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9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61#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8 21:00:00 发表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19:38:00 发表
简单直接地讲: 超距= 有效长度 - 中心距 .

真的是这样?呵呵


于支点臂上,刚才还以为您明白了什么是超距,原来还未明白的。


看清楚、理解清楚 142# 的图文描述后,才讨论吧。


既然你讲的切线与我讲的切线概念不同,我讲的超距与你讲的超距也就不同,没什么好讨论的。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62#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19:43:00 发表
依据平面几何的规则,表述应该为: 绿线与 以中心距为半径,臂支点为圆心的圆相切.

您是在描述切点,还是描述切线呢?切点就可以按您这一说法来描述,如果用来描述切线就错了。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21:16:00 发表
既然你讲的切线与我讲的切线概念不同,我讲的超距与你讲的超距也就不同,没什么好讨论的。

当然是不同了,所以,您见我有拿超距在支点臂上说事么?没有。

现在您所说的超距关系(有效长度 -  中心距 = 超距 ),只会在正切臂上恒定地发生,支点臂的超距关系不是这样的。在正确找出切线后,以切线为参照基准,针尖的某一落点与所谓之“超距”与盘心三者连线后形成的夹角关系,才是支点臂真正的超距区域。

其实,在 153# 和 155# 阿杰的两个图中,支点臂真正的超距关系已表达出来了,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而已。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讲,以切线为中心,针尖的某一落点与切线的垂直距离才能定义为,这个针尖落点的超距或负距关系。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22:18: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3#

1 ,绿线与 以中心距为半径,臂支点为圆心的圆相切 ,这时,绿线就叫做这个圆的切线,绿线与圆的交点叫切点。
2,请你先定义 零距,超距,负距 这个三个概念。( 我一早就提出这个要求,但你们这些大师就是不说,那只好各自表述了)
3, 还有 你说的 “切线” ,也需要定义清楚。
最后编辑consequence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21:54:25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64#

在 142# 的图中,绿色那条就是切线,它与中心距线成 90 度关系,这在图中已标示得很清楚了,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看图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5#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20:14:00 发表
我几时讲过切线是弧形啊 ,阿张..
阿张同学是神仙,哈哈,天下第一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16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Jwang的视频是我出点子让他去实验的,本来是让他做超距实验的,他暗地里试过之后,发现有空子可钻,执意要做负距向外侧滑实验。


考虑到大多数支点唱臂的超距都在1.5cm左右,为了更清晰地反应出向外侧滑,我让他用轴距-2cm来完成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67#

昨晚天藏兄的第一张正确(切点)图,对整个讨论是最正面帮助(我当时就在盘上比划一下加以证实)
redsox 兄今早图文并茂(静态线)出来
事实就应很清楚了
应到讨论成因的时候了,但不知又何故陷入名词新解..............??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22:43:52
TOP
168#

回复 166# redsox 的帖子

你还是算了吧,能明白这条曲线的,就不至于把过切点的半径当成是侧滑力的合力了。
自己错了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说别人误导你。
TOP
169#

回复 166# redsox 的帖子

你还是算了吧,能明白这条曲线的,就不至于把过切点的半径当成是侧滑力的合力了。
自己错了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说别人误导你。
TOP
170#

!!!!!!
TOP
171#

争论、讨论使我思考!
1首先感谢杰兄提供了这次让我参与的机会,并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们。
2特别感谢天藏的切点轨迹图,它让我惊呆了,马上动手做了个盘上比划试验。在这之前,根本没想到!!!以前大摡认为:正超(传统意义)向內,负超向外。之前相信不少参与的网友也没深思过(因我们的唱头一直运行在合理的超距范围)。有这样的可能:侧滑除去在切点轨迹上必然产生,方向与区域相关,由摩擦力和臂座拉引力合力而成。
3感谢r兄的图文并茂!!!
4上三位高手都是清楚的,表达和定义不同而矣!
TOP
172#

期待各位高手继续联手进入下一环节
TOP
17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8 22:03:00 发表
在 142# 的图中,绿色那条就是切线,它与中心距线成 90 度关系,这在图中已标示得很清楚了,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看图的。


这叫"黑胶切线" ,是黑胶刻刀的轨迹,对否?

若对的话就继续:

"它与中心距线成 90 度关系" ,实际上就是它与黑胶同心圆的半径重合,目的是确保刻刀方向( 重播状态对应的就是唱针或唱头的水平方向)与每条音槽相切,对应于重播状态,就是水平循迹角为零, 这种状态理论失真为零. ( 也就是正切臂的工作原理).
最后编辑consequence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6:49:24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4#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29:00 发表
期待各位高手继续联手进入下一环节


主要争论的导致是对概念的不同理解: 希望大家先澄清以下概念:

1,对"切线" 的误会 , 平面几何的"切线:定义 与 黑胶制作 的"切线" 不同.
2,零距,超距,负距的定义.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5#

我觉得不应生做名词或固有名词新解,应服从平面几何服从Lp固有定义,非常必要才另建描述,本帖的争议多数是鸡同鸭讲
TOP
176#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讲,以切线为中心,针尖的某一落点与切线的垂直距离才能定义为,这个针尖落点的超距或负距关系。 "  -- 这句话的表达是有史以来最清晰的, 不过最好注明,这里的"切线" 是黑胶刻纹时的"切线" .

但我仍然提出一点疑问: 这样定义超距或负距 ,是通用标准还是你们两位的标准? 若是通用标准, 请提供资料.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7#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51:00 发表
我觉得不应生做名词或固有名词新解,应服从平面几何服从Lp固有定义,非常必要才另建描述,本帖的争议多数是鸡同鸭讲


赞同...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8#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8 20: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19:47:00 发表
阿张,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们讨论讲切线,当然是讲平面几何上定义的切线...而不是&quo......我只可以讲:坊间对你中山张的评价没错...

围观,看到这里太有意思了。呵呵!坊间评价,"头版”大师在布道哦!
窃以为,普及下头版黑胶唱片等知识还靠谱些
TOP
179#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8 22: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Jwang的视频是我出点子让他去实验的,本来是让他做超距实验的,他暗地里试过之后,发现有空子可钻,执意要做负距向外侧滑实验。


考虑到


技术上的分歧源于零距的定义完全不同...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80#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25:00 发表
争论、讨论使我思考!
1首先感谢杰兄提供了这次让我参与的机会,并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们。
2特别感谢天藏的切点轨迹图,它让我惊呆了,马上动手做了个盘上比划试验。在这之前,根本没想到!!!以前大摡认为:正超(传统意义)向內,负超向外。之前相信不少参与的网友也没深思过(因我们的唱头一直运行在合理的超距范围)。有这样的可能:侧滑除去在切点轨迹上必然产生,方向与区域相关,由摩擦力和臂座拉引力合力而成。


我建议你去极品看看那两个帖子。看看我有关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的概念是如何发展出的。阿杰明明想错了,没人可以指出他错在哪里直到我。从阿杰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不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只当大家面上嘴硬,心里对我不服不行,撒些花招来唬弄不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人。他喜欢思考,但缺点才气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感。有点我得感谢阿杰,就象我在极品说过。本来我想说说就完了。他们硬把我激火了,真的动手了做了实验。一旦动手我就发现了这个静态曲线。


接下来有两个事可做。


1·用数学来描述这个关系。
2.试想一下,这个线上是侧滑力为零,又是循迹误差为零。如果针尖沿着这条线来走不是太完美了?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7:59:5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