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初哥聊天 [复制链接]

81#

渔樵耕读 拓朴音响黄智钰(图)
刘汉盛
与黄智钰谈毕,他说他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喜欢音响喜欢音乐。他也不期待能够赚很多钱,就像古人能够打打鱼、砍砍柴,维持日常生活。晚上则看书度日,这样的人生就很有意义了。没错,人一生如果能够钟情于一件事情,尽全力去做好它,也就不枉此生。拓朴音响规模很小,产品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但是他家所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大量生产的产品,而是黄智钰的作品,那是他智能与哲学思考汇集而成的个性化作品。
一、请向音响论坛的读者介绍您以及您的公司
二、当初是什么理由促使您进入Hi-End音响工业?
这二个问题我一齐回答,因为它们互有关连。我在学生时代就对音响很有兴趣,后来会进入「音乐与音响」杂志也是想开拓视野。记得当时在台北博爱路有一家华府音响,店里有一件机器引起我的兴趣,那就是McIntosh。蓝色的表头,黑色的玻璃面板,非常高雅漂亮。别人可能关心声音怎么样,要多少钱。而当时身为专科学生的我根本买不起,不过因为学的是工程,所以对这种器材到底怎么做出来的深感兴趣,怎么会有人有这种才华去做出这么有魅力的器材?也因此心里一直很向往。直到现在,老实说,虽然McIntosh的声音不一定为某些音响迷所认同,不过我觉得它还是实力派的产品。有如果有机会的话,有一天我还是会买一部来收藏。
毕业后大约半年时间在一家电视制作公司任职(当时制作『综艺一百』),由于觉得兴趣不合,因此就离开了。基于学生时代我就曾以笔名投稿「音乐与音响」,写Luxkit的文章。离职后就跑到杂志社求职。在杂志社遇到梁中锷,他见到我就说我们正在找你啊,既然要找工作,那么来上班吧!。就这样我进入杂志这一行,那时大概是1984年吧。
当时对杂志完全没概念,进去的第一天刚好杂志社从杭州南路搬到信义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搬书。后来从助理辑采访等工作开始,也干得很起劲。日后被调到「音响技术」。老实说当时「音响技术」已经遭遇问题了,不是财务问题,而是路线问题,当时的创始人梁清一已经把兴趣转到计算机上。时代逼着你不得不从音响DIY转到别的方面,开了几次会后,决定停止「音响技术」而转成「高传真视听」。转型「高传真视听」之后,我任副总编辑。虽然年纪很轻,不过资历还算完整。大约三、四年后,我又回到「音乐与音响」任总编辑。
在「高传真」任内,我最自豪的就是「我们要走出去」。当时不比现在,国外厂商来得少,也少有产品发表会。我决定要走出去,不仅是去采访日本电子展,美国CES,还要去采访国外厂商。其实,这些动作就是因为好奇:你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的想法到底如何?不过,老实说大部份厂家都是应付而已,只有少数几个厂家能够真正告诉你我的东西是怎么做的,我的逻辑是什么。
总结的说,我会进杂志社,其实就是为了想要制造音响而做准备。为了制造音响这件事,第一天上班我就跟梁清一吵了一架,因为他认为这是最没有出息的事。多年后我们还谈到这件事,他说多年前他到美国,看到计算机能做那么多事,感到很震撼,他看到计算机业的未来,所以兴趣就转移了。当时还是AppleⅡ之前的时代,音响套件生意还很好。不过也可能因为他与套件厂商都很熟,早已看出音响套件只是典型台湾小手工业,远景不可期,规模也不大,所以想法才改变的。他的看法绝对是正确的,他是台湾少数从最基础开始把计算机搞懂的人之一。
想想当时最快乐的事就是进入梁清一的办公室,看着满墙那些MJ杂志、无线电的技术等等书就很满足。第一天见面,我就跟梁清一借书回家看了。当时梁清一看清音响套件市场而离开,多年后我回头看这件事,也有一种感想:人一生只要找到一件事情能够钟情,好好去做,也就不负此生了。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在乎能赚多少钱。
我的电子知识是自学的,学生时代,我的电子学可能就比系主任还好。那个时代他们留洋所学的已经是计算机了,像模拟这么基础的东西他们并不在意。可以说我对电子的知识是自学的,但是我对音响的见识却是在杂志社里得到的。
从高传真回到「音乐与音响」这段历程可说是救火队。当初「音乐与音响」会办得好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他开风气之先,当初就只有音乐与音响,唯一的必然是最好的;第二的原因是凭张先生的才华,办「音乐与音响」可说大才小用。所以它可以办得高水平。可惜张继高先生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可说在中期之后就早已不管社务。「音乐与音响」在没有领导者之下又走了好多年,编辑风格固定,广告营还算稳定,但是并不好。最后,还是开始亏损。
当时「音乐与音响」已经累赔了好几年,可说赔掉了好几个资本额。而如果要论够资格接「音乐与音响」总编这个位子的人,台湾在我前面至少也有一千人,我是排不上的。为什么,因为担子太沉重了。第一是财务上的,已经赔了这么多年,还有谁要赔下去呢?第二是文化上的,在张继高底下,到底谁有资格来接这本杂志?以张先生的资格来讲,他是可以出任文建会,可以出任新闻局的人。所以我接下这个担子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扭曲。
总之没人要接,在最后一次开会时,摆明如果没有人要接就是要停刊了。最后,我跟董事会说,让我去找一个人,假如这个人愿意接手,财务问题可能暂时可以解决。这个人就是承奇的徐文进先生。当时承奇刚崛起不久,在我与承奇徐文进先生的交往下,我认为他这个人是个人物,而不是普通的商人。徐先生听了我的提议之后,很爽快的说马上回去与董事会商量。很快的,在二、三天之后就答应了,OK,接下来。
就这样舒缓了「音乐与音响」马上办不下去的困境。财务问题解决之后,就要解决人的问题。当时我建议由林宜胜先生来接总编辑,因为从各方面的条件资历来说,他都够资格,可惜后来还是没成功。就这样我接下总编辑这个位子。
接总编辑半年之后,我就知道这样还是做不下去。为什么?「音乐与音响」已经与时代有断层了。你想想看,当时的一些老作者有东海大学的系主任、文化的系主任等等,他们恐怕没有办法相信他们是在跟一个三十岁不到的总编辑在谈。「音乐与音响」必须改变,这之间我们也尝试变了二三次,但都没有成功。我也与张先生商讨过,可惜当时他太忙,真的没有时间来顾这边。记得当时我们连他的「知音人语」都要派人去站岗才拿得到,因为他在主持民生报的「民生论坛」,它的影响力远大于「音乐与音响」,你说他怎么会有精神写呢?
因此,「音乐与音响」名义上有我这个头,但事实上却像没头一样,没有人拉得动这部老车。那么大那么重的车要转向,前面没有轨道,到底要怎么走?而且这还需要心理建设,老实讲以黄智钰要去改变张继高的东西,这是万万无法想象的事,所以它还需要很多年的心理建设。
在我接手的几年间,还是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总编辑到底要由谁来接?后来有一次张先生告诉徐文进先生说,「音乐与音响」由年轻人来做可能会不行,但是由老人来做万万不行。由此可见,张先生也是赞成改革的。可惜这个改革来得太晚了。
后期,杂志的财务有些改善,但并不是靠着杂志本业,而是靠卖套件,它在财务上的帮助很大。其实那也就是我开拓朴的前兆,因为那本来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只不过绕了很大圈才实现我的梦想,而且是非常意外的实现。
后来,我实在承受不各种压力,提出辞呈。我当初提出来的看法是这样的:第一,张先生过世之后,代表那个时代已经结束,在那个时代的好杂志许多也停刊了,像文星,像妇女杂志。这代表着上个时代的杂志无法以旧有的方式走下去。第二个是体质的问题。在当时那么多本杂志中,「音乐与音响」的体质最差,负债最多,包袱最沉重,如果该停,第一个要停的就是「音乐与音响」。而且早在四年前或更早,张先生就认为应该要停刊了。对他而言,停掉「音乐与音响」并不是了不得无法接受的事情。后来杂志一家家停刊证明我的看法是对的。我辞了之后大约半年,承奇又开始做,后来这些事大家都知道了。
三、在过去那些年,有哪些设计者或产品对您产生强烈的影响?
假如跟这个店有关的,影响最强的应该是Audio Note这个品牌与该公司的Peter这个人。他带给我的影响包括他第一次介绍「Sound Practice」「美声实作」这本杂志给我。当时这本杂志还是影印的,小本的地下杂志。当时也恰好是我音响观上的一个分歧点。这么说好了,我「贵」为总编辑,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好最贵的器材,但始终觉得有一鼓反省的力量在脑海中:我已经是少数能够接触那么多又贵又好器材的人,但是我对那样的声音还是不满意。如果连我都这样,那么其它人怎么办呢?印证这十年的经济情况,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名不符实的产品太多,大家拼命做贵、做大的器材,但是实质上声音却不是那一回事。这让我在精神上觉得很苦闷。
当时,Peter的观点也与我一样,他认为当时的音响科技只是「Bigger Technology」。原来十对功率晶体的,增加为二十对。技术本身并无不同,只是功率增大了。而他提出一个思考,叫做「Different Technology」。他们认为,如果要用来为音乐服务的话,思考方式必须不同。所以我常讲Audio工程师不能只是一个电子工程师的道理就在这里,因为问题不一样。
从六年前我开始看「Sound Practice」,发现里面那些人讲的话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他们提出的强烈批判与反省风格强烈的吸引我,你知道我这个人有很深的批判性格。刚好那时很意外的有一件事发生,有一天一家国产厂商拿了产品来「音乐与音响」找我,我看了之后不客气的告诉他这种东西有谁要?很绝的是这个人也不生气,反而说:总编你认为要怎么改进?教教我该怎么做?刚好那时是「音乐与音响」二十周年,我就说东西改成简简单单、漂漂亮亮、卖便宜就行。就这样做出二十周年纪念机种。
(图)Voyager真空管扩大机。
就是这么多凑巧的因素刚好合在一起,使得我开始了解真空管,以及知道世界上还有一小撮人他们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对回放音乐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哎,简单讲我的人生就是一堆灾难与意外,我辞掉总编时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知道这本心爱的「美声实作」(当时附在『音乐与音响』里面)不能让它停掉,而且它已经收了二年订阅费,但是却还没出满。于是我就与承奇徐先生商量,不如这些债我来扛,将「美声实作」独立出来。
当时很苦啊,前面三期完全在偿债,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美声实作」是季刊,一年才出四本,广告无论怎么拉也无法平衡,就算一个人做也无法平衡。想想看,我白天在外工作八小时,晚上回来自己做「美声实作」,还要注定亏本,这真是情何以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想反正业余来做也不行,干脆就开店来做。当时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只是想既然要用于斯,那就要取于斯。开始就想到既然自己装需要机箱,那就打打机箱供应给自己装的人。从这里取得微薄的收入,只要能挹注让「美声实作」继续出刊就好。
机箱之后,再来就是Audio Note的Kit One。这实在是一件传奇的产品,外表长得那么丑,但是声音表现却不差,全世界对它都有好评。这是第一个奠定拓朴能够生存下去的产品。
其它影响我的还有Cello的Tom,他也给我很多启发,他是很实物层面的人。还有,在观念上也有很多人给我启发,假如他们真正愿意谈的话。我是个兼容并蓄的人,并不坚持要哪一个教派。举例来说,Goldmund的风格也很强烈,他一再强调的就是速度。人家都是大水塘设计,偏偏他就是小电容。可是他也得到他所想要的,他的想法得到印证,这与别人的理论是矛盾的。
我了解、交往比较深的可能是Mark Levinson这个人,他是我见过最Smart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懂电路才华,他可能不懂电子。最主要的是他有明星架势,这样就已经掌握了许多先天优点,只要他一站出来就吸引人。还有他对音乐的品味与对录音的成就都很强。不过后来我反而发现在设计哲学上他是我负面的教材。台湾刚接触他应该是从他的 HQD喇叭开始,当时我们以为他所要的声音就是某种声音。可是当我到他家听过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他的浪漫憧憬根本就是搞错方向。他要的是什么呢?他是真正原音重现基本教义派,他的器材就是迭起来用起来,要真正能够有「能力」再生出像现场听「春之祭」这么震撼的声音,这听起来该是多大的声音。
有件事情很妙,我去Mark Levinson家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人名动四海,但是终究还是要被他妈妈骂。有一阵子他蛮落魄的,住在他妈妈家,用Double Performance、Four Amati来听他自己用DAT录的现场「春之祭」。我们先不管有没有失真,就音响的能力来讲,那真是Powerful到吓人,那种音量就像你现场坐在音乐厅前排听般。后来我检视他的一些设计,才知道他要的是原音重现音响基本教义的东西,而不是浪漫的东西。很多这种例子让我重新去理解他们脑袋里的东西,他们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自从了解Mark Levinson这个人所要的是原音重现音响基本教义派的东西之后,我必须回头去思索,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巨大的声音?比如说你需要多大的器材,多大的能量,多大的声音。而他住在美国康乃狄克州,这样听都要被他妈妈骂。换回我们在台湾、在香港、甚至在全世界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家里享受音乐时,显然不会是这种型态。当一般人不是用这种型态在接近音乐时,设计者就必须思考,你必须把有限的成本用在正确的地方。你只有这些成本,到底要去买晶体管?或是用在别的地方。所以这里面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二条路线,一条是Mark Levinson,一条是Audio Note或Ensemble这样不同的路。他们要的是音乐浪漫感动人的力量,但是感动人不需要弄得那么大声,大声是要花钱的,那些都是代表着无限的成本。
Mark Levinson这个人给我一个启发:这个世界上应该允许有另外的选择,不是只搞原音重现音响的基本教义。我们可以走另一条路线去感动听者,后来拓朴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我再举一个例子,Class'e以前二个老的老板,他们是少数我去他们家听过,而让我觉得好听的音响,那是种能够享受的声音。老实说,走过那么多地方,我发现许多设计者家里的声音都弄不好听,这种不好听并不是品味的问题,而是根本上就有问题。Class'e就是比较正面的例子。当时他们确定一件事,就是线路上在同样技术下十年都没变,但却一直在做Refinement的工作,每个细节作很多的研究。同样的作法也发生在英国Mission身上,他们认为音响的基本线路其实已经没什么好动的了,几十年传承下来,能够好好动作的就是这些,唯一要做的就是你怎么去实践它。所以他们有Mark One、Mark Two等等一系列的产品。
以上这些例子缩短了我的困惑,因为刚出来设计器材,你会迷失在太多的东西里面。后来我可以把研究设计时间缩短,这可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有些东西是不必再去考虑的,你要花时间的是在Refinement的工作上。
四、在过去十年间,有哪些产品是您乐意给予现阶段最高技艺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誉的?
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个晚上,在这里要请你原谅。站在非常理性的产品设计者来讲,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所谓现阶段最高技艺成就的产品。不过这十年来有些东西对我来讲有特别注目的,例如3/5a。我要藉这个机会澄清一下,3/5a一则被神话,一则被矮化,这是不怎么健康的。3/5a几乎是最小的喇叭之一,在那么小的体积中,因为智慧的设计,使得它是唯一一对能够提供一个Hint的小喇叭,也就是说「平衡」,这就是它所有的价值。你也不必去神话它,它没有什么飞天钻地的本事,但它也不是没什么劲的东西,几十年下来印证了它可以存在。
所以我认为3/5a大概是设计史上与金龟车一样的产品,它的道理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我举例来讲,3/5a后来遇上的对手就是Linn Kan与ProAc Super Tablette,从反面来说3/5a不是最精细,但是平衡性最好。而其它二者在高频上可以更好,解析力更好,但是平衡性却不如。所以如果讲音乐性,3/5a显然是一种Smart Design,甚至是一种智能的设计,它是有用智能的,而这种智慧显然是「取舍」的问题。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高频,有许多喇叭可以选择。但是如果你想用那么小的喇叭得到一个全景,那就只有3/5a。
3/5a对我的影响就是要用智能去设计产品,要去想一些不是那么明显易懂的东西。后来在我自己的设计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思考的。例如我的300B,本来八瓦的输出能用的功率就不多,你不必把它放在低频的再生上,因为世界上能够再生50Hz以下的喇叭已经不多,你可以把重点放在别的表现上。
第二个让我注目的产品就是英国Chord扩大机。为什么我会说Chord扩大机对我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因为它是少数使用Switching Power电源、而声音又能够被接受的扩大机。Switching Power并不是新技术,几十年前就有,SONY也做过,其它许多厂家也做过,但是声音就从来没有好听的,可能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吧。Chord代表的意义是:第一,它把Switching Power带到市场,而且能够被人接受。第二,它是少数先知型的器材。目前电的取得还算便宜,我们还感受不到电的珍贵,所以音响还没有像汽车发展的历程。汽车发展是因为石油涨价之后才改变的,今天任何一个3000 CC引擎的能力在以前,连5000 CC的引擎都达不到,因为大家都习惯于浪费便宜的汽油。石油危机以后,加上空气污染,让大家去思考要怎么省油,而且性能还不能差。而音响还没有发生像石油危机的革命。
也就是因为这样,如Peter所言,今天的扩大机设计还在Bigger and Bigger。作为一个设计者,我是很反对这种现象的。因为从设计观点来看,这就好像你用五十吨的水泥去做二公尺的墙。设计是一种经济学,你用你的知识、所学,去把各种事情安排到实用、安全,这才是设计的最高峰。设计本来就含有经济学的道理,例如本来二棵树就可以搭起的桥,你却要用五十吨水泥去建,后者当然行得通,但是它不是好设计。
现在的音响界由于搭配的选择较多,就发生了许多怪现象。例如你买了推力奇大的扩大机,但是却配了一对很好推的喇叭,这意味着扩大机百分之九十的能力都浪费掉了。就算你选的是难推的喇叭与大扩大机,那也只不过是在测试双方的极限而已。这种路线在我的观点而言是错的,而Chord的Switching Power却能够把电源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更重要的是声音却不糟。
五、身为一位Hi-End的设计者,您认为科技与音乐之间有什么关连?
它当然有关连,比较简单的讲就是就由科技来服务音乐。如果我们把这种关系弄清楚之后,才会了解所面对的事情有多严重。你可以做一部磁核共振放大器,那并不难,因为它要的只是精密而已。但你如果要服务的是音乐,一连串事情就来了。例如目前没有任何的内存能够记忆下马勒的交响曲,不过这只不过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已。更重要的事情是音乐是要给人耳来听的,藉由耳、脑以及它所代表的各种经验、感情的反应等等产生,这些是目前都无法做到量化的。其实音响的所有基本音响学、心理学在五十年代时就都已经很完备了,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了。换句话说,音响是个很危险的行业,因为你所研究的东西不知道要服务什么东西。这也就是目前音响界很乱、发展的方向不定的原因。
音响相关技术想要服务的东西其实是艺术,这个问题很大,它想诉求的东西非常不确定。就好像要你写程序,但是却不知这个程序到底要给什么计算机使用。今天如果设计扩大机时不知道要给什么喇叭来用,那还谈什么去掌握聆听者的各种复杂生理心理的反应。
仪器测试有其进程,例如以前测谐波失真、奇次偶次谐波,再后来的瞬时反应、瞬间互调失真等等。其实目前的测量方法有点大家都在说谎的感觉,我的意思是如果真要测下去,大家都没得玩了。仪器所测试出来的结果与我们耳朵所听到的境界其实还差很远,所以它最后还是回归到经验问题,你很常听音乐,你的灵魂、经验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告诉你这是对的。九○年代以后,如果你到CES,就会发现某个设计者说我去听了多少音乐会等等。因为他们发现,除了经验之外,没有其它的说服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接触真实的音乐,而且还不能很笨的把某个音乐厅当作一个典范,因为每个音乐厅的效果可能会不同。
人类可贵的东西就是你可以从各种现象里得到一个共识,但是目前的音响发展已经有点背离这种智慧。例如你到许多音乐听去厅,可以发现它的音色可能是不暗、稍暗或更暗,但绝对没有「亮」的音乐厅。如果亮就不符合自然,自然界的东西如木头等等,其高音的耗散永远比低音快。如果设计者做出亮的声音,就表示他没有听现场音乐的经验。
如果在设计器材、我面临要选择声音比较亮或比较暗的零件时,我会选择比较暗的零件,因为它符合自然。其实3/5a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认为音响科技还需要很多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并不是电子方面的。
(图)深爱「美声实作」拥护者喜爱的Diatone全音域喇叭。
六、当您在设计一件产品时,技术测试与聆听测试哪一项最重要?
这个答案前面我们也涵盖到一些。Class'e的老板曾给我很好的答案。他说:就哲学上来看,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要测什么、该测什么?怎么样才会好听?在设计产品时,仪器测试一定要做,但是你不要高估或低估它。仪器测试只不过是确定产品的基本品管,但并不代表会「好声」,目前的仪器测试只能保证产品被好好的生产出来。如果你要做一个好的产品,仪器测试一定要做,但是声音的表现如何却会反映在设计者的聆乐经验上。例如以前的McIntosh走的是大块山水的路线,它所给你的是一个全景,它不会告诉你形体怎样解析怎样等等细节,但却给你整体浑厚的东西。后来音响界走精细的路线,精细到最深层,连小提琴几根毛不顺都听得出来。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错,而是反映了设计者对音乐的认识。如果你常听马勒,我猜想这类人不太可能走精细的路线,因为这种音乐太长了,你不得不用印象式的方法去理解它。反之如果常听的是奏鸣曲之类的音乐,它可能倾向分析派的。无论如何,一个设计者的技术能力应该能够反映出他的音乐观与音响观。
在此我再举一例。大部份的音乐在百分之九十的时候都处在低电平状态,只有百分之十的高潮,因此低电平的表现能力就显得很重要。而在我的单端小功率扩大机设计中,我所注重的就是Inner seeking,往内求答案,而不是往外求。也就是说,我们这一派所寻求的,就是在大部份(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中扩大机的表现是正确的,而那百分之十就留给几百瓦的扩大机吧!
至于聆听测试是否最重要?其实这是与仪器测试相互关连的。例如,我们如果听到一部扩大机很好听,我还是会上测试台,测测看到底它的规格有什么不同。我们会试图去找出仪器测试与聆听测试之间的关连。
七、当您在调整空间音响效果时,哪些是您认为必须优先处理的?
我常说空间没有正确的,只不过要找出问题比较少的空间。空间基本发声的条件要健康,这在目前已经有许多仪器可以测试,一般人有经验的话也已经可以掌握到八九不离十。记得以前在刚引进TTF空间测试时,我们就发现你听起来没有问题时,量起来大部份也没有问题,我们都已经训练有素了。
在处理空间时,我有几个简单的原则。一般人比较难改变房间的比例,但是如把喇叭背墙弄成硬的会比较好。因为基本上硬的是全反射,你只要找对坐标,问题就比较少。而聆听位置后面要偏软,这样比较好处理。如果喇叭有Bi-Wire功能,可以先把高音与低音分开听。通常我会先调中低音段,听听看它浓不浓?此时二喇叭之间的距离或到侧墙之间的距离要先考虑。一定要声音达到浓纤合度才行。喇叭与侧墙距离调好之后,才来调前后距离。前后调完再调向内投射角度。如果能够依循这三个步骤,而且空间又不会很畸形的话,声音应该都能够掌握。
八、当您在为新产品作最后的微调时,您喜欢用哪些CD?
我们选测试CD时,经常用的是分类法。例如我们听小提琴,就要选几张不同表现的类型,音色在中间的、稍暗的、更暗的。每次都要用这几张去听它。假如你听到原本列为更暗的听起来都已经很亮了,这表示该器材的宽容度很低,这肯定是不对的。在开发机器时,除了小提琴之外,大提琴,管弦乐、爵士乐等我们都会听,每次大概要听个四十张左右的CD。我们并没有特别用哪一张效果CD来做准,因为你到了客户那里会发现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我们只能取大数,依照这个原则,什么样的音乐我们都能对应。
九、您的产品有哪些异于别人的特点?
我把产品定位在以设计为导向,少量生产、商业色彩低、具有强烈个性的产品。它们是一种「作品」,就好像服装或家具等设计师的作品。如果我的东西是产品,我就变成一个作业员,每天在工作台上很快就会厌倦。事实上,Hi-End音响本来就必须具有设计者本身强烈的个性,这也就是日本Hi-End音响搞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都是集体设计。我要说商业色彩低并不代表不要赚钱,而是产品本身要有设计上的意义存在。例如Pass最近提倡的超对称设计,这种设计会不会被用在一般扩大机上呢?这就是设计上的意义。
再以我的Voyager为例,其实它本来是被定位在工作平台,可以任由使用者去改机去调整,它是给人玩的。可惜并没有很多人去动手玩,这其实已经违反了我设计的本意。想买我机器的人要先有心理准备,你买的是一部有个性的「作品」,而不是大量生产的「产品」。
十、请给予我们的读者一些建议,好让他们能够正确选购音响器材。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以买车为例,大部份人在买车之前,已经知道自己要买几CC的车,什么颜色,多少预算。然而,很多人在买音响前却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器材。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音响店怎么可能卖给你正确的器材呢?
还有,要认清自己的预算,以预算为出发点去寻找器材,不要一直改变。以CD唱盘为例,我就倾向买便宜一点的,然后每年换。例如买一部一万元的CD唱盘,每年再升级换更新科技的。这比第一次就买五万元级,而用了好几年还划算,因为数字科技一直在进步。
而在音响店试听时,要用自己的CD、自己的方法来听。如果你让店家用他们的CD以及方式来听,这就好像你被催眠般。道理很简单,音响店一定会选择最适合他们器材的CD来播放,你在不自觉间就被催眠。
最后,你要清楚自己想走的路线是什么?你是想要大块山水式的原音重现音响基本教义派音响效果?还是要解剖式精细的浪漫享受?例如老AR走的就是大块山水的音响效果,而目前许多器材走的是精细解剖的路子。把自己想要的音响效果弄清楚,就不会买错东西。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
刘汉盛采访拓朴音响黄智钰
TOP
82#

