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821#

继续。
冲多了老生茶今日换换口味,冲老熟茶。













2003,老福海。
照例不洗茶直接喝。图中为第一、二泡一起的茶汤。
此茶两个版本,之前楼层有详细讲过,不重复了。

踏实粉丝老妈,照例担凳捧场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22#

老家特产,罗定鱼腐。
可直接当小吃,也可炆菜、滚汤。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23#

不管是什麽茶,進到你的公道杯裏怎麽就那麽透亮?俺就尋思,你這個杯子是請高僧加持過?還是什麽納米、量子技術的產品?
TOP
824#

不管是什麽茶,進到你的公道杯裏怎麽就那麽透亮?俺就尋思,你這個杯子是請高僧加持過?還是什麽納米、量子技術的產品?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25 3:45:23

给杯加持,不如直接给手、给人加持了,吃通天!哈哈。

茶透亮,是因为不透的都淘汰掉了,没机会上镜。我挑选及藏存的十来几款熟茶,都是从第一泡(不洗茶)开始就干净通透无异味的。原料、工艺及长期良好的仓储,缺一不可。
熟茶由于有人工渥堆发酵环节,很难控制; 欠则不正,过犹不及,非常考验茶厂技术水平的。

市面9成以上的所谓熟茶,不洗两三次他们是不敢给你喝的。不过要洗两三次才喝的茶,只配扔花盆种花做肥料了,不建议喝。毕竟,喝到肚子里的,还是小心些好。

再发熟茶图片毒害茶虫乐友.....




这饼03年王霞思茅已经喝完了,拍有它最后一点茶饼边沿的图片:
手头另开有一饼--也是这款的最后一饼了,想找朋友补货,一直找不到,封起来没舍得再喝了。但一时没找到茶饼图。也可能没有拍摄。





这款03年王霞思茅茶厂的“越陈越香”熟饼,本来大宗批发朋友处是有货的,当年只拿了3饼先试喝。其中我留下两饼(边分边喝几天就搞掉了一饼),另一饼山东潍坊茶友拿了。他也是我的线材用户、经常叫我帮拿茶叶茶具。
可惜试喝过关后补货,已经全部抢光。才几天时间,TNND。
搞得当时我与潍坊茶友一听到,马上将手头剩下那饼封起来不喝了。

既然已经绝版,口感表现就不写了。免得茶虫空流口水……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25#

你説絕版,我說絕望。絕望到口乾舌燥,猛灌白開水!

老態龍鐘:


TOP
826#

你説絕版,我說絕望。絕望到口乾舌燥,猛灌白開水!

老態龍鐘: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26 21:19:26

哈哈!再次人道同情下!打飞的来我这,管饱!
器材不错,工艺和样式都很耐看。那个年代的老物件,都有这种老味。电台、卡带、LP,我有时都会听一听。
翻出十几年前在老房子居住的一套老系统照片:





旁边那台手机,就是我提过多次的西门子6688--世界上第一支持内存卡的音乐手机。
很多音乐音响及茶虫朋友,都结缘于对这台手机的软件优化、升级、刷机上。

之前提到的云浮我的第一位6P3P胆机用户,就是因这台手机而认识。本来他是来找我帮忙更换电芯及刷机升级的,然后一听了胆机小系统出来的声音,中毒了......







这台手机很神奇。1999年底发布的一台黑白屏单音手机,支持内存卡及MP3播放。

官方对它的发掘比较有限--内存卡只支持到32M、功能也比较有限; 后来2001年开始,爱好者们成立了它的专门的论坛,比如东北手机论坛、0110论坛、西客站、海洋论坛等等,深入到操作系统底层代码进行重新编写、发掘。
导致这一台手机于近二十年前,就具备了强大的独立开发的音乐播放器、信息群 发、温度检测、电子书、工程模式甚至定位防盗及一大堆的JAVA功能(几句话很难讲得完)。支持的内存卡容量,也提升到2G--基本是当时最大容量了。那个年代,我买一张1G的MMC卡,去了6百多元。





然后大概从2002年开始,这些机友及论坛,一直坚持优化、开发,开发出来无数的新功能。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管理着几个关于这台手机的QQ群,里面有一些机友,仍然在坚持着对它的热爱。前几年,我还于广州与汉糖一起,组织了一次6688机友聚会,来了十几位,并且,还有一位是90后女机友。


而Q群里,最近几年也一直有90后的机友加入,非常难得。有两三群仍然跃,经常一进去消息就是99+
前两三年,一位外省90后机友由于刷机不成功,还专门寄了来让我帮他刷机。

