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861#

所謂老班章,茶友說的最多的就是他的”霸氣“,茶氣還有一點體驗:熱茶下去額頭冒汗。霸氣爲何?回去要請您給俺補一課。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8/30 3:01:04

我们讲音乐的特性时,会用到“乐理”,而老村兄你讲到茶性,就要归属于“药理”。在本文开始几页及我的其他一些茶评文章内容里,我讲到过茶的属性。
以下针对老村的问题,简单再讲下。



茶的本原是药(其实中医范畴内,很多东西都可成药、组方),有其药理属性。而不同茶类,由于其原料、工艺、仓储及年份有别,其药性就各有不同。寒凉平温热,各有所属。
以传统工艺的晒青生茶为例,新茶时寒、凉,随着良好的仓储、岁月推移、季节变换,慢慢转化为平、温。而不同的属性,服用及使用时,归于人体的经络就不同,产生的气血脉轮就各自有别。你提到的“茶气”,就是服用茶汤之后,产生的气血经脉运行的效果与表现。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着凉、感冒发烧,老人家会找来一些药汤,趁热饮下发汗,且还让上床盖被子加强效果。捂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你提到的茶气热茶喝后额头冒汗,就是这个原理,只不过它包括了茶的药性及于人体的归经表现。




我之前于文章、群里还有线下,与朋友交流时总结过常见茶类的一些归经规律。普洱生茶而言,由于上述提到的原料及传统工艺特性,新茶一般主走膀胱经、肺经;而老茶主走膀胱经、胃经。而无论新茶老茶,及多数中正非人工发酵茶类,心经、膀胱经必走。此外还会同时走其他一些经络。具体效果,视各人体质有所差异。

而膀胱经,起点是睛明穴附近(眉心两眼角附近),经过额头、头顶、颈椎分支,自两肩胛一路直下,直到脚板。因此,喝茶发汗,如果茶品过关,最容易最明显的位置就是额头与背部,进而会走通整条、数条相关的经络,出现相应的体感。我们运用茶去治病,这就是原理之一。
但是,茶的特性是很容易走经络的,因此如果你饮用的是不过关、有问题的茶,那就是相反的效果--经脉气血的封堵不畅,各种不适,甚至出现“醉茶”症状。等等。

文章初期我讲到过茶性,回顾下:




上述简要讲了下老村提到的“茶气”原理由来。再讲下其同时提到的“霸气”。
早前的内容里我也提到过,新茶“霸气冲撞”。如果说“茶气”是指茶的药性于身体内部运行的深层表现,那这个“霸气”,就是偏向于表示茶入口时的口感表现,对口腔、舌部、喉咙的刺激感受。

我们喝茶,一口下去,说此茶“霸气”!一般是因为它的原料、工艺及年份(较新)带来的苦涩刺激比较明显,通俗而言就是够劲道、茶气茶力猛。而一款茶,入口称得上霸气的,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苦涩要平衡、入口下肚后,这份苦涩要散得快、很快转化为回甘、生津。
而班章、曼娥、布朗等茶区原料,本身就是苦茶,加上新茶的涩,在工艺过关情况下,能达到苦涩平衡、发散快、回甘生津强烈的效果。因此,味苦的茶,更能出来“霸气”的表现,哈哈!

味甘而补,味苦而清。
药辛发散解表,药酸宁神镇静。
就像我之前讲过的,茶的品饮,其口感、喉韵、体感等等,看似在茶圈那些专家大师口中神乎其神,其实于中医层面,只算是基础运用、浅层表现而已。而深入一些的,比如上述提到的气感经络气血脉轮等等,就不是随便一些专家大师所能知悉的了。

中医国学,博大精深,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扯不完啊,先打住。我也只算是普通爱好者,边学习边受用;且越学、敬畏之心越深。
唯有感激、唯有珍惜。
诸多谬误,请大家多加指正。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2#

音乐的复杂与简洁、辉煌与平和,本身并没有难易与高低之分--茶有百味,适口为珍;音乐与音响,也一样。
适合自己就好。——金句。不忘初心,能感动自己的就是好音乐。
shotchen 发表于 2022/8/30 6:26:53

