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69725|回复: 255
9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2-16 16:54:00 发表
从没把《童话》归类为什么试音碟!
这张碟是我早年所买的CD里面最常听的几张之一,正因为你听过一遍后,不会记得过多的旋律,所以这样的唱片才是不会抢夺你的心与耳的好音乐,你会时常想起再找来听听的念想,为啥?因为好听呀!好听是音乐唯一的本质!简洁、柔美、通透,不会因为HIFI而惊挠了你……
这样的唱片,以及唱片里的音乐,与那些听一遍就能记住节奏、旋律的名曲、发烧曲一样是好音乐。


我个人觉得。。。听一遍就能记住旋律,节奏的音乐,似乎不耐听的多一些。。。
TOP
9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9 15:46:00 发表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2-2-19 13:10:00 发表
我个人的发烧经历感悟是“没有不好听的软件,只有不好听的系统”。
当然个人好恶另当别论!

要不要在软件二字前多加"古典"二字?

看了xin兄的回帖使我回想起上几年的一个发烧晚上,事情是这样的,该晚到了一位有几十年烧龄的老烧处玩耍,
到其处聆听上一段时
哈哈,张生也遇到过如此难忘的夜晚,在这与您共鸣一下,我也有很多类似的难忘之夜。没办法的,包容吧。
TOP
93#

回复 92# xin889 的帖子

小弟遇得多咯!
估计很多人也遇过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4#

拜读好帖,讨论激烈,颇有收获,耳听为实,原来如此,相为心生!
留住时光
TOP
95#

其实也没啥好盲从的,音乐就是选自己喜欢听的买,不喜欢也不代表不好,只能说明你不喜欢这种风格或者这个艺人/ 这首歌曲而已,杂志推荐当然推荐作者自己喜欢的,只能说是一种推荐,不能说是误导。
当然,说到最后音乐最后还是用来听得,唱片音效如何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是你喜不喜欢,谁推荐的并不重要。
TOP
96#

原帖由 liuxn001 于 2012-2-19 21:38:00 发表
拜读好帖,讨论激烈,颇有收获,耳听为实,原来如此,相为心生!




多谢论坛,多谢关注!
TOP
97#

回复 90#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对《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专注度和精益精的精神值得本人学习。我不会把CD抓轨出来,也没有这样的技术软件。本人听此唱片很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一般优秀唱片制作不会有此缺陷的,同时,跟还原信息量无关,还是建议找其它原因较适宜;本人在以前调整聆听空间时,试过听人声出现过“瞬间撕裂声”,并不是器材或线材的问题,而是,造成主要原因是聆听空间音箱后墙正中央折射点扩散不当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人声录音较好唱片高音区那里;不妨试调整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现象?
     HIFI组合的 “ 泛音 ”非常难求,如果组合“泛音”靓,组合的“堂音”就一定靓,因为组合的“堂音”不是取决于组合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软件录音师的水平和现场收录地点的好坏等,如“堂音”比较好CD唱片有“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现场录音 金碟双CD”和“Linn 金Kidd精选第三首 金碟”等;目前国内很多唱片公司制作音乐软件时,绝大部分音乐软件没有“泛音”的,商业味比较浓厚,投其所好,还是录音师视而不见呢?近期,阳江十八子搞“音响博物馆”出发点是相当好的,造福音响发烧友是一件好事;其实,本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音响器材毕竟是负资产,远远不如花个亿元搞一个“世界顶级录音室”,其意义和商业价值比博物馆好千倍,影响面极广,将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如宋祖英、韩晶、戴玉强、藤格尔、王菲等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呀!……
上述个人不成熟看法,请见谅,谢谢!
音乐无限
TOP
98#

回复 97#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您好金音符audio兄!