300B管机的科学与艺术 刘汉盛整理

我是一个Audiophile,或者说已经是Audio的Mania。请原谅我不喜欢用大家惯用的「音响」与「音响迷」这二个名词,多年来我的内心深处仍然无法接受Audio被译成「音响」二字,但却又找不出更适合的字眼来表达。为了忠于Audiophile的哲学,所以我宁愿用Audio与 Audiophile。
植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狂热

而说到Mania,许多人都误解我对300B的狂热,以为我是怀旧派。加上我所使用的喇叭是Jensen G610C Imperial,更让人以为我早已与时代脱离。很少人记得我的架子上有Cello Audio Suite前级,也很少人知道我对300B与Jensen G610C Imperial的狂热,完全是基于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与实际的使用体验之后才产生的;那是植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狂热,而非盲目的怀旧。

300B为直热式三极管,世界上有哪种功率管比它的构造更简单、更直接、更美?以下,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地下杂志「Sound Practices(美声实作)」主编Joe Roberts在1993年创刊号中所写「动手装一部300B扩大机」中的结语。

300B的美感无与伦比

「300B扩大机拥有简洁的讯号路径、纯A类的放大方式、无负回授、没有相位反转的问题、单端输出的基本架构完全保留了偶次谐波,当然也维持了自然的谐波比例。其音色迷人来自完美的泛音结构,它重组音乐的功能奇妙,细节清晰的浮凸出完整的微弱动态表现。聆听复杂的合奏时,每件乐器的旋律可以有很清晰的诠释,并构成完整之节奏感。它或许会被担心力道无法推出排山倒海之势,然而它的动态反应绝对可以让你刮目相看。它能表现出漂亮的音质以及无比精确的掌握能力,这是任何高功率扩大机所望尘莫及的。

这种器材绝对有梦幻似的魅力,即使听最令人诟病的CD,同样可以让你感动得汗毛直竖。其营造音乐情境之能力,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在喇叭搭配得当时,你可以完全忽略音响之存在,几乎就等于置身现场。此时你已身历其境而非冷眼旁观。换句话说,阁下会有『我身处兴奋与激动里头』的感觉,这种参与感是其它器材永远追不上的。」

300B管机需要高效率的优质喇叭

以上是Joe Roberts将单端300B管机与束射功率管Beam Power Tube Amp做比较总结时,所提出的令人神迷向往之言。在Joe Roberts的结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300B的年龄虽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仍然是最好的功率管。时下流行的五极管只不过是输出功率比较大而已,它们结构的复杂反而破坏了讯号放大的直接,与快速的瞬时反应。如果300B管机能够配上优秀的高效率喇叭,它一样能够发出惊人的音乐动态。 Joe Roberts就说:

「距离300B的诞生近六十年后,Western Electric所设计之管机终于开始有机会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Cary Audio生产300B单端输出的扩大机,其中的输出变压器与扼流圈(Choke)还是由美国变压器名厂Magne Quest/Peerless的Mike Le Fevre所特别设计制造的。对绝大多数的Audiophile来说,300B扩大机似乎已经不虞匮乏。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输出功率仅有个位数字的扩大机推出理想的效果。」

W.E. 300B管机很少走入寻常百姓家

或许各位会奇怪,为何W.E.所设计的300B管机要在近六十年后才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难道当初的W.E.扩大机并未在一般人家里使用过吗?其实,W.E.是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于1927年所成立的子公司,全名是Electric Research Products Inc.,经营贩卖、租赁与技术服务之工作。当年的W.E.器材都是连同喇叭、扩大机等出租给戏院的,并不是卖给家庭消费者。二次大战后,由于时代变迁,这些戏院用的器材慢慢退役。当时有些日本人在美国从事Audio的生意,也有人在W.E.任职工程师,他们识宝,将这些退役的器材大量且低价(多数以美金一元成交)收购运回日本。近二十多年来,300B在日本炒作之声不断,「梦幻铭器」之名词被广泛用于「Stereo Sound」杂志中就是最佳写照。<图1>

以前的规格不符今日需求

六、七十年前的器材能够符合今天的要求吗?这是许多人的疑惑。我们来看看1927年推出的W.E. 555 Receiver驱动W.E. 15A号角喇叭(15A指的是那个号角的型号,号角里面负责发声的驱动器型号就是555)、以今日仪器测试所得的规格:由75Hz至7.5KHz之间为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当时AIEE所订定的广播器材规格为100Hz-8KHz),不过75Hz-5KHz为最佳状态,超过5KHz逐渐下滑,7.5KHz 之后急降,65Hz-75Hz就产生极度之失真,而喇叭的灵敏度则为105dB/m/w。<图2>

从以上的规格中,可知当时的器材在频宽上绝对不符今日之需求,如果「食古不化」,那绝对不符Audiophile追求理性与科学的精神。而我对300B管机所采的态度就是服膺「古之『复』与新之『创』」的道理,以「古」的简洁直接线路架构,配合上「今」之零件与宽带输出变压器,再以现今对Audio表现之要求来对待300B管机。

研究300B管机要从Model 91开始

W.E.在1927年所推出的器材与300B并没有关系,真正开始与300B有关的是在1936-1946年间所推出的Model 91与Model 86扩大机。其中Model 91使用一支300A真空管,Model 86使用二支300A真空管,这二型扩大机当然也是只租不卖。关于Model 91这部一代名机,Joe Roberts有着以下的叙述:

「将W.E.誉为音响界的巨人并不为过,而Model 91则又是W.E.的经典之作。如果你对古代的三极管输出扩大机有浓厚兴趣,不管是为了它的历史意义、还是优越的声音表现,都请从深入了解Model 91开始。因为Model 91就代表了这个电路架构的年代,刻划这一代的完整历史。」

为何我用Jensen G610C喇叭?

除了深入了解Model 91以作为研究300B管机的开端之外,Joe Roberts所言找到一对优秀的高效率喇叭来搭配300B管机,更是追求梦幻铭器之声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许多人都知道我用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它的效率有103dB),但是对于为何我会用它的心路历程并不了解。早在1953-1957年间,我家隔壁有一家电机行,加上当年有几位发烧人的影响,使得我认识Jensen喇叭更早于JBL与Altec。而当年正是Jensen最辉煌的时期,它的威名一直深植我心,G-610单体的售价至今仍排第一更证明了它的不朽。<图3>

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是发明以永久磁铁取代瞬时磁铁(Field Magnet)的Peter Jensen之力作。在他1935年这项重大发明之前,喇叭必须靠着扩大机系统的供电才能充磁,这也是老W.E.扩大机与喇叭必须成套使用的原因,否则就无法发声。事实上,我会追求Jensen G610C Imperial,除了心仪它的威名之外,也是因为Jensen G610C Imperial乃源于美国三○年代间W.E. 555驱动器所衍生出来的直接传承产品。

在直热式三极管盛行的年代,RCA与W.E.都是发展有声电影设备的主要厂家,他们各自为有声电影发展出完整的录放音系统,从麦克风到喇叭一应俱全。当时,以W.E. 555 Compression Drive驱动器为主的号角系统,成为那时剧院之声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果要研究W.E.,除了去找到完整的老古董机之外,最有意义的就是去找 Jensen八○年代重新发行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同轴型三音路喇叭。在这个喇叭上所使用的中音号角与W.E. 555只有一点点改变,那就是Peter Jensen将振膜的材质由铝质改成电木(Phenolic)成型之薄片。玩家如果手痒,可以拿W.E. 555的铝质振膜换上Jensen G610C Imperial,其样式尺寸完全一致。

为G610C找寻绝配扩大机

当我动心想要拥有憧憬多年的Jensen G-610 Imperial喇叭之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设法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挑战,去找到与之绝配的扩大机。喇叭到手之后,当时我曾考虑用Mark Levinson No. 20纯A类后级,但是因为无法忍受其高温与体积而作罢,只好先以No. 23代替。后来辗转得到EAR 549,这是Tim de Paravicini最高段也是最后一回之制作,用它驱动Jensen G610C Imperial不但游刃有余,其高S/N比也令人赞叹不已。

至此,虽然自认已经功德圆满,但我仍不忘想一亲W.E. 300B SE之芳泽。因为Jensen G610C Imperial乃集美国Audio技艺结晶于一身的好喇叭;它既为五○年代之佳作,又于八○年代重新上市,且新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分音器已经重新设计以符合新的要求,出自五○年代同一位设计者之手。既然如此,为Jensen G610C Imperial搭配一套优秀的300B管机就成为我的愿望。

追求300B的文艺复兴

看到这里,读者想必已经了解我所用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是八○年代重新修改过的铭器,而我所追求的300B管机也是符合现代Audio精神与需求的扩大机。在此,我要再次强调,我不是追求旧的300B管机,那个时代的东西我会参考,主要是去研究当时他们是怎么在用300B的。也就是藉由「复古」的研究去找出「创新」的路子。

事实上,我所谓的「复古创新」也就是在追求一种文艺复兴的精神,我想要复兴的是从三○年代到九○年代之间,这失落的300B管机黑暗时代,在这漫长的五、六十年间,真正好的300B声音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一般Audiophile家中。我的意思不是市面上没有300B管机,而是真正制作严谨、能够淋漓尽致发挥300B优点的器材少之又少。因为如此,导致许多人对300B管机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它无法发出庞大的动态。

300B能再生Live的气氛

事实上,300B的输出功率虽小,但是如果用单管时,它的动态范围很广(双管时动态就减半了)。此外,我们在回放音乐时,最需要的就是要有Live的感觉,而Live的感觉就是从现场音乐的规模与泛音结构气氛中得来。这些,都是300B的长处。

为什么300B会有这些优点?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的放大原理、线路结构都非常直接简洁,就像一个人没有束缚般,可以跑得很快。如果放大原理复杂、线路迭床架屋,这就好像把一个人绑手绑脚,他怎么能跑得快?而如果用二支300B管来推一个声道,也就好像二人三脚跑步,再怎么样也无法跑得像单管机那么快那么好。所以,我认为最好的300B管机就是直热式、单管、单端输出的扩大机。

发人深省的智慧之言

有关300B机的详细实作,我将在下一期向读者们公布我的经验。但是,对于台湾许多Audiophile之于300B管机的不当胸襟,以及杂志Reviewer对它的许多评论,我想Joe Roberts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反省。<图4>

在Sound Practices第二期「出刊者的话」中,Joe Roberts说:「音响技术(Audio Technology)过去八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可以说是人类本世纪的最大成就。享受Audio科技的结晶固然是一种快乐的事,但如果能充分掌握个中诀窍,以技术背景建立自我的独立判断能力,岂不更大快人心!不过,说来容易,这种能力之培养需要时间,也需要对Audio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深刻的洞悉才得以成道。要知道,Audio的世界是何等的广泛。当然,如果阁下误信广告,迷信名牌,那Audio的世界将是何等的狭隘!」

他又说:「玩Audio的基本态度就是要有开阔的胸襟,有时候说到激动处不免想吐出一句话 ?Audio市场就是谎言充斥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欺骗。与其受人欺骗,不如开放心胸接纳不同的Audio哲学与风格。」

对于300B管机,我除了秉持开放的胸襟来接受不同的Audio哲学与风格之外,美国Audio史上重要人物Paul Klipsch所说过的一段话也是我深深服膺的。他说:「It must be understand that audio and loudspeaker manufactures are both art and science. 」一点都没错,Audio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我们不应当以不实、夸大与扭曲之动人言词来瞎捧300B管机;也不应以反科学态度的假艺术观来作不切实际的 Review。

附录:W.E.公司从1927年至1946年间介入有声电影事业的历史

1927年 - W.E.子公司Electric Research Products Inc.成立,专门经营贩卖、租赁、技术服务的工作,并发表All Talky(Disc方式)Picture 「Jasicha」。音响系统为W.E. 555型Receiver+W.E. 15A Horn扬声系统,开Voice of Theatre风气之先,同时W.E. 4A Pick Up正式实用化。

1929-1935年 - 专用于剧院之扩大机有Model 42A(二支211E管或二支205D),以及95036G(二支300A)。

1936-1946年 - 新型的Reveiver W.E. 549问世,与W.E 555并肩服役。此时W.E.也发展出更坚固耐用的高性能扩大机,即Model 91(一支300A)与Model 86(二支300A)。铭器W.E. 288于1946年开始生产。

 



  

2A3与300B通用放大器的制作
●戴洪志

发表读后感
  看了这个题目,读者会问,2A3、300B是特性不同的两款直热式三极功率放大管,怎么能在一个电路上通用呢?是的,请听慢慢道来。
  笔者起初制作了一台2A3的单端输出功率放大器,线路见图1,后来发现只要稍改动一下灯丝电路,用300B也可以工作,后来就成为300B单端输出功放了,并且可以两管通用。
  300B是众口皆碑的直热式三极功率放大管,有“胆球之皇”的美称,本来早就想制作一台,听听300B的音色,但由于300B的价格不菲,暂时还未拥有。然而手中有一对2A3可以先用,以后再改用300B。2A3是古老的专为音频领域设计的直热式功率放大三极管,音色甜美,胆味很浓,古老的电子管机都用2A3作功率放大。随即便焊了一台4W的2A3单端机。
  其实从2A3、300B的典型线路便可看出,只要稍加改动或者加一只开关就可以随时由2A3改为300B,或由300B改为2A3,非常方便,如果用电烙铁2~3分钟即可完成。
  2A3与300B的音色不一样,2A3的中音丰润,低音也不俗,听女声或弦乐十分耐听,音乐感强,而300B的高、中音明亮,有人称300B的堂音好,音乐感强,但低音不如2A3。用此线路想听300B或2A3,随时可换,有条件者不妨试试,定会让你享尽耳福。
  2A3、300B管特性如左下表。
  制作此机的关键是要有通用的组件,电源变压器是用旧250W E1型变压器改制的,次级高压有一组140+50V 200mA的绕组,灯线有5V3A三组供300B和整流管用,6.3V3A二组供电压放大及推动级电子管用。直热式三极功放管作单端输出时,两只三极管的灯丝不能共享一组电源供电,否则会有共阴极现象发生,对音乐感、音场、立体感等都有影响,所以用2A3时,灯丝供电要5V3A的绕组用电阻降压的方法进行,计算公式用  ,即    =1Ω,降低电阻的散热功率要足够大,要5~10W的,本机用7W的。2A3的屏压250V,可用到300V,300B屏压也是300V,但可用到400V,为了两者兼顾,B+直流高压取交流140V经倍压整流后得到300V左右的高压再滤波。
  输出变压器也要能通用,300B的输出阻抗为3.5kΩ,2A3的输出阻抗为2.5kΩ,2A3用3.5kΩ的输出变压器阻抗稍高,但能使用,输出变压器的阻抗高对低频的表现也更有力,因此用300B的输出变压器。输出变压器的素质对放大器的音效也有大的影响,有绕制经验者可用优质铁芯和无氧铜线绕制,一般还是买成品为好,出售优质国产输出变压器的有几家,本机使用的是口碑不错的曙光SG-3.5K-30A型单端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3.5kΩ,次级阻抗有4、8、16Ω,外观非常漂亮,两只变压器有十几千克(铁芯尺寸为38mm×52mm),用料很足。
  再就是底盘,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宽敞的尺寸,底盘强度不够,日久会变形。本机使用的是从广西玉林购买的专业加工的镜面不锈钢底盘,尺寸为 420mm×270mm×55mm(长×宽×高),底盘上的管孔,前排是小九脚管,后排是八脚管,管孔的数量也足够使用,并配有不锈钢长方形变压器罩。音量电位器配有长轴连接,使音量电位器与输入端距离最短。不足之处是安装变压器处未挖方形孔,变压器不能卧式安装,只好用立式固定,并自己做支脚支撑。
  线路
  本机功放级所采用的是2A3的传统线路(300B的线路相同),电路简洁,性能优越,采用自给偏压的方式,使2A3(300B)安全工作。
  电压放大级用五极管6J8的标准线路,五极管的增益高,能输出较高的推动电压,很适合作2A3单端输出机的输入级,尤其是300B的单端输出机,前级推动电压必须有±(25~30)V的变化值才行,用五极管作高增益放大,大约有40dB(100倍)的增益,完全能满足要求,这样可使线路简洁,只要有两级放大就够了。
  用五极电压放大管作2A3、300B的输入级是比较流行的线路,早些年国外一些名机也常用五极管作推动级,特性非常好。但近年来,现代电子管机为了得到浑厚和强劲的低音,前级电压放大多改为高屏流的三极管,成品机为适应潮流,已很少再使用高增益的五极管作电压放大。然而业余制作电子管机,为了追求靓声和电子管味,并且能得到较高的增益,仍喜欢用五极管。八脚五极管有6J7、6SJ7,本机使用的是小九脚管6J8,是根据底盘的管孔大小而定的,如果底盘上是八脚管孔,应选用6J7或6SJ7,因为改管孔——特别是不锈钢底比较麻烦,同时北京牌6J8也是很有口碑的电压放大管,音色极为通透,噪音低,欧洲型号为EF86,美国产的是6267。
  虽然五极管输出的推动电压较高,但推动电流就不够,使放大器的低频力度稍差,不能满足现代音响的要求,因此又增加了一级推动级,由12AU7来担任,12AU7是中μ、低内阻、高屏流的双三极管,输入范围较宽,推动力强,动态大,再加上并联工作,使输出电流增加一倍,使2A3或300B有足够的推动电流,本机的低频力度得以改善,有了现代音响的气息,回放数码音源,音乐充满活力。
  如果要追求现代电子管机特点,输入级可改用6DJ8或6922,更可以用12AU7。最近几年在国内发烧圈流行的6N3的SRPP线路也可以用于本机,该线路具有大动态和一定的音乐感。
  电源部分,高压采用晶体二极管倍压预整流后再用电子管整流,使B+高压缓慢地加到各管屏极,如果不用电子管再整流,在开机的瞬间,B+有460多伏的电压轰击各管屏极,对放大管和B+输出滤波电容的寿命也有影响,因为电压已接近或超过了电解电容的标称工作电压。整流管用靓声管5AR4,此管工作电压高,输出电流大,噪音低。5AR4的第一脚是接地脚,一定要接地,使噪音更低。整流管后有限流电阻,150Ω×2.50W,再经低频扼流圈,使滤电路已成为二阶。不设限流电阻开机时对整流管和电源变压器不利,该电阻只有70多欧姆,对电源的内阻不会有影响。
  灯丝电路,前级电压放大管和推动管共享一组6.3V3A绕组,5AR4用一组5V3A绕组,每只2A3或300B各用一组5V3A的绕组。用2A3 时,灯丝电路中串入1Ω7W电阻,用300B时此电阻去掉。为了方便,在降压电阻支架处焊上一根导线,将电阻短路即可。还可以在灯丝电源处焊出二根引线,接一只可承受5A的双刀双掷开关置于机后(此开关要放在机后,不被人随意扳动,并有清楚的标志),欲换管时,停掉电源,将此开关扳到相应的功放管即可换管,线路见图1中的K2、K2′部分。
  调试
  焊接完毕,再三检查无误,并将VR的中心接点调到中点上,使动点至两端的阻值均为50Ω,插上电子管,接上音箱,通电试机,灯丝电压和B+输出应符合要求。用2A3时灯丝电压为2.53V,说明1Ω降压电阻合适。调整RB的阻值(68kΩ~100kΩ),使V2的屏压在180V~200V,此时阴极电压6~8V,调整RA(80~100kΩ)使V1的屏压在115V左右,此时阴极电压4~4.5V即可正常工作,6T8的抑制栅(1脚)通过320kΩ电阻接在B+上,此极不一定要多高的电压,只要有正电压即可,所以该电阻阻值很大。
  调整好后,手持小起子碰触音量电位器的动点时,可听到音箱发出较大的“喀啦”声,说明电路已正常工作,再通电1~2小时,检查应无明显的温度高或焦味,就可以煲机试听了。
  试听
  接入放音系统,开机后发现此机的信噪比非常之高,音量全开也听不到一点噪音或交流声,这可能与本机所采用的“星形”接地和阻容、电感组成的二阶高压滤波电路有关。初试直热式三极功放管焊机,思想已有所准备,要忍受一定的交流声,因为一些报刊文章说,直热式三极管用交流电点燃灯丝,有交流声,用直流电点燃灯丝对电子管寿命又不利。由于舍不得几百元一只的曙光300B,灯丝还是用了交流电。但开机后令人惊诧,3~5s内听到了一点轻微的“沙沙”声,随后 (灯丝加热后)便渐渐消失,然后就十分宁静,本机的地线走法见图2,现介绍给各位,用引地线的布置方法笔者焊过几部功放电路,噪音都不可闻,效果很好。
  初试放音便可以听出两款电子管的音色,电子管味明显不同,2A3的中音丰润,低频厚实有力,弹性十足,音乐味浓郁,同一张唱碟在中频、低频方面能听到更多的内容,听女声、弦乐十分优美,不愧为一款名管。
  换上300B音色又不同了,中、高音明亮了许多,低频也有力,干净利落,300B的特点是堂音丰富,高音纤细,音域也更宽,听女声、弦乐也有足够的表现,听场面较大的音乐较2A3更好。
  从放音的表现看,如果二款电子管经常换用,所用的组件就要考虑二者兼顾。如用2A3,就要用通透、明亮的信号线、音箱,或较小容量的级间耦合电容等,才不会使中频、低频浓得化不开,本机使用的特富龙包银信号线,音色通透的6J8也适合2A3。若只用300B,就可以将级间耦合电容的容量适当加大,信号线也可用音乐味浓点的才好,如怪兽101信号线等,以增加中低频的表现能力和音乐感。□