一些聚会照片:







这台6688,我在一片和弦、彩屏、上网、智能手机的世界里,一直用到2009年,入手魅族M8。
魅族M8,也是一个传奇。当时的魅族论坛,也是唯一能与之前6688论坛相比的极客技术极为深厚的论坛。

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27#

回到廉价土炮小单端。之前讲到为这款FU32开发了一堆前级管,逐步讲讲。
这堆冷门前级胆管,最早拿的,是上海6F2--当时买的是6J5,看到它价格顺眼,顺手也拿了些。








6F2,即6U8、ECF82,针对它的三极管部分开发了引脚转换的PCB,制作了转换座。
6F2的三极管引脚定义,正好与ECF802、6CM8、6CQ8完全一致,正好这几款管子我都备有不少;因此这个转换座在电路参数到位情况下,能同时兼容好几款管子。
这也是优先开发及制作它的重要原因。











上海6F2,六十~八十年代期间生产,三极管+五极管复合管,最初用途是收音机的中放。其三极管部分,U值(即放大倍数)有40,用的是其三极管。
作为FU32前级管,其推动效果,中小编制音乐的表现是可以的。前述楼层提到的6J3、6J5,三极管接法放大倍数也是40,表现是不错的。而6F2本身就是正宗三极管,声音表现会更为活跃、开扬一些。

具体而言,这款6F2声音中性真实,速度线条清晰,总体有些大开大合的感觉。
与一些玩乐器乐友同场对比聆听,总体表现比某些几倍价格的进口同型管(比如LINDAL ECF82)来得更精神、大气些,性价比是明显高出很多的。

但毕竟放大倍数不高,大编制、大动态以及搭配一些低电平输出的音源时(比如卡座、收音头只有0.6V输出),不宜要求过高。这类情况,还是得老老实实上高U值(起码70以上)的前级管。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28#

回复 826楼fallingforyou的帖子

又是一段辛酸。老村當年全省頭100台大哥大擁有者,摩托羅拉8500,長天綫/短天綫,大電池/小電池。進數碼時代,還是對模擬機依依不捨,家裏保存了一臺摩托羅拉掀蓋,一臺諾基亞彎背。18年回國,迫不及待找出來,摩托羅拉上面橡膠部件全部發白粉碎,諾基亞機身解體,慘不忍睹。
一場懷舊夢,兩行傷心淚。
TOP
829#

回复 826楼fallingforyou的帖子

又是一段辛酸。老村當年全省頭100台大哥大擁有者,摩托羅拉8500,長天綫/短天綫,大電池/小電池。進數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27 22:09:06

模拟制式通信时 代,很多故事。



2000年开始,于某运营商网络维护及手机维修中心工作过3年左右,那一年刚好启动模拟转数字通信,是模拟与数字手机共存的一年。
那时大哥大、大砖头、大水壶已经基本退出市场,维修最多的就是体积相对小巧的摩托罗拉的8900、9900,这些机型的加密算法较差,经常被孖机(串号、盗用)。这种情况需要拆机、用热风枪吹下芯片在写码机上重新写码、再焊接上去,才能解决。

过程要很小心--机器很贵,如果吹坏了手机,赔上一两个月工资算少的......
好在运气还好,从来没有修坏过。

到了后来数字机,芯片更复杂。很多芯片使用植锡工艺,超过一百个细密焊点纵横排列隐藏于比指甲还小芯片底下,全靠热风枪高温吹热至这百来粒爆焊点融化并接通主板上的点位。
我应该是这个城市最早掌握植锡焊接手艺的维修人员之一(可能没有之一),是摩托罗拉认证二级终端维修工程师。维修的第一台此类工艺的手机是诺基亚3210的电源芯片,故障是摔机后不开机,吹下芯片、重新植锡及焊接,一次过成功了。

回想1999~2000年那会,数字手机已经出来了,最流行的是摩托罗拉的翻盖机328,那时叫“掌中宝”,之后是V998,手中若有一台,可谓威风八面、风头无两。
那一年,数字通信全面普及,我亲身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的模拟通信停网,全面转为数字通信。相应的,所有的模拟通信制式的手机都必须更换成数字手机才有信号了。
由于有不少客户有着深厚的模拟手机情结--很大程度上这款手机包含了他们的青春、生活、回忆,与事业的辉煌时期。我见证了这些用户对模拟手机的无限留恋,及最终割舍。



