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5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纯属胡诌 [复制链接]

查看: 351790|回复: 566
361#

回复 353# 八先生 的帖子

什么东西的玩法是否也可分“爱好的玩”和“痴迷的玩”两种?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362#

论坛,贵在表达,自由表达,让旁观者自己判断和取舍!
并非一定要去教育别人、纠正别人,因为都是成人在玩,不是娃儿。
TOP
36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364#

感谢S兄的回复,日后慢慢体会。
S兄,三字经的精华在于始终围绕着“孝悌”俩字在进行着育人为善的根本,教人尊师重孝,我觉得是好的、是善的。纵观“三字经”也好“地藏经”也罢,其实都是以“孝”字为先,这是做人的根本,人本来就有本性里具足的“孝”,被世间的烦恼习气埋没太深、太久而已,怎样挖掘出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建国君臣教学为先,刚才S兄提到国民素质,一个人如果连本都忘了,不孝、不敬,你还敢奢望他高素质?一个低素质的民族能指望这个国家强大?所以我赞成S兄提到的教育问题。
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汤恩比” 博士,他著作一本《展望二十一世纪》里面提到只有“儒释道”精神才能拯救人类!
TOP
365#

呵呵,B兄好!
任何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先哲伟人,必有其卓越的思想,供后人学习研究,包括“孔孟”,我上文说了,他们以后的2K多年里,中国再没这样重量级的人物。
问题是他们思想中的一部分,被人歪曲利用了。
“孔孟”可以作为个人修养的遵照,包括我,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就很好啊,这就是勇于认错纠错的精神。
一个先进的文化,除了利己修为之外,还必须能够“推己及人”,孔融可以让梨,那是他个人的自由和修养,但他不能要求人人都让,如果人人都让,那么最后那个大的,必定被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吃了(不然就只能被供起来,大家都吃小的,这就是不科学不合理),这就是不公平,坏人最后得到好处。如果再三这样,那必然就乱了套。

外国人是自由的,什么博士说了什么论调都可以,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但我们自己要有分辨能力,还是先把国家搞的像欧美一样文明发达再说吧。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366#

好贴。
TOP
367#

昨晚再看《狄公案》。
回想起我大学时候第一次看此书,晚上看到宿舍熄灯,停不下,搬个凳子到厕所昏暗的灯光下接着看,时不时看看黑漆漆的窗外,毛骨悚然。。。。。。
真是过瘾!

《铁钉案》,写的真是太好了!我今天仍然有点感动。
这套书50年代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中文版是由“陈来元”、“胡明”等人翻译过来的。文笔很好,带有点古文意蕴,说明译者文学功底很高。

陈丹青说:“翻译不是看译者外文水平有多高,而是看他国文水平,严复洋文一般,可他国学了得,所以译作一流。”

此言甚妙!
老一代的翻译家,都具有扎实的国学基础,为人处事又十分严谨,如傅雷,对待译作,行文用词,一定要再三推敲,直至完美,才肯出稿,跟古典音乐一样,也是一种“二次创作”。所以本人非常喜欢读傅雷的书,也对他引用的例子深信不疑,因为他是个极其严谨的人。


再来说点烧友感兴趣的事情。
今天下午没事,又拿了个硬盘到许兄那里当回黄世仁,再剥削许兄一些音频数据。上次看到许兄又拿回好多碟来抓轨,一看全是好东西啊,心中窃喜。

许兄说:“来的正好,顺便跟我一起来试验试验,看看咱俩的听感是否接近。”
原来许兄的DCS解码拿回来了,此次是为为“DCS”和“杨菁”配了同一套线材,看看在同样的条件下,两者差距到底有多大,另外看看自己调线的功力如何(为了此实验,许兄专门再进了一根同样的卡达斯电源线)。

哇塞,还有这等好事啊,赶紧坐下沏茶播曲。
。。。。。。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368#

LS有位仁兄说了冬凌草
很怀念她啊
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混
最衰是家电那班JS把她赶走鸟
TOP
369#

许兄并没有说具体是哪套出的声,用A、B来替代,好在许兄的前级有两路输入,所以很方便,按一下切换钮就马上能再听一遍。再重复一下许兄的系统:DIY PC主机+RME声卡(乐之邦US 01已不使用)+DCS或杨菁解码+DCS升频+HARCRO前级+PASS350.5后级+威信SOPHYA+自配线材。
先后听了下面一些音乐:

