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樂器介紹 西洋乐器 [复制链接]

查看: 11648|回复: 69
21#

木管及铜管的始祖--木笛     专栏作者     发表日期     阅读次数     响应篇数
    falles     02-03-19     1313     21
我把音乐的源起大致上分为三项,中国为主题的国乐,欧洲主体的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最后是一些我不清楚各地或岛屿型源起的音乐。这次我要探讨的木笛,是被我归类在欧洲主体的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乐器”木笛 ”可能还有人对它的定义还是不清,有人会问:这个名词是否广泛的代表木管乐器,这样的说法令我有的伤心,其实木笛就是你小学音乐课在吹的直笛。说到这里又有可能有人提出疑问说:这种简单的乐器需要加以讨论或学习嘛?这不是小孩子在玩的东西嘛!这样的话只让我感到一件事,在台湾的音乐舞台上,绝大部分的人都矮化直笛或称做木笛的这个东西。这使的学木笛的我有种无力感。不过我会在这篇文章中,来打破这些错误的观念。首先讲到主题管乐及木管的始祖—木笛,也许有人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有人根本就无法了解或想象这句话!我不难想象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因为大家对它的认识真的太浅了。今天的我们所看到的长笛(FLUTE)是用金属去做的,但我们却说FLUTE是木管!这是为什么,当你看到真正昂贵,有价值的FLUTE它却是用木头制成的,你看过火焰之舞吗?里面那位男主角,手上所吹红色的东西,正是材质用木头做成的FLUTE。木管的乐器全部都是由木头去演化的,连铜管都不例外,铜管的部分我比较没办法提出演变的证据,但当我找到证据时,我会在发表让大家了解。现在我们单一讨论木管。单簧管的原身是木笛,长笛的原身是木笛,双簧管也是从单簧管去延伸出的乐器。以演变的角度去看,我们不难发现木笛的确是木管的最早样子。假如你认为这着只是推测性的巧合。我们现在依前面提到的音乐源头来探讨,第二类型欧洲主体的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开始应该是没有乐器,大部分都是人的歌声即简单的打击,不久就有许多的乐器出现,最早期的钢琴(我忘了如何称呼),最早期的弦乐(我不知道这项是否有),最早期的打击乐器(没有固定单指的乐器),最后是最早期的木管乐器—木笛,当然那时的木笛造型更现在的也有些许的不一样。这样你可以相信这些说法了吧,要是你还不相信,快去听一片巴洛克时期的CD你可以找得到木笛的声音。有人可能会说,那是长笛的声音,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那时长笛还未形成,那确实是木笛的声音。到了这里有人会想那么好学的直笛着么简单就可以做到高深像长笛的技巧,那大家就都不要学长笛啦!实际上,木笛也不是很好学的,要达到某种境界程度,也是要像长笛一样的学习和练习,只是在台湾把直笛的难度上限看成小学生程度的东西,所造成大家知识上的死角。木笛也可以吹的很动听,也可以模仿许多风味,至于做高深的技巧变化,不过木笛本身就为巴洛克时期的乐器,当时的音乐内涵,跟现在的东西比起来,本就比较朴实,木笛的 ”原味 ”本也该朴实,自然受限木笛的自身极限和音域,不然也不会演化出现在的各样木管乐器。凡是有先有后,技巧追寻的不一样,大家不要再看轻木笛了,要是我当中有什么写错的地方,望各位指教!我就是之前发表过一些专栏的falles,现在是一位高中生。若我有疏露、不当部分也望大家指教,谁叫我年纪轻,阅历不深!
TOP
22#

大号
大号是管弦乐队里最低音的铜管乐器,于1835年由德国长号演奏家魏普莱希特 (Wilhelm Wieprecht) 发明。这乐器的音色严肃而沉重,但有时也可用以制造奇特怪异的效果或喜剧的气氛。播放 - 积合 : 大号组曲第六首"苏格兰人"
TOP
23#

辛苦了, 没想到你做的那么专业。
TOP
24#

木管乐器广受欢迎及使用,这是因为它们皆具有半音键,可以演奏音阶、半音阶及音程的跳动。
  单簧管是八度加纯五度超吹乐器,音域较宽,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阶、半音阶、音程的跳动,也可以自如地演奏和弦的分解音型和装饰音。   有些演奏者可利用控制口腔松紧的方法,来演奏滑音。
双簧管可以演奏音阶、半音阶、音程的跳动以及分解和弦,也可以自如地演奏装饰音。由于双簧管是八度超吹的乐器,因此使用连续演奏时,下行大跳不如上行自如。
  双簧管不宜于奏长时间后半拍音符,因奏这种音型吸气与呼气不易平衡,会造成演奏者呼吸紊乱。
长笛的低音区耗费气量较大,中音区较小,高音区较大。   吹奏长笛时,舌尖随气流急速颤动,发音类似拉奏乐器的抖弓效果。
TOP
25#

节奏乐器是利用敲、摇等非常简单方式,使乐器发出单纯的声音。结合了各种不同的节奏乐器,利用敲、打、摇所造成不同的音长,使它谱成一篇美妙的乐章,你是否心动了也想来学一学节奏乐器的使用方式呢?快来吧!
 