时 代洪流,总是滚滚向前。岁月与历史的巨轮,无人能挡。
断、离、舍,每一个人,都要亲身经历并最终面对的。

往事
如烟似梦
转眼岁月匆匆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0#

继续前级管。
前面提到了德律风根复合管ECH84,讲了一些主要的参数及风格。
这款管子备了几个厂牌,除了德根,还有菲利蒲、富豪、西门子、LONDON等。由于其三极管的引脚与另一款前级管6CN7接近,只需要断开一个引脚再跳线即可,于是利用手头已经开发出来的6CN7转6J5的PCB,稍作改动,制作了一对ECH84转换座使用。









随手拿了这款LONDON牌上机测试。
兢兢业业的专职炮灰测试机:





过关,正式上场。
稍作测试,换成高大上的德律风根。之前一直使用自己制作的排线临时开声:









照例先祼奔、测试一段时间。
过关,戴套、完工:





ECH84,50倍放大系数,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动态、线条及控制力,均比40倍的ECF82(即6F2)更为出色,总体显得更为活跃、精神。而品牌的选择上,也比较丰富。只是市面多是拆机管,筛选及配对要下功夫。
先到此。后续再发其他前级管与转换座的开发制作过程。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1#

老當益壯!
剛剛開始有數碼手機的時候,數碼手機疙疙瘩瘩的”數碼聲“和成熟溫潤的模擬聲形成鮮明對比。在共存的時期,老村選擇模擬機升號,而沒有換成數碼機。到强制脫離模擬時代的時候,老村選擇放棄手機。






老村有一臺很老很老的山水耳機,高頻低頻都不好,就在中頻窄窄一點區塊聲音相當溫潤。但這都不是使用它的理由,它有分量感,帶著卻很舒服,最大功臣是它的海綿耳墊。這對1970年代的海綿墊,半個世紀過去,現在還是活性十足。上網一查,很多用家都認爲這個海綿墊是一個奇跡。森海耳機的耳罩和頭梁的海綿不到20年就乾癟了,這副山水海綿墊看來還能用20年。




這個60年代的美國民歌CD,老村常常拿來比較各種”新技術“CD,比較之下,每每很難收進名目繁多的國產新唱片。

老聲音好
TOP
832#

老當益壯!
剛剛開始有數碼手機的時候,數碼手機疙疙瘩瘩的”數碼聲“和成熟溫潤的模擬聲形成鮮明對比。在共存的時期,老村選擇模擬機升號,而沒有換成數碼機。到强制脫離模擬時代的時候,老村選擇放棄手機。






老村有一臺很老很老的山水耳機,高頻低頻都不好,就在中頻窄窄一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30 3:36:36

首先,你这款海绵真是神奇!居然能保持弹性几十年不倒。我本身就是用森海HD600,十来年而已,头梁海绵已经歇菜了,哈哈!
好在这几年用得不多,耳棉还基本正常。但无所谓了,耳机很少用了。


好唱片及好作品浩如烟海,耐心找找,一直都有的。
有时也需要一小点的智慧与心境,拨开市场与生活表面的繁嚣。

至于“模拟味”--器材的设计与调校,还有听音环境,很重要。说到这点,刚好这几天就有发生及印证。
这几天由于我白天休息,都有不同的乐友约了想来听音乐、冲老茶,优先答应了几位本身演奏乐器或音乐行业的。
包括今天的一位,吉他与录音的,来听我之前讲过的蓝色小数播(插U盘或内存卡使用,开发给惠州视障朋友而定型的),及魅族停产的两款十年前的有同轴输出的手机(同样在之前楼层讲过)。我用这两款播放一些精选过的MP3(有损音频文件)给他们听,其中两位玩卡带与黑胶的很惊讶,说这两款小数播出来的声音,比较接近他们的磁带表现;虽然总体有妥协,但已经有模拟音源的声音特征。




讲得兴起,我当然也切换到卡座与黑胶机、播放磁带也LP大家聆听对比。结果亦然。
当然了,想要模拟味,最直接最简单的还是同时备一台卡座与LP,互补着听;因将数码器材调出模拟味,投入是较大的,对多数烧友而言成本很高。我是CD、LP、数播、卡带、无线,都备了相关器材,一起玩。
音箱方面,也是全频与分频一起玩。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3#