过奖!金句是不敢当的,这本是音乐与茶之特性与本真。多谢兄台关注,请多加指正。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3#

夜博導,您說“霸气”怎麽這麽像教俺喝62度二鍋頭?
TOP
864#

原来62度二鍋頭也有回甘生津功效?那就大方灌,哈哈!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5#

讲了这么久,好像也没有发过FU32的包装细节图。前级管倒是发了一大堆。不应该啊,它才是这款廉价小单端的主角。
马上补上:













这款管子脾气好,不挑食,30倍的放大系数的前级推动,就能给你勤恳工作。
当然如果给它50倍~100倍,唱得会更欢快。



上镜的是北京FU32,是这款机器的标配。虽算不上顶级,但无论综合表现还是性价比,都没有令人失望。国产还有一款北光的,有空再拍照上镜。这两款的声音风格接近,都是比较中性、平衡,动态和中频的厚度均不错;缺点是音色的细腻度、音场的深度与线条感,与一些贵价进口管(5倍以上的价格)有一定差距。
总体的声音是比较开扬、精神的感觉,很超值,比较难得。

性价比较高的,还有一款苏联的ry32:










苏联的管子,无论工艺还是用料,都是很好的,手感非常厚重;它们的胆管,也一直是我选用的主力之一;几款胆机都是。

这款ry32总体线条与音场比北京更清晰、高频延伸与细节也更好些(当然价格也是成正比的,是北京2倍左右),但对调校要求也更高。处理不好的话,声音容易冷硬、淡薄;调校好了,声音中性、清晰,速度力度线条及细节都不缺。要说缺点,就是声音的饱满度及韵味相对于顶级的管子略有欠缺。
不过这也是战斗民族的特色吧。欧美的管子,同样也有各自特色,互有长短。

欧美的同型管有QQE03-20、QQV03-20A、CV2799、832A等。手头备了几款,表现是不错(同样要筛选,并非每款都好),但价格,也高大上就是了。



这款是军规金脚大盾CV2799。

贵是一方面,问题是基本找不到。即使很不容易找到了,也有不少是有问题的。内部的配对,消气剂的情况等,都是个问题。这也是进口管子常碰到的情况。
有条件的话,各个地域、品牌、风格的管子都收一些就好了。没有必要过于迷信某些热门名牌贵价货。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6#

同型管里,手头有菲利蒲QQE03-20。
一起上图吧:



顺手同厂ECH84:
不过这款ECH84却不是传统菲利蒲的声音,而是接近西门子,中性、清晰,真实度较好。具体之前两三页的内容有讲过。也正因此,我亦多备了几对作前级使用。






全套菲利蒲,一同上场。

这款QQE03-20,就是菲利蒲传统的声音--不强调线条、音场、层次与速度,这几方面苏联比它更好;但总体比较温润饱满,乐感较好,比较耐听。
而与同厂ECH84搭配,出来的声音就比较有意思了--由于这款前级管声音中性、真实,速度线条细节都比较好,就较大程度的弥补了后级的欠缺。总体的表现就比较真实、平衡了,声音的速度和弹性都有所提升。

总体风格,倒像是西门子前级搭配了菲利蒲后级,呵呵。价格么,与北京苏联相比,也只能呵呵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7#

金脚大盾看上去就是高貴!但是老村更喜歡老蘇聯膽的厚重感
TOP
868#

上面几款FU32及同型管,大盾的听感我没有详细讲。

不是不好,而是因为我觉得卖这么贵,声音好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可说。现在想了下,既然菲利蒲都讲了,就顺便也讲讲它吧。



讲到大盾、富豪、宝马、迷你瓦特等等热门名牌胆管,就绕不过菲利蒲--它们都是后者旗下的子公司或收购的品牌。事实上菲利蒲在电子管时期实力极为强大,除了自身的几个品牌之外,还收购了超过十家的电子管厂商,当中不乏刚才提到的世界级名牌。