“ 张兄,对《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专注度和精益精的精神值得本人学习。”
=========================================================================================================
小弟只是玩玩而已!见笑了。


“ 本人在以前调整聆听空间时,试过听人声出现过“瞬间撕裂声”,并不是器材或线材的问题,而是,造成主要原因是聆听空间音箱后墙正中央折射点扩散不当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人声录音较好唱片高音区那里;不妨试调整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现象?”
=========================================================================================================
但现在不是出现在高音区,而是在中音至中高音区,在音箱单元前也听到的,估计与折射点扩散无关的。


“ HIFI组合的 “ 泛音 ”非常难求,如果组合“泛音”靓,组合的“堂音”就一定靓,因为组合的“堂音”不是取决于组合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软件录音师的水平和现场收录地点的好坏等。”
=========================================================================================================
虽然“堂音”出来情况如何是取决于唱片的录音;但组合 “ 泛音 ” 靓了,也不一定能出 “堂音” 的,这些案例见很多!要呈现良好、正确的堂音,首先唱片是最重要的一环,其次是听音环境,但往往以上两者都OK,也出不了堂音,何解?原因就是系统问题了。要呈现良好、正确的堂音必须依靠系统大量的微弱信息和信息链所组成,特别是在重播一些极微动态和弱动态唱片的章节时(如:Decca 海丁克指挥的《肖:8和11交响曲》这类)能呈现出张力、活生感和良好的堂音这就直接与系统息息相关。在多年阅历中,发现好声的系统加环境不小,但能发出良好堂音的系统加环境,至目前为止只发现三例玩家!


“ 如“堂音”比较好CD唱片有“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现场录音 金碟双CD”和“Linn 金Kidd精选第三首 金碟”等;”
=========================================================================================================
请教金音符audio兄!您觉得《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那个压碟首版最好,金碟的好,还是银碟的好?谢谢。


“ 目前国内很多唱片公司制作音乐软件时,绝大部分音乐软件没有“泛音”的,商业味比较浓厚,投其所好,还是录音师视而不见呢?”
=========================================================================================================
大有同感!重音效、味道者居多,重质者小见!应是随行就市吧!
这个问题小弟也与多家国内唱片制造商提过意见,但是没办法,如果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搞的话,估计不日之内会有很多家唱片商倒闭!现祸根不是出于唱片演、录和发行商,而是出在大众口味要求啊。您也清楚做生意要随行就市的!


“ 近期,阳江十八子搞“音响博物馆”出发点是相当好的,造福音响发烧友是一件好事;其实,本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音响器材毕竟是负资产,远远不如花个亿元搞一个“世界顶级录音室”,其意义和商业价值比博物馆好千倍,影响面极广,将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如宋祖英、韩晶、戴玉强、藤格尔、王菲等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呀!……
上述个人不成熟看法,请见谅,谢谢! ”
=========================================================================================================
非也、非也,老兄提出的宝贵见解非常好!

老李主要是从事刀具生意,估计他们不会太愿意搞唱片这门东西的。
另外这方面的人才国内稀缺啊!

至于把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的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这个重责估计目前来讲只能李小沛同志才能办到。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0 23:01:5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9#

回复 88# 中山张 的帖子

这种情况其实主人家的器材不开声主人家已告诉你它的系统缺点在哪里。
人都是这样,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这道理用在向登门拜访的烧友SHOW自己的HIFI系统时一样适用。
可以理解。
TOP
100#

纵观回复,各抒胸臆,这实际可以作为一种剖析,审视或者反思。

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相当执着,从什么头版CD到黑胶LP,从HIFI组合的 “ 泛音 ”到“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这些近乎吹毛求疵的纠结已然脱离音乐的本质,离本帖的主旨已渐行渐远,决定童话是否好听的唯一要素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即旋律和内涵,而不是什么版本重播出的什么音质,音质固然重要,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即便器材可以播到女伶重生,也是枉然,同理,只要内心真正喜欢,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乐声响起,心已悄然融化在那柔情的旋律里(引自战羽诗)。

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会是怎样的感觉----

清晨醒来,打开收音机,轻轻传来你最钟爱《童话》的歌声,那份空灵与飘逸即可充盈心田……

又或是----

午后慵懒的时光,点一杯清咖,独坐一隅沉思,忽然耳边传来的背景音乐即是最为熟知《童话》的旋律,那份简单,那份幽怨,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如苦咖啡般缠绕郁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童话是要融合心境的,还不为什么器材重播所左右,时刻惦记唱片是否是头版,部分高音似乎有拆音,等等,如此纠结,如此浮躁,如何才能真正走近女伶,走入她那隐匿于冷漠外表之下炽热的怕受伤害的敏感而丰富内心世界!

最后编辑席音 最后编辑于 2012-02-21 10:25:4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