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222|回复: 674
151#

回复 150# 中山张 的帖子

同感。
TOP
152#

回复 151# 开心果 的帖子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5 0:01:00 发表
同感。


您好开心果先生!!

哎:其实只是小事一中,我们也说了这么久了,阿杰兄也画了力轨和力的运动方向图出来了;我也不明白为何会讨论了几页帖子的!!

“侧滑力”这个东西其实在黑胶系统内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这个“原理”其实只要能精通黑胶系统调教和能亲自动手进行调教的人仕,一看就应明白了,根本不用讨论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3#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4 10:05: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3 13: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3 13:06:00 发表
侧滑力的产生,几位高手已经说清楚了,如果说已经象1+1=2那样是常识了,也许有点过分。不明白你还想保留什么观点。

再说一次也许你还是装糊涂~~~~~~~
[整天向心力向心力的,什么物体有向心力?。唱针是什么运动的?  

这个问题真的就像1+1=2那么简单了,值得问么?知道运动的基本概念就知道答案。
倒是要问问开心果DX,在黑胶播放系统工作时,有没有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存在呢?如果你认为——没有!我认为就没有必要继续讨论了,是不是?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4#

这两天有广州的烧友来访,时间关系没有上网,看了一下还蛮热烈,哈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5#

回复 153# 松香味 的帖子

我想起SMERT兄讲的关于“鼻子与......”的故事来了。你认为怎样就怎样吧。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1-09-25 00:53:33
TOP
15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5 0:19: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5 0:01:00 发表
同感。


您好开心果先生!!

哎:其实只是小事一中,我们也说了这么久了,阿杰兄也画了力轨和力的运动方向图出来了;我也不明白为何会讨论了几页帖子的!!

“侧滑力”这个东西其实在黑胶系统内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这个“原理”其实只要能精通黑胶系统调教和能亲自动手进行调教的人仕,一看就应明白了


中山张,你好!
    是一小事。看大家热热闹闹,班门弄斧,凑合几句罢了。
TOP
157#

我把阿杰的图修改了一下!!如果这样也不明白的~~~~~就没办法了!!



以下蓝色的就是正切臂的力轨运动方向,垂直90度的是坑纹顺时针转动时给唱针向前拉的力(这个力不用理会);另一个横向180度的力,是由于锣丝纹形的槽坑转动时慢慢一圈圈地把唱针向盘中心推的力,虽然这个运动从力学上是会有惯性力的产生,但这个惯性力是微乎其微的,在唱头担杠总成向左侧移动的时候自然把它抵消。





以下是支点唱臂的力运动方向,以下蓝色的是唱臂绿色的是与臂杠保持成180度顺时针方向被坑纹向前拉的力(这个力不用理会);橙色的是:因“补偿角”存在的关系,被顺时针转动的槽坑以左斜方向形成的多个方向,向盘中心推的力,这就是“侧滑力”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25 14:42:5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8#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5 0:43:00 发表
我想起SMERT兄讲的关于“鼻子与......”的故事来了。你认为怎样就怎样吧。

不就是:“倒是要问问开心果DX,在黑胶播放系统工作时,有没有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存在呢?如果你认为——没有!我认为就没有必要继续讨论了,是不是?

有!还是没有!那么简单的问题都要回避?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5 0:58:00 发表
以下蓝色的就是正切臂的力轨运动方向,垂直90度的是坑纹顺时针转动时给唱针向前拉的力(这个力不用理会);另一个横向180度的力,是由于锣丝形的槽坑转动时慢慢一圈圈地把唱针向盘中心拉的力,虽然这个运动从力学上是会有惯性力的产生,但这个惯性力是微乎其微的,在唱头担杠向左侧移动时自然把它抵消。





[

中山张兄你好!我前面好像说过,侧滑力的形成与唱臂的形状没有直接联系。

看了中山张兄这个(修改)图,自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选用“直臂”,难道就没有侧滑力了吗?(直臂的针尖到唱臂支点几乎是沿着唱臂中轴线的)。

好像中山张兄用的就是直臂,个人认为“直臂”能最直接地从唱臂支点向唱针提供一个抗摩擦力,这种方式的力学关系对唱臂的刚性无形中降低了要求,或者说唱臂的刚性无形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俗话说“直木顶千斤”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种科学发挥唱臂刚性性能的设计,值得一赞!(其他形状的唱臂,针尖到唱臂支点都会明显偏离唱臂管中轴线,唱臂的刚性性能无形中被削弱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0#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4 20:06:00 发表
阿杰兄啊,我的意思是说,你的这个试验,理论上是不能说明到底有没有侧滑力的,“那至少可以证明如果真的存在侧滑的话,也是很小很小了”。再什么小,说明还是有侧滑力吗。这不,给松香味抓到漏洞了吧。

你认为我是“抓漏洞”吗?我认为你这是挑拨离间。

我是就事论事讨论侧滑力的成因离不开向心力,不然你把漏洞补补…………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