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319|回复: 674
17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5 11:56:00 发表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9-25 11:16:00 发表
To 松香味
http://www.audiophilia.com/features/cartridge_setup.htm



总算认同松香味兄的一个论点.

物体之间做圆周运动,没有向心力(离心力),真是天方夜谭.这不需要什么工程类毕业,中学物理都讲的很清楚了.连一个重要的力都忽视了,讨论其他的都是YY.
TOP
172#

1、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时,即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1)唱针有固定的运动半径吗?
2)唱针的运动轨迹是圆周吗?画出唱针在唱片上由最外圈运动到最内圈时的轨迹看一下吧。
3)综上,先确认唱针的运动本质上是标准的圆周运动后,再来讨论唱针作周运动所受的力,若不是,讨论无意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只是方向改变,因此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合外力亦总是指向圆心,大小不变。
1)由1确认,唱片的每一个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2)唱片上与唱针接触的点对唱针产生力。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1-09-25 17:27:00
TOP
173#

时光兄的2),的确轨迹不是标准的园,但是由于每圈的变化很下,可以视为园周运动的.
TOP
174#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9-25 12:09:00 发表
To 松香味
你自己思考,这是应该提倡的,但不能用大家已约定成熟的概念来套你的想法。这个skating force 的内含必须遵受。否则没法讨论。你可把你的想法定义为另一种force, 就象你很多的很少有人理解的讲法一样,我大概会不出声,这是因为没有价值去讲。

The tonearm offset needed to reduce tracking error introduces a p

TO JWang:从(这)书里的摘的一段,讲的是抗侧滑力调整的作用和必要性,并没有定义“侧滑力”的成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5#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9-25 13:22:00 发表
1、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时,即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1)唱针有固定的运动半径吗?
2)唱针的运动轨迹是圆周吗?画出唱针在唱片上由最外圈运动到最内圈时的轨迹看一吧。
3)综上,唱针的运动本质上是标准的圆周运动吗?确认是,再来讨论唱针作周运动所受的力。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只是方向改变,因此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合外力亦总是指向圆心

1、侧滑力的成因离不开向心力;
2、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与旋转的唱片产生了摩擦力,同时就获得了向心力。它与唱臂的形状没有直接关系。
3、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会获得离心力,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接触摩擦却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会获得向心力。因此正切臂、直臂、J臂、S臂等等不同形状的唱臂,他们的“形状”与唱针是否获得向心力无关,它们提供了一个“支点”克服了摩擦力使唱针能够保持相对静止,才是唱针获得向心力(侧滑力之一)的根本原因。

因此,正切臂(包括完全正切状态)同样会有“侧滑力”存在,且针压越大、唱片摩擦系数越高,唱针获得的摩擦力越大,它获得的向心力(侧滑力之一)就越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6#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5 11:40:00 发表
1、侧滑力的成因离不开向心力;
2、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与旋转的唱片产生了摩擦力,同时就获得了向心力。它与唱臂的形状没有直接关系。
3、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会获得离心力,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接触摩擦却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会获得向心力。因此正切臂、直臂、J臂、S臂等等不同形状的唱臂,他们的“形状”与唱针是否获得向心力无关,它们提供了一个“支点”克服了摩擦力使唱针能够保持相对

做过这个试验吗?把粗细不等的干净沙子放到圆形容器中(如口杯),沙子不宜太多以方便观察,加入清水,搅拌让水激烈旋转起来,然后停止搅拌观察现象。

试验的结果是:
1、圆形容器边缘的水位比中心处水位高,旋转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就发生了这个现象。
2、较粗大、较重、沉底的、比水旋转速度慢的沙子,会很快向中心汇聚起来,而且比水旋转速度越慢的沙子会越先向中心汇聚。这里比水旋转速度越慢(相对静止)的沙子会受到旋转水流的摩擦力就越大,沙子获得的向心力也越大,尽管它比细小沙子重得多,移动它需要的力也大得多,但是它仍然是最先向中心汇聚。为什么呢,就是上面说的原因:比水旋转速度越慢(相对静止)的沙子会受到旋转水流的摩擦力就越大,沙子获得的向心力也越大。



在这里,沉底的沙子由圆形容器底部提供了“支点”摩擦力去对抗旋转水流的摩擦力并因此获得了向心力。
在容器底部提供“支点”摩擦力的条件下,使沙子的运动速度比水旋转的速度慢(相对静止)。沙子与旋转的水接触且运动速度不一致就产生了摩擦和摩擦力,导致相对静止的沙子获得了向心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7#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4 22:12:00 发表
这个和如果这两个字没有关系的。
使用这样滑轮组,理论上有静摩擦力。如果没有外力或外力小于静摩擦力,滑轮组都不会动。这样就无法判断到底是有外力还是无外力。

其实我已经说的很隐晦了,因为真正玩过正切臂的人不多。
能够顺利通过1812的炮声,滑轮组的静态摩擦力绝对很小。
我不敢说没有,最起码可以称得上是忽略不计。
如果连这么小的静态摩擦力都推不动,即使存在外力,起码也可以忽略不计吧?
你用支点臂同样做一次试验,就会知道侧滑力有多么强大了。
TOP
178#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5 2:41:00 发表
另外,如果认为唱针处于正切状态时就没有侧滑力,那么一般唱臂在播放过程中都会有两个点(6点几和12点几附近)与唱片处于正切状态,那么如果取消抗侧滑力(机构),你能让唱针在这两点上稳定不移动吗?嘿嘿!显然是办不到的。

松DX看图不认真,该打PP,呵呵。
因为支点臂有超前距和补偿角,当唱针处于切点时,整支唱臂并不处在切线。
所以我让你拿一支直管绑上唱头来做试验。
TOP
179#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1-9-25 10:08:00 发表
哈哈
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会产生各种力,唱盘同样不例外。因此才会在唱臂上设计出反作用力装置,使其达到平衡。
立体声唱臂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与单声道相同吗?  

不要光提问题,一个连舒尔V15 MM唱头都能精确调整的DX,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TOP
180#


我就用更专业的工具与图例让大家看,请各自理解里面的情况和关系!


如果看不明白和理解不到以下的,如希望黑胶系统能出好事的话,只是“天方夜谭”!!


以下的,只表达支点式唱臂。


唱臂调教和运行的几何数据。





唱针运行曲线的力表曲线图和针尖处于不同位置角度偏差的数值图。




这个工具是要来量度唱臂的有效长度和针尖的运行弧型曲线轨道的。





这是其中一条在指定的唱臂有效长度上,针尖运行的正确轨道曲线。






这是专门要来量度中心距长度和锁定在数据版上作几何测量的。




底部这个孔和凸钉是要来锁定数据板上的小孔和唱盘中心柱后,锁定中心距和唱臂的有效长度成几个固定几何关系后,进行量度针尖和运行弧型曲线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19:16:5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