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69712|回复: 255
71#

大火上个图来看下呀,好想见下头版。
TOP
72#

回复 70# 中山张 的帖子

本人认为:《童话》旋律非常优美动听,录音水准,空前绝后(流行唱片角度),纵观八、九十年代人声录音,没有一张人声唱片超越《童话》。听此唱片时,自己特别喜欢它的“泛音”靓绝;特别喜欢钢琴“带有木质的琴声”和“钢琴低频冲击力”;特别喜欢它的“人声磁性”好似蔡琴声线一样动听;特别喜欢它的“通透和自然度”。自己平时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听较适合,且播放率极高。
最后编辑金音符audio 最后编辑于 2012-02-18 19:39:41
音乐无限
TOP
73#

换个角度看

那些过分注重音效的唱片,把它当成是一件测试工具好了,这样就不会太过失望。
这个帖子气氛很热烈,不过好象越来越跑题了。
TOP
74#

回复 54# 中山张 的帖子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8 15:20:00 发表
内圈是:透明胶圈,内圈里一个字样也没有的,CD编号是:ODIN CD-03

看到先生的描述好像有点印象,找出自己的CD发现也是此版本,正好重温一下
TOP
75#

我也是与楼上与中山张的版本一样,86年版,内圈透明无字。《童话》是我十年前常播的冠军,要播好《童话》就要人声细腻,要表达出女声丝般顺滑的唱腔,又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籁。当年用马仔十KT88十魔雷勉强合格。钢琴的泛音飘逸温暧,整张碟可听性甚高。不过当今浮躁年代一定不会欢迎凄美的声音…《童话》不属Hifi天碟,但一定属天碟
最后编辑winsonng 最后编辑于 2012-02-19 00:17:00
TOP
76#

回复 74# 盔甲 的帖子

原帖由 盔甲 于 2012-2-18 20:57: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8 15:20:00 发表
内圈是:透明胶圈,内圈里一个字样也没有的,CD编号是:ODIN CD-03

看到先生的描述好像有点印象,找出自己的CD发现也是此版......

晚上好盔甲前辈!
想听一下您对该唱片有何看法和意见?谢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7#

回复 72#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晚上好金音符audio兄!

大有同感!  但琴姐无法唱得出她那种张力、通透和意景!

另有一张≪犹太妹≫或叫≪大眼妹≫ 也很好,与≪童话≫另一风格!

≪童话≫首版CD在高分析力的系统下播放时,当声线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这是录制时的电屏临界过载产生的;黑胶相对会明显一些。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8#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18 19:38:00 发表
那些过分注重音效的唱片,把它当成是一件测试工具好了,这样就不会太过失望。
这个帖子气氛很热烈,不过好象越来越跑题了。


只要能引起关注与思考,善莫大焉!想起了战羽兄博客的话:
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对喇叭系统可以重播与现场相提并论的音乐,大部分的系统听起来都很乏味,如果你不能听到音乐的细节,或是感受到藏在音乐里的情感,那都要归咎于系统的搭配与调教。一直奇怪,当我们都在比较各类器材的技术规格时,却没有人质疑其实音乐听起来好不好,那才是选择器材的关键!

TOP
79#

3.片名:平克佛洛伊德 月之阴暗面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演唱:平克佛洛伊德 Pink  Floyd  
公司:EMI 
编号:7243 8 29752 29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这部1973年出品的巨作,为Pink在摇滚乐史上找到“艺术摇滚乐队”的地位。这一专辑编排尤为紧凑,是关于偏执狂和精神分裂的呐喊声集大成碟但专辑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思,使的声嘶力竭的喊声颇具音乐美感,是有内涵的艺术品,是艺术摇滚的颠峰之作,也是太空摇摆的经典作品。华丽复杂的音乐结构,各式音效的频繁使用,高超逼真的录音技术,平克·弗洛依德运用了当时所能接触到的最先进的音乐科技,在宏伟广阔的音乐空间里编织了一个声迷影幻的未来世界,代表了70年代整个唱片业的综合水平,也使摇滚乐在专辑中达到了形式主义的顶峰。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系是有史以来音效最佳的两大流行曲录音之一,DARK SIDE数十年来声名和销量不衰,除了音效靓到出位之外,其歌曲内容言之有物和表达方式充满创意也是主要原因,正好让比较年青一代的发烧友领略此伟大流行曲录音的骄人魅力和超卓音效,录音中有听不尽的音乐细节,低频和动态都有最高层次的表现。





73年出品的时候,似乎动荡还没有结束,国人还不知摇滚为何物,我第一次接触时,已是身处九十年代初,还只有磁带,被国内一干伪乐评,电台DJ鼓吹而膜拜,以近乎纯洁的虔诚逼迫自己的听完,整张专辑内容阴暗,晦涩,艰深,被狂躁和不安包围,充满不确定性,独树一帜且不易被人接受,需要一颗坚强的心仔细聆听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专辑包含6首歌曲加4首背景效果音乐,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可以被看成一首完整的曲目而不是专辑里所有歌曲的简单集合,给人沉重的压迫感和连续不断的摧残折磨,要听完这样一张唱片,光凭借勇气显然是不够的,唱片的部分段落几乎超越精神病人的梦呓,极具压迫,偏执。 我的理解似乎它主要针对转瞬即逝且充满罪恶的人类生命,进行无情的嘲讽,鞭打,事实上其中的《Brain Damage》正是通过惊世骇俗的“声效”刻画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与众不同的行为,借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实际清醒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之暗面”才能看见他,这是整张唱片的精神所在。

超越精神病人的梦呓我把它定义为漫无目的的混沌,令人狂乱,状态极不稳定,至今国内对于此碟的阐释大多流于表象,那些曾今的将其奉为圭臬的叛逆者,伪乐评,伪摇滚们,现在对此碟再也提不起兴趣,实际上印证哥的一句话:中国没有摇滚,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最后编辑席音 最后编辑于 2012-02-19 10:18:17
TOP
80#

曾在某唱片店试听了几十秒,放弃了该碟。工作、生活的压力够大的了,还强迫自己接受“精神折磨”?
哦,算了吧,就这样放弃它了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