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还原唱片信息而生的唱头-----再说蜂鸟! [复制链接]

查看: 377942|回复: 418
71#

20年前刚开始买黑胶唱片的时候,国内的咨询还比较匮乏,唱片的来源更是少得可怜,那时只要是看到熟悉的曲目、演奏家又或是大公司的唱片便下手了。过了几年才知道原来有什么三星带花榜、TAS榜,于是便又向着榜单进发。那时候很多老玩家、甚至卖唱片的都说千万别买数码录音的黑胶唱片(其实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同这个说法),声音又干又薄,没味道。再翻开以录音为标准的TAS榜单,60-70年代录音的唱片占了绝大多数,鲜少有80年代之后的录音。那时候很多的数码录音唱片可真是便宜啊,大白菜般跟许多再版平价盘摆一块还乏人问津。我记得当年买那张现在网上竞标差不多300美金的穆洛娃小提琴独奏作品的唱片只花了80元,克莱默、阿格丽姬、麦斯基的《动物狂欢节》只花了60元,后来档主还有多一张我还买了送给朋友。
可惜!这样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TOP
72#

话说回来,蜂鸟发掘唱片的细节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微动态,我仍清楚记得它在我的系统第一次开声时震撼!老卡的新年音乐会,一张听了好多次的唱片竟然变得陌生、竟然凭空多出许多细节!
但如前所述,蜂鸟是那位能感受到20层软垫下面一颗豆子的娇贵公主,一些之前听上去很安静的唱片也多出了一点底噪。
虽说凡事总有两面,有其利必有其弊,但在丰富的细节面前,这点底噪的弊病实在是微不足道。特别是配上一根好唱臂之后的蜂鸟,除了更好地将唱片里的细节发掘出来还能将唱片里的动态几乎毫无保留的释放,也因此让我重新认识到许多唱片录音的好坏,特别是后期数码录音唱片的厉害之处。在蜂鸟唱头的播放下,什么又干又薄见鬼去吧!
TOP
73#

哈哈

我还专门找80年代数码录音的LP.
TOP
74#

其实也不是说早期的录音不行,暂且不说早期大师们的艺术性,光说录音的话,60年代的雷顿、威尔金森,70年代的毕晓普、帕加等出色的录音师、制作人,确实已经把模拟录音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市场吧。
比如这张TAS榜的RCA名盘,莱纳指挥的《罗马之松》等,这张唱片刚在市场发行的时候,由于动态、频宽过猛,以当时人们的系统播放普遍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出现大量顾客要求退货的问题,RCA公司不得不压缩了部分频宽动态再次压片销售,故此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多数是刻码15S之后、经过压缩版本,而第一批1S/1S刻码的唱片流通量极少,我有幸搞到一张,同后期经过压缩的版本一对比,区别非常明显。
TOP
75#

搬凳子听谢总讲课。
TOP
76#

再说说唱片的问题。
其实发烧友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音响系统还原现场,但录音真能还原100%的现场吗?我觉得这是唱片制作的最高理想吧,以现代科技来说尚不可能。而且从录音到唱片的过程中有大多的细节和人为因素在其中了。
现代的录音工程中能调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甚至每一个音都可以调整。以古典音乐的录音为例,录音师在录音和后期的制作中基本上都遵循“传达音乐家想传达的音乐"这个原则,这便是要遵循指挥家的想法,甚至在很多的录音中,必须要有指挥家的签名,唱片才可以发行。所以当指挥家要调整某些段落、细节时,录音师大多都得照办。所以在唱片里,现场里翻乐谱的声音往往听不见了,某个在现场里听不见的点缀用的乐器反而在唱片里听到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若果录音不是在现场或者音乐厅里进行而是在录音室或者什么教堂,那么变数就更多了,录音几乎就变成”创作“了。
TOP
77#

唱片的制作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市场原则”,几乎所有唱片的发行都是一种商业行为(那些为了什么公益或者纪念性的录音有赞助的除外),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要赚钱了,不好卖、亏本的唱片谁会愿意发行?
我想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唱片放在High-End等級的器材中会不好听了,毕竟市场中玩High-End等級器材的玩家是极少数,出于市场的需要,这些唱片只要在电脑里、耳机或者是普通的喇叭里听起来震撼十足那就够了。
所以前辈说的,播放好的录音要用好的器材、播放差的录音就千万别用太好的器材。
TOP
78#

播放差的录音就千万别用太好的器材
TOP
79#

有道理
因为爱乐,所以发烧
TOP
80#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4-9-4 22:11:00 发表
再说说唱片的问题。
其实发烧友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音响系统还原现场,但录音真能还原100%的现场吗?我觉得这是唱片制作的最高理想吧,以现代科技来说尚不可能。而且从录音到唱片的过程中有大多的细节和人为因素在其中了。
现代的录音工程中能调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甚至每一个音都可以调整。以古典音乐的录音为例,录音师在录音和后期的制作中基本上都遵循“传达音乐家想传达的音乐"这个原则,这便是要遵循

大实话,要听!
玩音响本质上就是人家说的“音响指挥家”、“唱片演奏家”么!
你就是指挥你的一堆杂七杂八,把唱片的信息尽量播完整就行了!
至于现场真声与唱片回放,那是小铁轨的两条道,各是各的线、平行不交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