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90#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对《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专注度和精益精的精神值得本人学习。我不会把CD抓轨出来,也没有这样的技术软件。本人听此唱片很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一般优秀唱片制作不会有此缺陷的,同时,跟还原信息量无关,还是建议找其它原因较适宜;本人在以前调整聆听空间时,试过听人声出现过“瞬间撕裂声”,并不是器材或线材的问题,而是,造成主要原因是聆听空间音箱后墙正中央折射点扩散不当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人声录音较好唱片高音区那里;不妨试调整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现象?
HIFI组合的 “ 泛音 ”非常难求,如果组合“泛音”靓,组合的“堂音”就一定靓,因为组合的“堂音”不是取决于组合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软件录音师的水平和现场收录地点的好坏等,如“堂音”比较好CD唱片有“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现场录音 金碟双CD”和“Linn 金Kidd精选第三首 金碟”等;目前国内很多唱片公司制作音乐软件时,绝大部分音乐软件没有“泛音”的,商业味比较浓厚,投其所好,还是录音师视而不见呢?近期,阳江十八子搞“音响博物馆”出发点是相当好的,造福音响发烧友是一件好事;其实,本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音响器材毕竟是负资产,远远不如花个亿元搞一个“世界顶级录音室”,其意义和商业价值比博物馆好千倍,影响面极广,将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如宋祖英、韩晶、戴玉强、藤格尔、王菲等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呀!……
上述个人不成熟看法,请见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