三极管王300B知多少


电子管机发烧友大概已有一个共识,就是三极管的声音较好,功率管中又发直热式三极管为上品。原理上三极管线性较好,所产生的谐波少,虽然直热式三极管比旁热式的好声难以在工程学上得出证明,只是人人皆知此说,我等也只能随俗而人云亦云了。

由于内部结构和材料不同,直热式三极管中不同编号的如300B及2A3,其发声便有所有分别。即使是同一编号的管子,不同厂家的产品也大为不同,主要也是材料、手工及制造机械相异之故。有些厂家的品质控制比较严格,如"西电"(WEC)及Bendix等,堪称一流,其产品贵精不贵多。大路货中以RCA公推第一,GE及Sylvania则略逊一筹,其它杂牌厂货则更差了。

一只管子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主要在其声音出类拔萃,而不是以测量数据取胜。今日300B有很多厂家生产,它们的互导率、屏阻等特性是一样的,但唯独"西电"WE300B独领风骚,其中原因如上述。笔者最近收集了一些有关300B的资料,荼余饭后的谈话题材。

WE300B的源流应追溯到1930年"西电"推出的WE252A,当时用以抗衡Westinghouse及RCA的UX-250,两种管子的特性相近,作单端输出时功率达8W。此管只有洋葱头一种外形,主要用于"西电"的75A、59A、59B及67A几种扩音机上,在酒店、百货商店及舞池歌厅场合使用。WE 252A于30年代中期便告停产,今日已成为无价宝,可遇而不可求了。

1933年"西电"推出特性相近的300A代替252A,管身改成ST19型,即与今日见300B一样。管座为标准四脚UX-4式,但座身上有定位针。管子可使用811A大发射管有护颈套的管座或平板型(Wafer)四脚座。300A设计用于10W以内的输出,适合工作于较低屏压电路上,系列内包括 86A、87A、91A及92A等扩音机,300A于1940年完全为300B取代而停产。

300B早于1938年便开始生产,特性与300A一样,但管座身上的定位针作了45°改变,这使两种管不能互换于有金属护颈的管座上,但一般的平板四脚座则无影。300B最重要的改进是灯丝结构(见图一)。WE300的灯丝颇为复杂,为两个M形而以弹簧悬挂,总长度超过一般同等大小的管子。300A的灯丝为首尾接出式,300B则有中心轴头,灯丝首尾接在一起为一端,中心轴头则为另一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良。如果灯丝是以直流点燃时,300B的电子发射数量亦然。即使以交流点燃时,也会因灯丝较粗较短而减低交流声。300A则在直流灯丝供应时,电子发射集中在负极的一端,沿灯丝线减少到接正电端处最少,屏极表面吸收的电子分布甚不平均,这事实上会对声音造成影响的。如果用交流点燃灯丝时,也会因灯丝较长而导致较大的交流声。

300A的生产期为7年左右,相信只有管座刻字的一种产品,在30年代这是一种流行形式。300B则生产期长,早期为斜体字而有WE的闪电标记,70年代改为正方字体,最后停产前及近两年复产的又改回早期的黄色斜体字,原因是日本人认为黄斜体了的WE300B必定较为好听。 300B与Hi-Fi世界因为"西电"的产品质量高,并非一般大路货色如GE或Sylvania的可比,价钱也远比其它厂同效能的管子贵,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其流行程度,正因如此一只如此优良的WE300B,多年来竟然无藉藉之名。

二次大战前,300B只有在"西电"生产的电影声带扩音机上才能见到,"西电"为当时最大的电影扩音机制造厂,以租凭形式供电影院使用,并提供保养服务,所以其旧机的状态都保持甚佳。这些扩音机中最著名的当推91A,此机用一只300B作单端输出,功率达到8W之大,可算用尽了300B的功能,而另一型号 92A也不遑多让,它以两只300B推挽,有12~15W输出。两种型号今日都价值连城,成了所谓"西电"传奇。照当时的美国工业标准,电影扩音机的频率响应为80~10000Hz时衰减会达到20HB之多。相信所有的美制电影声带扩音机都跳不出这个框框。这种频率响应与今日的H-iFi标准20~20kHz相差实在太大了,简直成了一种中低频放大器。但事实上,80~10kHz已能囊括大部分乐器的声音,更不要说人声了,所以这种扩音机显然也能真实地得播某些乐器不多的音乐,如爵士及歌曲等,虽然不免有其局限性,但在其狭窄的频率范围内,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也是可能的。 "西电"这引起戏院扩音战后被新一代的机种取代,多为Altec-Lansing的几种型号如1568、1569和1570等,这些产吕的频应已达 60~20kHz,今日也相继成为古董,但不大受欢迎,因无特异之处。拆出的"西电"机则以工业废料形式运往日本,日本人甚喜爱西方各牌,其中部分小型的型号如91A及92A,这种机大小适中,甚合地方狭小的日本居室使用,而且它们一直由"西电"保养,基本情况良好,于是最为吃音。货源有限,转眼间价钱涨到天高了。

日本发烧友以WE91A(8W单端)配以高灵敏度的号角音箱,据称声音好得惊人。这种情况若非新耳听闻者实在难以理解。原理上这种300B单端扩音机,其失真率是以1%/W而递增的,即在1W输出时失真为1%,在最大输出8W时即达8%,即使不计其狭窄的频率响应范围,在5W的普通音乐响度时,其谐波也达 5%之多,结果会产生甚大的音染。而大型号角音箱竟然也是以音染大闻名的。日本人以此两种音染奇大的怪异组合,却认为梦幻组合。其实这件事情上日本人只算老二,首先发现的是法国人。早在60年代中期,一帮走火入魔的法国发烧友,发现以300B单端机配以大型号角音箱,再加上其它古曲器材,用以播放爵士音乐或人声歌曲会有意外惊喜,这种风气70年代初才传到日本来,形成了上面提到的怪现象。我们不应质疑300B单端机与大型号角音箱组合的效果,因为各人的音乐感受不同,而且世上事物,有时负负得正也是可能的,但也不宜过度推崇这种300B单端机。在道理上,除非配以超过100dB的高效率音箱,否则在播放某些大动态乐段时,难免会出现力竭声嘶,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即使只听轻音乐,假如并非使用音染较大的号角音箱也不宜期望能营造出所谓梦幻之声了。平心而论,300B工作于推挽电路应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如上所述,300B一直只在"西电"生产的电影扩音机上使用,销量有限,少有发烧友知其优点,原因是当时有RCA的2A3占据了市场。战前民用Hi-Fi 扩音机使用到300B的只有一台Brook 10C,它的线路见于《发烧音响》1997年3月第132期的古典扩音机线路集上,但该线路中的Brook 10C的却是2A3。原来它的功率管灯丝供应为两组2.5V,有选择开关可接成串连(5V)供300B或并联(2.5V)供应2A3,各适其适。但 300B或并钱贵,所以用户都是选用了2A3。战后束射管流行,连2A3都地位不保,300B就更无立足之地了。300B于是只见美国军事设备或太空总署的仪器上,作为稳压管,取其坚固耐用。当时美国富甲天下,政府成了WE300B的唯一用家。

日本社会70年代起日渐富裕,在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因素下,300B在高级Hi-Fi界渐渐出名,终于冒出头来了,而其价钱也告飞升,甚至达到500美元一只。70年初National Union以特许权方式也生产300B,80年初National Union倒闭后则由Cetron继续生产直到今日。Cetron所产制的300B其灯丝接法一如WE300A,与WE300B有分别,所以用交流点燃时噪声略大。其后有中国300B出现,年前则有两种俄罗斯的产品。相信利之所在,其它各国的300B会相继中入,因为可卖高价也。其质量永远及不上真正的 WE300B。

300B一直只在自作派间流行,近年才有些小规模的音响厂赶制300B单端机。唯一大音响厂生产300B单端机者为日本的Lux Corp,曾派代表团于80年代初期访问WE在Kansas City的工厂,并立时下了大订单。Lux于1984年年产了一台300B单端单声道后级,输出8W。此机推出时,定价10400美元一对,以当时美元的购买力折算,可能是历来最贵的300B单端机,但一年后已告升值20%,今日相信更是不菲了。年前也有Marantz推出之Project T -1 50W甲类三极推挽放大器,用4只300B推两只845输出,另用两只845作稳压。一台机使用7个变压器,定价25000美元,即50000美元一对,少有生产中的扩音机能望其项背。美国音响厂则以Cary Audio为先锋,生产300B单端机,但只以亚洲市场为目标。

WE300B在1988年停产,其Kansas城的仓库两年后销售,当时的批发价为125美元,但需一次最少认购5000只才接受订货。1990年当WE的仓库卖完后,市上的零售价立时上升到300美元一只,其后在日本更有升达过千美元者。

名管有价,1996年一家WE的附属公司Westrex Corp.宣布重新生产300B,声称在其原来的Kansas城工厂,采用原来的材料和制作机器,甚至找回部分原来的员工。产品在1996年冬季拉斯维加斯CES展出,成品则于1997年推出市场,当时定价为350美元。重产WE300B的外观与60年代的一样,每管有编号(Serial No.)刻在管座身上,盒子精美,更附有独自的测试数据及曲线,使人有极其认真之感。因为产量少而售价高,管子的制作工序都十分严格,其老化过程也非他厂所及。据"西电"资料,300B的老化为3星期7小时,前两小时加高灯丝电压到7V、6V及250mA屏流,使管子产生高温以消灭残余气体和杂质。再以正常灯丝工作电压及60mA屏流点燃5小时以使管子状态稳定,然后才独立进行特性测试。此所谓慢工出细活,一只WE300B若应用在AB类推挽电路上,通常可以正常工作100000小时以上,可说是物有所值了。

其它的管厂生产的300B评价:

Cetron 300B

在欧洲(包括俄罗斯)还未正式生产300B之前,Cetron 300B是唯一品质可靠而且容易购得的300B品种了。再加上价位并非高不可攀,所以深受300B 迷的喜爱与推崇。因为Cetron的生产技术承袭自WE,所以不论在结构上或是材质上,都与WE300B最为近似,包括声音的表现也比较接近 WE300B。不过跟真正的WE300B相比,Cetron 300B仅能说是制作稳定的替代品而已。随着各厂家推出因应的复制品之后, Cetron的名气与价格降低了不少。经过一段畅销之后, Cetron 电子管厂还是避免不了被时间淘汰的命运,因而终止生产,使得后期的Cetron 300B因为品质大不如前令人颇有微词。甚至到最后期Cetron停产之后所卖的Cetron 300B,据说是挑选以前库存或是淘汰的产品,使得Cetron 300B的名声也慢慢随之烟消云散了。

国产300B

若说起这波300B 的卷土重来,宛如四百多年前发展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一般的狂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中国推出价格低廉的300B电子管。使得音响迷对300B 的梦想得以达成,国产300B简直就是电子管音响潮流的最大功臣。

早期国产300B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测试筛选等品管过程,就将之上市流通,所以品质一直不稳定。不过后来曙光厂在有心人的投资与技术交流之下,制造品质越来越好,甚至推出特性不同结构各有差异的多样变种300B,供消费者选择。

国产300B在结构上与WE300B并不相同,其中最大的差异便是灯丝结构上的差异。WE300B 是采用古典的灯丝悬挂方式,利用金属钩固定灯丝并可微调阴极灯丝的内阻。而国产300B则是使用较进步的方式,利用弹簧悬吊的方式固定灯丝,其优点是可大幅减少繁琐的人工,比较利于大量生产,但是弹簧悬吊的方式无法对阴极灯丝进行内阻微调的工作,灯丝加热温度不平均的问题便比较严重,这也就是许多国产 300B灯丝点亮之后亮度不够平均的主要原因。

其后曙光厂便推出一系列不同制造形式的300B ,其中便有遵循古法以固定悬吊方式来固定灯丝的品种,使声音表现更接近WE300B ;以及将屏极镀上石墨,以增加屏极效率的品种;另外还有更高级的版本是将屏极镀上钛合金,同样也是增加屏极效率,并可增长使用年限。不论国产300B 如何改变内部结构,原则上购买国产300B最好是选择已经经过测试挑选之后的产品,虽然在价位上会稍微贵一些,但经过挑选之后的产品,不管是在声音的表现方面,或是使用年限上都比较有保障。

Sovtek 300B

在WE宣布准备重新生产WE300B之后,令许多300B迷兴奋不已,但是因为各种理由, WE宣布必须将上市时间无限延期时,也让300B迷们再度望穿秋水怨声不已。就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刻, Sovtek受到美方资金的赞助,宣布Sovtek将开发生产模仿WE规格的Sovtek 300B,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正式上市,并且以精良的品质与低廉的售价作为号召,使得电子管音响的市场再度受到一阵骚动。这个在管壁身上印上红星标志的 Sovtek 300B,一开始由于引进的数量不多,在市场上的价位稍微偏高,大约是国产300B一倍左右的价钱。但是在业者大量引进之后,价位就逐渐下滑,约略高于国产300B一至二成的价位。在结构方面, Sovtek 300B的灯丝悬吊方式与国产300B类似,同样采用弹簧悬吊,声音的表现较为刚强,跟各种国产300B比较起来显然于音响性的表现上较为优良。不过 Sovtek 300B 同样也面临因为大量生产,而使得制造品质的稳定度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这是选购Sovtek 300B 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JJ /Tesla 300B

JJ/Tesla 300B 是由刚从倒闭了的前捷克斯洛伐克国营电子管厂-----Teslovak / Tesla 分离出来的斯洛伐克分厂生产的新款300B,白磁管座,管形瘦高,单管最大输出可达15-20W,价格在Sovtek 300B和国产300B之间,品质亦较稳定。鉴于刚刚上市,国内市场尚难见其踪影,相信不会太久即有许多制造300B电子管机的厂家采用。据悉以有 Cary 和Unison 等知名厂家已率先推出使用JJ /Tesla 300B的单端电子管机。由于输出能力强大,且声音较有素质,JJ /Tesla 300B是一款较有竞争力的300B新星。
TOP
83#

辉煌的8000mW,谈12Ω输出阻抗的拓朴Voyager 300B
•  详细描述:
辉煌的8000mW
谈12Ω输出阻抗的拓朴Voyager 300B
话先说在前头,这篇文字不能算是评论,只是一篇BBC LS3/5A爱用者与Voyager 300B邂逅的故事。说不能算是评论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素来认为要评论一部扩大机,至少要搭配三四对不同价位个性的喇叭,二三部不同个性的讯源、加上几种不同性质的线材,才能写出较具参考价值的评论。但是我现在人不在杂志社,手边能够动用的器材线材相当有限,所以,我不能也不敢说这篇文字是Voyager 的评论。
谈到LS3/5A,凡是看过「唱片音响购买指南」卅一期LS3/5A专辑的读者,大概都知道我坚持这对喇叭必须要使用真空管机来推动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是的,我用来推过LS3/5A的晶体扩大机不知凡几,不论价位(包括伟大的 Gryphon与Threshold),从来没有一部能让我获得如同用真空管推动时的满足的。绝大部分的晶体机在推动LS3/5A之时,虽然能将音响特性发挥得更好,但是却缺乏了声音中应有的活力,音乐起伏之间表情变得较为呆滞,弦乐与人声也缺乏了原有的润泽与醇美,失去了购买LS3/5A的意义。说真的,要听那种声音,您又何必花钱去买LS3/5A,尤其现在这对喇叭还不怎么便宜。
用真空管来推BBC LS3/5A则是另一个世界。只要扩大机还不离谱,您会发现,虽然可能会损失一些低频延伸与控制力,但真空管+LS3/ 5A所得到的那种鲜活灵动、充满气质的声音绝对不是晶体机所能媲美的。这种声音或许乍听之下并不讨好,但是只要您连续听个三五天,您就会发现听其它的喇叭已经不对劲啦,特别是在弦乐的部份。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还是卖掉了Sonus Faber Minima Amator而购入了Harbeth LS3/5A Gold Pro的主要原因-买音响该是用来听音乐的,不是吗?
近年来听过不少真空管扩大机,亲身验证了前辈们以往时常提到的理论,就是「真空管扩大机的输出愈小,音质就愈纯」。在我的亲身经验中,100瓦的真空管扩大机音质多半没有50瓦的来得纯,而50瓦的又输给25瓦的,25瓦的又输给 12瓦的,12瓦还会输给功率更小的。我听音乐最重质感,所以这几年我从25瓦的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500换到12瓦的Unison Research Simply Two,然后又更换成8瓦的ESTi 300B,就是为了得到更纯、更美、更厚实的音质。牺牲一些绝对音压,我一点也不介意。
当然,要使用功率小到8瓦10瓦的真空管扩大机来推动LS3/5A,也不是漫无限制的。首先,您的聆听空间不能太大(五坪以下的空间最适合使用LS3/5A),背景噪音也不能太高,否则很容易会「不够声」。其次,扩大机的电源必须特别处理,垫材镇材线材等调整功夫也丝毫不能马虎,这样才能在音质纯度提高之余,不至于牺牲太多其它的音响要素。换句话说,如果您不是真正的LS3/5A 爱好者,最好别尝试这么玩法。
(图)拓朴制造,售价:29,500元
当我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拓朴Voyager的广告之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为什么震撼呢?有三个原因:第一、我崇敬已久的黄智钰前辈终于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第二、Voyager的售价竟然低于三万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Voyager竟然设有为LS3/5A特别订制的12奥姆输出端子。玩LS3/5A多年,我还从没看过有哪一部真空管扩大机有为LS3/5A特制的12奥姆端子,这个主意真是非同小可。虽然我目前人在南部,但是有好音响可听,距离又怎是问题。于是,便挑了个好日子携带好酒开车直驱台北。黄前辈也真给面子,二话不说就焊好一部Voyager让我带回南部。真是多谢了。
数日无话。找了个天清气朗电源稳定的黄道吉日将Voyager请上了音响架,接好线热机半个小时,然后准备开声。
开声之前的心情有点忧虑,因为有蔡博士ESTi 300B珠玉在前,我很难想象Voyager的声音还可以好到什么程度。开声之后却非常惊讶:黄前辈不愧为当代绝顶高手之一(笔者按:我曾经访问过不知道多少位音响界的老外,老实说,能像黄前辈和蔡博士这么有料的人,还真是罕见。倒是满身铜臭味、只想来台湾捞钱的人见过不少),竟然能创造出一种与蔡博士完全不同风格,却又充满魅力的声音。而且,可能是12奥姆端子的缘故,Voyager的驱动力竟然可以与12瓦的Audion Sterling并驾齐驱,播放绝大多数音乐(包括展览会之画、天方夜谭、马勒第二等)都没有「差一口气」的遗憾。前二个月我还以为Sterling的 12瓦已经是LS3/5A的最低极限,没想到阻抗匹配正确之后,竟然8瓦就已经足够。难怪黄前辈喜以8000mW而不以8W言之,能够推动LS3/5A若此,「辉煌的8000mW」确实当之无愧。
我问过黄前辈为什么阻抗匹配正确会增加扩大机的驱动力,他的答复是:输出变压器的功用在于阻抗匹配、传递功率。当输出点的阻抗不匹配的时候,会影响到输出变压器的初级阻抗,进而影响到工作点。以LS3/5A的11奥姆接8奥姆端子来说,工作点的飘移意味着不对称的切割,也就是总有半波会先过荷。所以,12奥姆的端子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可以为300B推LS3/5A这种接近剃刀边缘的工作状况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个人猜测,如果能够有正确阻抗的输出端子,许多我们现在认为不够实力推动LS3/5A的真空管扩大机说不定都有可能「麻雀变凤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厂商(尤其是走平价路线的)也加入这个「12奥姆端子」俱乐部,如此玩LS3/5A就更有趣了。
在声音的走向上,我觉得Voyager走的是较为传统、复古的路子,也就是强调声的厚度、致密度、与甜润度胜于强调音场透明。我猜想这可能与黄前辈多年来所使用的鉴听喇叭有关(黄前辈可能是国内音响评论界中唯一真正玩过JBL 4344的人,目前所用的Altec A7与Diatone PM610C也都是鉴听喇叭),因为这些古法设计的喇叭虽然可能在音场上吃点亏,但是在声音的厚实程度上却是许多近代Hi-end喇叭所拍马莫及的。
本刊顾问刘仁阳前辈时常这么说:声音不厚,就容易吵;一吵,就不耐听。我认同刘顾问的说法,当然也非常认同Voyager的声音。静静地告诉您,纯以声底的厚度而论,目前所有我听过的五万元以内产品没有能赢过Voyager的,这也使得Voyager非常适合用来聆听爵士与古典音乐(都需要强调质感)。
虽然我说Voyager强调音质多过于强调音场,但是这并不表示 Voyager的音场表现不好。事实上,如果以音场内的结像能力与音像的稳定度来说,Voyager的表现是绝对无可挑剔。但是,如果谈到音场的宽深度的话,在推动LS3/5A这种低效率喇叭之时(推动效率较高的喇叭则没有这个问题),8000mW就不免会露出一些捉襟见肘的窘态,输给诸如Conrad Johnson MV55之类输出较大的优秀管机。有没有办法改善呢?我相信有。只要搭配以素质优良的银线(AudioNote AN-V或者Siltech 4-40之类),我相信Voyager在音场宽深方面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前提是您的CD唱盘得有优良的音场表现,否则换什么都是无济于事。(图)
Voyager还有一个优点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这部300B扩大机似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魔力,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溶入音乐,而忘记音响。这种魔力很难用言语解释,但是Voyager就是有点像LS3/5A,会让您听着听着,不自觉地右脚就跟着音乐打起拍子,听起音乐来倍感投入。我猜想这可能与厚实的音质与优秀的微动态表现有关,也可能是黄前辈调声时的技术超卓。无论如何,这部扩大机可以让您充分享受音乐,是殆无疑义的。
您或许会问:即使这么扩大机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但是8瓦又能推动些什么呢?答案是:如果懂得控制音量的话,Voyager连推LS3/5A都可以了,还有什么喇叭不能推;如果您不懂得怎么控制音量,那么即使给您一二百瓦,大概也推不出什么好听的声音。请注意,这里所说的音量控制并不是单纯地将音量调整到不会破声就好,而是指您必须找出最适合您空间与喇叭的音量。基本上,我认为所有缺乏低频下段的小喇叭都不适合以太大的音量聆听,因为不平衡的音域在大声的时候会显得更吵,使得整体声音偏冲偏亮,降低了耐听的程度。如果您同意这个看法,那么除了ATC10与BBC LS5/12这类特例之外,Voyager有足够的实力将绝大部分的二音路小喇叭推到正常的聆听音量。如果您要用Voyager来搭配大喇叭,我还是建议您以高效率的号角喇叭为首选,可以充分体会Voyager在微动态方面的好处,其次才是一些效率高于86dB以上的英美喇叭。这方面您在购买 Voyager的时候可以和黄智钰前辈多讨论一下,相信您会得到满意的结论。
那么,Voyager与我也非常欣赏的ESTi 300B比较起来又如何呢?坦白说,这是二部完全不同风格的器材。Voyager走浓郁丰润的路线,ESTi 300B则是清澈典雅,都十分迷人。ESTi 300B的音质纯度更高,造型更精致;但是Voyager对电源敏感的程度则较低,也就更容易发挥出实力。此外当然也不能忘了Voyager的12奥姆端子。二者之间该如何抉择,就看您喝牛肉汤喜欢喝清炖还是红烧了。至于我呢?幸好,这二部300B都不是昂贵的器材,我的经济能力还可以兼容并蓄。我打算日后用一部黄前辈签名版的12奥姆Voyager来推我的Harbeth LS3/5A Gold Pro,再用一部蔡博士签名版的ESTi 300B来推一对「交直流」梁中锷前辈制作的Daline II(LS3/5A的落地传输线版,8奥姆阻抗)或者Spendor G550(Rosewood or Yew),您说那将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音响享受。在我买到Altec 9862或者买得起Genesis G2.5之前,我大概是不需要再做换机之想了。
最后附赠一个Voyager的使用经验。在我的系统上,Voyager曾经一度有高频延伸不足的情形。后来我在CD唱盘的电源在线(我用在Voyager的电源线太粗,加不上去)加了一个意大利ART的Q-Ring,结果一针见效。建议所有使用Voyager的音响迷都顺便购买几个Q-Ring战备,您总会用得着的。

