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物是没有性想象的,但是动物同样能获得快感。而人缺德的地方在于自认为比动物高明,于是非要把完整的感官快感切割成碎块,再把每一碎块分别命名:这一种快感是从知识中获得的:这一种快感来源于经验;这一种快感体现出他良好的修养……
我想到前些日子的木子美现象。与朋友讨论时,他们大多从道德意义上看待这一事件。我却认为从道德层面研究木子美一点意义也没有。应该从人类行为学、动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上来研究,否则就会对我们认识提高毫无帮助,最多只是批判了别人一把,从而获得了自我高尚一把的心理满足。
话说远了,但问题还是那个。人喜欢把简单问题搞复杂化,这点上古希腊人和德国人最讨厌。但是归根到底,我们如果不是为了一种官能满足,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修养,那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去找一本黑格尔的著作来打发自己。我们为什么非得选择音乐呢?
二、第二个结论是前一个的延续:在认同“音乐欣赏的主体是感官而不是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尽可以用最放松的心态去接纳音乐,而不必被它牵着走。信马由缰式的欣赏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如果碰巧这快乐还让我们长了点知识当然也很好(有那么巧吗)。但是长期音乐浸染带来的变化肯定是超验的,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只有少数人才会把这种超验归结成经验,也许他们认为教条的东西可以使后人有规可循,但跳出来看这种努力,实在是太形而下了。
我这些胡说八道,有一部分是被你逼到极端上的,因为要与你形成对立的观点。
连个年也没法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