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arm your heart: 数字转盘(享声D300REF)控温校声的尝试(继续... [复制链接]

61#

回复 53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您说的道理我认同,因为之前我也有这方面的猜测,感谢您分享实践经验。
TOP
62#

这几天继续摸索控温校声法,又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多年前就听说过“七分器材、三分调校”的说法,这些年实践下来,对此深信不疑。至于有人说“三分器材、七分调校”,个人觉得有些夸张了。
想买套名机就直接出好声,可能性不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器材(即使是天价铭器),都只是半成品。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3#

被誉为台湾音乐教父的罗大佑说过:流行音乐的听众都是猪——喂它(是它,不是他或她!)吃什么,它就吃什么。
初听感觉很刻薄、歹毒,细想很有道理。
反思一下,发烧友中是不是相当一部分人也像是罗大佑所说的流行音乐的听众呢?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4#

好声音都是玩出来的。
这个“玩”字大有深意。
玩的方法多种多样:玩的因素有已知有未知;玩的原理有科学有玄学,玩的效果有显著有细微;玩的成本有高有低;玩的程度有深有浅。
大致来说,器材搭配、器材摩改、调整校声是三种基本的玩法。

控温校声是从热学角度,对器材进行调整校声的全新玩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5#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力、热、声、光、电、磁等基本运动,发烧应在有意无意中遵循科学的规律。
发烧圈内比较成熟的器材调整校声技术,都可以从力、热、声、光、电、磁中找到科学依据。
1、各种发烧线材:电学
2、电源(音响专线、发烧墙插、发烧排插、独立地线、隔离变压器、再生电源、发烧保险管等):电学
3、避震:力学
4、量子贴、线材托架等:电磁学

本帖的控温校声:热学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6#

“好声音是玩出来的”!说得好!!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67#

一周时间下来,控温校声方法在数字转盘的尝试很成功。还有一些操作中的技术细节,需要等冬天温度更低再慢慢摸索。
开始进入本帖的总结阶段。
控温校声有两个要点:
一、高温
二、恒温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8#

高温

1、从原理和实践看,数字转盘、解码器(也许还有前级!待将来验证,但不包括胆前级)声音明显与温度相关,大致40~45度区间比较理想,典型值为45度。
2、数字转盘、解码器(以及多数前级,)功耗一般都是20瓦左右,在一般使用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40~45度的最佳温度。即使是夏天,24小时不关机,温度也就勉强接近40度;春秋冬季能有30度就不错了。
内热不足,需要外热补充——双管齐下、内外双修是要点之一。
3、为了实现快速(约30分钟)升温到40~45度,对于8KG左右的器材,至少需要100瓦的外热;如果器材更重,外热功率还需提高,估计150~200瓦比较理想(等到12月、1月气温降到0度左右就知道,确实需要这么大的功率)。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0 22:24:4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69#

恒温

1、通过外热装置快速加热升温,温度达到预期的40~45度后,应调小外热功率,依靠器材自身功耗和外热装置的发热,达到器材的热平衡,实现恒温;
2、维持恒温的条件:总发热量=总散热量(热平衡)
A、如果器材自身功耗发热+外热装置发热=器材散热;器材温度保持恒定
B、如果器材自身功耗发热+外热装置发热>器材散热,器材温度上升,在更高温度上达到热平衡;
C、如果器材自身功耗发热+外热装置发热<器材散热,器材温度下降,在更低温度下达到热平衡;
3、散热量:与器材表面积成正比,与温差正相关(与温差的对数成正比)
4、所以,能否实现恒温,温差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器材理想工作温度是40~45度,环境温度则在一年四季和一天24小时中有较大变化,年温差40度、日温差10~15度是常态,环境温度变化对于外热装置的功率调节影响重大。
5、手动调节比较麻烦,需要总结经验,并适时耐心调整。
6、所以,有开发可调式自动恒温HIFI热机平台的必要(稍后详述产品策划要点)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0 22:57:0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0#

这几天的烦恼——被音响玩得有点累
这几天本地气温下降了一些,低温到16度了。下午5点来钟(气温24度左右)把电热杯垫功率调整到位、器材表面温度45度,听着挺好;但到7点以后(气温下降到20度左右),器材温度就降到41度左右,必须再把电热杯垫功率调大;然后到晚上9点以后(气温降到18度左右),器材温度又降到40度左右,就必须再度调整。
基本上是每15~20分钟就要去查看一下温度,并调节外热功率。

感觉不是人玩音响,而是音响玩人。
实验探索阶段,如此尚可,长此以往,恐怕不是办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1#

另外,做了一点小改动——堵塞器材底部的散热孔。
头几天发现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上午和中午听音时,把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温度都调节到45度左右;下午上班,就关掉功放后级(200~220瓦X2),而转盘、解码器和前级一直开机工作(煲USB线,并观察转盘、解码器的温度变化,此时器材功耗80瓦左右),下午6点左右到家,发现解码器温度大约有40度,但转盘温度只有32度(前级未做加热处理,温度大约30度),好几次都是这样,十分不解!
起初以为是后买的电热杯垫有问题,检查后排除了这种可能。
直到某天,整套系统关机(器材和电热杯垫都关机),过了20来分钟,发现泉2的温度还是热乎乎的,但享声D300已经只有微温了——享声D300散热要快很多!