http://www.audioart.com.tw/viewthread.php?tid=4195&highlight=Voyager
TOP
84#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访38℃蔡鸿仁
•  详细描述:
/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编辑部
孤岛中坚持理想的设计者
访38℃蔡鸿仁(图)
刘汉盛
38℃的蔡鸿仁是台湾音响界的「异议份子」。他热爱台湾,以台湾制造为荣;他以广博所学为基础,从最基本面开始研究音响的种种。可以说,他是为了喝牛奶而坚持去养牛的人,甚至从牧草开始种起。多年来,他真正的成就外界并不是全面了解;而他的激情与耿直却往往令人侧目。他自认自己是孤岛上的设计者,与主流隔开,因而竖立了自己的风格。或许,他的产品声音表现不一定被所有音响迷接受,但是他的坚持与精神却是台湾音响界很珍贵的资产。
一、请向音响论坛的读者介绍您以及您的公司。
我自己学过机械、电子、航空、造船与控制。当初为什么会学这么多呢?这要回到我大一的时候。当时我就开始实验气垫船了。我也喜欢航空,还自己做模型,做船、遥控等,我也是民国67年全国滑翔机冠军。由于学生时代就打定主意将来要朝这方面走,所以在国外学了那么多跨学门的东西。
而我会回来台湾,其实是应我老师的邀请回来发展气垫船的。当时我就在思考,台湾有没有发展航空的条件,结果我认为没有,不过却可以发展气垫船。英国在1953年开始实验气垫船,我认为这最适合台湾的地理环境使用。虽然当时台湾还在戒严状态,不过我认为以后会改变,届时气垫船将会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般人诟病气垫船的噪音太大,那时都被我解决了,因为我学的是航空,我的论文里有一篇研究螺旋桨的噪音问题,噪音的产生来自于桨叶上下表面很高的压力落差。我设计出一种造型,可以把螺旋桨上下的压力平衡,这样噪音就降低了至少20dB,大概只跟摩托车的噪音一样。
不料到了36岁,因为某些因素,我决定把前半生的事业都丢掉,转而进入音响。在进入音响行业之前,我对音响完全没有经验,但是我喜欢音乐,也因为与音响有关的电子、物理、力学的东西我都学过,所以我设计音响器材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目前我的发展转入计算机,因为我深信未来音响与计算机必然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二条腿。
二、当初是什么理由促使您进入Hi-End音响工业?
Hi-End不敢讲,这是偶然。当初是想做一些电子产品,因为它不像计算机的投资那么大,动辄上亿,大概只要三、五千万就够了。评估之后,我认为我的兴趣与背景让我容易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就,于是就开始了。这大概是在1992年的时候,在这之前,完全没有与音响有关的经验。
在还没开始制造音响产品之前,因为朋友的介绍,我就帮英国Golden Dragon真空管处理大陆的事务。其实我最早开发的是真空管扩大机(也就是后来的300B后级),但是在那个时候,好的真空管就已经很难买到了,而且很贵,当时一只真正的WE 300B已经要七、八千元台币了。我想想这样根本不行,一部后级二只真空管就要花掉一万多台币,于是想要自己做真空管。真空管的制造就这样成为我的第一个产品。
当时想得一厢情愿,只想到只要好好的制造、品管,控制真空管的流出,一部份交给英国Golden Dragon去卖,一部份自己用,这样,应该可以把真空管的成本降到很低。老实说,我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想要做Low Cost 300B管子的人。没想到后来却变得很复杂。也就是因为要做低价格的管子,所以当时才会找到大陆长沙厂,那时大概就是1992年时。
从那时我开始研发真空管,我还记得当时的模具费花了大约八千多美金。我还去找一些老工程师请教,找数据,全世界跑,就为了开发300B管子。也就因为这样,当时才会有英国杂志访问我,说我的管子是全世界最便宜的300B。那次真空管的制造影响到后来,今天大陆上一些制造300B真空管的一些数据、看法应该都有我的影子存在。当时在长沙厂负责计划的戴厂长退休之后,我们又到了柳州生产。我们这一票人曾经想在全世界闯出中国管子的天下,可惜后来发生太多的事情。我必须承认,中国的管子已经Fail掉了。
其实,中国的管子很好听,只要是我所挑出来的管子,我敢说比现在的WE 300B还好听,特性曲线也一样漂亮,一样长寿。唯一就是只要能够好好的去Q(品管)完它,不要像他们这样随便把管子发出去。由于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了解管子不能随便发出去,以为只要发出一支管子就有钱可以收入。不良的管子也舍不得丢,又拿出去卖,这样就完了。像许多管子我已经用了四、五年,也没有坏,可见中国管子能用。
唉!谈到这段往事就觉得很可惜,真的很可惜。中国管子真的有机会扬眉吐气,可惜他们不了解Marketing,忍不住乱发管子,市场秩序就全乱了。想想我唯一的收获是什么?我可能是世界上真正懂真空管的人中最年轻者。
为了做真空管,我从材料开始研究。我曾经去德国莱比锡找老工程师,我也曾经去法国一个小地方,找到很少人知道的飞利浦工厂,去与他们的工程师请教。我在大陆也收集了很多发黄的技术资料,在美国也找。研究过这些资料之后,我开始在实验室做研究,印证资料上所言。历经这么多年,在材料上已经有一些变迁,于是我用钛来做屏极板,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为什么我要用钛?因为钛很活,可以吸附掉管内一些脏气体,这些消气剂不容易办到的事情,用钛极板很容易就办到了,那些离子不会再回去打到阴极。我用新的材料科技去做管子,虽然理论与旧管子是一样,但是做出来的管子已经不一样了。现在在大陆柳州,还是用我的方式在制造管子。
第一个产品本来想做真空管扩大机,结果反而去做真空管。我第二个想做的产品是数字模拟转换器,我把当时能够拿得到的DA转换芯片都买来试做,发觉只要传来的讯号对,什么声音你都可以做出来。结果研究完后,我确定问题不是出在数字模拟转换器,而是出在CD转盘上。我去量转盘传出来的讯号,发现所有的CD转盘都有问题。于是我就把数字模拟转换器放下,开始研究CD转盘,这就是后来推出的王盘。
在研究CD转盘的同时,我也继续在研究300B后级。当时300B扩大机遭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输出变压器。于是我去英国找变压器,也丢钱去开发。接着我发现300B灯丝供电的问题。几乎所有的300B管机都用直流供应灯丝电压,但是直流供电对直热式管子而言绝对是错的。虽然电压只有5伏,但是直流电一边是正一边是负,这就形成一个电场。灯丝是要把电子发射出去的,却因为有电场存在,使得一些电子被正5伏吸回来,打在阴极上,这被打到的阴极就死掉。身为一个懂真空管的人,我如果用直流来供应这里的灯丝电压,一定会被人笑。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这里用直流呢?很简单,因为用直流没有哼声,如果用交流供应灯丝,很难没有哼声。几十年来,300B的哼声一直存在,除非你用直流。
为了解决交流哼声的问题,我又摸了几年。为了抑制磁场干扰,我本来用铁板做机箱,后来用铝板,变压器的安排也错开角度。就这样一步一步去解决哼声问题。现在大概配92dB的喇叭都听不到哼声。当时我有一个坚持:你懂真空管,管子的运作就是这样,你明知用直流供电有害,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是不应该的。就是这样一个理念让我坚持下去。
回过头来说王盘。几年做下来,虽然我同时进行许多事情,但是大家看到的第一个产品好像就是王盘。在这里我们来谈一个错误的观念。许多人误以为将CD唱盘分成CD转盘与数字模拟转换器之后,因为数字讯号传递的关系,时基误差会增加。其实当时的问题出在Yamaha那颗数字接收芯片3623。这颗接收芯片自己必须要有一个Clock,这样就产生与CD转盘的Clock不合的问题。后来 Crystal推出8412数字接收芯片之后,这颗8412的Clock从转盘传过来的数字讯号中去解出来,所以就同步了。
至于目前有些机器配备有「I2S」传输,那也不是新东西,而是很早就有了,那是飞利浦研究出来的传输接口。其实它不是传输接口。以飞利浦机器来讲,那是在转盘里解出数位Data,一条叫Work Clock,一条叫Left、Right Data,一条叫Master Clock。这不是传输接口,而是传输协议。在这些Data传过来后,飞利浦又用一颗IC把这个「I2S 」Data转换为S/PDIF,这样又把分开的四条变成一条。这个「I2S」不能传远,否则到最后Clock会扭曲变形。其实这是一种内部的传输,例如我们从DSP传到DAC,由于距离很近,就用「I2S」来走。
如果有CD转盘与数字模拟转换器之间用「I2S」来传,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它在CD转盘这头没有编成S/PDIF,传到数字模拟转换器里面时,还是要以一个编码IC将四条讯号编成S/PDIF,然后再传给数字接收芯片 8412。而8412最终还是要将它解成四条讯号传给数字模拟转换芯片。所以这样设计的人「以为」在转盘那头不编,省掉一个程序,这样会比较好。其实这个东西不能传远,如果传太远,线的损失有多大不知道,这个东西顶多只能传50公分以内。
由于像「I2S」这类的传输方式不是通用的,所以飞利浦与SONY才会共同发展出S/PDIF,让大家都能互通。我常常很气的是,音响界里,许多人往往为了某些目的而去编一套故事出来,我就看不过去,这也是我备受争议的原因。其实我都是从最基础开始真正去研究过之后才会那样说。
当初这个王盘让我最得意的地方就是使用飞利浦CDM-4机械拾取系统,此外,就是把Clock独立出来,而且全套只有一个Clock。这个Clock做得很准。还有避震也与众不同。当时我说用悬浮避震与皮带带动是错的,因为CD不是定转速的东西,它的转速随时都在变化,你用皮带来带动是反应不过来的。我也坚持讯号拾取要非常敏感。
总之我把许多观念都用在里面,不过其中最大胆的就是采用CDM-4,还订了一大堆。全世界都没有了,我还有。在当时,大家都认为新的拾取系统比较好,我也曾把CDM-9、12等买回来研究。最后我确定CDM-4是飞利浦有史以来最好的拾取系统,是他们的颠峰之作。
到底CDM-4是好在那里?我们都知道拾取系统的悬臂要非常灵敏,而CDM- 4的悬臂是磁浮的,它非常灵敏,完全没有摩擦。我不喜欢铝,我认为铝会有高频的震荡出来,所以我用的是尼龙加碳纤的塑料材料,我宁可用那种,它比较有阻尼。还有就是CDM-4的控制体系很完整,在这之后的就开始简化了。
为什么后来不再生产CDM-4呢?为什么后来会采用跟日本一样的直臂拾取?其实这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最早飞利浦就是做出弧形悬臂与直臂二种系统,它把直臂的技术放给日本,而留下最好的弧形悬臂。后来CD-ROM需求大增之后,飞利浦发现糟糕了,用CDM-4做CD-ROM成本降不下来,而日本却拼命的推出低成本拾取系统。为了与日本竞争,他只好回头做低成本的直臂系统。其实,飞利浦是因为看上CD-ROM庞大的市场而去生产拾取系统的。讲难听一点,Audio的市场太小了,他们根本看不在眼里,所以完全不考虑Audio的市场。他们要的是轻薄、体积小、可以用过即丢的东西,后来的拾取系统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
到今天为止,CDM-4都还是经典之作。从M-1开始到M-3其实都是有问题的产品。飞利浦一直改,改到CDM-4才成功。我有许多飞利浦的朋友,他们都告诉我CDM-4已经是完美的产品了,而且不会再有更好的。全世界的CDM- 4都在我这里,我有一万七千多个,我慢慢做,做到我老死。
在我的观念里,我的机器真的是经典,可以用一辈子。像我的王盘还是继续在生产,而且维修也继续做。有人说我的王盘回修率很高,那是恶意中伤的。你去看二手市场王盘多不多?不多吧!台湾至少有一千五百台,如果回修率很高我早就垮了。你看我的店里有到处堆着王盘吗?没有吧!王盘真的是非常稳定的产品,只要你有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王盘我保证五年,有谁CD转盘保证五年的?
CD12会不会比CDM-4好?我认为不会,因为它里头用了太多差补的地方,动不动就补,这是因应CD-ROM的问题来做的,而不是因应回放音乐来做的。CD-ROM需要大量的纠正,而音乐需要的是精准的拾取。CDM-4可以读 3.2mm的Gap误差,不会跑掉。而CDM12只能容许1.2,再多就跑掉了。在此我要说目前日本的直臂发展比飞利浦好,因为它用得比较早。
现在说到数字模拟转换器。那时候很多人都在谈数字滤波、多少倍取样、演算方式等等,我说那些都是假的。你看现在计算机做出来的Q Sound、3D多有空间感,而当时Theta就利用Motorola DSP 56001来做演算(Algorithm),制造出庞大的空间感,我说那个都是用算的,是假的。Theta里面用的DA转换芯片本身就已经有数字滤波,为什么还要加DSP?现在计算机里的Sound Card不是也有Enhance 3D吗?就是那种东西。他们只是知道得早一点,把它用在数字模拟转换器上。这种3D的Algorithm我在念书时就已经很多了,它有很多种,不能申请专利。
DSP能不能拿来做数位滤波?那要看你用的DSP强不强。一般的DSP是没办法的,而有些能力超强的DSP可以做到八倍超取样的Real Time。你可以看,如果机内使用的DA转换芯片是没有包含数字滤波功能的,那么这个DSP就是用来做数字滤波用的。要数字滤波,最好还是用硬件方式来做,用软件去计算是比较困难的。你看SONY的R-10与D-10,它做到192KHz八倍Real Time,就要用八个DSP,那真是经典之作,那才是真正用DSP做的数位滤波。其实56001是非常Low End的DSP,它拿来做电话、做Modem用的,有些人在炒DSP我就觉得好笑。(图)
我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所下的功夫有几个。第一是转完「I2S」之后,将Data再处理一次,让它们排列好。第二就是我采用Delta Sigma系统,我认为这种作法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Hi-End的声音。我做产品有我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做大家买得起的器材,所以当时我就用Crystal 4328与8412,那是1996年的事。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人用,我第一个用。当时还在流行多位与HDCD,现在已经很多人用Delta Sigma了。Vimak里面也是用4328,它不是64倍超取样,这是Crystal里面的朋友告诉我的。
我的300B后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用交流电供应灯丝。输出变压器我也与坚新老吴合力研究,后来也都改进了。我坚持做300B,是因为300B管子实在太棒了,你看它的动态从零到150伏,好的300B在从零到150伏的间隔完全一样,那有多线性啊,211与845完全比不上。其实以交流供电的300B推力比较大,我有许多朋友用我的300B推B&W801,其它直流供电的就没办法。我也想将这台后级继续活下去,我也会继续改进下去。
最后说到喇叭。我的喇叭振膜是与工研院合作开发的,叫做Honeycone。它同时可以保持高刚性与良好阻尼。德国的Eton也是用这种蜂巢式结构,不过他们不是自己黏合,而是买3M的来压成型。我们则是买Kevlar、买 Honeycone自己去黏合,因为我要自己在里面加阻尼物,我的阻尼物加在Kevlar与Honeycone之间,最硬的就是我们这种东西。从材料的分析,研究到制程的研究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你看,像这个振膜悬边也是我们自己开发,它是橡皮的一种,不过里面加很多阻尼材,让它不会自己唱歌(也就是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除了振膜之外,你看,这个号角也是我自己做的。传统的高音单体最大的问题就是碰到钹或三角铁这种高能量的乐器时,它没办法承受。我曾试过36个传统高音单体,结果一测起来相位飘移都很厉害,通通都不对。到最后我发现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回到老祖宗的号角上面。号角能够把大面积的高音忠实的表现出来,所以我现在的喇叭都用号角。我的号角设计也是依循老理论去做的,驱动器则选用日本 Fostex,我认为日本的号角做得不输给美国。
我的号角是用尼龙加碳纤作成的,里面再涂一层阻尼物质,它有硬有软。为什么我的号角不使用木头呢?我也曾经以木头做过,阿进仔(笔者注:有名的喇叭箱制造者)一个拿我一万台币,但是每一个成品测起来特性都不一样,因此不能用。
号角在今天几乎已经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成本太高了。像我这个高音号角,成本已经算很便宜了,还要六、七千元台币一个,最主要是驱动器很贵。你看一个传统的高音单体才多少钱?
像我这对椭圆喇叭箱落地式喇叭一对才卖十二万,根本划不来。不过我希望我所做的东西都能够成为经典,永远保存。你知道这对喇叭的木皮用的是珍贵的紫水杉。当初我是从英国把这段紫水杉扛回来的,它只够做五十对,用完也就没有了。
我的喇叭最得意的东西就是这个木拴,它装在喇叭单体中间。它不能说是扩散器,应该说是近音场抑制器。你知道喇叭的振膜无论多么硬,也还会自己唱歌。振膜唱歌之后,就会在锥盆中间形成一个小音场。你看,喇叭单体会在生出一个大音场,而锥盆中央也会形成一个小音场,这个小音场能量还颇大,会干扰到大音场。这种现象不是凭想象,而是量测出来的。最早我是凭直觉认为会有小音场,所以就去量它,果然发现它有小音场。后来我又用计算机去仿真,证明真的会有小音场产生。
到底要怎么解决小音场的干扰呢?我想应该可以将小音场破坏掉,于是我就开始做很多实验。最早我用锥型,结果用计算机一仿真,发现它反而会产生更强的音场,所以确定这是错的。后来一直改变形状去模拟,最后才得到目前这种形状的拴子。拴子做出来后我实际测量,果然那个小音场被破坏了,声音变干净了,留下来的是很单纯的音乐讯号造成的音场。这个拴子最重要的是形状,而不是材质,只要材料有一些阻尼,不会产生振动就行了。
这些年来,我与工研院从基础材料的掌握到设计的工具,计算机仿真程序,系统设计的方法都建立好了。坦白讲,台湾都有了,就在这里,就看有没有人来用而已。除了单体之外,分音器与箱体的设计我也都用计算机解决了,只要用计算机一仿真,我一个晚上就可以设计出一对喇叭。我的分音器全部用四阶分音,那是最正确的。一般来说四阶分音最不好调,尤其用手工调很困难。但是我的计算机Model建得对,Simulation做得好。只要你移动分频点,就可以做出不同味道的声音。一般我会做四、五个分音器,然后听一听再改一改。
我的喇叭箱设计成椭圆形,一方面它可以减少箱内驻波;另一方面曲面的箱板振动很均匀,所以我采用这种形状。
三、在过去那些年,有哪些设计者或产品对您产生强烈的影响?
只有SONY的R-10与D-10。他们专注、坚持的态度与精神让我钦佩。可惜因为日本也是东方人,还有他们喜欢的声音不为欧美所接受,所以在Hi-End音响界一直不如欧美。其实如果日本人在微调声音时能够找台湾人参与,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台湾人听音响的品味折衷,而且讲究听音响的细节。
除此之外就是市场营销的问题。Hi-End音响市场大概都被欧美蚊型公司所掌握,日本大厂很难打入。欧美许多小厂本身技术不够扎实,但是又太自我膨胀,这点是我不能苟同的。
四、在过去十年间,有哪些产品是您乐意给予现阶段最高技艺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誉的?
除了SONY的R-10/D-10之外就没有了。对了,我的王盘也可以算是。我敢说在这样的价格之下,它绝对是经典之作。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等我五十岁时(七年后),我要排除商业考虑,不计成本的去做出绝对值的经典之作,这是我的理想。现在的产品其实是商业与成本考虑之下的妥协产品,不过也已经可以算是经典之作。
五、身为一位Hi-End的设计者,您认为科技与音乐之间有什么关连?
科技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你不可能没有科技的基础去做音响,例如我所讲的材料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当然,你也不可能不懂音乐而做出好的器材。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科学,那些乐器其实就是科学与科技的综合体。所以广义来说,音乐其实涵盖科技。一个设计师一定要有扎实的科技基础与音乐品味,才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做出好器材。
六、当您在设计一件产品时,技术测试与聆听测试哪一项最重要?
第一阶段全部是技术测试。例如失真模式我一定会先做出来,去解决它。技术测试如果没问题,用耳朵听起来应该也不会有问题。如果发声测起来很好,但听起来却不好的情况时,我认为那是测试模式出了问题,测试仪器不够以及不够彻底所致。
要知道,测试技术不是单一解,我们可以先做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模式,再来用耳朵试听,这就是聆听测试重要之所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测试时,会发现有许多方式都可以解决我们所遭遇的问题。但是,哪一种解决方式会比较好听呢?这就要靠人耳聆听来决定了。所以,如果你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解决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这时就反映了设计者的音乐品味。所以,设计一件产品到最后,还是需要人耳来做决定。
七、当您在调整空间音响效果时,哪些是您认为必须优先处理的?
越乱越好,而且要乱中有序。前后墙我想要软一点,因为前、后墙的反射能量最强,干扰很严重,所以先要把前后墙软化。再来才是侧面,把声音扩散。地板一定要吸,因为它的反射很强。至于天花板,反射与吸收都要有。调整空间时书也可以,纸箱也可以,枕头也可以,天下万物都可以用,越自然越好。太贵的东西不要去买它。
八、当您在为新产品作最后的微调时,您喜欢用哪些CD?
经常使用的CD很多,Chesky的爵士用得很多,海汀克指挥EMI版的「魔笛」也是我喜欢用的。海飞兹的「门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很喜欢。其它钢琴当然也有。
九、您的产品有哪些异于别人的特点?
我的产品几乎都异于别人,可以说是孤岛上的人所想出来的东西,与全世界的主流都隔开了。我完全是以我所学为基础,相当主观的,没有主流思想包袱去做。我以相关学问为基础,该怎们做就怎么做。我的产品都有我很强的个人风格,其实这也是Hi-End音响的特质之一。在这里我总结一句话,有个人跟我说:唉!老蔡,如果你是蓝眼睛高鼻子,我们大家都会赚钱。可是,我自认我是台湾人,而且很强烈的自认是台湾人,所以没办法赚钱(二人皆开怀大笑,笑中难免有点辛酸)。
太多的因素使得外国人无法把台湾与Hi-End音响的形象划上等号,所以我的产品也很难卖到国外。这些我都不在乎,无论如何,我就是要走过去,既然要走就要好好走,就是这样而已。
十、 请给予我们的读者一些建议,好让他们能够正确选购音响器材。
听得舒服就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阶段,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与需求。所以我认为你听起来舒服就好,不要管别人怎么讲。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忠于自己,你喜欢柔的声音就去找它,过一阵子不喜欢了也可改变。倒是线材,太贵的不要去碰它,我建议三千元差不多了。其它垫材角锥等几百块预算就好,不要去买几千元的东西,甚至你用杯子也可以。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
刘汉盛采访38℃蔡鸿仁
TOP
85#

