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歌剧引起的话题:古典音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4293|回复: 125
81#

你们两个可不能死啊.
TOP
82#

接着上午的帖子.我对"古典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一点浅见:

其实,音乐不论古典还是流行,都是人类精神的一种需要或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不过,这种需要在不同的民族中强烈的程度不同.如前面Moka兄和龙兄所提到的非洲和我国少数民族的例子.我还可以补充11/12年前在昆明的经历:我住的宾馆前是昆明的一个公园,那几日早上均被公园里一群青年男女的歌声唤起.听着那些带着青春欢乐的歌曲的调子(歌词当然听不懂,更不懂什么复调和声之类音乐理论),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一听便知是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对歌找意中人.那些自然天成的音乐怕是已口口相传了上千年了,这应是人类最古老纯粹的音乐了--悦人悦己的音乐.

我一直以为我们汉民族是最不善音乐的了,至少不善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只是我自己的感觉).原因不知是否与宋以来礼教的束缚有关.别说非洲,汉民族比起我国的少数民族来,在音乐方面的灵性上都要相差一大截.因此,我认为我们更是应该用音乐来解放我们的思想,启迪我们内心深处恒久的对音乐的渴求.因此,我要说:古典音乐对我们意味着悦人悦己!
TOP
83#

欢迎阿邓接着来。
TOP
84#

Moka 在 2004-1-28 3:06:38 发表的内容

Fever兄文学功底深厚。


Moka  兄不要再取笑小弟了,真汗顏,巴黎聖母院只是中學程度的參考書,Moka  兄在大學專修英國文學,那會把這點兒微末技倆看在眼內。
最后编辑fever
TOP
85#

Moka 在 2004-1-27 2:30:15 发表的内容

龙兄:
你凭着智慧和个性在论坛中博得了威信,如日中天,多我一份赞誉不会增你一份光芒,倒显得我俗了。
可你万万不该把我与邝版主相提并论,使在下处于十分难堪的地步,以后我还敢说话吗?

在我心目中,论坛中的两位Doctors是真正的古典音乐导师。



Moka  兄,你和龍兄在 2003  年的論壇都如日中天,你雖慎於言,帖子數量少於龍兄很多,但字字如金,擲地有聲。我雖並不盡同意你的見解,但你的帖子每能使我反覆自省,給我開展了很大的思量空間。你和龍兄都是 168  的重量級人馬,龍兄在本帖子開場白對你的讚譽,是實至名歸,直說出了我的心裏話,請你以後不要再那麽謙虛了。
最后编辑fever
TOP
86#


什么事情都坚持不到底吗?

我不信。
TOP
87#

同意MOKA兄说的,在专业与业余之间是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来划定的。
其实不光非洲人有着良好的音乐直觉,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同样一代一代繁衍着大师级的民间艺人。我生活过多年的广西,就有着非常善于歌唱的侗、苗、壮等一些民族。尤其是侗家山歌,那是一种多声部的复调曲式,复调,牛吧?巴洛克以后在欧洲都不流行了,在侗族那里却一直唱到现在。我去采风时听过,只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它对我的冲击力。一组四个人,就有四个声部。听说最多能唱到6个声部。但是非常和谐,将人声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她们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嗓子也使这种美澄现出一种特有的质地,形容为山泉还是林声都不过分。我在听过这种地道的民间山歌后,再去听(单位要求去的)珠海搞的什么“滨海之声”群众歌咏大赛,真是一直在翻着胃坚持没呕出来。
音乐最初形成时肯定没有高雅和通俗之分,如果一定有这种区分的话,那么古典音乐在二百年前的欧洲就是流行音乐。那时的人们要过音乐生活只能选择古典音乐。(那会怎么说?“今晚我们去听康塔塔吧”……)
不光音乐如此,戏剧也是如此。莎士比亚生活的文艺复兴时期,好象连戏剧都是下里巴人去的地方,有身分的人想去看戏有时还得乔装打扮一下,以免被人认出了自己的贵族身分。剧场里为了争夺剧作家还常常斗殴,弄得就像乌烟嶂气的酒吧。现在可好,情况全反过来了。
说回音乐。音乐的门坎是什么时候被人为地设立的?不知道,总之人在欣赏过程中的直觉或者说感官享受越来越不被强调,理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你面前站着一个音乐家或者音乐学院教授,你要与他交流音乐的感受,就会有一种找着枪口往上撞的心虚。为什么?因为人家“很专业”。
门坎不仅存在于现实,还存在于内心。比如先得有一套好的音响才能欣赏音乐,这种观点在HIFI界就很流行。我庆幸自己是靠山洋收录机走进了古典音乐的大门,如果那时有人说服了我一定不要用这样低劣的器材听坏了耳朵,我就有可能将这一爱好推迟十年。也许,十年之后也不再有当年的热情了。
门坎是被人为设立和夸大的,它反过来阻碍了古典音乐自身的发展。李德伦曾经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这种行为放在二百年前的欧洲一定是件可笑的事。可是过了一百多年后,连他们自己的作曲家也在写《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这种作品了。
如果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浸淫在古典音乐里,他还需要去研究这些音乐理论才能开始音乐审美吗?
立志成为作曲家或者音乐评论家肯定是需要去研究的。可是我们这些只想自娱自乐,只想满足一下感官享受的人,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好了。我们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典音乐,最好有一亿人。可是我们不能指望有一亿人都在努力地向着音乐的学者化迈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像我这样就很不错了。他们中的极少数,成为MOKA或者DR  KUANG,当然也很不错。但确实不能太多也没必要太多。
我的一个姑妈,在退休后年近七十之际,居然对孙女正在弹的钢琴感起了兴趣,也挽起袖子坐在了钢琴前。今年春节,我在她家头一回欣赏到了她的演奏。完全没有指法,但是能弹简单的莫扎特了。那种自得其乐太让人感慨了。所以我有个计划,退休后一定要学会小提琴,还要拉巴赫的无伴奏。我的小手指有点短,条件不够好。不过我会试试。
MOKA兄的见解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我想爱乐者也要分为几个层面,而您提出的要求准能吓跑不少人,包括我。像我这样的人肯定还是大多数,我需要能立马享受音乐而不设立前提,是实用主义加上官能主义。
写得真累。我一向不爱写这类文章的,这回被您逼着往“门坎”上走了几阶。
最后编辑阿龙
TOP
88#

古典音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
最后编辑小克
TOP
89#

jazzlee 在 2004-1-25 12:08:08 发表的内容
好话题!建议置顶!
春节这几天,我也老想这个问题。
我有好多话要说。。。有可能偏激,但绝对真诚!


还不能结束。
TOP
90#

在各位文坛、乐坛前辈面前,实在不该胡说八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