演奏时左手持三角铁的绳(手不可碰三角铁,以免影响音色)右手持一根小铁杆,敲打无开口的一端。如奏颤音时,敲打无开口的左右边,连续敲打所需时值之长短。
铃鼓的演奏型态可分为以下四种:
1.一手持鼓,一手演奏。 2.一手持鼓在膝盖或腿上拍奏。3.将铃鼓固定于脚架上演奏。4.将铃鼓平放面朝上,置于双腿(坐姿)上或桌上,以双手演奏或用棒子演奏。
铃鼓的演奏法:
1.敲击鼓中央:用拳头、手指、手腕。2.敲击鼓边:以手指或手掌拍击。3.长音摇击(滚奏、轮音):以拇指沿鼓边前移,摩擦振动鼓身,或用左手紧握木框左右来回快速的摇动,发出连续长音。4.短音摇击:左手紧握快速一下。
将有橡皮绳的部分向下,套在中指或食指(或在指间夹住也可以),放在掌心上;另一手要尽量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不能伸直,不放松手腕,轻轻弯曲手指,用指尖敲打。通常在敲奏一拍时用食指与中指同时敲打;敲奏半拍时,则用食指和中指轮流敲打。
    木鱼型的木鱼通常用较粗的大槌来敲打。如果要敲出不同的高度的音,就要把大小不一的木鱼排列起来就可以。     高低木鱼通常的敲法是左手拿木鱼(音低的放在左边),右手拿槌敲打。敲打位置约稍离共鸣体两端处,与缺口成直角处敲下去,所得的音最好
TOP
2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7#

六.簧片:

簧片对任何簧片乐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簧片都有自己的特色,拥有良好的簧片,对演奏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遇上不好的簧片,天才也可能变白痴,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不过不好的簧片可能在音准、吐音速度、音量、音色、好吹与否…任何一项中产生问题,举个例子好了:假如今天吹一首有很多快速吐音的曲子,但簧片在吐音方面反应相当迟钝,可能舌头点到簧片不能马上发出声音,这样的状况就算曲子练一百遍,效果恐怕永远达不到「灵巧」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对簧片需要严格的要求。

(一)材料从哪来!?

一般学双簧乐器的人最好学会自己做簧片。我们在习惯上也称簧片为竹片,那簧片的材料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我们台湾随处可见的竹子就是制作簧片的材料吗?当然不是,而是一种叫”Arundo donax”的植物(*),虽然我们会说「竹片」、「竹材」,但Arundo donax并非竹子。我们取其茎(cane)做为簧片的材料。 Arundo donax主要产地在法国南部的Var distric,亦产在意大利、中美洲、南俄罗斯及中国大陆。而Arundo donax的茎需要长多久才能采收呢!?它要长到硬度够且颜色成金黄色,通常长到硬度够需要5~8年的时间,长到颜色变金黄色需要10~20年的时间。

(二)步骤:

如果不是很讲究或没有圆筒形刀子(Bassoon Tube Cane Splitter)及刨刀的话,一般是买已刨好且形状已裁好的竹材。如果刚开始能自己裁竹材的形状是最好不过,因为可以裁出自己需要的厚薄及尺寸。
1.以圆筒形刀子将cane的表面裁出4片,长度为116mm~120mm。再以刨刀处理表面
2.前面所裁出的竹材为长方形,需先浸泡水约5~6小时,以进行下一步骤。再用shaper裁出形状。Shaper有不同的尺寸供人选择。
3.如果是买来的竹材,也会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只处理到第一步骤,一种是处理完第二步骤,还有一种虽然处理到第二步骤,但表面依然有表皮,需要自己处理。我自己是买已裁好形且表皮已处理过(Gouged Shaped & Profiled),而且每家公司售出竹材的厚度或长度不会只有一种,所以看清楚产品分类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如果是以这里为第一步骤,就将竹材先泡水半小时~5小时(各位一定很奇怪,怎么时间上差这么多,我只要汇聚不同的说法,我自己则是40分钟~两个小时)。
4.泡好了竹材,将竹材折一半,开始绑铜线,铜线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并不是全球统一数据,这就看个人,不过铜线绑的位置会影响簧片音色的。总共要绑三条铜线,我大概绑到第二条就插入成形器(Mandrel),之后再绑上第三条铜线,开始调整形状,尤其是最末端部位的成形,如果未处理好,插到吹口管,一吹便会有漏气的声音,所以我还会再绑上第四条铜线帮助成形,不过第四条铜线最后是要拆掉的。
5. 绑好的簧片要让它风干,所以约放个3~5天,在这段时间,铜线会松动,所以要随时将铜线绑紧。
6. 等到风干完后就是要绑棉线,这时我会先将第四条铜线拆掉。关于绑线的材质,有尼龙线、塑料套….等,我的老师则是要求我用棉线,绑好线后再以指甲油或相片胶固定(有没有觉得很神奇!?指甲油可以拿来固定,所以我的指甲油不是擦我的指甲)。
7.接下来就是要削簧片,在削之前先要将密闭的前端剪断,我则是用Reed Tip Cutter(专门剪断前端)。有了开口再插入一个小块的塑料板,便可开始削。簧片中间是较厚的,放在灯下看,会看到较深的颜色;前端最薄,与吐音有关。至于整个簧片的厚度的问题,就跟个人的习惯有关,我就不在此赘述。
8.削完后要进行细部调整,这就要拿到乐器上试吹,可能长度要再剪、太厚了要再削,甚至是需要调整簧片开口大小,这就要调整第一条或第二条铜线。