刘汉盛榜单100碟[APE](附简介)
刘汉盛榜单100碟
曲目:
第一部分(1-18):音响二十要
1 Crossover Cello金弦天碟GSCD 025-音响二十要之“音质”

2 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RCA 09026-61503-2-音响二十要之“音色”

3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Ba Fleck&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一26562一2-音响二十要之“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4 布里顿:Noye's Fludde诺亚方舟布里顿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一2-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

5 金属制品Metal lica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一2-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6 伊莎贝尔•安蒂娜:巴黎的忧郁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uscule VDP一15004-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

7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Rudolf Werthen 指挥 Fiamminghi Telarc CD一80392-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

8 奇科•弗里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一1015-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

9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一Stars Realtime RT1001-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

10 Michel Jonasz: 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  WEA 2282一42338一2-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

11 竖琴世界(低频解析力)  Marisa Rolbles,HarpDecca 433 869一2-音响二十要之“解析力”

12 刘星: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刘星中阮雨果HRP 737一2-音响二十要之“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13 马勒:第六交响曲,悼亡儿之歌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托马斯‘汉普森男中音DG 427 697一2-音响二十要之“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14 DuetsRob Wasserman与Aron Neville, Rickie Lee Jones Bobby McFerrin,Lou Reed, Jenifer Warner, Dan Hicks, Cheryl Bentyne, 5tephane Grappelli等八位合奏。MCA 255 537一2-音响二十要之“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15 唐璜 电影原声带,Michael Kamen作曲AM 540 357一2-音响二十要之“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16 The Fred Hersch Trio Plays Fred Hersch, Piano;Drew Gress, Bass;Tom Rainey, Drums Chesky JD116-音响二十要之“细节再生”

17 当铺爵士Proprius PRCD 7778-音响二十要之“空间感”

18 远古回声Alexander Sedov指挥Chorovaya Akademia RCA 09026一68055一2-音响二十要之“整体平衡性”

第二部分:古典音乐部份之一(19-30)

19  Jongen/Saint: Symphony for Organ Mata指挥达拉斯交响乐团,Jean Guillou管风琴D-专测管风琴

20比才:卡门精选曲索尔蒂指挥伦敦爱乐,Domingo ,Troyanos,,Kanawa等Decca 421 300一2-专测歌剧之一

21 雷哈尔:The Land of Smiles(莱哈尔:微笑的大地) 理查德德•博宁吉((Richard Bonynge)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及一些歌手 Telarc CD-80419 -专测歌剧之二

22 The Anniversary Concert Edita Gruberova Nightingale Classics NC 090560-2-专测女高音

23 Great Sporanos of Our Time Scotto, Schwarzkopf, Sutherland, Gruberova, De Los Angeles, Freni, Callas, Cotrubas, Caballe EMI 7234 4 78914 2 7-伟大的女高音

24 Brindisi歌剧饮酒歌 本世纪男女名歌唱家汇唱 EMI 7243 5 65679 2 4-专测男高音之一

25 Ariel Ramirez: Misa Criolla(拉丁(中南)美洲弥撒)卡列拉斯演唱,Jos  Luis Ocejo指挥 Philips 420955-2 -专测男高音之二

26 Dvorak in Prague. A Celebration(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马友友、帕尔曼、von State,Firkusny Sony SK 46687)-专测女中音

27  Wolf: The Italian Song Book(沃尔夫:意大利歌曲集)菲舍尔•迪斯考男中音,施瓦茨科普芙女高音Toshiba/EMI TOCE-3026-专测男中音之一

28 Bryn Terfel: The Vagabond(漂泊者) Bryn Terfel男中音;Malcolm Martineau钢琴   DG 445 946-2-专测男中音之二

29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Mildred Miller, Mezzo-Soprano Sony SMK 64 469-专测女低音

30 The Very Best of Ivan Rebroff Volume 1 依万.雷布洛夫精选之一依万•雷布洛夫男低音 Mediart Music MDMCD 001-专测男低音

第三部分:古典音乐部份之二(31-50)

31 The Very Best of Ivan Rebroff Volume II依万.雷布洛夫精选之二依万•雷布洛夫男低音 Ivan Rebroff男低音 Mediart Music MDMCD 002-专测男低音之二

32 Testament Turtle Creek Chorale Reference Recording RR-49CD 专测各种形式的合唱之一

33 Standing in the Safety Zone Fairfield Four合唱团 Warner Bros. 9 26945-2专测各种形式的合唱之一二

34卡门幻想曲 穆特小提琴,李汶指挥维也纳爱乐 DG 437 544-2-专测小提琴之一

35 What about this, Mr. paganini?(七把名琴)Saschko Gawriloff/Violin; Kira Ratner/Piano Tacet 36-专测小提琴之二

36 妈妈教我的歌 Arturo Delmoni/Violin John Marks Records JMR 1G-专测小提琴之三

37 Hebraic Legacies希伯莱的遗产 Aaron Rosand, Violin; John Covelli, Piano Audiofon CD 72033-专测小提琴之四

38 魔鬼的声音Diabolus in Musica 阿卡多小提琴,杜特瓦指挥伦敦爱乐 DG 449 858-2-专测小提琴之五

39 Le Violin du Si le 海飞兹小提琴RCA 74321232702-专测小提琴之六

40   ortrait of the Viola Steven Dann, Viola; Bruce Vogh, Piano CBC Records MVCD 1072-专测中提琴之一

41 Henri Vieuxtemps: (亨利•维厄唐): El ie, Sonates, Fantasia, Appassionata The-Marie Gilissen中提琴; Jean-Claude Vanden Eynaden钢琴 Pavane Records ADW 7340-专测中提琴之二

42 The Cantorial Voice of the Cello Coenraad Bloemendal, Cello; Valerie Tryon, Piano Dorian DOR-90208-专测大提琴之一

43 Merscher, 舒伯特:Arpeggione Sonata;舒曼:幻想小品 Maria Kliegel,大提琴;Kristin Merscher,钢琴 Piano Naxos 8.550654-专测大提琴之二

44  Concerto for Double Bass(低音提琴协奏曲)Jan-Olav Wedin指挥The Oskarshamn Ensemble; Thorvald , Double Bass Opus 3 CD 8502-专测低音提琴之一

45 Miracle Contrabass(神奇的低音提琴)Knut Guettler, Contrass Bass; Keiko Ogura, Piano; 以及弦乐四重奏团 Camerata 32CM-63-专测低音提琴之二

46维瓦尔第:四季 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a合奏团,Giuliano Carmignola主奏小提琴 Divox CDX 79404-专测弦乐群

47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版Tetr Jirikovsky & Daniel Wiesner
Matous MK 0021-2 131-专测钢琴之一

48 I Remember Duke, Hoagy & Strayhorn Ahmad Jamal, Piano Telarc CD-83339专测钢琴之二

49  Villa-Lobos:String Quartets Volume 1(魏拉一罗伯士:弦乐四重奏第一集)Cuarteto Latinoamericano Dorian DOR-90205-专测弦乐四重奏

50 Serenata曼妙沙龙音乐 Maastricht Salon Orchestra Philips 412 322-2-专测五重奏
第四部分:古典部分之三(51-70)

51舒伯特:「鳟鱼」五重奏马友友、Emanuel Ax等Sony Classics SK 61 964-专测五重奏之二

52 史特拉汶斯基:士兵的故事 Ransom Wilson指挥Solisti New York Chesky CD 122-专测小型合奏之一

53 莫扎特:德国舞曲 约翰.威特那指挥捷克斯洛伐克爱乐室内乐团 Naxos 8.550412-专测小型合奏之二

54 圣桑:动物狂欢节 Argerich、Frieire 、Kremer、 Van Keulen vMaisky等合奏 Philips 416 841-2-专测小型合奏之三

55 彼得与狼/青少年管弦指南/基杰中尉 杜拉第指挥,史恩康纳莱旁白 London 444 104-2-管弦乐团单弦乐器测试

56  The Royal Ballet(皇家芭蕾)安塞美指挥有名芭蕾舞曲 Classic CD LDSCD 6065(2CD)-专测管弦乐团之一

57 法雅:三角帽芭蕾全曲;巴托克:舞蹈组曲 Enrique Jorda指挥伦敦交响乐团,Barbara Howitt女高音 Vanguard Classics EVC 9000-专测管弦乐团之二

58 科达伊:哈利亚诺斯,孔雀等凯泰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443 488-2(2CD)-专测管弦乐团之三

59 The Immortal Works of Ketbey ; Violin Encores (凯特尔贝的不朽之作;小提琴返场作品)埃里克•罗杰斯(Eric Rogers)指挥皇家爱乐与合唱团, London 444 786-2-专测管弦乐团之四

60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斯拉夫进行曲;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等。史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与皇家爱乐 London 443 896-2-专测管弦乐团之五

61 马勒:少年的魔法号角塞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费雪迪斯考,舒娃兹可芙 EMI 7 47277 2-专测交响曲之一

62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管弦乐团 CBS MYK 36720-专测交响曲之二

63 帕格尼尼: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萨拉沙特:卡门幻想曲帕尔曼小提琴,Lawrence Foster指挥皇家爱乐 EMI TOCE-3019-专测协奏曲

64   omp & Pipes  Frederick Fennel指挥Dallas Wind Symphony(弗雷德里克•芬聂尔指挥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 Paul Riedo, Organ Reference Recordings RR-58CD -专测管乐合奏

65  Braggin' in Brass 帝国铜管五奏奏 Telarc CD-80249 -专测铜管之一

66 Trumpet Spectacular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辉煌壮丽的小号-昆泽尔指挥辛辛那提流行乐团); Doc Severinsen, Trumpet Telarc CD-80223 -专测铜管之二

67  Ebony Concerto John Bruce Yeh单簧管,Depaul University Jazz & Wind Ensembles Reference Recordings RR-55CD -专测木管之一

68 Stolen Gems James Campbell & The Allegri String QuarterMarquis Classics Erad 119-专测木管之二

69 明星打击乐第一集 Harold Farberman改编,明星打击乐团合奏金弦天碟 GSCD 005-专测打击乐之一

70 Unlikely Silhouettes打击乐-卡门 Mark Gorenstei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Yuong Russia" Pope Music PM 2002-2-专测打击乐之二
第五部分:非古典部分(71-100)

71 Fairy Tales Odin CD-03-专测人声之一

72 Kari Bremnes:Gate Ved Gate Kirkelig Kulturverksted FXCD 143-专测人声之二

73 Lori Lieberman: A Thousand Dream Pope Music PM 1001-2-专测人声之三

74 This Is The King's Singers EMI CDC-7 49118 2-专测人声之四

75 Janis Ian: Breaking Silence(打破沉寂) Morgan Creek 2959-20023-2-专测脚采大鼓与吉他

76 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Geffen GED -24725-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一

77  Leahkastin/Unfolding拉普人之歌 Mari Boine演唱 Verve 523889-2-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二

78 Urna Chahartugchi蒙古之歌Klang R?me 30200-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三

79 Michael Allen Harrison: Matter of Time Sheffield Lab 10060-2-F-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四

80 台湾人 郭金发主唱,张弘毅编曲太笙唱片 TSCD -8702-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五

81 今夜来去听阿吉仔念歌卷一、卷二金圆唱片 KYD 020、021-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六

82  Concierto De Aranjuez Hiderto Kanai Quintet Three Blind Mice TMB CD 5012-专测中音单体承受能力

83 Girl Talk Tsuyoshi Yamamoto Trio Three Blind Mice-专测中低频驻波

84  The Power and the Majesty Mobile Fidelity UDCD 504-专测特殊音效

85 麦克风 Tacet 17-综合测试片之一

86  A Tribute John Bowers 精选各家之长 B&W 010-综合测试片之二

87 Test CD 4.1 Opus CD 19400-综合测试片之三

88 Living Stereo Sampler RCA 74321 27306 2-综合测试片之四

89 Distinguished Friends of Cello Volume 1 Cello CAR 007-综合测试片之五

90  Camerata Iberia Songs and Dances from the Spanish Renaissance (西班牙文艺复兴之歌舞) M.A. MO35A-综合测试片之六

91  An Evening with George Shearing and Mel Torm Concord Jazz CCD-4190-综合测试片之七

92 电影配乐绝地任务The Rock Hollywood Records HR 62062-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一

93 ID4星际终结者 David Arnold作曲 RCA 09026-68564-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二

94 电影配乐1492 Vangelis作曲 Eastwest 4509-91014-2YS--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三

95 电影配乐爱国者游戏 Milan 74321 10150-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四

96 养峰人、雾中风景、塞瑟岛之旅电影配乐 Helene Karaindrou作曲 Milan CD CH 299--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五

97 Faust Elefanten乐团演奏 Klang Rume 30150-专测怪异的美感

98 秦兵马俑 幻想曲彭修文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福茂20006-专测中国民乐之一

99 黄河遥遥 王宏伟演唱,赵季平作曲,胡炳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上扬 CD 904(JVC VICP-202)-专测中国民乐之二

100 畅响
陈建华等制作演奏畅响音乐事业出版-专测中国民乐之三
第一部分(1-18):音响二十要
音响二十要是指看、写、评论音响器材的二十大要素。它包括“音质”、“音色”、“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音场表现”、“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透明感”、“层次感”、“定位感”、“活生感”、“结像力与形体感”、 “解析力”、“速度感与暂态反应”、“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细节再生”、“空间感”、“整体平衡性”、“器材个性”、“搭配上的推荐”等二十项。除了最后二项无法为它们找出测试的CD之外,其余每一项我都选一张CD来测试。


1 Crossover Cello金弦天碟GSCD 025-音响二十要之“音质”
入选原因:
音质美的CD不在少数,为什么我偏选这一张?何况,它只有大提琴、打击乐器以及一点钢琴、爵士套鼓以及贝司而已。没错,它并不是整个乐团,但是,我认为它的音质美极了,包括打击乐器都美。而且,我认为您只要认明大提琴,将它整治得音质非常美,其他的乐器自然也就没问题。您知道这张的音质有多甜美吗?简直就像蛋糕上再淋蜂蜜般的甜美。
难关:
大提琴会瘦吗?如果会,请想办法让它丰腆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大提琴的质感没有出来吗?如果没有,也请让擦弦的质感显出来,否则,一切音质的美将无法表现。打击乐器够甜美吗?不要怀疑,打击乐器的音质也会甜美。如果不会,那也要想办法让它们甜美。我甚至还认为这张CD里无所不再的堂音也会甜美哩!总之,这张CD里的一切乐器如果不香、不甜、不美,那就不对。对了,第六首快要结束时大提琴的长音弱奏突然打个颤抖,好像录音座出了问题似的。


2 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RCA 09026-61503-2-音响二十要之“音色”
入选原因:
斯托科夫斯基无疑是本世纪指挥中的音响魔术师,他所指挥的作品极尽音响效果之能事;也极尽乐器音色表现之能事。听他的唱片,就好像为整套音响器材来个大专联考般,大概什么细节都考虑到了。这张CD收录了六首曲子,每首曲子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音色之美(当然,其他的美处也多得说不完),可说将管弦乐配器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特别选它来测“音色”。
难关:
第一轨是非常狂暴的演出,所有的乐器质感与音色都达到了一个最鲜明的临界点。正常的音响系统可以享受到所有乐器的音色质感之美,不正确的系统就会觉得声音太粗、太硬、太尖。第二轨木管的音色真是太美了,如果您感受不到那如蜂蜜般色泽的音色,那就一定要检讨了。第三轨沃尔塔瓦河,如果您听了会觉得噪耳,那就代表着您的高、中、低频段并不平衡。第五轨木管、铜管、弦乐群的音色如果没有美得让您感叹再三,那也绝对有问题。不过是您的系统有问题,而不是录音有问题。第六轨庞大厚实的弦乐群肯定是录音史的典范,如果您感受不到的话那真的太惨了!