由于声音风格相近,平时我将大盾、富豪、宝马、迷你瓦特、吹喇叭等管子称为“菲利蒲系”(就像将LS3/5A、LS5/9、雨后初晴、思奔达、乐爵士等称为“BBC系”一样,哈哈)。


以目前听过的管子而言,包括大盾在内的“菲利蒲系”,绝大多数的声音都基本以上所述:不强调音场线条力度这些,而饱满厚润耐听。上述大盾的后级,及手头好几款大盾前级,基本也是这个声音。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上面提到的ECH84,声音接近西门子,中性、清晰;但这类情况只是少数。





说到胆管的声音表现,与唱片一样,就绕不过“版本”。


即使同一款管子也有不同的厂商、同一厂商也有不同的年代、批次及结构差异,相应的,声音表现就有所区别。

比如上面的大盾CV2799,我就提到了两个词:军规、金脚。国外的管子,军规的性能及配对会更严格些,声音表现也会比较清晰些;而金脚这种材料,声音又进一步会更活跃些(有时中高频也会相对薄些)。因此这款大盾军规金脚版本的CV2799,总体声音表现上,线条、高频细节等,会比常规的菲利蒲系更好,更为清晰、通透一些。



同样的大盾,前级管里除了常规的管身,有一种管身喷了蓝色涂层的版本:



这个版本被商家称为“蓝身贵妃肩“,声音与上述军规金脚接近,比较清晰、通透,线条层次及速度感都会更好些。

闲下来时我会根据手头不同型号的好几款管子反复对比,下面这张图片里,插机的这对就是常规管身,是某晚对两款作对比评测时拍下的:




估计是这个原因,目前市场上这类蓝身的管子也比同厂常规同款管子更贵。比如我手头的这种EF91,圈内称为“蓝屏贵妃肩”版的,价格比同厂透明管身常规版本贵近半。对比之下,声音确实也更为清晰、精神些。



再如手头的EF80,方环的版本,也比圆环的更贵:




方环版本,声音也确实有所区别,风格走向,更为清晰透明些,听感上会更为精神些。

诸如此类,算是有了支撑这一截差价的理由吧。商家也不蠢,只要能赚钱,总能找到理由嘀。


先扯到这,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69#

单骑闯天下,篱下煮茶香,丝竹绕耳际。很羡慕楼主的生活状
TOP
870#

金脚大盾看上去就是高貴!但是老村更喜歡老蘇聯膽的厚重感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9/7 3:13:55

是的,苏联的胆管,调校好了表现是不错的。烧圈人普遍认为其声音粗糙、冷硬,其实是调校不到位罢了。调校到位情况下,声音清晰、干净,力度速度细节及整个音场的表现都很好,表现大编制作品时,有独到优势。唯一就是声音的厚度与韵味,不是它侧重的。

但这更多的是这个民族的产品与文化之共性特征,不应单纯的归为缺点。类似的风格包括美国的大部分管子,还有德国,东欧的很多管子,也是相近的声音表现,不会过于突出声音的厚度与韵味,而较为注重整体平衡度。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1#

单骑闯天下,篱下煮茶香,丝竹绕耳际。很羡慕楼主的生活状
清澈如水的声音 发表于 2022/9/7 16:59:11

兄台好词句,多谢欣赏。斗胆改增一下兄的词,请多加指正:

单骑闯天下,
篱下煮茶香。
丝竹绕耳畔,
清泉透心凉。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2#

乡下大板车老树红茶,今年秋茶做出来了。
刚拿到手,昨晚两位乐友兼茶友来访,马上开汤品尝。一晚未喝够,今日顺手带回谋食处大杯闷:





秋茶的条索。明显比春茶揉捻得更紧,颜色也更深、偏黑。而金毫芽头,也比春茶少一些。
严格来说,金毫芽头由于工艺原料原因导致颜色变深了,看着就会觉得比春茶少很多。



上镜的这几支条索,就全部都是芽头或一芽一叶,但颜色是偏深的,不会像春茶那样金黄。
而春茶由于季节原因,成品颜色会浅些;同时因为叶料细嫩,揉捻得就不能太紧。因此成品条索一方面比秋茶松些、颜色也显得浅色,芽头嫩叶看着会显得金毫很多。