男声小合唱“我们都是神枪手”
邓丽君“月满西楼”
四季
1812
马勒交5
周华健现场演唱会
一些欧美流行音乐
一些电影原声音乐

在听“小合唱”、“四季”的时候,感觉B更加细腻,声音的对比度更小,空气感稍好,音色稍贵气。
听“邓丽君”、“周华健”、“流行音乐”,A、B差异几乎听不出来,“邓丽君的甜味”A似乎更好一点。
听“1812”、“马勒交5”、“电影原声”音乐,B的场景稍稍大一点点,位置感空间感稍清晰一点。

需要特别注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差异,是要竖起耳朵、集中精神,且马上切换AB对比之下,才有的一点差别,如果是平时泛泛而听,那是不大可能感觉到差异的。

最后许兄揭开谜底:A是“杨菁”,B是“DCS”。

这让我十分的惊讶。DSC二手的都要5W多啊,而“杨菁”才不到2K。连忙到器材那边去看:两部机器的电源线都是同一型号的卡达斯,同轴线,信号线都是同一型号的AQ,许兄说:“唯一不同的是DCS的信号线电压调在24,而‘杨菁’的信号线电压调在72,其实我就是根据DCS来调‘杨菁’的”。

据本人“木耳”的鉴别,这两套的差距,就是在极高端的层面上的一点点音色、对比度和音场的差距了,而这些也只有在一部分录音上才能体现出来,大部分现代录制的小型音乐,是根本没有差距的。我以前说过一个例子:一瓶几万块的红酒,和一瓶一千块的红酒,是喝不出有什么差别的,有可能唯一一点点差距,仅仅是“后韵”,而几万块一瓶的红酒,如果运输和储存不当,完全有可能“极其难喝”,因为这些老酒如黄山烟云,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所以为什么世界顶级的盲品会上,反而总是新世界的酒独占鳌头,因为在一个公式化的“盲品会”上,即使是大师,也很难品到“后韵”的。

道理都一样,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到了最高的层面,价钱贵几十倍,提升往往只是一点点。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杨菁”解码器和线材的价格比例。
我估算了一下:“杨菁”是2K,那么卡达斯电源线要4K,AQ信号线要4K,AQ同轴线要2K。这样的话,线材的价格是解码器的5倍。

我笑对许兄说:这样的价格搭配好像不大合理啊,呵呵。

许兄笑道:我们的试验不是在说线材和器材搭配合不合理,今天的结果主要说明了一个问题:线材是能大大提升设备的潜力的。有些烧友认为2K的解码,最多只能搭配根几百块的线,结果一听,不满意,就怪器材不好,就想着升级器材,动辄几万块的投入,其实这个器材的潜力,还远没挖掘出来,比如这个“杨菁”,如果卡达斯换成普通电源线,那声场就去掉一大半了,当然,大多数烧友,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来做AB对比的。

接下来许兄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一万人的队伍要经过一条路,他经过的时间虽然一样长,就如曲子在CD机上播放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经过的方式却有很多种,他可以一万人一次过,也可以分为5K人两批过,也可以分为20组500人,以不同的队列经过。。。,经过的都是人,就像信号都是0-1一样,但是这堆信号通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你的听感带来千差万别,这种差别,就是线材对系统的调整效果。

我听完微笑叹服,此例甚妙啊!


另外说到我认为的“威信”箱稍显“清淡”的问题,许兄说:这个简单,线材和DCS升频都可以解决。
说完把DCS升频器调到44,果然“缓缓的暖木味道”就从威信中流淌出来了。原来许兄是一直调在96左右,这样明快但是轻薄。

在听了“欧美流行音乐”和“电影原声”音乐之后,我虽然不大喜欢听这样的东西,但还是不得不客观的赞服:美国箱,真是太全面了!欧洲箱是不可能把所有的音乐类型都表现的这么好的。
又笑对许兄说:你应该去买个投影来看高清,这箱子拿来看电影,应是超一流。

。。。。。。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6-02 12:26:02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370#

能否借许兄的杨箐解码用用,哈哈,谢谢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