开始认识它吧!壹.乐器构造:低音管是属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又分「无簧」(长笛)、「单簧」(竖笛)、「双簧」,低音管跟双簧管一样都是属于双簧乐器。您一定会很好奇,低音管到底有多高!?低音管约134公分高,难道吹低音管的人都带着「134公分长的火箭炮」出门吗!?那乐器盒可要做的很长吧!?可别被数字吓坏了,低音管本身可拆为四节(joints),如果再加上弯曲造型的吹口管,这样总共有五个部份,当然这还不包括竹片部份。既然可以拆成五个部份,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装回去啰!现在就依照装乐器的顺序为大家介绍每一部份的特点:一. 底管(butt or boot joint):底管顾名思义就是最底部的管,非常的厚重,底管的底部有个「U型管」,单从外表看是看不到的,因为有个金属罩子在外,所以要打开罩子才能看到。而底管有两个口,是连接长管及支管的。底管管壁很厚,因为有「斜开音孔」,这样讲可能让您一头雾水,我举个大家小时候最常接触的乐器---直笛,直笛的孔可以让你看到这个孔正对面的管壁,但斜开音孔就不是,如果你拿个棉花棒往斜开音孔插到底,也就是你的棉花棒不是呈水平状,而是斜的,希望我这样解释大家可以稍微了解。还有一个造型有趣的小东西,名叫”Handrest”,我们通常会叫它「牛角」,这就像是根据它的形状去取一个绰号一样。Handrest在底管上方,较靠近支管了,右手的虎口就直接放在它弯曲的部份。不是每个Handrest都长的一样,弯曲角度或大小都有可能不同,甚至还看过有人不用Handrest,其实用不用都不影响音色,只要你的手觉得舒服自在即可。二. 支管(tenor or wing joint):支管看起来就比底管或待会会介绍的长管瘦一些,可是支管的中间部份管壁变粗,就像是人胖了个啤酒肚一样,这也是为了左手手指要按的三个斜开音孔。装乐器的时候,我们会把支管接上底管一个较小的口;而底管的上端则是接吹口管(bacal or crook),也因为如此,支管的内管壁也很特别,为了避免吹奏时由口中所吹出的水气直接与木头接触,所以内壁是一层橡胶或塑料(hard rubber or plastic)。三. 长管(bass or long joint):装上支管后,接下来就是装上长管,它是在支管的旁边。长管的底部是衔接底管,它的顶端是衔接扬音管。既然它叫长管,顾名思义就是他的长度很长,的确,在这四节部份,它是最长的,它的按键也不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底管及支管,有斜开音孔,它是藉采用杠杆原理的长按键盖住音孔。而它的内壁不会接触到吹奏时由口中所吹出的水气。四. 扬音管(bell joint):装上支管及长管后,接下来就是在长管上端装上扬音管。扬音管的顶端通常镶嵌一圈远远看起来好象是白色或米黄色的环,通常会采用象牙或塑料,甚至有用铁环镶嵌的,最先只有法式低音管才是用铁环镶嵌,不过现在也有德式低音管采用此种材质,所以不能用顶端的环来判断是哪一种形式的乐器。至于象牙材质,碍于它是保育类动物产品,现在大多改用塑料。有一次练管乐团时,跟坐在我隔壁的学姐聊起来,我们两个开始研究顶端的环的材质,她的乐器比我早买了约七、八年(跟我同一品牌及型号),我们敲了敲环,感觉很不一样,她的环感觉比较硬,也稍小一点,而且色泽上看起来比较黄;我的环敲起来就觉得好象没那么「高级」,真的让人感觉就是塑料做的,且比学姐的环稍大一些,色泽上就比她的淡一点。虽然顶端的环不影响乐器的声音,不过这样材质的比较也蛮有趣。我喜欢形容乐器顶端的环为「宛如天使头上的光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如此形容,环还是有它的功用!由于低音管的长度比一般乐器要长,为了避免碰撞所造成的损伤或木头裂开,因为有时所以环的功用其实就是保护木头。扬音管的长度有时被要求加长,在马勒或是华格纳的作品中曾用到。原本低音管最低音可吹到降B1,扬音管加长后,可再吹低半音,吹到A1。五. 吹口管(bocal or crook):吹口管又叫变音管,不过我自己觉得中文翻译念起来不好念,所以我还是习惯用英文”bocal”来称呼底部衔接支管,另一端衔接竹片的弯管。吹口管插入支管的部份较粗(插入支管的部份是围一圈软木垫),在靠近这较粗的一端,有一个突出物,仔细一看会发现有个小孔;而插上竹片的一端则是较细的一端。吹口管大部份分为四种尺寸:0、1、2、3号。0号是最短的,3号是最长,这跟音准有关,以Schreiber(某一低音管品牌)来说,1号吹口管是A=442,2号吹口管是A=440,3号是A=438。面对这三种尺寸的吹口管,我通常使用1号及2号,如果自己做出来的竹片使用1号,音准会偏高的话,我会改采用2号吹口管。如果说拉弦乐的人都想要有把好弓,让自己演奏乐器更顺更稳,吹低音管的人也都想有好的吹口管,好的吹口管演奏起来除了有良好的音色外,在使用气方面,能有舒服自在的感觉,而各音域的转换演奏也能自然流畅。所以在材质、管壁厚度(thin-walled or thick-walled )、长度及弯曲的角度都会影响到吹口管的特性。甚至为了曲目的特殊性或音域,改用特别功用的吹口管。我手边有一份Püchner(百年乐器制造商)吹口管的产品目录,它列出六种吹口管的特色,有「给较厚重的竹片,有好的共鸣」(B)、「传统的可广泛使用的」(C, 大概意思指这种吹口管不是特别设计为某个音域比较好吹)、「特别为高音域设计」(A,高音时特别好吹)、「有良好的平均音色,设计给室内乐吹奏及独奏」(M)、「交响乐用的」(E)、「具圆润音质且音量大」(D),每一项后面的英文字母都像是这个特色的「代码」,它们会印在吹口管上面,例如吹口管上面印着”MD”,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代表「有良好的平均音色,设计给室内乐吹奏及独奏,且具圆润音质,音量大」。不过这些英文字母代表并不是通用于各家品牌,以Schreiber来说,”E”这个字母是代表吹口管特性属于音色较明亮的。吹口管到底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一般来说以镍合金、金、银(又分German silver、Sterlin silver)、黄铜、白铜、钯金(Palladium,银色金属,比银还轻)等材质,外表再镀银、镍或金。我们刚提到吹口管上会印着代表特色的英文字母,有些吹口管还会再印上代表金属材质的字母,像我自己所用的Heckel的吹口管,”CC”代表是管壁较厚的之外,在靠近软木垫的地方有印上”N”的英文字母,代表是用用较软的German silver制作;如果是用纯银(Sterlin silver)制作,就会印上”S”。当然,也不是每家的代号都一样,或都会再标上这样代表金属材质的字母。在"支管"这部份有个错误....."装乐器的时候,我们会把支管接上底管一个较小的口;而"底管"的上端则是接吹口管(bacal or crook).....应该是支管而不是底管,我可能写到晕了,就打错字了@@.在此公告啰^^2004/02/20 By morgengr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