3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Ba Fleck&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一26562一2-音响二十要之“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入选原因:
拔的量感可以代表高频段,斑鸿琴与吉他可以代表中频段,脚踩大鼓与贝司可以代表低频段。高频不会飘得抓不住、中频坚实而不会吵、低频既低速度又快又清楚等这三种表现就是控制力。从各方面来看,“宇宙河马”都符合了各种测试要件,加上它录音的音质很好,因此特别选它来测各频段量感与控制力。整张表现得最惊人的就是电贝司,它可是从高音阶弹到低音阶的,而且从结实弹到松软,无论是技巧或音质音色的表现都很多变而丰富。
难关:
斑鸿与吉他要清脆又甜美,还必须具有弹奏的质感。与此同时,电贝司与脚踩大鼓同时踩、弹下去的厚重结实低频要很迷人。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各种乐器弹得再快再复杂都不能觉得会吵。如果会吵就代表控制力不佳。在第四轨时,假若低频没有松软兼凝聚而且一直往下钻的效果,那就是低频段的功夫还未到家。小鼓打在鼓面的声音如果缺乏结实的鼓面振动质感、而且感到会吵,那也代表中高频段控制力不佳。


4 布里顿:Noye's Fludde诺亚方舟布里顿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一2-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
入选原因:
本来我不想选这张CD人榜,因为这张CD已经介绍过许多次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它好。可是,选了再选,我还是觉得没有一张能够比得上“诺亚方舟”的音场表现。不得已,还是将它选人榜中。当然,它的好是全部都好,不是只好在音场而已,只不过我将音场凸显而已。“诺亚方舟”的音场有多大呢?就像现场一样大,假若您的喇叭越大,就越能体会我这句话的意思。它的声势有多惊人呢?雄厚的低频段滚滚而来。它的音场深浅高低呢?上帝高高在上,舞台上还有几种不同层次的高度。
难关:
一开始弦乐群的录音就好得不得了,音质音色与质感都非常正确。假若您没有感受到低频段特别的雄厚饱满,那也就不会感受到上帝与一些角色歌声的饱满。此时,音场的气势也就消风失重了。小孩的声音非常甜美而且形体不大,如果比例不对也完了。演员在舞台上走动跑动的脚步振动与现场感非常好,如果低频的振动只有薄薄的,那也不对。第五轨鼓声够雄壮吗?音场够深够高吗?终归一句:如果您不觉得这张CD的录音具有非比寻常的雄壮饱满、非比寻常的乐器质感、以及非比寻常的音质与音色,那么,一切都错了。


5 金属制品Metal lica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一2-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入选原因:
我很少能够听到非常暴力的录音同时又兼有很好的音质者,而这张CD正是罕见者之一。这是我舍弃许多同样非常暴力、可以表现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的CD而选它的原因。您可以听听它的吉他与钹声,那种音质多美!您可以听听它的鼓声(例如第一首),它的音质多美!当然,整张中死命暴力的演奏所呈现出超强的“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更是我要选它的原因。请注意,这张的封面是全黑的,因此您看到的漆黑一片封面印刷是正确的。
难关:
第一轨一开始的吉他声与拔声如果不细致甜美,那就不必听下去了。第三轨如果没有狂风暴雨的感觉就不对;小鼓打在鼓皮上的质感几乎就像是打在您的皮肤上;脚踩大鼓既猛又烈,压得人喘不过气。第四轨脚踩大鼓与贝司一起演奏出来的低频璞璞声非常迷人,您感受到吗?那噢璞声要有QQ的震撼力才对。第五轨的空间感非常好,小鼓、拔、脚踩大鼓的所有优点也都集中在此。第八轨又出现那美绝的吉他声,赶快感动一下吧!第九轨那超强的暴力又出现了,实在太过瘾了!如果您High不起来,那绝对是错的。第十二轨一开始的小鼓像排山倒海般涌过来,如果小鼓声变杂了就不对。配合着大鼓QQ震撼力的低频,这段说多迷人就有多迷人。总之,听这张如果您没有血脉膨胀就是错的。


6 伊莎贝尔•安蒂娜:巴黎的忧郁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uscule VDP一15004-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
入选原因:
透明是一种很难形容的东西,而且很容易引起误解。在此,我可以举二种透明感的例子。第一种是在音乐厅中,您会感受到厅内灯火辉煌的气氛,那种透明感就像您眼睛所见,是温柔、晕黄、清楚的透明感。第二种是在室外。当天气非常好、空气品质也很好时,您会觉得台北市周围的山好像都拉近了,连山上小建筑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爽朗明亮的透明感。前者的透明感适用在音乐厅录音,后者的透明感则适用在录音室中录音。这张CD就是属于后者的典范。它爽朗明亮,但是绝对不会刺耳刺眼,听起来就像晨曦洒满室内,既明亮又舒服。
难关:
如果您听到的是颜色太白、会刺耳的透明感,那就错得离谱。若是每样乐器的质感不够清脆清楚爽朗,那也不对。贝司的声音有弹性吗?没有弹性就糟了。贝司与鼓加起来的效果浑浑闷闷吗?如果是这样那也糟糕。拔的声音既结实又清亮,而且还有一点甜味,如果您听不到这样的拔,那就太可惜了。当然,我们的女主角嗓音甜蜜墉懒中还带有纯洁的味道,这就是日本人的最爱。


7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Rudolf Werthen 指挥 Fiamminghi Telarc CD一80392-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非常难过关的CD,同时也是一张非常感人的CD。先说感人的地方,先看第一首.天国之门”这个标题,您就可以想像音乐的型态。绵绵密密细细致致的弦乐就好像天国飘来的音乐般,是那么的轻飘,是那么的柔美,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无邪。而接下来的曲子也都是那么美的弦乐,比利时这个乐团的水准真是惊人。再来说到难过关,这也与弦乐群有关。想想看,那么绵密细致的弦乐群,其层层叠叠的层次感该有多难表现。可恨的是录音师把整个层次录得非常好,您一定要表现得出来才能过关。附带告诉您:听这张cD时不要心急,请放松心情躺在椅子上慢慢欣赏,您一定会被那么优美的音乐所感动的。
难关:
这张CD其实没有哪里是特别的难关,因为它到处都是难关。如果您的层次感不好,整体弦乐群听起来就混成一团。如果表现得好,那一层层细致绵密的弦乐实在美极了。如果您硬要找个段落考一考,那么我建议您从第8分钟开始注意,那里有二段从极小声到大声,乍听之下极纷乱像噪音,实则是很高超的演奏技巧。如果这二段听得很美很有层次感,那就过关了。还有,如果您听这张觉得不甜美、声音一点力道也没有,那也不对。


8 奇科•弗里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一1015-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
入选原因:
要测定位感,一定要找二支麦克风所录下的音乐才行。为什么?因为多支麦克风的录音在收音时就会有很复杂的相位问题。再加上多支麦克风一定要进人混音台去混音,相位问题又再多一层,因此其定位就会受影响。如果只以二支麦克风悬挂在演奏者前面上方,让音乐直接经过麦克风就进人录音座,这样所录出来的声音必然是最尤音染、最无相位问题的,不过,这种录音方式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找到最适当的麦克风位置。如果位置找错了,录音也就泡汤了。C}artty的录音就是用二支麦克风直接进入录音座的,而且我相信这张CD的麦克风位置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录音效果非常好,乐器的质感非常清楚直接。当然,定位也非常好。
难关:
您所听到的每件乐器位置应该要非常清楚,不会模糊,不会飘移,就像被钉住一样。如果您听来有飘移现象,有不能确定的感觉,那就是定位不佳。再来,您所听到的乐器质感都要非常鲜明,而且该软的软,该硬的硬,不能有软趴趴的感觉。当然,更不能有尖锐的声音。最后,每件乐器的形体都相当大,那是很健康的大。如果瘦瘦的那也不对。


9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一Stars Realtime RT1001-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
入选原因:
Realtime的唱片在LP时代就很出名,可是曾有许多人嫌他家的录音太软没有活力,所以我特别挑它来测活生感。我自己从LP时代就有这张For Duke,一直听到CD,我一直认为这张是录得非常好的作品,它根本也不会太软,也不会太死,而是恰恰好。如果您会觉得太软太死,这纯粹是器材活生感不足所至。而活生感不足几乎就是暂态反应不好、强弱对比不佳、动态范围受压缩、速度感不够的综合病情。为此,我特别选这张CD做活生感的试金石。当然,演奏的精彩已经不在话下。
难关:
这张CD有二难,就是“过”与“不及”,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所谓过就是声音太强太尖,铜管的压迫感很重,但是又没有应该要有的厚度与温润金属质感。而不及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声音太软太死,没有活力。会过的原因大多肇因于中频不够饱满;会不及的原因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中低频与低频的驻波太强也是因素之一。无论是短号、萨克斯风与伸缩号,您都应该要听到坚实饱满有厚度的质感才行。而且,铜管的声音即使再亮也不会刺耳才对。如果您听起来觉得偏瘦而且会刺耳,或是软趴趴没力,那都是不对的。


10 Michel Jonasz: 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  WEA 2282一42338一2-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
入选原因:
这是现场演唱会的实况录音。本来,它已经杰出得可以放在任何一项来测试。但是,您总不能只选这一张CD吧,考虑再三,我把它安排在结像力与形体感这项。为什么,如果您听了就知道,所有的乐器与歌手的声音结像得都太实体了,实体得简直就有立体感。而且,其形体都结实饱满而大,绝对是活生生的形体感。如果您听了第二张CD的前三首而不感动,打死我都不相信。
难关:
就以第二张CD的前四首来说好了。第一轨(其实每一轨都有)的鼓掌声如果不结实、变得有点沙沙声就不对。一开始的电子铃声形体感非常强,如果没有敲击的质感也不行。第二轨猛猛打出来的所有低频都要非常低沉,非常凝聚,像一团实体般打过来才行。更重要的是,其形体都要一致,不能有某一个音特别大。如果有一个音特别大,那就是您房间的低频驻波所加强的。第三轨人声喉头的振动要很清楚,而且非常结实有劲。而一开始的定音鼓声结实而脆,贴地滚滚而来的低频量要足够才行。第四轨电贝司也是结实有劲,如果您没有感到像实体的一团低频在那里弹跳就不对。老实说,这套录得实在太杰出了,我无法逐项去说它。反正您如果不会感动就有问题。


11 竖琴世界(低频解析力)  Marisa Rolbles,HarpDecca 433 869一2-音响二十要之“解析力”
入选原因:
Marisa Rolbles是非常有名的竖琴演奏家,她在Decca录制了很多的竖琴音乐,她的琴艺无疑是人选原因之一。不过,她的琴艺与测试低频的解析力并没有关系,与它有关系的是在录音时穿过Kingsway Hall的地铁噪音,那才是测试低频解析力的主角。假若您的低频解析力越好,您在第七轨所听到的地铁声音也就越逼真。当然,您在测试过低频解析力之后,可以轻松地躺下来好好享受一下竖琴甜美的声音。
难关:
您在听第七轨时只是听到呼呼的模糊低频噪音吗?请移动喇叭位置再听。您听出那呼呼的低频噪音是录音室外汽车噪音吗?还是不正确,不过已经有进步。请再调整聆听位置与喇叭位置。您己经可以听出那呼呼声像是地铁跑在铁轨上的声音了吗?恭喜您,越来越接近了。不仅可以听出火车跑在轨道上的噪音,也可以清楚辨别火车行驶的方向。这个时候又更上一层楼了。最后,您可以清楚的听到那低频噪音在圆拱形隧道内回荡的空间感吗?此时您大功告成矣。


12 刘星: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刘星中阮雨果HRP 737一2-音响二十要之“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入选原因:
“速度感与暂态反应”并不是要测它有多大声、有多强烈,而是要测它说动就动、说停
就停的能力有多强。在这个项目,您一定很意外我竟然选国乐演奏曲。请恕我孤陋寡闻,因为,我必须说“云南回忆”是我所听过中国民族乐团合奏唱片中录得最有西方乐团和谐融合之美的。而且,它的速度感与暂态反应非常好。还有,这是一首非常杰出的中阮协奏曲。超绝的中阮弹奏技巧加上动静快慢对比幅度极大的指挥释,保证让您提着一口气忘了喘的听完全曲。听这首曲子时,请将音量开得比平常还大才会精彩。
难关:
第一乐章中阮的质感是不是软中带弹性?乐团的合奏是不是好像动力足、煞车利的跑车?第二乐章开始处非常的安静,但是音场显得非常宽深,那里面有多少声音偷偷地在发声您知道吗?第三乐章无论中阮或乐团都非常火热紧密,强奏时音场非常庞大,声音收束得非常快,此时的音响效果会令您感动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中阮与所有乐器都是带有甜味的,绝对不会刺刺噪噪的。如果您听到的是这样的声音,那就完全错了。


13 马勒:第六交响曲,悼亡儿之歌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托马斯‘汉普森男中音DG 427 697一2-音响二十要之“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入选原因:
气势磅礴,动态惊人,演奏时强而有力的表现震慑人心。各种乐器都在它们表现极致的边缘演奏,极强音的管弦乐总奏下乐器各部门都不会混成一团,无论是弦乐群、独奏的木管、铜管以及使劲全力的打击乐都能表现出本身自然的音质音色。这是现场实况录音的最佳典范之一,如果听起来觉得难听就表示音响系统缺点仍多。
难关:
强奏时小提琴是否已经尖锐刺耳而且单薄?小喇叭是否强得会刺耳?定音鼓猛擂时有没有震撼力与弹性?低音弦乐部的摩擦质感够不够粗?最强力度的合奏时会不会吵?整个管弦乐演奏时低频段够不够稳、够不够扎实?是否经常觉得大提琴很迷人?这些难关需要您一一去过。.


14 DuetsRob Wasserman与Aron Neville, Rickie Lee Jones Bobby McFerrin,Lou Reed, Jenifer Warner, Dan Hicks, Cheryl Bentyne, 5tephane Grappelli等八位合奏。MCA 255 537一2-音响二十要之“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入选原因:
入选原因直接而明确:第一、这里面找来八位在音乐界、音响界都很出名的男女歌手演唱,这符合了人声的要求。第二、这些人都选择一种乐器作主要伴奏,而RobWasserman弹的贝司当然一直长相左右。第三、有了人声与各种乐器,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就出来了.第四、这张CD里的乐器与人声比例是很真实的。第五、它的乐器与人声质感非常的真实鲜明,这是奉送,可以并入下一个项目去测。最后,如果您没买这张 CD,您就是傻瓜,因为它太棒了!

难关:
人声的形体一定是最饱满最大的,其次是贝司,再来才是其他的伴奏乐器。这种比例您一定要弄清楚。即使是有乐团伴奏的独唱,人声也是要最大的,您不能把人声与整个乐团的大小去合起来算比例,因为没有录音师会这样录;也没有指挥会这样指挥。第四轨Rob Wasserman自己表演同时弹二把贝司的绝技,您感受到那非常有弹性又柔和的贝司吗?我感动极了,认为这首“Duets”是绝顶之作。其他每一首也都是杰作,有任何一首您听了觉得音质不美,乐器与人声的质感不够鲜明,那就有问题了。


15 唐璜 电影原声带,Michael Kamen作曲AM 540 357一2-音响二十要之“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入选原因:
好的录音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这张CD来测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呢?顾名思义,被选中的CD中要有人声以及各种乐器,除此之外,还要能凸显质感与空气感。因此,选来选去,就是选中这张CD。可不要误会它是流行音乐,除了人声以外,整张CD不折不扣是古典音乐人声、低音弦乐群、小提琴群、古典吉他、各种木管、铜管、拔、打击乐器等的质感与空气感实在都太好了。加上它的音乐非常好听,您说,我不选这张CD行吗。
难关:
第一轨的吉他质感一流,人声质感也一流。如果质感不够强烈、声音钝钝的可能就有问题了。第二轨的低音弦乐部、定音鼓非常好,如果定音鼓不够清脆不够震撼也不对。接下来有许多古典吉他的质感值得品味,如果没有温暖带坚硬的触弦质感,那也要检讨系统的声音是否太钝了。第八轨的木管空气感与质感听起来美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各种打击乐器与弦乐群的质感非常真实,您有与我相同的感受吗?第九轨一开始的小提琴质感也非常好。总之,如果您听来觉得质感不鲜明那就不对。


16 The Fred Hersch Trio Plays Fred Hersch, Piano;Drew Gress, Bass;Tom Rainey, Drums Chesky JD116-音响二十要之“细节再生”
入选原因:
要测细节再生的能力倒不必去听很复杂的乐器编制,反倒是越简单的编制越能够听出它细节再生多不多。奇怪,这个道理何在?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乐器越少时,您就越容易听到乐器的泛音、堂音或各种细节。再者,乐器少时,如果细节不多您马上就会觉得声音很单调。因此,我特别选了这张只有钢琴、爵士套鼓以及一支贝司的演奏。这三种乐器本身的细节就已经够多了,合在一起之后更够您听。当然,这张CD的曲子动听以及演奏水准高也是入选原因。
难关
第一轨一开始的钹声,您听到的是有甜味有光泽有金属波动质感的钹吗?如果钹没有甜味,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声音可能趋向干涩。还有,那钹声敲下去之后一直往上飘的余振您听到了多少?乐器演奏时在空间飞舞的堂音您又捕捉到多少?请注意,以上我所说的这些东西都要捕捉到很多很多才行。如果这些细节的表现不多,那也就代表您的喇叭纸盆振动的灵敏度还不够。整张CD中钹的表现处处都很杰出,您就慢慢享受吧!


17 当铺爵士Proprius PRCD 7778-音响二十要之“空间感”
入选原因:
爵士乐唱片中有很多是在小酒馆内录制的,在这种场所录音充满了亲和力与现场感。更重要的是现场有观众的互动会让演奏者情绪高昂,演出更为生动。既然有那么多的现场爵士乐录音,我为什么偏选这一张呢?当然,活生生的现场感所塑造出的绝佳空间感是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张CD的乐器形体比较大,质感比较真实。由于经过极少的录音器材,因此现场所有的声音都清楚地被捕捉起来,也因此显出非常自然的小酒馆空间感。您可以从所感受到的空间感中描绘出该空间的大小。
难关:
当乐队没有演奏时,小酒馆内的各种杂音非常的清楚逼真,如果您觉得那些声音好像离您很远,这种空间感恐怕就不对了。当演奏开始时,现场客人的活动其实并没有停止,因此也可以听到很多杂音。还有,现场观众的鼓掌声要有肉声,而不是只有高频的拍拍声。如果您的掌声听不到肉声,那就代表您的音响系统中频与低频量感不够.高频太突出。这种失衡的现象会导致声音太尖太吵。


18 远古回声Alexander Sedov指挥Chorovaya Akademia RCA 09026一68055一2-音响二十要之“整体平衡性”
入选原因:
当您第一首听完之后,您绝对无法相信这个男声合唱团只有十六个人。因为,您所听到的合唱实在太庞大了,庞大到好像有一、二百人。当您听完整张CD之后,您绝对无法相信这个十六人合唱团中的男低音只有少数几个人。因为,您所听到的男低音效果简直就像几十个人所唱出来的。当您听到最后,您只有摇头感叹的份,因为,这个1989年才创立的俄罗斯合唱团,其指挥是那么的年轻。他生于1961年,但是所指挥出来的合唱整体平衡性可说是无懈可击。基于这些无上的完美,我选它来测音响系统中最重要的整体平衡性。
难关:
您听到男低音所发出来的低频震波吗?您感受到男高音像天籁般在音场上方盘旋吗?您享受到男中音饱满的声音之美吗?您赞叹这个合唱团的演唱平衡、圆润、紧密、和谐到无法再加人任何东西,也无法解析分离出任何东西吗?如果您的感受与我一样,那您就过关了。反之,如果您感受不到这庞大和谐圆融紧密平衡的感觉,那就表示您的高、中、低频段的平衡性有问题。
第二部分:古典音乐部份之一(19-30)
这个部份专门以古典音乐的各种人声、乐器以及曲式来分类,每种类别分别选出二张杰出的CD来测试。而在小提琴与管弦乐部份,我特别选了更多的CD来测,为的就是凸显这二项音乐在音响器材表现上的重要性。

19  Jongen/Saint: Symphony for Organ Mata指挥达拉斯交响乐团,Jean Guillou管风琴D-专测管风琴
入选原因:
自然乐器中音域最低的就属管风琴,钢琴的音域虽然也够低,但是其量感的震撼力无法满足音响迷。许多人对低频与极低频有误解,认为会捶心肝的那种重击就是够低的低频,其实错了。真正的低频(40-80Hz)与极低频(20-40Hz)并不会捶心肝,而是会卷裤脚或震皮肤、或让头皮发麻。如果单听管风琴一定很无聊,所以我选了这二首与管弦乐合奏的管风琴音乐。无论是管风琴或管弦乐团,其音色与音质都非常美,演奏也让人满意,所以选它入榜。
难关:
在第一轨与第二轨里您听到多低的管风琴?在第六轨里您有没有被管风琴像从地底幽幽升起般的低沈柔美与弦乐的优美所感动?这轨中管风琴的量您觉得够吗?当然,第八轨如果没有波涛壮阔、惊滔拍岸的那种感觉那就太可惜了。整张的管弦乐音质非常美,您感受到吗?如果您觉得不美,那也不对。

20比才:卡门精选曲 索尔蒂指挥伦敦爱乐,Domingo ,Troyanos,,Kanawa等Decca 421 300一2-专测歌剧之一
入选原因:
要选测试用的歌剧无须整出都选,因为您也没有心情全部听完,所以我只选精选集。老实说,录音好的歌剧不在少数,我挑了再挑,最后终于决定选「卡门」。它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这出歌剧老少咸宜,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精选集中的音乐更是没有冷场,其二是录音效果之佳并不输给「杜兰多公主」或「阿依达」。卡门这位女主角是由女中音来唱的,听惯女高音当主角的歌剧,您不妨仔细品味女中音的迷人之处。录音则保有Decca大师Wilkinson一贯浑厚饱满温暖中又带着清晰透明的特质。
难关:
一开始的强烈总奏是否就让您的喇叭破功了?记住,此处有破声不对,只有混浊没有清晰也不对,有气无力也不对。第五轨演员们在舞台上的对话位置是否具有活生生的空间感?荷西唱大声时会尖锐吗?卡门的声音够温暖圆润厚实吗?合唱的声音虽然在后面,但是要够清晰才行。三角铁也要随时展现清亮香甜的音质。总之,这张CD如果您觉得会混浊,活力不够,那就表示您的音响系统必须再检讨。

21 雷哈尔:The Land of Smiles(莱哈尔:微笑的大地) 理查德德•博宁吉((Richard Bonynge)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及一些歌手 Telarc CD-80419 -专测歌剧之二
入选原因:
雷哈尔这位作曲家生于前匈牙利(现今斯洛伐克共和国),大家都知道他有一首很有名的圆舞曲「金与银」;也知道他的轻歌剧「风流寡妇」很好听。可是,大部分的人却不知道他还有很多好听的轻歌剧。这些轻歌剧在今天听起来就像是音乐剧般,「The Land of Smiles」就是其中一出。Decca以前的当家歌剧、芭蕾舞曲指挥Richard Bonynge竟然替Telarc录音了,而且是在伦敦Abbey Road录音室中录的。有趣的是,该录音室所用的鉴听喇叭是B&W 801Ⅲ(皇佳代理),而扩大机是Chord SPA-100(上瑞代理)。这样的组合汇集了指挥演奏与录音的专家,自然造就了这张示范级的歌剧录音。
男女演员嗓音清亮圆润,纯度很高。管弦乐柔软细致、气势庞大。更妙的是音乐本身非常好听,保证比「孤星泪」还精彩。
难关:
当大鼓在轻敲时,是否够低沈够凝聚?当钹在轻敲时,是否够细够质感?当小鼓与大鼓以及许多乐器合奏时,低频还清楚吗?这些要求无论是在第一轨或第九轨都要有很好的表现才行。第十轨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够甜吗?男歌手与女歌手的嗓音唱得再高再大声应该都不会有撕裂的难听感觉,还要保持甜美圆润才对。

22 The Anniversary Concert Edita Gruberova Nightingale Classics NC 090560-2-专测女高音
入选原因:
像夜莺一般美的花腔女高音,像夜莺一般擅歌的Gruberova,观众屏息聆听,只闻空间中空气流动的空间感以及全场热烈鼓掌的气氛。无疑,这是一张杰出的CD。在日本东京Suntory Hall举办的Gruberova登台演唱25周年音乐会,不仅为乐迷带来一场印象深刻的音乐会;也为音响迷留下女高音录音与演唱的典范。光是第一首无词歌的「夜莺与玫瑰」与第二首「夜莺」就已绕梁三日、荡气回肠,令人回味不已。这绝对是一张值得珍藏的CD。
难关:
您可以从大家屏息聆听的寂静中感受到空间感吗?您可以从观众鼓掌中体会出音乐厅有多大吗?您可以从Gruberova的歌声中听出音乐厅的残响是长是短?Gruberova的歌声圆润光泽吗?您听出她细若游丝与直冲云霄的二极嗓音之美吗?伴奏乐团的弦乐部声音非常的绵细迷人,您感受到吗?第一首管风琴柔柔软软的铺在底部,您享受到这种美感吗?