簧片的学习除了老师的指导外,还要靠自己经验的累积,所以刚开始很容易失败,有些簧片还会失败于「意外」,像是在成形时裂开或削的时候削坏了。而最后的调整更需要耐心,例如会遇到簧片高音或低音不好吹、音色太闷或太亮、音准太低或偏高……等等问题。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买乐器行卖的现成簧片!?除了价格因素外(价格从500~800皆有),簧片也不能当场试吹,如果有问题,还是需要再调整,所以我觉得会削簧片才等于是「真正的吹奏低音管」。虽然有塑料材质的竹片,不过那也不是大量的使用,因为音色上和真正的簧片还是有很大的出入。

*http://caliban.mpiz-koeln.mpg.de/~stueber/thome/band1/tafel_066_small.jpg
http://www.hear.org/pier/imagepages/singles/ardonp2.htm

贰.历史发展:

低音管属于双簧乐器,如果我们仔细追溯它的历史,我们可能得先拋开对它既有的印象,我们必须先从「双簧乐器」(double reed instrument)去探讨。

一. 早期双簧乐器:

双簧乐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及埃及,这当然都是公元前的事(约在公元前2500~2800年)。传至古希腊,演变成aulos(约公元前五百多年),这种乐器是双排管身(double pipes),采用单簧或双簧片演奏。这乐器的功用是在祭拜酒神时,替诗歌演唱伴奏的。乐器的造型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双簧乐器(双簧管或低音管)有很大的差别。 通常介绍双簧管或低音管的历史不会追溯的这么远,因为这些乐器的祖先跟现在的乐器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出入,唯一有关联的地方就是以双簧片发声。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会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探讨。

二. 中世纪(公元800~1400年)及文艺复兴(西方1400~1600)时期:

(一)”shawm”的历史发展与”ducian”的名词由来:

首先我们必须先提到一种双簧乐器,叫做”shawm”,13~17世纪在欧洲使用。容我采用倒叙法,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说起,此时期它并不是只有一种尺寸,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就像个「家族」一样,有不同的尺寸,通常一种乐器可能有四到八种尺寸。而”shawm”这乐器有四种尺寸,分别为soprano(高音), alto, tenor, and bass,因而有所谓的The Shawm Band。

为什么这个时期的乐器会发展成像「家族」一样呢!?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器乐地位的改变;此时期器乐由原本只是帮声乐伴奏的配角地位,逐渐成为担任独奏的主角,如果说要有个确切的时间,可以说从15世纪中期以后,乐器地位逐渐提升,甚至在16世纪时出现有关讨论乐器演奏的书籍。再来就是「需求」的问题,16世纪中期、晚期的时候(约公元一千五百多年),器乐开始出现合奏、乐队的形式,针对合奏时需要各种音色,使得乐器制造开始多样;更因为音响上的需求,寻求宽广的低音,所以开始制作较大型的乐器。

而bass shawm可说是低音管的祖先”ducian”(又名”curtal)的前身,”ducian” 一词源于意大利文的”dolce”,意思是温柔的意思,或是拉丁文”dulcis”(一样是温柔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名词产生!?现在我们把时间推到中世纪时期,14世纪至15世纪初期,为配合室外的舞蹈、庆典,产生了所谓的”Loud Music”,这是指大型的合奏且大声响亮的乐器所组成,这些乐器又分为高音及低音,其实中shawm是属于高音乐器的部份。与”loud Music”相反的便是”Soft Music”,”Soft Music”是用在演奏室内乐,尤其是中世纪作曲家Landino(1325~1397年)、Dunstable(1390~1453年)及Dufay(1397~1474年)的歌曲及香颂。其中有采用”douçaine”这乐器,它是一种声音柔软的簧片乐器,不过”douçaine”只能算是一种”shawm”,在此我们只能解释”ducian”这词源自何处及用法。

