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歌剧引起的话题:古典音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4323|回复: 125
111#

Moka 在 2004-1-26 3:30:11 发表的内容

在论坛将近一年的浏览,学习,和DX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我经常感到在许多帖子中,我们对“专业”和“业余”,感性和理性这样的概念似乎太在意了,赋予了太多的感情色彩,在论坛中似乎有一条不能跨越的分界线。是我们,在不自觉之中把西方古典音乐神秘化了,把属于大众的“专业知识”推得越来越远。

听上去有些跑题,其实是在发出一个由衷的呼吁:专业知识一点儿都不深奥,接触一下吧。



非常同意Moka和龙兄的以上的观点,其实古典音乐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深入学习和研究一下,对提高个人的素质有好处。我发现自从我喜欢古典音乐后,我开始喜欢欣赏其他的美术作品了(如油画和雕塑)音乐音色的运用与油画中的色彩的明暗变化是相通的。不少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看了画后有感而发的,如拉赫曼尼诺夫的死亡之岛,他的交响舞曲更象一幅色彩瑰丽的油画。还有德彪西的大海.....

不过就如邝版所说,花时间去学习和研究音乐,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以此为业的网友来说,音乐并不可以为我们带来财富,反而会花费时间,甚至有玩物丧志之嫌。这些时间值不值得花,这里和个人观点和兴趣有关。就象有人认为看电影,逛街,打麻将的时间值得花一样。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我认为不必为此而争论。

刚看完一本关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 的书,引起我注意的还有书作者的介绍,作者是微软公司技术部经理的和项目负责人,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出版过二十多本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畅销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作者还有兴趣学习的研究世界历史,尽管作者不是以此为业,然而他却因这一兴趣,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获得了历史学博士的学历。可见,兴趣可以将人深入到某一领域。

另外,不少外国人有兴趣研究中国的文化,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中文的水平,绝对会令不少国人感到惊叹!

不过,话入说回来,作者生活在美国,而我们生活在中国,根本上两个国家的质物文化生活水平就不是同一个层次,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美国,一个中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生活已相当富足,有充分的时间和金钱去专研一下自己的爱好。中国人还停留在温饱阶段,还是将时间用在提高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赚钱实际些。除此之外。实在没有时间金钱来研究工作以外的东西了,有时间静下心来听音乐就不错了。                  

我也想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现在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都要为生计奔忙,我也觉得厌倦和无奈。

如龙兄所说的,退休后才能学小提琴,一样是无奈。我有一个亲戚,搞房地产开发,非常非常有钱的一类,孩子才六岁,弹钢琴已过了八级,都是用钱和时间堆出来的啊,难到我们的智力不如一个六岁小孩吗?HAHA,我也跑题了!
TOP
112#

“我们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我们需要在古典音乐中走多远?”究竟古典音乐能带给我们什么?
古典音乐之于我,是闲时的小乐乐,也尝试着对它了解多一点,了解它究竟能带给我什么?免得傻乎乎的做人云亦云的SB:)))

瞎说话吧,龙兄叫你SB;既然不能瞎实话,就胡乱说一些“真话”吧,自己主动当上SB。这境地……四面《楚歌》,哈哈!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 四哥送了一张慕迪指挥的《贝多芬第9交响曲》,他特别提起有两位仁兄听得泪流满脸。昨天回家一听,竟然没有听出眼泪来。我又把富特文格勒、加德纳、卡拉扬、库贝利克的版本一张张的听,一口气听了五六个小时,一番密集轰炸,居然还是没有轰出一滴眼泪来。惭愧!这政治任务不完成,有何脸目见四哥?!不行,现在继续挤眼泪。
这里谢过四哥!
最后编辑阿邓
TOP
113#


龙兄:
你凭着智慧和个性在论坛中博得了威信,如日中天,多我一份赞誉不会增你一份光芒,倒显得我俗了。
可你万万不该把我与邝版主相提并论,使在下处于十分难堪的地步,以后我还敢说话吗?

在我心目中,论坛中的两位Doctors是真正的古典音乐导师。
TOP
114#

阿龙 在 2004-1-25 12:19:30 发表的内容
不怕偏激,就怕说假话,还有就是假正经的那种。
我喜欢说瞎话,瞎说话,但从来不说假话。更不会人云亦云。所以我对音乐的好与坏的判断,都是非常忠实自己直觉的一种判断。即使这些话说出来有可能被资深人士笑话我也不在乎。
比如我一直不爱听布鲁克纳。我就不会强迫自己去听。如果有人耐心地给我讲布鲁克纳的作品好在哪里,我会很认真地听取。但如果有人只是对我大叫:你居然连布鲁克纳都敢不喜欢啊?
我私下觉得这个人有可能是SB!


一个可爱的阿龙就在我们面前。
TOP
115#

这贴收藏了.
TOP
116#


大家在想办法打发假期的闲暇,而我却在外整日界跑东跑西,忙忙碌碌。只有到了晚上才能与大家一起聊天,在下失礼了。
TOP
117#


仔细看完各位朋友的帖子,我感到了认真和坦诚,更不用说其中那么多具体而又有说服力的实例和见地。你们可曾注意,我们正在做着音乐评论家们从未做,从不做,可能也从做不到位的事情,只是你们没有意识,或者嘴上不会承认罢了。

不要小视了自己,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再不会有另一个近两万人的群体,每天想着,说着,做着这同一件事。我们不能对德国人讲巴赫,不能对法国人讲德彪西,但我们能跟所有的人谈所有的音乐和音乐家。这恐怕不能说只是为了自我的感官享受吧?
TOP
118#

在上海我有一个朋友,酷爱歌剧,他有一个这样的习惯,听歌剧的时候,手中拿着厚厚的乐谱,一边听、一边看,津津乐道;我却觉得别扭极了,我是连简谱都看不懂的爱乐者,讲到音律、音节我头都大,但我一样喜欢歌剧,享受她给我带来的愉快和思考;有时我们俩开玩笑说,究竟是他这样听歌剧有乐趣,还是我这样有乐趣呢?我们的答案是统一的:不好说。
TOP
119#

好话题!建议置顶!
春节这几天,我也老想这个问题。
我有好多话要说。。。有可能偏激,但绝对真诚!
TOP
120#

象这种话题我觉得要比什么音场、耳朵听的到听不到、一些空泛的数据、LP声音好,CD声音强,等等话题有意义得多,对爱乐者的帮助更大,更具启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