看到桌上的卡帶,老村激動不已。在老家的抽屜裏,還保留著鄧麗君島國情歌寶麗金原版的卡帶.......現在恐怕已經粉狀了。
TOP
834#

90年代~2005年,买有约两百盒卡带,其中有几十盒是全新未拆封的。
有部分是比较喜欢,同一盒买了两三份,收藏。图片是一部分现在拿出来听的,其中邓丽君《淡淡幽情》、张国荣《SALUTE》等,都备了两三盒。



磁带如果不是保存不当,一般不会变成粉。
我有十几盘是90年代拆封使用的,放到现在,就是简单的放抽屉或书架上,也没有装密封袋,有半数现在仍然声音正常、音质稳定。



比如上述两盒,97、98年购买并拆封使用,约2001年后就没有再使用,一直随手放书架上闲置至今,但前段时间拿出来播放,一切正常。我也很意外。
上面那张《铁达尼号》就不行了,失真了。

但全新未拆封的,前段时间开封使用,有一些却是失真的。不知是录音时的问题,还是长期存放的失磁。反正都是质量问题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5#

粗茶老胆旧唱片。
讲讲粗茶。





2008远年群英荟,8848珠峰特别版。

这款过期茶,几年前与几位茶虫朋友一起拿了8件(6提*7饼每件,即每箱);同时拿的还有远年茶厂另一款07年群英荟**包装的,当时就瓜分完了。
约3、4年前,佛山茶虫东记,也是常上论坛的坛友,由于他的无线电群名字刚好与这个品牌同名,就一直软磨硬泡的要剥削我手头这两款。但由于我所剩下只有各两三提,当时只是各分了两三饼给他解馋。

前几天终于从之前瓜分了近3件的一位壕友手中调回一件(6提)+10饼,给了他3提+5饼,终于有所交待了。这一件不容易,是借帮壕友配胆管、调试机器之机才成了事的。
不过调回的这批,未搬上楼就瓜分完了--现只剩不足两提了。
茶虫抢茶,历来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不扯了,上开汤报告:













一如既往的远年风格:老树好料,粗老壮实,且金毫芽头比例较高;
传统石磨手工压制,条索规整,工艺过关、布袋印痕清晰可见;
仓储良好,饼面呈现油润亮泽之感。







汤色比之前07年更厚润些。芽头毫毛较多,汤色清晰度略有影响,但这不是工艺或仓储原因,而是原料特色。再陈化几年,即会转化为清晰通透。
糯香,品饮口腔清爽、微苦而清,回甘突出。
尾水陈香木香初显,现喝表现较好,但转化潜质较高,放几年再喝,更佳。

说到远年茶厂,07年建厂后,仅做了这两批,即这次开汤这款08年8848,及之前发过的07年**包装,之后好像就了无声息了。没有再看到后续的产品面市。
按这两批风格,选的料都是少见的老树料,条索不是一般的粗壮;工艺也是传统手工与石磨压制,很难得。就此停产,可惜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6#

讲了胆与茶,讲讲唱片吧。
这次的故事,来自于这张旧唱片:



这张《依然范特西》,是周杰伦2007年发布上市的。不知不觉距今已经十五年,也算是“老唱片”了。
这也是我于周的众多专辑中唯一购买的实体唱片。而他的其他十来张专辑,虽然也收有,但都是无损音频文件。
而这次突然的讲它,是因为这两位来安装宽带的师傅:



周日,两位师傅过来帮我升级宽带,听到我播放的音乐,被吸引。然后过来坐下,喝口茶,交流了一会。
交谈中分享了他们的情况,喜欢音响音乐,喜欢周杰伦,问我有没有周杰伦的专辑。我说你们真了不起,我手头只有一张他的实体唱片。于是,播放了给他们听。
第一轨刚一开声,其中一位师傅就看着另一位说:喂!你看,《夜的第七章》,居然能出来这种表现,并且还是这么小的音箱在这么大的大厅,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看得出他们是难得的在安装任务中途挤了一点时间出来,很认真的聆听。并时不时的走过去研究我的器材,问了不少问题。
交谈中一位区师傅告诉我,他们也很喜欢音响音乐,喜欢拿电烙铁,年轻时在肇庆技校读书,毕业后自己动手安装了一台电视机及一台功放使用......
另一位何师傅,经历大抵相似;说使用国产惠威音箱。

我欢迎这些踏实的朋友,热情宽松的与他们交流,但他们的语气仍然带着一丝谦卑;只是同时也很欣喜、很兴奋,问我、与我分享。
听到他们的经历,这份谦卑与热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往......