发一张同一批茶树的春茶条索,大家对比一下:



原料和季节决定了工艺;工艺决定的茶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口感。
春茶清香、甜润、柔顺、口感讨好,典型的春茶特色。秋茶味酽、浓郁、茶味茶力足,有劲道。

通常而言,入门茶友及女性茶友会更喜欢春茶;那帮老茶虫,则更喜欢秋茶。
我么,两季都喜欢,本身就是费了老大力气才说服乡下阿伯分了季节做了出来的。之前几年他都不分季节,全部做成一个味,哈哈!


送上新鲜热辣秋红茶。请茶:



思源壶。
降坡泥,180毫升。
清香、甜润,与歌剧咏叹调搭配似乎正好互补、浓淡相宜。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3#

之前拍的图片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地拍的,可能不够直观。
补两张将春秋茶摆在一起对比的清晰图片,茶叶也都是今年出产的(春茶3、4月份;秋茶8月份):









这样对比,应该一眼看出区别了。
春茶的条索还是比较好看的。外形饱满完整,显金毫、芽头也多。秋茶由于季节及工艺略有差别,卖相就差点。鉴于此,市场普遍热衷于炒作春茶,因卖相好、口感上对于入门消费者(尤其那些对茶本身内在不作要求嘀壕友们)而言比较讨好。哈哈。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4#

之前拍的图片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地拍的,可能不够直观。
补两张将春秋茶摆在一起对比的清晰图片,茶叶也都是今年出产的(春茶3、4月份;秋茶8月份):







[attachimg]761983[/attach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9/15 15:01:15
认同楼主的睇法。
插一句,虽然我是个伪茶客,不过对于红茶来说,就觉得壮叶比嫩芽的口感要好,一则没有太容易酸,二则刚阳一些的味觉更合我意。“大红袍”比较上乘(就此,我实在难以区分岩茶与红茶)。近期多饮“滇晒红茶”,工艺分别据讲是别的红茶用“烘焙”,它是用“日晒”,可后期转化,香味长久云云,虽未及其他的高香,但换回可以陈放之效。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5#

认同楼主的睇法。
插一句,虽然我是个伪茶客,不过对于红茶来说,就觉得壮叶比嫩芽的口感要好,一则没有太容易酸,二则刚阳一些的味觉更合我意。“大红袍”比较上乘(就此,我实在难以区分岩茶与红茶)。近期多饮“滇晒红茶”,工艺分别据讲是别的红茶用“烘焙”,它是用“日晒”,可后期转化,香味长久云云,虽未及其他的高香,但换回可以陈放之效。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15 16:39:50

陈兄不必过谦。好久不见,近来忙啥?

你提到的发酸,倒不是原料季节问题,而是工艺或仓储的问题。准确来说,红茶工艺中的萎调(走水程度或时间不当)、揉捻(过久、过重)、发酵(过轻有青酸味、过重有酵酸味)、干燥(温度过低)等环节如果做得不好,都可能导致发酸。

此外,就是仓储(受潮引致二次发酵甚至发霉)、冲泡(台地料树龄不老时,水温高则易发酸);还有水质不好,等等,也会发酸。
说到冲泡的水温,我之前特别提到,我们乡下这两三款红绿茶有一点相同之处:都是老树料,条索粗老壮实,因此不惧高温。我还特别交待拿茶的茶友100度滚水直接冲,不但不会发酸苦涩,且只会更出茶味,哈哈!

