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arm your heart: 数字转盘(享声D300REF)控温校声的尝试(继续... [复制链接]

查看: 48426|回复: 86
41#

安装中遇到的麻烦:
本以为和泉2的安装方法一样,把两只电热杯垫放在器材底部,在加点垫材保持杯垫正面与器材底部良好接触就可以了。没想到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享声D300REF底部宽度不够,无法容纳2只杯垫!
当初就对享声420X200那奇丑无比的外观非常不满,不过以为只是影响美观,放进器材架里看不见那丑八怪的比例也就算了。没想到在实际使用中还能遇到这种脑残设计挖的坑!底部宽度只有200毫米,加之4只脚钉所占位置,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把2只电热杯垫完全放进器材底部!


再次无语了!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4 15:17:0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2#

于是先安装一只,试效果,看孤掌是否能鸣。

享声D300REF我自己加了3只黑晶钢大号脚钉,连钉垫高度为48毫米;电热杯垫高度为35毫米,无法直接接触,需要加点垫材。事前已有准备,用了一块海绵(厨房用的)垫在电热杯垫底部,基本就能良好接触了。同时,杯垫、海绵受力很小,对原有脚钉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大概不会影响避震。

开机加热,发现温升很慢,根本达不到30分钟快速升温到40度以上的预期目标。
现在室温20来度都不行,冬天室温3~5度时就更不可能达标了。

所以,必须两个杯垫同时加上!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3#

得想点办法!
抽了半支烟,灵机一动,想出一招——上下夹击!
把另一只电热杯垫倒扣在享声D300REF顶部即可。
不过,金属对金属的接触不稳定,容易滑动,还会损伤顶部面板,应设法固定才好。
于是找出蓝丁胶,搓了4粒放在杯垫面板,往享声D300REF顶部一粘,相当牢实,搞定!(这里接触点温度可能在50来度或略高,蓝丁胶粘性比室温状态好很多。不太了解蓝丁胶的温度特性,将来如果失去粘性,就重新粘贴一次)。

总共半个小时,安装到位。
A蓝丁胶粘贴.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蓝丁胶粘贴.jpg

A全景图.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全景图.jpg

A安装图.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安装图.jpg

AD300表面温度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4 15:28:54 上传)

AD300表面温度1.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4#

双管齐下,两只杯垫功率全开,基本30分钟左右可升温到40度。

听了半个小时左右,确认此法有效,先上来发帖报告进展。
然后继续仔细比较聆听比较。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5#

继续,记录这两天的一些观察结果。
1、享声D300REF用双50W电热杯垫加热效果良好,在20度左右室温条件下能满足30分钟升温到40度的要求。
2、同样加热条件下,享声D300REF升温比泉2略快,23度室温时,30分钟全功率加热+器材自身功耗,享声D300REF表面温度上升到43度,泉2为41度。
3、分析原因是:享声D300REF(重7.5公斤)比泉2(8公斤)略轻,热容量小一点;另外表面积小不少,散热少一些。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3:49:58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6#

虽然30分钟左右能让器材表面温度上升到40度,40分钟上升到45度,此时声音较之普通温度条件的确有明显提升,但尚未进入状态。大概要60~90分钟,声音才真正达到“最佳状态”(注意:这是相对的最佳状态,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可能此时的状态依然不是最佳,在某些条件下,器材的水平还可以再提升到“极致状态”——这是个新的发现,需要花点时间验证)。
分析原因:
1、外置加热的原理是通过外热加热机箱(主要是热传导方式),并通过金属机箱加热器材内部元器件(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机箱热量传递到元器件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个延迟时间(如同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辐射最强、但气温要7~8月才达到最高一个道理)。
2、外热与内热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温度的作用,使元器件工作在最佳状态。需要“内外兼修”、“里应外合”,不能单纯依靠外热,内热是必不可少的。
3、温度是器材工作在理想状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器材内部某些元器件(例如晶振),工作状态不仅与温度相关,还与开机时间有关!
2和3很重要,是两个新的假设。对于解释“极致状态”有帮助。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3:53:3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7#

