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37
发新话题

168挺有意思!----------浅议网上交流 【谢绝“老... [复制链接]

查看: 66302|回复: 362
161#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0-3 18:09:00 发表
好奇的请问先生:声场的高低错落问题先生何时提出的?在那个帖子里提出的?谢谢。

然而,我们大多数玩的是双声道立体声系统,这个“立体声”实际上是个“错觉型立体声”;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18500-12.aspx
更早的自己去搜索一下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2#

回复 161# 松香味 的帖子

谢谢先生的回复,可能我理解的音场高低错落与先生所讲的的有区别,我在“好声”一贴如是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音场如同一幅画,它在左右方向上是布满的,在前后有距离感(纵深感、层次性),在高低上是三段频响有机统一和高度感(1.8m以上);谢谢。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10-03 18:37:35
TOP
163#

关于音场问题,大家看看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一文,里面有很详细的阐述。
再现音场确实如松香味大侠所言,第一要素是空间,第二要素是摆位。这两点做好了之后,再现三D音场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式的秘笈,最容易做到的是一对小型二路书架,在房间远离墙壁的地方近距离(大约1米)和头部成正三角形摆位,这时因为聆听距离很近,所需要的音量很小,而且基本是音箱直达声,不容易受环境固有频响曲线干扰,只要耳朵和音箱在一个平面,估计即使很低端的入门级器材都可以轻易再现出阿杰所描述的三D音场效果。
再现平直的频响曲线更简单,一对专业监听耳机就可以提供十分平直的频响曲线,而且基本上不受外界环境声干扰,最便宜的话一副稍高档一些的入耳式耳塞都可以提供平直的频响曲线,可以说使用专业音源和耳放的耳机系统的频响曲线会比任何非经过专业声学设计的业余聆听环境中任何档次的系统的频响曲线会平直准确得多。
或者很多发烧友会觉得这么廉价的小型DD是否足够有说服力?那么大家不妨留意一下专业录音棚的设备,除了一套大型的入墙式或靠墙式监听系统外,必然会准备监听耳机和一对小型近墙监听喇叭,这三套系统分别负责不同功能,耳机系统用于收录环节,便于准确捕捉音乐的细节;一对小型近场监听系统用于制作过程,可以准确捕捉不同制作调整过程中细微的音色与音场效果的改变;大型的监听系统多数用于回放,在制作之后用来确定唱片播放的整体效果。
越是高档的大型系统,要准确再现平直的频响曲线和相位效果难度越大,应为随着聆听距离加长,频宽加大,环境的混响,空间的固有频率影响越明显,对空间和喇叭摆位的要求越严格。甚至可以比较武断地说,如果不依赖专业的设备来辅助调整,在非经过专业建筑声学设计或者处理的民用家居环境中想很准确设置一对大型三路以上音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玩音响的奥妙在于平直的“正确”频响曲线声音效果其实是多数人觉得不“好听”的,因为人耳的等响曲线并不平直而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完全按照仪器设定“准确”的时候,其实绝大部分人会觉得声音很“粗”,并不讨好。至少觉得欠缺“品味”。在民用家居环境中通过各种手段,调整出适合自己的效果正是发烧友乐趣所在。反而很多发烧友所追求的“真”和“准”在实际既不太容易做到,而且即使做到听感并不理想。如果大家在交流时为一个基本不可能做到,做到效果也未必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系统得失,并不可缺取。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03 19:36:02
TOP
164#

我来举个例子,歌剧演唱有人声和乐队伴奏,大型宗教音乐有管弦乐队、合唱、独唱,这些我们在现场听到和看到的是一致,如果音场高度1米,我们的乐队、合唱、独唱各声部如何展现,我们理解的3D性又是如何的呢。个人愚见请谅解。
TOP
165#

具体要看录音和制作方式,如果是多点录音后期混音制作出来的立体声效果。同样的这个情况,使用不同录音方式的DECCA,EMI,RCA会制作出音场形态各自不同的最终效果唱片来。
如果想确切一些,最好说明是某一个版本和版次的具体唱片。如果是高手在调整得比较准确的系统上听过的话,就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答复。
TOP
166#

我前面说过,我善用音乐表达方式来体现音响性,我的器材搭配也在“好声”一贴告诉大家,如证实我说的真实性,可以询问有关专家;谢谢。
TOP
167#

基于以上观点,我在本帖中说过:音响系统应该还原唱片信息,而唱片信息需客观的记载音符和艺术家的音乐再创造。
TOP
168#

我强调音场高度性问题不仅能更好展现大型音乐作品,即便是室内乐作品音场还原的指向性也较真实;比如,小提琴与钢琴音乐作品,通过唱片播放我们不仅能清晰的分辨乐器的体积大小区别、小提琴和钢琴距离拾音麦克风距离、小提琴与钢琴发音高度等等这一切;谢谢。
TOP
169#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10-3 10:47:00 发表
烧友的HIFI重播器材相当于摄影方面的显卡+显示器。

把显示器调出各种不同的偏色和味道,就成了“照片演奏家”?!
高啊!以此类推还有电脑演奏家,投影机演奏家,时尚苹果演奏家...
TOP
170#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1 22:55:00 发表
关于“英国声”的认识,自己最近有了一些变化。
“英国声”的源头应该来自于BBC,作为全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传媒,BBC对声音的取向很大程度影响了英国人对于音响的取向。在40年代,BBC曾经做过一次很大样本的各民族听觉频响曲线的调查统计,这条等响曲线并不平直。BBC发现把器材的声音处理成这样的等响曲线,在听感上更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过有很多同行并不认同BBC这个观点,他们坚持器材应该做出尽量平

严重同意,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要的曲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