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隐秘 ——变量中的盘、臂、马达 [复制链接]

查看: 532587|回复: 679
71#

haha,独大侠,后面那个评价,也是很多人对我的汽车音响系统的评价~~
ohgege 发表于 2017/9/24 14:58:47
这个有什么稀奇呢,想想去听汽车音响的人是什么水平不就了啦。
TOP
72#



枪文中所说的这支唱臂,虽然可以让唱头的方位角误差大幅度减小,但代价就是等效质量的上升和唱臂灵活性的下降。任何的设计都不可能完美,否则某一种类型的唱臂就应该一统江湖了。

按照厂家给的轴距、超距和方位角,用规尺调整出来,是比较保险的做法,但未必等于是最佳的工作状态。
关于轴距、超距、方位角等等,有不同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哪一种才是最适合你的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7/9/24 16:12:43

       我还是觉得告知天下的方法,9成以上应该以专业工具为准,还有那不到一成的弹性作为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的升华境界,这样升华才显得金贵!一笑!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5 07:57:36
TOP
73#

盲目崇拜等于迷信,呵呵。
阿杰 发表于 2017/9/24 21:32:04

盲目崇拜等于迷信。


盲目崇拜科技、理论、仪器同样是迷信。


无论在任何领域,越高精尖的人才,就越容易产生信仰情绪。所谓信仰:是一种回头,一种对自身技术的和解,也是一种对已知的迷惑和对未知的敬畏之情。


黑胶唱片,从50年代、200克以上的单声道到90年代初100克左右的数码录音,其各种不同的厚度,足以令任何所谓正确的VTA失误,这在正切臂上体现得尤其严重。所以会有少数极端的玩家,会记下每一张唱片的厚度,在播放时更换适当的唱片垫。然并卵,就我拜访过这些所谓极端玩家的系统,声音并没有好到令人惊讶的程度。再说,世界上没有一张黑胶的开孔是百分百在中间的,那些经过几十年存放的黑胶唱片盘面,也会有各种起伏,所以我们看播放中的唱臂时常是在晃动的。



调校是静态的,但是播放是动态的。用静态的精确会应付动态的变化,枉然!


过分执着无比精确的黑胶调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软件是基础,假如这个基础都并非极端精确的产物,追求极端准确的调校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耳朵都听不出来,调来干嘛?随便调一下后面避震都有明显的提升,叫我钻进那耳朵都听不出来的折腾里,我才没有那么笨咧!


所以,调校黑胶唱盘真正高明的方法就是:适当时便放手,学诗功夫在诗外。如何让整套系统协调地运作,发挥出最大潜力,才是一切发烧友最值得关注的学问。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5 08:41:30
TOP
74#

所谓的工具不能满足要求,又或者是使用上不得要领,才会留下这一成的机会让大师们发挥。
水平需要在听感上修正吗?转速需要在听感上修正吗?
有觉得偏离标准值会更好声的吗?
TOP
75#

不会吧,等了两天,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放手不调?
记录每一张唱片厚度,每次播放都要调VTA,这也太累了,不是玩黑胶了,是黑胶玩你了。
一套好的黑胶系统,不但所有的参数都能够调,还应该有一定的宽容度。用专业的工具按照厂家给出的方法可以出七成的声音,然后靠经验和听感慢慢调最终达到九成,至于最后的10%,就如楼主所说,因为唱片播放是动态的,有各种起伏、变形、晃动,无论你如何调整,这最后的10%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最后编辑阳光枫林 最后编辑于 2017-09-25 09:22:33
TOP
76#

所谓的工具不能满足要求,又或者是使用上不得要领,才会留下这一成的机会让大师们发挥。
水平需要在听感上修正吗?转速需要在听感上修正吗?
有觉得偏离标准值会更好声的吗?
阿杰 发表于 2017/9/25 9:14:36

水平和转速是不需要用听感去修正的,准确即可。
需要用听感去修正的是针压、VTA、SRA、左右方位角、侧滑力、轴距和超距,其实就是唱头在黑胶平面上的工作状态。
最后编辑阳光枫林 最后编辑于 2017-09-25 09:26:10
TOP
77#

同为黑胶调整,为什么有分别?
无非是这两个指标大家都有共识,而检测手段也比较完善,大家都不敢公开造次。
我还真见过在这两个指标上偷偷做手脚的“大师”,而且的确是比标准值的效果更好。
TOP
78#

同为黑胶调整,为什么有分别?
无非是这两个指标大家都有共识,而检测手段也比较完善,大家都不敢公开造次。
我还真见过在这两个指标上偷偷做手脚的“大师”,而且的确是比标准值的效果更好。
阿杰 发表于 2017/9/25 10:02:45

唱盘不调水平,我也碰到过,为了迁就唱臂和唱头。
速度不调准确,这个我还没碰到过。
但个人认为这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TOP
79#

先说水平。
我们的PM2.5令正切臂导轨积满灰尘,只需将导轨调成滑梯,让唱头就势下坡,效果可是立竿见影的哦。
这肯定会得到初入门者以及一知半解的人的赞赏,并拜为大师。
现在我踢破了,大家还认同这样的大师吗?
是否还认为大师独特的调整手法超越了标准本身呢?
TOP
8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