这才想起以前就发现的一个差别:泉2是全封闭机箱,无散热孔;而享声D300底部有两排散热孔。
空气对流加快了享声D300的散热,在100瓦全功率加热过程中影响较小;但在器材功耗18瓦+外热10来瓦的条件下,保持温度就比泉2要困难多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0 22:58:4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2#

享声D300散热孔的设计无可厚非,作为厂家来说,必须保证器材的安全性,考虑到夏天高温环境散热的需要,应该有散热孔。并且享声所有台机的散热孔都开在底部,这是应该赞许的方案——能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内部,造成麻烦。
找到问题的原因,解决起来就很容易了。

因陋就简,拿一张烟盒的铝箔纸,剪成合适的大小,用蓝丁胶粘在底部散热孔旁。难看是难看,但在底部一般也看不见,只要管用就行。
A享声D300底部散热孔.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享声D300底部散热孔.jpg

A用铝箔堵住散热孔.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用铝箔堵住散热孔.jpg

A顶部用蓝丁胶粘牢的电热杯垫.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0 22:48:22 上传)

A顶部用蓝丁胶粘牢的电热杯垫.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3#

取下享声D300贴铝箔纸时,附带拍了张顶部用蓝丁胶固定电热杯垫的照片。
手艺有点潮,天生是动嘴说事的,不是动手做事的。凑合用吧!

底部散热孔堵塞后,升温过程明显加快。开机后转盘、解码器及其电热杯垫功率全开,25分钟时间(气温22度),转盘温度上升到41度,同期解码器温度只有35度。
再关机验证,转盘与解码器的散热速度大致相近了。

PS.转盘底部散热孔堵塞后,并没有达到完全密封,铝箔纸与机箱底板还是有点间隙的,何况机身上的SD卡插槽、各种插座的安装间隙不少,根本不是气密性密封,无需担心气压变化的问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4#

4月份给泉2热机时,曾有过开发自动恒温加热装置的设想,后来觉得意义不大,自己手动操作就可以对付了(那时由春入夏,气温越来越高)。现在折腾享声D300的热机,时间正好是由秋入冬,气温变化大,越来越低,手动调节很麻烦。于是重新思考自动恒温加热装置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很容易解决:一套发热装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温敏电阻或温敏二极管)+可调式温控电路+功率调节电路。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空调、电蚊香等。

猜测作为世界工厂,现在国内应该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2 13:05:25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5#

上某宝查,发现养热带鱼用的自动恒温热带鱼缸加温棒就非常类似,核心电路稍加改造,就可以作为音响热机之用。
恒温加热棒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1.jpg

恒温加热棒2.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2.jpg

恒温加热棒3.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3.jpg

恒温加热棒4.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4.jpg

恒温加热棒5.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5.jpg

恒温加热棒6.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6.jpg

恒温加热棒7.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11 14:01:11 上传)

恒温加热棒7.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6#

所以,对于有心的厂家而言,针对音响器材的温度特性,开发可调式自动恒温电热平台就是小菜一碟。
产品大致如下:
1、功率100~200瓦
2、目标温度从35~50度可调(误差1~2度均可)
3、发热功率:开机时最大化,越接近目标温度越小;达到目标温度为0;低于目标温度小功率加热,维持恒温。
4、平台设计考虑器材底部的形状,便于安装
5、可增加一些噱头:如自动定时工作,WIFI远程遥控操作等等。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7#

这种产品,参照鱼缸发热棒的价格,估计成本就是100~200.
做个标准版的,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卖个500,良心价;
再做个豪华版的,外观设计讲究点、工艺材料好一点、功能花样多一点,卖个1000元问题不大。

或许还可以先申请个实用新型专利。

以上是个人关于可调式自动恒温电热平台的主要设想,希望有心人能付诸实施,造福发烧友,自己也可以多少赚一笔。

本帖就到此为止!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2 13:06:04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8#

近期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温到15度左右,开机后等待声音进入状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1小时到1.5小时,最后到2个小时。
开机、热机后一个小时左右,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温度在就已经在45度了,但还要继续等一个小时,声音才逐渐稳定,这个现象不正常!
于是目光转向前级:开机一小时只有27度,两小时左右才到30~32度——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顺理成章给前级也加上2个电热杯垫升温。
熟门熟路,很快就完成了。
A前级加热.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21 15:38:55 上传)

A前级加热.jpg

A加热:一个都不能少.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21 15:38:55 上传)

A加热:一个都不能少.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79#

理论和实践上,温度对音响器材的声音有很大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器材都可以用外置加热装置方法升温,以获得良好的表现并保持稳定。
当然,大功率后级的必要性要小一些,而且难度大(估计至少需要500瓦以上的加热装置才能快速升温)。至少,我所用的甲类后级没有必要。
除此之外,数字转盘、解码器、CD机、前级,都可以而且应该使用加热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0#

目前共使用6只50瓦的电热杯垫,转盘、解码器、前级各2只,基本情况如下:
享声D300REF 功耗18瓦(关屏),重量7.5公斤,底部散热孔已经堵塞;
泉2功耗18瓦(关屏),重量8公斤,全封闭;
田雨TA801前级 功耗30瓦(关屏),重量11.2公斤,底板、顶板有网状散热孔(顶部已经用吸音棉堵塞)、左右侧板有长约15厘米、宽约3毫米散热孔,未做处理。


室温15度,开机,同时打开所有的电热杯垫,全功率(每台机器50瓦X2)运行,观察升温到40度的时间,大致如下:
享声D300REF最快,大约35分钟;
泉2其次,大约50分钟;
田雨前级最慢,大约65分钟。

入冬后本地气温可能降低到5度以下,到时候加热时间还会更长。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