23 Great Sporanos of Our Time Scotto, Schwarzkopf, Sutherland, Gruberova, De Los Angeles, Freni, Callas, Cotrubas, Caballe EMI 7234 4 78914 2 7-伟大的女高音
入选原因:
为了找测试男、女高音的CD,我特别设定要找同时有几个人演唱的精选集,为的就是要让您比较出不同歌手的声音特质,以及他们不同的美妙之处。幸好,女高音与男高音我都找到一张这样的CD。在这张「伟大的女高音」CD中,总共收录了九位最有名的女高音,每人唱一首拿手好歌。您可以充分听出每位歌手不同的嗓音以及她们的表情、技巧。听熟了之后也就不会认不出那是谁的歌声(大部分音响迷觉得女高音的声音都差不多)。每位女高音的特质虽然不同,但都同样有圆润、甜美、音域高亢的特点,听来很迷人。否则,她们的歌声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着迷了。
难关:
在音响中,钢琴、小提琴、男高音与女高音是最难表现的地方,通常很容易有尖薄干涩细瘦的缺点。而尖薄干涩细瘦就是因为中频与低频不够饱满、高频太突出所导致。因此,如果您听这张CD,没有享受到女高音的圆润、甜美、光泽、饱满嗓音,那肯定就是错的。如果女高音的声音太细太瘦,没有壮实的感觉,那也不对。

24 Brindisi歌剧饮酒歌本世纪男女名歌唱家汇唱 EMI 7243 5 65679 2 4-专测男高音之一
入选原因:
要在别的唱片中找到这么多本世纪的男女名歌唱家共聚一堂并不容易;要有那么多著名歌剧中的饮酒歌收录在一起也非常不容易;全部二十首曲子都要录得很好更不容易。当然,更不要说这些歌唱大师们精彩的歌艺。还有,您一下子就听到许多男高音了。所以,不让它入选才怪!这张CD可以当作众歌手的竞技台,您可以慢慢体会他们之间的不同;这张CD也可以当作人声的试金石,它各种音域的人声都有,真可说是一网打尽。
难关:
如果您听到哪位男高音或女高音的声音会刺耳,不用说,肯定不对。如果您觉得这些歌手的声音并不迷人,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出名,那也绝对不对。假若您觉得这些歌手的声音干干扁扁瘦瘦的,那更离谱。当钹与大鼓一齐出现时,声音一定要很饱满才对。总之,由于他们的嗓音都是人间绝美的自然乐器,只要您觉得不好听那就全错了。

25 Ariel Ramirez: Misa Criolla(拉丁(中南)美洲弥撒)卡列拉斯演唱,Jos  Luis Ocejo指挥 Philips 420955-2 -专测男高音之二
入选原因:
这张CD音响迷几乎人手一张,至于音乐迷,我就不敢肯定。为什么我会肯定音响迷人手一张呢?因为录音效果实在太自然了,此外,卡列拉斯演唱的情感感人至深,以至于每位音响迷都把「拉丁美洲弥撒」视为一张有水平的测试片,拿出来不会被人笑。老实说,不管卡列拉斯录了多少张唱片,唱了多少出歌剧,我认为这张CD是他顶峰之作。因此,如果您到现在还没有这张CD,那实在也太「那个」了,赶快托人偷偷去买吧。
难关:
第一轨一开始,音场如果没有既深又宽,而且又听不到空间中流动的细微噪音,那就不对了。接着轻敲的鼓声要有凝聚的形体,而且要又轻又清楚。如果鼓声模糊就不对了。当然,主角卡列拉斯的声音如果您听起来不够结实不够大,而变成瘦瘦尖尖的,那就全完了。当卡列拉斯唱到又高又强时,如果喇叭会有一点撕裂的感觉,声音也变刺耳时那也不对。大键琴的声音要又轻又脆又有弹性又有肉声,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就必需再努力。

26 Dvorak in Prague. A Celebration(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马友友、帕尔曼、von State,Firkusny Sony SK 46687)-专测女中音
入选原因:
在这张CD里,女中音Frederica von State只唱了二首歌,其中一首是「妈妈教我的歌」。但是,就这二首歌就足以让她入选。短短的二首歌,但是她表现出圆润甜美与厚实的嗓音却让人赞赏再三。除了女主角之外,这张CD的其它节目也是所有女中音演唱CD所没有的。您同时还可以听到帕尔曼、马友友、Rudolf Firkusny以及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这张是1993年12月16日在布拉格史麦塔纳厅所录下的,全部都是德弗札克的作品。没想到在这个厅里所录下的音质会这么的优美,我建议所有古典乐迷都要买一张。
难关:
Frederica von State的歌声您听了会感动吗?老实说,她那既饱满又圆润甜美的嗓音让我感动极了,尤其是在现场录音还能表现得那么好更属不易。假若您听了无动于衷,那绝对不是您无情,而是音响系统出了问题。此外,第一轨的管弦乐是否澎湃汹涌、气势庞大?如果没有那就错了。第二轨一开始的弦乐有没有像不食人间烟火那般飘逸?帕尔曼的小提琴甜不甜?如果不甜也不对。第三轨马友友的大提琴声音听起来有没有很美的鼻音感觉?他那把琴的音色美极了,如果您听了不会感动,那就表示您的音响系统没有把美丽的音色表现出来。

27  Wolf: The Italian Song Book(沃尔夫:意大利歌曲集)菲舍尔•迪斯考男中音,施瓦茨科普芙女高音Toshiba/EMI TOCE-3026-专测男中音之一
入选原因:
奇怪,怎么选他们二位唱意大利歌曲的版本呢?不是应该要选唱德国艺术歌曲的版本会比较正宗吗?不要紧张,意大利歌集只是说沃尔夫作曲的原素材来自一本德译意大利诗集。他们二人唱的正是非常有名的德国艺术歌曲。截至目前为止,无论是演奏或者录音,要胜过这个版本的可说少之又少。至少在我的心目中这是首选的版本。要知道,能够找到这么好的女高音、男中音以及本世纪最杰出的钢琴伴奏合作演出,那真是太宝贵的机会了。或许您目前无法体会这个版本的美妙之处,不过我建议您一定要去买一张放起来,有一天您会懂得欣赏的。
难关;
男中音费雪迪斯考的嗓音是不是中气饱满、厚实、柔和温暖。假若您听到的男中音是尖薄、粗硬的声音,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就生病了。生什么病?生中频不够饱满的病。可不要以为「只有中频」没关系,要知道中频就像人的腰,如果腰出了问题,人是一点力量都使不出来的。只要中频不对,所有的频段都不对了。请注意,不论是男中音或者钢琴,一律都要音像结实、形体饱满才行,只要是瘦瘦的就不对。当然,女高音的圆润凝聚更不在话下。总之,一副好的嗓音不可能是尖尖薄薄硬硬涩涩的,这个道理放诸四海皆准。

28 Bryn Terfel: The Vagabond(漂泊者) Bryn Terfel男中音;Malcolm Martineau钢琴   DG 445 946-2-专测男中音之二
入选原因:
Bryn Terfel的歌唱表现入情入境,情感非常的投入,他所唱的每一首曲子都酝含着感人至深的深情。纯就听男中音演唱而言,这张CD就已经值得买。而钢琴的伴奏情感表现与他的歌声非常一致,发挥出红花绿叶的衬托效果。而在录音效果方面,无论是男中音或钢琴都非常自然优美。想要找爆棚效果此处绝对没有,但是想对自然的男中音与钢琴有正确的认识,听这张CD就对了。
难关:
第八轨第一声钢琴猛弹下去,您的喇叭是否表现得既强烈又清楚稳重?如果这一猛击就散形不清楚那当然不行。第九轨男中音唱到很轻声时嗓音的质感是否还在?声线是否还凝聚?第十轨钢琴轻轻自然向下延伸的低音键震波是否很清楚很自然很轻松?男中音是否也和钢琴一样既清楚又轻松,还有向下延伸震波的嗓音?男中音的嗓音一直带有非常饱满的震撼力,即使轻声唱亦然,您感受得到吗?无论唱得多强烈,请注意男中音都不会刺耳撕裂才对。钢琴的音色则应该很甜美才对。

29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Mildred Miller, Mezzo-Soprano Sony SMK 64 469-专测女低音
入选原因:
这张的入选原因有必要特别解释一下。许多人一定会感到困惑,曲名是「女低音狂想曲」,不过歌手却是女中音,这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女中音与女低音的界定相当模糊,如果她们的音域宽一点,就可以互相唱来唱去,就是这么一回事。在这里,我们认定她唱的是女低音。再者,以录音的角度而言,第一曲「德意志安魂曲」是没有入选的,我只选第二曲「女低音狂想曲」。不过您也不要以为只买到一半,能够听到华尔特诠释「德意志安魂曲」也是您的福气。女低音的音色不用说,低沈饱满圆润,听了之后您就会了解什么是女低音。更棒的是奉送了绝顶的管弦乐录音效果。
难关:
如果女低音的声音不够饱满(请注意我说的饱满是真的饱满),不够圆润那就一定不对。您应该经常要听到她压低嗓音发声时所特有的声音质感,即使唱到高音域,她的声音依然是圆的,而不是扁的尖的。至于管弦乐部份,一开始如果您没有感受到低音弦乐群的拉弦震波质感以及高音弦乐群的细微波动,那就一切都错了。这首曲子的录音绝对是标准示范级中的示范级,如果您听来无动于衷,那保证就是错了。

30 The Very Best of Ivan Rebroff Volume 1 依万.雷布洛夫精选之一依万•雷布洛夫男低音 Mediart Music MDMCD 001-专测男低音
入选原因:
这是罕见杰出的男低音演唱。Ivan Rebroff今年65岁(1931年生),他是俄裔犹太人,但是出生在德国,拿的是德国国籍。他会以六国语言唱歌,俄语与德语只不过是其中之二。在巴黎看过「屋顶上提琴手」音乐剧的人一定都认识他,因为他在那里唱了二年。他的歌声不仅是卖弄低音域而已,而是真正唱得非常好。纯以录音成就而言,这张CD还未达到我的录取标准。然而它在音乐方面的表现足可弥补录音分数的不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定要买的男低音CD。
难关:
Ivan Rebroff的声音够不够雄壮饱满,最好是听到他的歌声就想到熊。Ivan Rebroff的低音域够不够粗糙?听到他的低音最好就想到砂纸。如果没有以上的感觉时,您的音响系统在中频以下一定偏瘦偏薄了。还有,听这张CD会觉得吵吗?如果会,那也表现您的中高频量感太多,或是房间的反射音太强太乱了。
第三部分:古典音乐部份之二(31-50)

31 The Very Best of Ivan Rebroff Volume II依万.雷布洛夫精选之二依万•雷布洛夫男低音 Ivan Rebroff男低音 Mediart Music MDMCD 002-专测男低音之二
入选原因:
由于Ivan Rebroff实在唱得太好了,而且这第二集的曲子也非常好听,所以我破例连续选二张他的CD。虽然与第一集一样是精选集,但是第二集的音质却比第一集还好,我想可能是制母版时所产生的差异吧!听Ivan Rebroff的歌唱,不由得就从心底升起莽莽苍原的悲凉感。只要您听过前四首,我认为这张CD就值回票价了,而这张却总共有十六首曲子。
难关:
伴奏的乐器是否能听出细细甜甜的音质?Ivan Rebroff唱到低音域时是否会有往下钻的震波?他的高音域宽广雄壮无比,您的喇叭承受得住吗?整张CD的音场您觉得够开阔够深吗?第五首他用假音唱时,那假音够饱满吗?同样是第五首,当他从最高一直唱到最低、又唱到最高时,您是否一直觉得他的音质与音色都美极了。在这里,Ivan Rebroff的表现是没有折扣可以打的。

32 Testament Turtle Creek Chorale Reference Recording RR-49CD 专测各种形式的合唱之一
入选原因:
无论是Dorian或RR,自从达拉斯的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落成之后,在那个Eugene McDermott音乐厅里录下很多杰出的录音。这张CD也是在那里录下的。Turtle Creek男声合唱团于1980年成立,目前有二百位团员。您可以想象二百位团员的合唱团有多难录音;您也可以想象如果音响器材表现得好,可以再生出多磅礡的气势。罕见的庞大人声能量、出奇和谐的合唱以及经常出现的排山倒海音压对于音响系统都是严格的考验。
难关:
合唱的声音是不是变成混浊不清的一团声音?二百个人的庞大气势听得出来吗?还是缩挤得一团?庞大的动态与音压之下声音会撕裂吗?合唱团的纵深排列层次感好吗?男低音在整个合唱团中垫底的厚实美感听得到吗?总之,如果没有感受到庞大慑人的气势就不对了。

33 Standing in the Safety Zone Fairfield Four合唱团 Warner Bros. 9 26945-2专测各种形式的合唱之二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福音歌曲合唱。在这张CD中,您可以听到黑人特有美妙的嗓音。当然,其中也还有白人的嗓音。不论是黑人或白人,您一定会被那粗糙富磁性的男低音嗓音所迷住。再来,这个合唱团美妙的和声也充分显示了男声合唱之美。「人声是最美的乐器」这句话在这张CD中得到最高的验证。对了,请记住开始听时将第一轨跳过,因为第一首是从别张唱片并过来的纪念曲,录音效果很差。
难关:
第一首如果能够让您觉得很好听,那就表示您调得不错。如果不好听那是正常的。第二首开始人声的形体要非常浮凸,男高音清亮饱满,男低音非常低沈而且充满粗糙的磁性。如果觉得男高音太薄太尖太亮都不对;如果觉得男低音不会美得让您起鸡皮疙瘩,那也不对。他们的和声非常的富有音响效果,您感觉得到吗?

34 卡门幻想曲穆特小提琴,李汶指挥维也纳爱乐 DG 437 544-2-专测小提琴之一
入选原因:
在DG、Philips的唱片里,其实有许多非常自然真实的录音。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美国的发烧榜几乎都把它们略过,这也造成了台湾乐迷的误解。从我与德国人的聊天中,可以感受到美、英、法三个国家似乎都有意贬抑德国的音响器材,连带的使得德国或荷兰的录音也倒了楣。这张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无论是演奏或者录音都是上乘中的上乘。小提琴的质感以及音质、音色都真实极了,而且美极了。至于穆特各种演奏技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可以说,这张CD真是典范中的典范。要买音响,拿这张CD去试,只要会有尖、涩、刺、瘦、粗、硬、薄等问题,那就不对。
难关:
您所听到的管弦乐伴奏够松软丰润吗?您所听的小提琴木质的音色够明显吗?在拨奏时那种琴腔的共鸣声够美吗?您听得到琴弦与琴弓摩擦时那种粗糙不平坦的摩擦质感吗?您感受到C一首曲子穆特刻意表现出来的不同音色之美吗?如果以上要求只能听到一些,那还必须努力。

35 What about this, Mr. paganini?(七把名琴)Saschko Gawriloff/Violin; Kira Ratner/Piano Tacet 36-专测小提琴之二
入选原因: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十五把名琴」那张CD的影响,Tacet也去找来七把名琴,录下许多音乐,其中有七轨就是以这七把名琴拉同一首巴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以数量来论,十五把名琴比较多,以演奏者的名气而言,十五把名琴的黎奇名气较大,然而,如果以录音成就而言,这七把名琴却胜过十五把名琴。琴音饱满甜美亮丽,兼有木质的温暖;琴腔的共鸣丰润,擦弦质感清晰可辨。小提琴听起来像这样就对了。
难关:
您听得出这七把名琴的不同特色吗?您感受得到小提琴木质乐器的温暖特质吗?拉到高把位时声音会变尖而失去美感吗?钢琴的琴弦共鸣是不是很丰富?很轻很小声在拉琴时(第17、19轨),琴音是否像实体的东西浮在空间中,而且具有细微的擦弦振动?快速拉弦(第18轨)时琴弓在琴弦上的跳跃感真实吗?

36 妈妈教我的歌 Arturo Delmoni/Violin John Marks Records JMR 1G-专测小提琴之三
入选原因:
这张CD有普通版与24K金版,所谓1G那个G就是Gold的意思。无论是买普通版或24K金版,它们都能发出又香又浓又带有鼻音的优美小提琴琴音。名琴声音的美加上名家录音的卓越技术造就了这张历久不衰的好片。您很容易可以在别张CD中找到相同的曲目,但是恐怕很难找到相同的好录音。
难关:
您认为第一首录得不好吗?请小心!您认为第二首录得不好吗?您的问题更大了。您认为第三首声音会尖锐吗?请从头检讨音响系统的高、中、低音平衡性。您听不到低频噪音的呼呼声吗?您听得到录音场所外的汽车声吗?您感受不到琴腔与琴板振动的音色与质感吗?哎!请彻底检讨吧!

37 Hebraic Legacies希伯莱的遗产 Aaron Rosand, Violin; John Covelli, Piano Audiofon CD 72033-专测小提琴之四
入选原因:
犹太人的音乐充满感伤与忧愁,即使欢乐的舞曲中也带有很浓的落寞之感。曲子本身非常动听是我选这张CD的主要原因,录音绝佳则是它入选的第二个原因。整张CD只有小提琴与钢琴二样乐器,然而这二样乐器特质却发挥得美之又美。小提琴在拉双弦时简直甜得快要滴出蜜来,钢琴轻柔向下扩散的低音键弦振音让人真正体会到好钢琴的迷人。无论是小提琴或钢琴的音质、音色、质感都自然无比。
难关:
您听得到它一直存在的原本模拟录音低频呼呼噪音吗?如果听不到,那表示您的中低频与低频还不够饱满。也因为如此,您的小提琴与钢琴也会偏瘦偏尖,更不可能会有这二种乐器的木质上好音色出现。小提琴拉到高把位时应该既清丽又甜美;拉到中、低把位时「板仔声」应该要出来。第一轨如果听了不会感动那一切都完了;第十轨听不到温柔婉约的特质也完了。如果第十一轨能够感到既强烈又快速但仍然不会刺耳难听,那就真正过关了。

38 魔鬼的声音Diabolus in Musica 阿卡多小提琴,杜特瓦指挥伦敦爱乐 DG 449 858-2-专测小提琴之五
入选原因:
阿卡多是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这已是举世公认的,而这张CD里面就是选录了十二首帕格尼尼的节录曲,举凡有名的作品都在其中。就演奏而言这无疑是一张杰出的CD,阿卡多高超的技巧绝对让人听了目瞪口呆。而在录音效果上呢?阿卡多手上的名琴所发出优美的声音更是不让它的诠释专美于前。它的琴音华丽雄壮光辉,甜美的音质与音色更令人难以忘怀。
难关:
小提琴在空间中所产生的堂音自不自然?阿卡多拉到高把位时声音会不会变尖?此时小提琴的摩擦质感还能保持吗?如果您听到的是像细笛子一般的小提琴,那就表示您所听到的是摩擦细节质感尽失的小提琴。假若您听这张CD时会觉得琴音太薄太尖,那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的中频以下不够丰润。

39 Le Violin du Si le 海飞兹小提琴RCA 74321232702-专测小提琴之六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最严苛的小提琴考验CD,所以我特别把它放在小提琴的最后一张。说它是严苛的考验并不是说这张CD录音效果非常好,反而,内中有些是单声道录音,而且,是一般水平听起来都不好的单声道录音。可是,如果您的系统高频段调整得够好时,海飞兹那把琴所表现出来的美丽音色会让您感动,否则,您就会误会这是一张很难听的小提琴录音。再者,这张法国版的CD收录了我遍寻不着的Vitali「夏康」。这首曲子在LP时代我就非常喜爱,可惜一直找不到CD,幸好现在终于出版了,而且摆在第一首。老实说,光听第一首海飞兹那外冷内热、充满张力的演奏就已值回票价。对了,第十四首好像是海飞兹亲自报了曲名。
难关:
第一首是最严苛的考验,它是小提琴与管风琴的合奏。如果您听到的管风琴够柔美,而且小提琴的琴音能够泛出光泽,有甜味,并且有琴板振动的质感时,您就是音响调整的大师了。至于一般人所听到的小提琴声音,可能会是偏硬偏涩偏干,而且没有光彩没有甜味的。第一首调完再调第十一首,也是同样的要求。假若您将第一首与十一首调出我说的味道,那么往后您的小提琴表现将打遍天下无敌手,更不要说您在听第七、八、十首时会有多感动了。

40  ortrait of the Viola Steven Dann, Viola; Bruce Vogh, Piano CBC Records MVCD 1072-专测中提琴之一
入选原因:
请直接从第四轨开始听起。我的意思并不是前三轨不值得一听,而是第四轨一开始就可以测试钢琴低音键的表现能力,加上质感绝佳的中提琴,刚好一举二得,所以才会做此建议。听完第四轨后,请接着下去听第五轨与第六轨,这是无伴奏的中提琴「挽歌」,在这里,中提琴真实、自然又美丽的音质与音色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第五轨与第六轨听完之后,再继续听第七轨中提琴与钢琴的「浪漫曲」,这又是一首听了让人感动不已的美丽曲子,同样的,中提琴与钢琴的录音也是示范级的。其实,这张CD中每一曲都非常好听,您自己细细品尝吧!
难关:
在这张CD中,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琴弓慢慢拉过琴弦时所引起的箱板振动质感。再者,整张中提琴的「箱音」很重。您要知道,对于提琴族而言,「箱音很重」是最高赞词,而不是说它不好。还有,整张CD的中提琴声音很甜美。以上这些,如果您缺了任何一样,那都过不了关。最后,第十二轨您是否可以听到很细微的堂音反射?其实,应该说每一首都要听到很细微的堂音反射才对。

41 Henri Vieuxtemps: (亨利•维厄唐): El ie, Sonates, Fantasia, Appassionata The-Marie Gilissen中提琴; Jean-Claude Vanden Eynaden钢琴 Pavane Records ADW 7340-专测中提琴之二
入选原因:
中提琴的作品本就凤毛麟角,要在那么少的选择中再挑出曲子好听,演奏够水平,以及录音自然优美的CD,那就难上加难。幸好我还是找到了第二张。Vieuxtemps的曲子并不像德奥大师般经常被演奏,不过做为大菜之外的精致小点,他的成就却是超过多多。中提琴音域介于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本就有些尴尬,听起来有时像大提琴高把位与小提琴低把位的综合体。也就因为如此,中提琴具有非常特殊的音色以及摩擦质感,值得您细细品味。
难关:
在粗糙的质感之余,琴音会不会变得嫌噪耳?在高把位强音演奏时,中提琴的摩擦质感会不会失去?这把中提琴味道很甜您听得出来吗?拉到低音域时很多段落应该听到很清楚的琴板振动特殊音色与质感,您也都完全听出来吗?伴奏的钢琴也录得很好您感受到吗?