可以确认享声D300REF的最佳工作温度是40~45度区间,从30~40度的升温对声音影响较大,但40~45度的变化声音并不明显。所以,加热到40~45度均可。
这点与泉2不一样,泉2在45度比40度的声音可以提高一点点。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8#

升温到40~45度的享声D300REF,跟自然条件下长期开机的30~32度状态相比,声音提升20%+?,20%是起码的改善。
以下评价是基于FEVER老师的TOP GUN 2米USB线——这是必须强调的一点,其它USB线的效果没有去对比,也懒得再去对比,因为这条USB线用上之后拔不下来了,其它线根本就不会再考虑。

TOP GUN 的USB线非常阳刚、大气,声音能量分布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低频雄浑磅礴、中频饱满润泽,高频则比较含蓄、节制,能有效克服某些数播所谓的冷、硬、干、薄、刺的数码声,得到浓郁的模拟味(我感觉用“模拟味”比“黑胶味”更贴切),是一条难得的好线!不过,用极端苛刻的标准来吹毛求疵,该线可能在高频方面的表现还有提升的余地——可以增加一点细腻、柔和与华丽、灿烂。

1、改善在高频部分最为明显。升温之后,高频的信息量似乎有较大改善,量感略有增加,音色比较明亮了;声音也显得比较清澈、透明,空气感更为出色。同时纤细柔和,增加了一种柔美。改善的20%,主要在这方面。
2、低频速度有所加快,大概5%。本来泉2的速度很快,比以前用的沐声DA004双9038的速度还快;但用上TOP GUN之后,低频量感大幅度增加、分析力加强、速度明显变慢,显得从容不迫、神闲气定,所谓“王者风范”与之相关。享声D300REF升温之后,低频的分析力有所提高,声音更凝聚、饱满,速度感因此而显得快了一点点。
3、中频: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水分,感觉稍润泽,大概5%。
PS.TOP GUN 的USB线,阳刚大气,豪放自如,有王者风范。让人想起前人评论东坡词“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不过,相应地少了点婉约的小资情调,享声D300REF升温到40~45度之后,略有改善,多少能在部分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柳永的风格:“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11 14:38:4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9#

强调一点:这种外置加热升温所获得效果,是常规的24小时不关机的方法无法比拟的。

对于声音表现而言,温度和稳定都很重要。
24小时不关机所获得的30~32度的稳定,跟加热升温在40~45度工作1~1.5小时的稳定,效果至少差2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0#

关于时钟与晶振——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
前面分析温度对器材声音的影响原理时,故意略去晶振不谈,不是不知道晶振的重要性和温度对晶振的影响,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必须专门谈谈。

去年在学习硬盘盒SATA转USB电路原理时,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常识——凡有数字处,必有时钟。数字电路的工作,离不开时钟,所以时钟就异常重要。
以前厂家和用户对于数播时钟的认知,主要是数字转盘和解码器的主时钟,不提及其余。这是无意的疏漏还是故意的误导?
其实,数播系统中,音乐信号从硬盘到数字转盘的环节,就至少有3处时钟:
1、硬盘内部自带时钟(12MHz)
2、硬盘盒内部SATA转USB电路的时钟(为此,我专门暴力拆解了一个ORICO硬盘盒)
3、数字转盘USB输入接收端的时钟(找了个沐声LKS的说明:USB升级版本,改进了两个影响声音的最关键位置--电源和时钟,沐声使用两颗昂贵的Crystek CCHD-957超低时基抖动的有源时钟)
硬盘电路板上的时钟.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硬盘电路板上的时钟.jpg

沐声LKS USB输入端的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沐声LKS USB输入端的晶振.jpg

欧博X1SATA转USB电路升级温补时钟.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欧博X1SATA转USB电路升级温补时钟.jpg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电路板.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电路板.jpg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6 17:17:01 上传)

A暴力拆解ORICO硬盘盒(晶振).jpg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9-10-06 17:17:01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