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6楼jimmyheiying的帖子这个我给它起名“硬邦邦”“YBB”,它算是一种30年前的思路,复古设计,8.7寸3分频中型书架音箱,这种大型球顶中音需要可拆卸前障板,背装的形式固定,箱体容积35L,重量78斤一只,比较有趣,结实,棱角分明。并且使用了哑光实木纹理,属于录音室版本但又是豪华定制外观。箱体不像“绿毛毛”为了追求绝对的性价比,使用了纯MDF板材,而是使用了和“冷冰冰”一样更高成本的实木多层夹板配合MDF框梁复合结构。厚度达24mm,前障板总厚度48mm。
尺寸越小,就越精致的感觉。
当然了,YBB保留30年前的技术特征,也少不了加入现代科技喇叭的改良,比如低音单元使用了现代科技软件仿真优化对称磁路,贯穿重型铝短路环等技术,把中频失清晰度提升了很多。低音下潜虽然8.7英寸,也能做到实实在在的31Hz -1db。其次也是主动版,不需要搭配功放,也不提倡追求极致。理念都是1万元的音箱,可以打包票比5000的好,而不是1万元的音箱,比其他1万的音箱好,没这么卷,反正也不卖。
最终带来的听感,就是不局限于男声,包括女声也能非常优秀的回放,中频乐器,包括小提琴的清晰度也高很多,低音下潜变深,整体的欣赏音量可能会相较于老款喇叭有所下降,更加小音量,高清晰度。
装配工序需要先装中音,再固定面板。


家用型音箱和专业版音箱的混血,所以带有防尘网罩。设计的时候,需要做一个开关,切换带不带网罩的频响特性。


朴素的背影,3组接线柱,三线分音也是必然。


装配好以后的样子,但这个音箱指向性设计的缘故,不适合横摆,当时只是没有适合的脚架


如果觉得这个复古的满脸螺丝太丑,喇叭布局有强迫症,可以戴上网罩会舒服一些。


好啦~~~~枯燥的测量指标看不看也罢,声如其型是我理想的状态。但当务之急应该是设计一对脚架,它太重了,摆的太高,会有危险。


不知不觉的,小孩大了,不太愿意拍照了,有自己的意识了,开始想离我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