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赏油画联想到的音响器材
在上面第二幅油画中,如果仔细观察,会赞叹画家在细节的刻画上:比如手部,左边手部的青色血管、食指弯曲处的褶皱;右边手指的刻画,已达到极高的水准,这也是我建议朋友们亲临鉴赏的原因,仔细揣摩真迹,会让你进一步赞叹!
而且,这样精美的细节,是融入于协调、平衡、完美的大局之中:透视、结构、色调、光影。
最后整体与细节共同构造作品的神韵。
我有一些画油画的朋友,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水平一般的画家,画出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都是:画不进去。
他们在刻画细节的时候,受限于自身的技巧,第一,没办法刻画得细腻,第二,没办法把细节与整体完美的结合,当他们聚精会神描绘细节的时候,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整体,而等他们画完站在远处一看,发现已经不协调,再修改,只能越来越混浊。
同样道理,一套好的音响器材也一样。它首先要有一个协调、平衡、流畅的整体,然后要有精致动人的细节,最后由这些共同组成这套器材的神韵。很遗憾,我到目前为止,仍然无缘听到这样的一套音响设备。
昨天下午,同城几位初烧友来我家玩,顺便扛来了“微世N2”音箱,“声雅A17cs”功放(因我家的音源、电源和线材条件比他家要稍微好一点,想看看微世N2搭配声雅有没有更好的表现),再同ATC7比较一下。
关于“声雅”功放,这里有位烧友的评价很中肯:有欧洲声底、明显的修饰感、偏薄(指在细节、肌理的刻画上不够精准深厚,不是说它敲鼓声不够响)
在放蔡琴《渡口》、古璇《梅花三弄》、伶歌《关关雎鸠》的时候,微世N2的高低频表现很不错,HIFI性很强,能爆;但是中频欠缺,所以感觉三频衔接度、流畅度不够,声音显得干硬。放我最熟悉的一首--米岛莉演奏艾米·比奇《小提琴和钢琴的浪漫曲》的时候,这个缺点尤其明显。相对而言,ATC7的整体感、平衡性、流畅度、音乐性要好。但是ATC的音色走向是偏暗的,这个就要看个人喜好了。
声雅A17CS(8欧150瓦)推微世N2(灵敏度89),能够胜任。但是推ATC7,却还是差口气。播放小型音乐还不错,比如刚才那首《钢琴和小提琴的浪漫曲》,虽然感觉有一点点修饰感,但很细微,基本可以忽略。放一些稍庞大的协奏曲、交响乐,就不大能胜任了。按理说150W的进口机型可以推好ATC7,但是上面讲的这个声雅声底比较薄,它没办法刻画、处理好那么多东西。
从这个角度讲,ATC7的性价比很低,箱子虽然便宜,但是对功放的要求高。
总的来说:进口的器材,设计一般重“音乐性”;国产器材一般重“音效性”。“音乐性”首先追求平衡、协调、自然,然后再随着价格的升级,追求细节的完美。国产的器材,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市场的要求,要在一定的设计制作成本里找出“亮点”。就像我刚才上面举的绘画的例子,一般画家不能精准深刻的描绘细节;描绘的细节往往又跟整体无法高度均衡协调。(这应该是国产器材的整体特点,不仅仅是“声雅”这个品牌)。如果论性价比,这个声雅,4K左右的价钱,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
初烧的朋友,购买国产机型是很不错的选择,很多心得要自己慢慢玩出來,即使别人现在跟你说的很全面很中肯,你也未必能理解。
但是追求全面“音乐性”的、或者是口袋不差钱的朋友,还是买外国进口器材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