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讲到过我入门音响音乐的经历。
我是90年代初年开始拿电烙铁的。农民的孩子,穷,没钱买音响,只能自学、自己动手装。92年,人生第一把电烙铁,2元钱。还是瞒着父母偷偷用两个星期的读书时加菜钱买的。

那时学校寄宿,交米给学校,只管白饭。每餐到学校门口加1毛钱的青菜味精汤。
学校小卖部有肉丝炒菜可以加,但要两、三毛钱;有肠粉,斋肠粉5毛、肉肠1元。香啊。
但吃不起。有自知之明,远远的走开。

往事
如烟似梦
转眼岁月匆匆

--祝两位师傅以后能过上他们梦想中的生活,并一切都好。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7#

2008远年群英荟,8848珠峰特别版! 一定留一片給我!
回國的日期一天天逼近,每次看到航班“熔斷”的信息都心驚膽顫。阿彌陀佛從早念到晚, 自己快把自己逼瘋了。
唯有看到這第一水就透亮的老茶湯,一點點欣慰。
TOP
838#

2008远年群英荟,8848珠峰特别版! 一定留一片給我!
回國的日期一天天逼近,每次看到航班“熔斷”的信息都心驚膽顫。阿彌陀佛從早念到晚, 自己快把自己逼瘋了。
唯有看到這第一水就透亮的老茶湯,一點點欣慰。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8/9 1:46:38

远年两款茶品,包括07群英荟及08珠峰特别版8848,由于芽头金毫较多、冲泡时会析出毫毛,因此汤色不如那些老味小芽或年份更足的通透。毫毛析出,物质是微白黄、均匀且类似半透明的,与那些原料工艺有问题的茶汤浑浊是明显不同的,稍加观察即可区分。

这是原料特征,而工艺、仓储及实际品饮口感均很好(只是现在就喝完略显浪费);待转化到足够年份后,毫毛将转化而与茶叶融合为一体,汤色将更加通透,总体表现也会更加迷人。

07群英荟:





08珠峰特别版8848:




这两款远年均所剩不多,到时等你回来我再视情况推荐给你。
好茶很多,仅本文章里讲过的茶就不下二十款,选择还是很丰富的。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39#

继续。讲讲老胆。
手头收有小批PC92,由于高屏流、低内阻设计,暂时没有完全合适的胆机平台使用,一直闲置。









之前收的10只是西门子商标及生产的。后来收了十几只富豪商标的,回来一看暗码,也是西门子代工生产的。
后来与朋友交流(咱们土炮器材用户之一),知道其手头也有一些菲利蒲的PC92,问他拿一些来收藏。结果一看暗码,也是西门子生产的,没必要了,哈哈。
估计市面上的PC92,欧美地区的多数甚至全部都是西门子生产的了。

这是富豪商标的:












前段时间这位用户朋友兼茶虫多次讲起这款管子,便索性做一款转换座用上。
这款管子最大特性高屏流、低内阻,额定屏流12mA,正常工作区在3~12mA之间。而我们之前的两三款单端胆机,前级屏流在3mA以下,使用这款管子时,需要调整。
然后是3.1V的灯丝,这个倒问题不大,6p12前级灯丝设有中心抽头,有3.15V供电。之前3AV6已经早早制作转换座而用上、欢唱了。

先看看失真特性:



特性图上可知,屏流约于5~7.5mA、负压于-1.8~-2.3V时,失真最少(不过自给偏压时,负压是与屏压相互牵连使用的--屏压在170~200V时,负压则需要降到0.9~1V左右才是最佳工作区)。不过从实际百分比来看,差别不算大,也就相差0.1%左右。
且按经验,基本是偶次失真,听感上差别会更小。

再看看仿真:


屏流5mA、负压-2.36V、屏流260V时,失真0.58%,基本能对应。
确定了工作点,开干。

先于6P12胆机上使用,需要制作小7脚转大8脚转换座:





过程省略了。
不复杂,阴、栅极及灯丝其中1脚通过调拧角度后能直接对应,仅需要跳线屏极及另一灯丝引脚。
直接上成品图:





由于大厅这段时间都在调校及煲练FU32,懒得拆线切换回6P12了,先于影音室那台不锈钢样机上调校工作点,然后老化、煲练。
刚好晚上小领导指示要看电影,正好,可以稍大音量粗暴的煲一煲。







老化了一晚,在里面听了几首曲子,表现挺不错的。
最后出大厅再聆听、评测。这段时间折腾FU32,这台6P12已经好久没开过了。托PC92的福,重新开声:





讲讲初步的听感。

屏流调至3.5mA、负压约1.8V、屏压约170V。
富豪标、西门子代工,声音风格是传统西门子的声音,较为中性、真实。聆听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目前总体表现不差,力度、细节可以,平衡度也比较满意;尤其是声底,比较干净。但感觉仍有潜质未发挥,音乐还原的线条感及音场,感觉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按目前表现,如果要提升,屏流要升到5~7毫安,负压则要下降到0.9~1V。这样屏极负载电阻、阴极电阻都要再降低近倍,使屏压约200V、负压0.9V、屏流12mA时,能实现最大放大倍数67倍;或者屏压约170V、负压1V、屏流8mA时,能实现65倍,也接近最大放大倍数(从声音表现尤其是乐感角度,按经验我更倾向后面这一组)。这样一改,之前备的9成以上6p12前级管不再适用。

变动太大了,在6P12上有点得不偿失;先放一放,目前的开声测试已经知道声音大概表现,以后再说。

过期茶去。。。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40#

前几天闲的某一会,想起北京的两款束射管。
之前讲过--FU32最初是以6J1~J5五款做前级推动管进行调校的,这几款管子其中的6J1、J2、J4是五极管;而J3、J5则是束射四极管。
这次就对比下这两款束射四极管。



对比的两款管子,均是北京电子管厂出品;选定的都是70年代的产品,保证材料工艺上的接近。
先来6J3:



后级北京FU32,整流南京5U4C。
在这个平台上,6J3速度、力度、细节都不错;即使表现一些中等编制的作品时,线条也比较清晰、节奏明快,不会拖泥带水;聆听时,声音在总体上有一种比较精神的感觉。
缺点也是有的:音色稍偏硬一些,总体的流畅度, 并不算特别好;综合风格上,类似某些苏联与美国管子。

再来6J5:


6J5的不同之处,是在J3的基础上,饱满度及平衡度均有所提升;音色虽然仍略硬一些,但总体的乐感、流畅度,会更好一些。
在整体的驱动性能上,比6J3更为轻松、从容一些--这也是两管的先天设计及功耗所决定的,6J5的电流、屏压、跨导及总体的屏耗均更高些。甚至能并管作小功率输出,直接推动一些高灵敏度古董音箱的。外观上,屏极面积也比6J3大出好一截。
综合而言,总体虽然与优秀管子有一定差距,但已能安心聆听。

束射管声音与常规五极管是有明显区别的。同样三极管接法,前者声音张力、细节和活跃度更好,表现更为全面些。
这两款管子,调校好了,表现不失礼。而性价比,更是优良。





顺便也对比了同厂6G2。
手头有几十只6G2,是当时开发6P12小单端里购入的,现在仍能发挥余热。





开声的实际型号是6厂2-nk,是相对早期些的产品,沿用的还是苏联的型号。后来才逐渐改为国内的型号,即6G2。欧美型号则是EBC91、6AV6等。
中途还生产过一些同时在管身印了两种型号的作为过渡。





北京6G2的声音,之前在6P12胆机上已经验证过。总体表现比较中庸,既没有突出的亮点、惊喜,但也比较平顺,不抢耳朵、不讨人嫌--或者你可以说它略显平庸,因为你想要的线条、速度、力度、两端延伸,它都显得温温吞吞,不会爽爽快快的给你。

这一点上,有些接近某些欧洲管,声音柔和耐听,速度力度细节有欠,但却没有侵略性,不会尖硬烦躁,总体相对耐听些。
当然了,几块钱一只的管子,不能与太贵的进口管(指素质优秀那些)直接作比较。要比,也应该比性价比,哈哈。

6G2最大的区别,是U值,有100倍的放大;而6J3、J5,只有40~50倍左右。因此在增益上,前者会更高些,实际出来的声压其实也更大些的。
不过,由于北京这款6G2的听感比较柔和、相对模糊些,而6J3、J5速度、力度比较突出,因此实际的聆听上,感觉在驱动力上区别并不是太大。
考虑到这台胆机,这个FU32平台上,我是针对6J3、J5下了大功夫去调校的,所以或者可以认为6G2并没有完全发挥吧。但声音的风格,此前在调校较为到位的6P12上已经印证,相差并不会太大。

上述几款管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宜、量大,几元一只直接就是白菜价,哈哈。
并且在调校到位的平台上,表现至少是可以安心聆听的。尤其对于入门烧友,是够用的、不错的选择。

先扯到这。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