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arm your heart: 数字转盘(享声D300REF)控温校声的尝试(继续... [复制链接]

查看: 48459|回复: 86
71#

另外,做了一点小改动——堵塞器材底部的散热孔。
头几天发现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上午和中午听音时,把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温度都调节到45度左右;下午上班,就关掉功放后级(200~220瓦X2),而转盘、解码器和前级一直开机工作(煲USB线,并观察转盘、解码器的温度变化,此时器材功耗80瓦左右),下午6点左右到家,发现解码器温度大约有40度,但转盘温度只有32度(前级未做加热处理,温度大约30度),好几次都是这样,十分不解!
起初以为是后买的电热杯垫有问题,检查后排除了这种可能。
直到某天,整套系统关机(器材和电热杯垫都关机),过了20来分钟,发现泉2的温度还是热乎乎的,但享声D300已经只有微温了——享声D300散热要快很多!

这才想起以前就发现的一个差别:泉2是全封闭机箱,无散热孔;而享声D300底部有两排散热孔。
空气对流加快了享声D300的散热,在100瓦全功率加热过程中影响较小;但在器材功耗18瓦+外热10来瓦的条件下,保持温度就比泉2要困难多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0 22:58:4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2#

享声D300散热孔的设计无可厚非,作为厂家来说,必须保证器材的安全性,考虑到夏天高温环境散热的需要,应该有散热孔。并且享声所有台机的散热孔都开在底部,这是应该赞许的方案——能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内部,造成麻烦。
找到问题的原因,解决起来就很容易了。

因陋就简,拿一张烟盒的铝箔纸,剪成合适的大小,用蓝丁胶粘在底部散热孔旁。难看是难看,但在底部一般也看不见,只要管用就行。
A享声D300底部散热孔.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享声D300底部散热孔.jpg

A用铝箔堵住散热孔.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用铝箔堵住散热孔.jpg

A顶部用蓝丁胶粘牢的电热杯垫.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顶部用蓝丁胶粘牢的电热杯垫.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3#

取下享声D300贴铝箔纸时,附带拍了张顶部用蓝丁胶固定电热杯垫的照片。
手艺有点潮,天生是动嘴说事的,不是动手做事的。凑合用吧!

底部散热孔堵塞后,升温过程明显加快。开机后转盘、解码器及其电热杯垫功率全开,25分钟时间(气温22度),转盘温度上升到41度,同期解码器温度只有35度。
再关机验证,转盘与解码器的散热速度大致相近了。

PS.转盘底部散热孔堵塞后,并没有达到完全密封,铝箔纸与机箱底板还是有点间隙的,何况机身上的SD卡插槽、各种插座的安装间隙不少,根本不是气密性密封,无需担心气压变化的问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4#

4月份给泉2热机时,曾有过开发自动恒温加热装置的设想,后来觉得意义不大,自己手动操作就可以对付了(那时由春入夏,气温越来越高)。现在折腾享声D300的热机,时间正好是由秋入冬,气温变化大,越来越低,手动调节很麻烦。于是重新思考自动恒温加热装置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很容易解决:一套发热装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温敏电阻或温敏二极管)+可调式温控电路+功率调节电路。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空调、电蚊香等。

猜测作为世界工厂,现在国内应该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2 13:05:25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5#

上某宝查,发现养热带鱼用的自动恒温热带鱼缸加温棒就非常类似,核心电路稍加改造,就可以作为音响热机之用。
恒温加热棒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1.jpg

恒温加热棒2.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2.jpg

恒温加热棒3.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3.jpg

恒温加热棒4.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4.jpg

恒温加热棒5.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5.jpg

恒温加热棒6.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6.jpg

恒温加热棒7.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7.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6#

所以,对于有心的厂家而言,针对音响器材的温度特性,开发可调式自动恒温电热平台就是小菜一碟。
产品大致如下:
1、功率100~200瓦
2、目标温度从35~50度可调(误差1~2度均可)
3、发热功率:开机时最大化,越接近目标温度越小;达到目标温度为0;低于目标温度小功率加热,维持恒温。
4、平台设计考虑器材底部的形状,便于安装
5、可增加一些噱头:如自动定时工作,WIFI远程遥控操作等等。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7#

这种产品,参照鱼缸发热棒的价格,估计成本就是100~200.
做个标准版的,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卖个500,良心价;
再做个豪华版的,外观设计讲究点、工艺材料好一点、功能花样多一点,卖个1000元问题不大。

或许还可以先申请个实用新型专利。

以上是个人关于可调式自动恒温电热平台的主要设想,希望有心人能付诸实施,造福发烧友,自己也可以多少赚一笔。

本帖就到此为止!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2 13:06:04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8#

近期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温到15度左右,开机后等待声音进入状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1小时到1.5小时,最后到2个小时。
开机、热机后一个小时左右,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温度在就已经在45度了,但还要继续等一个小时,声音才逐渐稳定,这个现象不正常!
于是目光转向前级:开机一小时只有27度,两小时左右才到30~32度——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顺理成章给前级也加上2个电热杯垫升温。
熟门熟路,很快就完成了。
A前级加热.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21 15:38:55 上传)

A前级加热.jpg

A加热:一个都不能少.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21 15:38:55 上传)

A加热:一个都不能少.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9#

理论和实践上,温度对音响器材的声音有很大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器材都可以用外置加热装置方法升温,以获得良好的表现并保持稳定。
当然,大功率后级的必要性要小一些,而且难度大(估计至少需要500瓦以上的加热装置才能快速升温)。至少,我所用的甲类后级没有必要。
除此之外,数字转盘、解码器、CD机、前级,都可以而且应该使用加热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0#

目前共使用6只50瓦的电热杯垫,转盘、解码器、前级各2只,基本情况如下:
享声D300REF 功耗18瓦(关屏),重量7.5公斤,底部散热孔已经堵塞;
泉2功耗18瓦(关屏),重量8公斤,全封闭;
田雨TA801前级 功耗30瓦(关屏),重量11.2公斤,底板、顶板有网状散热孔(顶部已经用吸音棉堵塞)、左右侧板有长约15厘米、宽约3毫米散热孔,未做处理。


室温15度,开机,同时打开所有的电热杯垫,全功率(每台机器50瓦X2)运行,观察升温到40度的时间,大致如下:
享声D300REF最快,大约35分钟;
泉2其次,大约50分钟;
田雨前级最慢,大约65分钟。

入冬后本地气温可能降低到5度以下,到时候加热时间还会更长。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