(二)”dulcian”的介绍: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介绍低音管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身”dulcian”,又叫做”curtal”(源于拉丁文”curtus”,意思为「短」)。dulcian发展于16世纪前期(它出现在文献纪录的年代是在1540年),且跟其它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一样,有一整套的家族乐器,从soprano到contrabass(倍低音)都有。从小型的dulcian到bass dulcian通常是用一整块木头制作而成,更大型的dulcian则需要二到三块的木头拼制而成。

文艺复兴时期的ducian比bass shawm有更多的功用,之前我们曾提到16世纪中、晚期出现乐队合奏的形式,dulcian也在16世纪末成为乐队里的一种乐器,它的声音跟bass shawm比起来,不会那么笨重,而且dulcian也能在室外演奏,因为它比我们前面提到中世纪的”douçaine”在音色上更明亮!但这不代表dulcian失去了它字义上所代表「温柔」的意思,所以dulcian也能在教堂演奏经文歌或弥撒曲时加强低音声部线条,或是演奏优雅的室内乐。也正因为dulcian能在教堂音乐中被使用,所以德文称dulcian这乐器为”chorist-fagott”。 到了17世纪,dulcian地位逐渐被baroque bassoon(巴洛克时期低音管)取代,不过dulcian却在西班牙一直被使用到19世纪。

※dulcian图片: http://www.dulcians.org/index.html

(三)Alfanio degli Albonesi的发明:

在写这篇专栏文章之前,我所读到的资料或是接受的讯息都是「1540年,意大利人Alfanio发明了低音管」,我相信也有人跟我一样曾读过这样的资料,不过当我重新再收集低音管的历史资料,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且历史的发展没有绝对明显的时间分野,也没有绝对的地区性,我想这可以说明低音管前身各乐器的发展,phagotus与dulcian并存的事实。

Alfanio发明的乐器,称为”phagotus”,发明的年代,说法不一致,有人说是1515年~1521年,又有说法是约在1525年,甚至更晚的1540年,我想对年代争论不休是没什么意思,我 们不妨说他的发明是在16世纪初期。我们刚说到16世纪是dulcian被大量使用的年代,也说过dulcian是低音管的前身,那 Alfanio的phagotus又是怎么能称与低音管有所关联!?

就乐器构造来说,phagotus可说是有了低音管的雏型,但这不代表「Alfanio发明了低音管」,两者不能划上等号。Phagotus应用了U型管(我们在之前曾在底管提到U型管的构造),它连接了两支管子,最重要的是U型管的使用使低音管跟双簧管有了明显的分界(shawm也是双簧管的前身)。
TOP
28#

记得微软出过一张多媒体光盘(已经压箱底了),就是介绍各种乐器的,还包括各个国家的民族乐器,有上百种,还有试听片断和试弹,很不错的,今天回家找出来。
TOP
29#

木管乐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笛
长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最早是用植物的茎做成。 于数千年来,长笛经过很多变化及改进,并于十九世纪时向前跨进一大步。当时的一位德国人贝恩 (Theobald Boöhm 1794-1881),是一位长笛演奏家、长笛音乐作曲家和卓越的乐器制造家,他改进了长笛的机械装置,并发明了用金属做的长笛。长笛低音域的音色富丽甘美,高音域则光辉而艳丽。

短笛
短笛的吹奏方法和长笛相同,但管长只有长笛的一半,其音域则比长笛高一个八度,是最高音的木管乐器。短笛音色尖锐而透明,善于演奏急速的过门乐句。在管弦乐中,更能增加光辉的色彩。

单簧管
这是一种直吹的木管乐器,它的前身是用竹管做成的「沙鲁摩」("chalumeau"),于中世纪时由希腊波斯传入欧洲。单簧管的发声原理是靠装在笛头上的一片簧片之震动(故称为单簧管)。吹奏者只需用嘴包笛头(上唇牙咬笛头,下唇略包簧片),通过气流便可发声。单簧管有降B调、A调及低音单簧管多种,其中以降B调最常用。其音域很广,可吹奏三个半八度的音程。它的音色更是千变万化,故表现力丰富,在管弦乐器中更有「演说家」的美名。播放 - 韦伯 : F小调协奏曲第一首、作品编号73(J-114) 第二乐章 - 不太慢的慢板
TOP
30#

辛苦版主了,其实你可以慢一点,一段段让我等反应慢的人好好学习的。哈哈,太谢谢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