至于你提到的“晒青红茶”,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正宗的红茶工艺,并不是用晒,而是用烘的。这也是能出来红茶味道特征的固定环节。不过创新也是可贵的,希望它能做出好的茶品。具体表现,也要以你的实际口感和喜好为准。

再有就是如果想长期存放、转化得到更好的陈茶,建议还是优先选择过关的普洱生茶。

先扯到这。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6#

继续在搬砖,忙闲只是样子上的事。
红茶的那些事,听楼主一说,在上一课。
时在秋冬,红茶合宜,上荔枝红一尝,顺带听曲。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7#

继续在搬砖,忙闲只是样子上的事。
红茶的那些事,听楼主一说,在上一课。
时在秋冬,红茶合宜,上荔枝红一尝,顺带听曲。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16 17:40:01

咋一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若真能将搬砖的忙闲只限于样子上,是境界了。

又:
中医角度,春秋发散、主进补;秋冬蓄阳、反则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具体到饮食、品茶,其实夏天反而适合不太寒凉的发酵茶,比如熟茶、红茶、黑茶及老生茶等。而秋冬,则对寒凉有一定耐受度,可相对的比春夏多饮一些寒凉的茶类,比如绿茶、乌龙、生普新茶等。

但一般人没有中医知识的,会因夏天天气热、温度高,而错误的认为人体的阳气也高、可放心饮寒凉性饮品;而冬天气温低、则适合饮温热性的饮品,哈哈!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8#


咋一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若真能将搬砖的忙闲只限于样子上,是境界了。

又:
中医角度,春秋发散、主进补;秋冬蓄阳、反则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具体到饮食、品茶,其实夏天反而适合不太寒凉的发酵茶,比如熟茶、红茶、黑茶及老生茶等。而秋冬,则对寒凉有一定耐受度,可相对的比春夏多饮一些寒凉的茶类,比如绿茶、乌龙、生普新茶等。

但一般人没有中医知识的,会因夏天天气热、温度高,而错误的认为人体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9/19 10:45:02
我认为合适自己的才是好的,喝茶很随意的,平常想起弄些啥就泡泡喝,喜以普洱熟茶、红茶为多,其他的偶尔搞搞而已,无什么定律路子。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9#

这段时间伴着这些廉价粗茶,对比一些胆管表现。
上海6F2这段时间听得比较多,先是对比了它与菲利蒲ECH84的区别。都是复合管,都是使用当中的三极管部分(后续对比亦是):







这个对比显得有点不对等:6F2三极管放大倍数为40,而ECH84有50,后者高出25%,差距比较明显了。

不过实际使用上还行。前面也讲过,上海6F2表现大开大合,总体还是有些大将风范的。这段时间煲开后,声音显得大气、精神。除了细腻度与一些一流管子有差距,其他各项均表现不错;因此具体到本次与菲利蒲ECH84的对比中,也只是声音的精细度稍逊一些,其他方面,可圈可点,并不失礼。

结果出来后,顺便也将菲利蒲ECH84与德律风根同款进行对比:





如果说刚才与上海6F2的对比中,菲利蒲无论在放大倍数还是整个价格上都占有一些先天优势的话,那现在与德根比,就没占到什么便宜了。
这对德根的细节、线条和音场,都比菲利蒲更好。乐器的泛音也明显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显得更为精练、严谨,乐感也显得干净利落。不过综合市场价格考虑,算是符合分钱分货的道理吧--毕竟德根比菲利蒲要贵出一截。

然后么,再顺便将德根84对比了同门另款放大系数一样,但结构、型号不同的胆管,EF80:







EF80是五极管,我是接成三极管使用,此时放大倍数50,正好与ECH84一样;但这个“一样”,只是表面上的,实际声音表现却有明显区别。

具体区别,就是之前我经常讲到过的五极管接成三极管以后的声音跟正宗三极管的区别啦。五极管三接,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音比同厂同样放大系数的正宗三极管阴柔、纤弱些; 整个场面、饱满度会不及后者。不过有些朋友就喜欢这种音乐,觉得柔和、耐听些。

个人觉得,正宗三极管还是会更为精神、大气些的,真实度也更好些。但具体到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口味不同,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80#

我认为合适自己的才是好的,喝茶很随意的,平常想起弄些啥就泡泡喝,喜以普洱熟茶、红茶为多,其他的偶尔搞搞而已,无什么定律路子。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20 11:06:41

嗯。茶有百味,适口为珍。
上述中医于茶性的那部分内容仅作科普,供有兴趣的朋友拍砖、参考。本文亦会持续对相关讨论由点及面进行拓展、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