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还原唱片信息而生的唱头-----再说蜂鸟! [复制链接]

查看: 377938|回复: 418
61#

世界杯结束了,老谢继续。
TOP
62#

回复 61# recorders 的帖子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事太多,最近稍闲,是该继续了。
讲开唱臂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但如果缩窄至适合小鸟的这个范围内就变得很细,因为能同时符合灵活与结构稳固的唱臂实在是太少了,以我目前所见,Graham B44、Triplaner、Reed可以算是基本合格,而AMG Viella则是我目前用过的唱臂里面与小鸟头搭配得最好的一支了。
TOP
63#

没玩过小鸟唱头的烧友可能比较难理解为什么唱臂要既灵活又稳固,事实上我也很难从理论上去解释。
最近看台湾《音响论坛》第305期里面,有一篇介绍Vertere Reference唱臂的文章,我觉得或者对理解会有点帮助。
这支世界上最贵的唱臂设计师Touraj认为理想的唱臂应该是“动态系统”,在音乐重播领域内,唱臂质量应该要逼近无限大,这样不管唱针如何运动,唱臂都能不动如山,才能将唱针从唱片沟槽里拾取的所有震动全部透过唱头线圈转换为感应电流。另一方面,当唱针在遭逢音乐频域以下的极低频(也就是唱针循轨失控的大幅度摆动)时,理想的唱臂质量又应该要逼近于零,在这种状况下,唱针一动,唱臂就跟着移动,唱针拾取的极低频震动完全没有机会让唱头线圈感应到,失真也就不会转换为声音信号。
TOP
64#




这支Vertere Reference唱臂要价$35000,请注意不是人民币哦,英文好的同学不妨看看他家的网站:http://www.vertereacoustics.com/products/reference-tonearm
TOP
65#

为了搭配蜂鸟,玩了N多唱臂之后,虽说找到了良配,但也明白到为什么范登豪博士推荐用SME V的原因了。因为蜂鸟唱头灵敏非常,如果搭配同样也是很灵敏的唱臂,效果好是好,但也有几个坏处,一是安装调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二是对唱片的要求非常高;第三是对后端器材的要求也非常高。
以上几点第1点精确的安装调教倒也罢了,但第2、3点牵涉极广,特别是唱片的问题,绝不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就能解决的,因此用SME V这种反应比较迟钝的唱臂来搭配蜂鸟,虽说是妥协但肯定算是比较保险的做法,而且也可以基本解决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了,作为商家的范登豪博士,其苦心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TOP
66#

我觉得人真是要有点追求才行。
让蜂鸟发出最好的声音,把这颗唱头搞清楚,搞明白,这本身就是一种追求。
到底最后最后得到了啥,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
继续支持!!!
TOP
67#

回复 65# 我爱LP 的帖子

首先感谢楼主的经验分享!每个发烧友经验不尽相同。能把自己的经历心得拿出来分享的那是对广大发烧友的无私奉献!值得表扬!
TOP
68#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4-8-5 20:18:00 发表


[img]http://www.dhifi.com/uploads/......
做这个牌子的设计师其实就是原英国乐圣厂里的一位黑胶产品设计师,所有唱盘,臂与唱头都是在原乐圣产品基础上做了些改良。
最后编辑AE芍药 最后编辑于 2014-08-20 00:04:48
TOP
69#

回复 68# AE芍药 的帖子

没错,Touraj就是原来乐圣厂的设计师,现在已经另立炉灶了,他在乐圣厂时代设计的代表作是Artemiz唱臂,最具特色的就是运用了独有的“智慧配重系统”,但基本的结构还是传统的结构。而这款Vertere Reference唱臂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了。

最后编辑我爱LP 最后编辑于 2014-08-21 22:21:25
TOP
70#

之前说到唱片的问题,想起很久以前一位前辈的告诫,他说:不管什么样的器材,归根结底都是为软件服务;而且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套器材可以完全满足所有烧友,也不会有任何一套器材可以播好所有软件。还说播放好的录音要用好的器材、播放差的录音就千万别用太好的器材。
以前对烧器材还不感冒,所以还不怎么明白前辈的告诫,近几年特别是上了蜂鸟唱头之后,渐渐明白到这是真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