42 The Cantorial Voice of the Cello Coenraad Bloemendal, Cello; Valerie Tryon, Piano Dorian DOR-90208-专测大提琴之一
入选原因:
大家都知道美国Dorian唱片录音所在地Troy储蓄银行的音乐厅是绝佳的录音场所,Dorian唱片就因为占尽地利,加上有品味的录音师,因此录出许多杰出的录音。这张CD就是这么一张非常自然的大提琴录音。而它里面所选的曲子,我认为每一首都是听上百遍也不会厌倦的好曲。大提琴的温婉柔美特质在这里尽显无遗,如果您少了这张CD,那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难关:
您的大提琴听起来是不是像在撒娇呢?听起来像是带有鼻音的女低音吗?听起来是不是有很明显的琴弓摩擦杂音?听起来能不能感受到琴弓压在琴弦上的颤动?听起来是不是充满了木质乐器温暖兼一点沙哑的特色?甚至,琴音听起来是不是香香的?

43 Merscher, 舒伯特:Arpeggione Sonata;舒曼:幻想小品 Maria Kliegel,大提琴;Kristin Merscher,钢琴 Piano Naxos 8.550654-专测大提琴之二
入选原因:
Naxos?从来没听说它是发烧片!您说得一点都没错,它从来就不是发烧片。但是,它可以是录音很自然的「自然片」,这是我选它入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所选的曲子,舒伯特的「Arpeggione Sonata 」当然是名曲,每一个人都喜爱;也都经常可以听到。不过,舒曼的「幻想小品」与「民歌小品」就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因此制作人也刻意的将舒曼的曲子安排在前面。无论是大提琴或钢琴,声音都非常的自然,尤其是大提琴,绝对也是录音典范之一。不要看轻演奏者没有名气,他们的演出非常的感人,请用心听吧!
难关:
您所听到的大提琴声音会干涩没有光泽吗?如果是,那就不妙了。您听得到大提琴琴板振动而产生的带鼻音音色吗?如果没有,那么大提琴也就不像了。当演奏者很轻很小声的拉着大提琴时,它的摩擦质感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听不到质感,那也糟糕了。钢琴从头到尾很朴素,没有什么震撼性演出,但是朴素之中见真情,您体会得出来吗?

44  Concerto for Double Bass(低音提琴协奏曲)Jan-Olav Wedin指挥The Oskarshamn Ensemble; Thorvald , Double Bass Opus 3 CD 8502-专测低音提琴之一
入选原因:
提到低音提琴,大家马上会联想到Gary Karr,他在台湾可说是知名度最高的,可是,我却宁可选这张低音提琴的协奏曲。为什么?并不是嫌他拉得不好,而是他在日本King的录音已经嫌太夸张了,会让人误解低音提琴的音质与音色。反而,这张CD的音乐更具欣赏价值,而且低音提琴没有一丝夸张的表现,可以让您了解低音提琴在各音域的音色。除此之外,协奏的管弦乐团音质音色也录得很好;整体录音场所的堂音也非常自然。
难关:
低音提琴的形体要够大而且结实,不可以软软没有适当的硬度。而且,它的琴声是在粗糙的喑哑音色中透出甜味,绝对不可以苦苦涩涩的。更重要的表现是整体的乐器质感都要有弹性,而不是硬梆梆的。当然,那么粗的琴弦与琴弓的摩擦波动感也要表现得出来才行。

45 Miracle Contrabass(神奇的低音提琴)Knut Guettler, Contrass Bass; Keiko Ogura, Piano; 以及弦乐四重奏团 Camerata 32CM-63-专测低音提琴之二
入选原因:
入选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张CD里有一首很罕见的Franz Anton Hoffmeister「低音提琴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和谐演奏非常的迷人。第二个原因就是低音提琴的录音很自然,完全以曲子为重,而非刻意以低音提琴为工具去录音响效果。此外,无论是拉赫曼尼诺夫的「无词之歌」、Bloch的「祈祷者」,或「绿袖幻想曲」都非常的优美好听。听过这张之后相信您对低音提琴的自然音质与音色会有正确的认识。
难关:
在不强调「特技」的自然演奏中,您能不能听出低音提琴特有的拉弦质感?当它一路往下拉时,是否音像都一样大、不会有的音比较肥有的音比较瘦?拉到高把位时如果会变得干涩那就糟糕了。最后一首四重奏是否能听出四把乐器的不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和谐而美丽的共鸣?我这样说好了:最后一首四重奏如果您听了不会感动于它的「好」,那就表示您的音响系统还没达到及格的程度。

46 维瓦尔第:四季 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a合奏团,Giuliano Carmignola主奏小提琴 Divox CDX 79404-专测弦乐群
入选原因:
古乐器演奏的「四季」不在少数,他们的录音皆以清丽见长。可是,很少听到如这张「四季」般具有那么丰润琴板振动木质音色的古乐演奏。它甜美、清亮、音色美、低频丰富、合奏饱满。更重要的是演奏水平极高,不管您已经有几张「四季」,这张一上架其余可能都将退位。
难关:
如果听起来清丽脱俗到没肉太瘦,仅有骨感那就不对了,这表示音响系统的中频与低频不够饱满。如果听起来太尖太硬没有弹性那也不对,这也表示高频太突出。要解决高频突出的问题不一定要衰减高频,增加中频与低频才是正确的作法。要如何增加呢?将喇叭重新摆位是最省钱有效的方法。

47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版Tetr Jirikovsky & Daniel Wiesner Matous MK 0021-2 131-专测钢琴之一
入选原因:
这是由原作曲家斯美塔纳亲自改编的四手联弹,曲目本身已经罕见而珍贵。再者,二位演奏家四只手所弹出来的「我的祖国」充满管弦乐的色彩与气势。最后,它的钢琴录音非常的自然、非常的美,充分表现出钢琴正确的音质音色,以及触键的质感。它没有将头伸进钢琴里听演奏的夸张感觉,它也不会像在音乐厅最末排听钢琴的疏离。总之,它是那么的恰好。
难关:
钢琴甜美而向上飘的泛音能不能听得清楚?低音键轻轻向下延伸的自然美感有没有感受到?昂贵钢琴的甜美琴音是否有表现来?琴声颗粒是否饱满有力?触键木质而带弹性的质感有没有表现出来?低音键圆滚滚而有力的颗粒清不清楚?要每一样都表现很好才算及格。

48 I Remember Duke, Hoagy & Strayhorn Ahmad Jamal, Piano Telarc CD-83339专测钢琴之二
入选原因:
上一张是古典味的钢琴要求,而这一张则是爵士味的钢琴要求。由于表现手法不同,这二张钢琴的音效也就截然不同,上一张是坐在舞台下面欣赏,这一张则是坐在钢琴旁喝咖啡。先说曲子好了。全部十二首曲子都是爵士乐的珠玉,旋律非常的优美,曲调充满了浪漫与休闲。再来说到录音效果,钢琴的音粒饱满坚实,还带有光泽与甜味,弦震的质感与细节充塞在空气中,低音键的表现尤其迷人。晚上安静下来之后,砌一壶好茶或煮一壶好咖啡,在悠闲的将这张CD听完,保证是至高享受。
难关:
第一轨的钢琴低音弹下去琴弦振得够低吗?弦的余振够清楚吗?钢琴的反应够快吗?假若钢琴声音慢慢的软软的瘦瘦的就不对了。第二轨高音键的琴音够甜吗?如果没有甜味没有光泽也不对。第七轨贝司的音粒有弹性吗?有质感吗?爵士鼓刷刷在鼓面的质感像吗?第八轨的钢琴音粒高音键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低音键则像一颗颗保龄球接连着滚出来般,您有感受到这种美感吗?

49  Villa-Lobos:String Quartets Volume 1(魏拉一罗伯士:弦乐四重奏第一集)Cuarteto Latinoamericano Dorian DOR-90205-专测弦乐四重奏
入选原因:
巴西的古典音乐您听吗?魏拉-罗伯士的音乐您听吗?他的弦乐四重奏您会主动去买吗?如果连续三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以上三个问题就是入选的原因。借着绝佳的弦乐四重奏录音的吸引力,您来尝试一下拉丁美洲风格的弦乐四重奏吧!这几首曲子虽然充满拉丁美洲风,但是形式端正、结构严谨,加上自然无比足堪典范的录音,足以担任校正音响平衡性的重任
难关:
只要是听起来觉得整体声音太瘦就是不对的;只要是听起来没有感受到各把乐器的摩擦质感就是错的。二支小提琴、一支中提琴与一支大提琴如果无法分辨那也有问题;四把乐器如果没有和谐丰润的共鸣也是错的。弦乐四重奏最着重的就是和谐平衡之美,如果您听起来觉得录音并不怎么样那就有问题。

50 Serenata曼妙沙龙音乐 Maastricht Salon Orchestra Philips 412 322-2-专测五重奏
入选原因:
这张CD的内容保证可以适合所有的人,您可以将它当作清晨唤醒全家人的闹钟;也可以当作夏夜消暑的清凉音乐。第一首的夜莺啼声真是美极了,配合着背景里的水声,好像我们就置身在森林中。全部十一首曲子都是上个世纪末很受欢迎的沙龙音乐,听来既典雅又闲适。二支小提琴、一支大提琴与一支低音提琴,还有一座钢琴,它们的乐器质感非常的好,音质也非常的美,除了小提琴在高把位时略嫌尖一点外,其余无懈可击。
难关:
第一首曲子中一开始没多久就有水声您听到了吗?当然,结束时的水声您一定听得到,因为很大声。小提琴在有些地方会有一点强而尖的感觉,不过仍在容许范围内。如果您听来觉得太尖锐刺耳,那就错了。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用力拉奏如果没有迷人的弹性也不对。小提琴的颤音质感听起来明显吗?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要分得很清楚才行。四把弦乐器的位置是否也都很清楚?第三轨吹口哨时有几个人在吹?
第四部分:古典部分之三(51-70)

51舒伯特:「鳟鱼」五重奏马友友、Emanuel Ax等Sony Classics SK 61 964-专测五重奏之二
入选原因:
「鳟鱼」五重奏的版本不少,真正演奏录音俱佳的版本却稀有,能听到马友友这个版本实在太高兴了。这个版本入选的原因并不只是马友友,而是所有合奏的五个人杰出表现所致。他们的演奏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突出的表现,却又能营造出合奏的和谐,一听就令人融入其中。而录音的表现更是五重奏中少有的高成就,每一样乐器的音质与音色都漂亮极了,质感更是突出。
难关:
假若听过十分钟后,还感受不到杰出录音的喜悦,那就有问题了,因为这五件乐器的声音都自然真实极了。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低音提琴都有很高的声音密度与黏滞感,木质的琴腔振动质感也很好,听不到这些都必须检讨。至于说会尖锐单薄,那就更离谱了。

52 史特拉汶斯基:士兵的故事 Ransom Wilson指挥Solisti New York Chesky CD 122-专测小型合奏之一
入选原因:
史特拉汶斯基这首作品当初(1918年)是因应方便巡回演出,因此编制很小,但是,却用尽巧思。演员只有士兵、魔鬼与旁白者三位,乐器编制则特别选一高音域与一低音域的对照,如小提琴与低音提琴;单簧管与巴松管;短号与伸缩号等,还有一些打击乐器。三位人声与简单的乐器结果却塑造出生动有趣的舞台效果。我认为旁白最贴切的是用法语讲的,此处为了要给美国人听,所以用英文,不过也很精彩。如果您想要听得懂旁白,这个版本也有中文旁白的,不过旁白的音韵就显得与音乐格格不入了。这张CD旁白录得很生动自然,所有乐器的质感与音色非常的美与自然,堪称小型合奏的典范录音。
难关:
每一样乐器的质感都会让您感动得一听再听吗?整个音场是否宽深无比,好像没有边界的限制?无论是人声或乐器,其堂音的自然延伸是否让您赞叹?所有乐器的音色是否都很透明?乐器的音质是否都非常甜美?如果您在听这张时感到有任何会刺耳噪耳或不好听的地方,那都不是这张CD的错,而是您自身系统的错。

53 莫扎特:德国舞曲约翰.威特那指挥捷克斯洛伐克爱乐室内乐团 Naxos 8.550412-专测小型合奏之二
入选原因:
所谓舞曲当然就是跳舞用的曲子,听这种舞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舞起来」的感觉,而这张CD的演奏就有让人经验的感觉。我没有预期到这个室内乐团竟然把莫扎特的德国舞曲演奏得那么鲜活,我认为这是第一流的演奏。更巧的是,这么好的演奏竟然刚好配上了那么杰出的录音。请记住,它是在Bratislava的Moyzes Hall录下的,可惜没写录音师的名字。以后您在买Naxos的CD时不妨特别留意这个乐团与这个录音场所,这个组合一定还有宝贝的。
难关
低音部弦乐器所塑造出来的弹性一定要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弹性,整首曲子就会缺乏活力,听起来会死死的。那就是因为低频向下延伸能力不佳所致。高音部的弦乐群一定要有光泽发出来,如果没有光泽就等于没有甜味,那么整首曲子也会听来干涩无味。当然,木管也要有光泽。同样的,如果没有光泽,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中、高频没有达到平衡的境界。如果听这张CD时低频没有弹性,中、高频没有光泽甜味,那就表现您的音响系统病了。

54 圣桑:动物狂欢节 Argerich、Frieire 、Kremer、 Van Keulen vMaisky等合奏 Philips 416 841-2-专测小型合奏之三
入选原因:
光是看那些演出名单,就可以知道这是很不容易出现的梦幻组合。当然,秀出来的名字只是其中大牌,其它中牌小牌的名字您就自己看封底吧。老实说,这是很斯文的「动物狂欢节」;而且与管弦乐版大异其趣。然而,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诠释,所以我才特别喜欢。当然,我不会忘了告诉您,这张Philips的录音简直就是典范中的典范,无论是乐器的质感、音质音色都正确极了,也美极了。在此我要说:「Philips录音万岁!」
难关:
我要综合的说,如果您听不到小提琴既细又甜还有清楚的质感,那么请不要怪录音,要先检讨自己的系统。如果您听不到钢琴与低音提琴美得让您打颤的质感,也请不要怪别人。还有,第八轨请听听看,那琴声的美以及擦弦质感的清楚、箱板振动的细微质感都出来了,您有听到吗?简单的说,听这张CD不被它的录音之美感动就是一路错到底。

55 彼得与狼/青少年管弦指南/基杰中尉 杜拉第指挥,史恩康纳莱旁白 London 444 104-2-管弦乐团单弦乐器测试
入选原因:
这三首曲子通俗得很,为什么偏偏要选这个版本?第一、「彼得与狼」与「青少年管弦指南」这二首合在一张CD,而且二首都有旁白说明,很清楚的说明现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第二、它的录音无论是音质音色、或是各种乐器的质感都是第一流的。第三、它的旁白者是影星史恩康纳莱,大家对他的声音并不陌生。基于这三个原因,所以我们选这个版本来让不听音乐会的音响迷了解正确的乐器音质音色。最后,「基杰中尉」就算奉送吧!
难关:
二首曲子一开始的乐团调音像现场吗?一定要像才行。小提琴群不甜吗?涩涩的吗?会刺耳吗?这些当然都不对。弦乐群厚吗?如果听起来是薄的就错了。木管是否声音圆润音像庞大?铜管有没有厚度?有没有光辉的破金之声?没有这二样都不行。竖琴是否一个个琴声都很清楚有颗粒感?铃鼓只听得出哗啦哗啦,而没有铃振的质感吗?这也不对。猛力击钹时钹的声音会不会变得刺耳而没有质感?假若是这样那就惨了。史恩康纳来的声音瘦瘦的吗?他虽然不是胖胖的声音,但绝对是壮壮健康的。

56  The Royal Ballet(皇家芭蕾) 安塞美指挥有名芭蕾舞曲 Classic CD LDSCD 6065(2CD)-专测管弦乐团之一
入选原因:
这是一套令人很难过的CD,为什么难过呢?因为安塞美指挥的芭蕾音乐实在太美了,绝对是经典之作。听经典之作有什么好难过的?我的话还未说完。它是经典之作没错,可是它二张24K金CD却要一千多元哪!什么!一千多,那要考虑。难过的关键就在这里,这二张CD实在录得太好了,它绝对是管弦乐录音典范中的典范。听过这套CD,什么是正确的管弦乐录音您已经了然于胸了。所以,我建议您即使把别张CD的钱省下来都要去买这套CD。
难关:
第一个难关就是原来录音时的母带噪音您听到了多少?请注意,如果听到很少那就不妙了,因为这代表着您的低频表现与空间感都会有问题。如果您听到的噪音越多,低频表现就会越好,空间感也会越大。再来,您必需要听到很好的弦乐质感与庞大厚实的弦乐群才行,尤其是右边的低音弦乐群,那种超级质感简直美得令人难以想象。我很少在其它CD上听到表现这么杰出的低音弦乐群。如果您听了觉得没有什么,那肯定是您错而不是我错。假若以上我所说这些您都过不了关,那真是太可惜了。

57 法雅:三角帽芭蕾全曲;巴托克:舞蹈组曲 Enrique Jorda指挥伦敦交响乐团,Barbara Howitt女高音 Vanguard Classics EVC 9000-专测管弦乐团之二
入选原因:
这张CD的劲敌是Decca那张杜特华版,我比较再比较,最后还是决定选这个1960年代初期的版本。为什么?这个版本就胜在动态范围较宽、音场较宽广、乐器音色较甜,以及乐器的质感更强烈。如果要比女高音与指挥的诠释,我也比较喜欢这个版本,感觉上它比较具有西班牙的味道。而「舞蹈组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诠释。
难关:
「三角帽」一开始的女高音与后面的人声够不够现场感?响板的声音质感够好吗?堂音怎么样?会不会强到变噪音?短笛的声音会不会太刺耳?整张CD有没有充满活力的活生感?请记住,一定要有。整张CD听起来是不是太吵?请记住,太吵就不对了。在「舞蹈组曲」中各乐器的质感够强烈吗?请注意,一定要强到临界点才有味道。弦乐群的粗糙质感以及管乐的庞大爆烈破金质感会感动您吗?如果不会,那就太可惜了。

58 科达伊:哈利亚诺斯,孔雀等凯泰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443 488-2(2CD)-专测管弦乐团之三
入选原因:
丰润自然的管弦乐演奏与迷人的演员旁白表现让人一听就不忍停下来。拟舞台现场的各种音效与角色位置安排自然生动,超大的音场绝对令人印象深刻。演员唱作俱佳的表演以及克尔提斯的伴奏让人饱尝音乐飨宴,弦乐群的厚实摩擦质感令人着迷。
难关:
旁白的声音中气够不够饱满?男声像不像胸腔腹腔广大的人所发出的声音?一些拟现场的音效旁白够不够真实?单簧管与男声形体是否一样的「圆滚」。其它每一样乐器的形体是否浮凸,人声是否像站在舞台上般活生?

59 The Immortal Works of Ketbey ; Violin Encores (凯特尔贝的不朽之作;小提琴返场作品)埃里克•罗杰斯(Eric Rogers)指挥皇家爱乐与合唱团, London 444 786-2-专测管弦乐团之四
入选原因:
这也是一张Phase 4再版录音。入选的原因当然分演奏与录音二大项。先说演奏方面,英国轻古典作曲家Ketbey的脍炙人口作品都在里面,如「波斯市场」、「中国寺庙花园」等,听了如果您不喜欢才怪。其次,下半段的小提琴昂可曲更是曲曲精彩,在LP时代就已经人手一张,不听绝对遗憾终生。至于录音的成就,最迷人的就是一切都很「大腹」饱满,尤其是弦乐群,简直就迷死人了还有,Sakonov那把小提琴可说是油光甜润,不由您不喜欢。
难关:
弦乐群如果不够「大组」,那绝对是说不过去的,您一定要深自检讨。各种乐器的质感如果不够鲜明,那也说不过去。音场内乐器的高低感如果听起来不明显或没有感觉,那也相当糟糕,一定要找出原因。Sakonov的小提琴有没有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如果没有光泽,而且还会刺耳,那一切都完了。

60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斯拉夫进行曲;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等。史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与皇家爱乐 London 443 896-2-专测管弦乐团之五
入选原因:
史托科夫斯基是本世纪指挥中的音响魔术师,他所录过的好录音不知凡几,如果录音年代是在1958年之后的,我的经验是几乎都可以买。他所录的唱片质感都非常直接而粗糙,尤其与弦乐群与铜管,往往可以「爆烈」来形容。除了音响效果绝佳之外,他的演奏几乎都与众不同,有他自己独特的改编方式或味道,因此,听他的诠释也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总之,无论在音响效果或诠释上,他都是天才。严格说来,这张CD稍嫌「粗暴」些,但是刚好可以用来测试音响器材,所以还是选它入榜。
难关:
第二首「荒山之夜」非常爆烈(其实每一首都差不多),可说已到了正常音响系统的临界点,所以,如果您觉得无法忍受,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就是过了头,反之,如果您觉得不爆烈,那么就是还未到临界点,如果觉得很刺激很过瘾,那就刚刚好。Phase 4 的音场都很庞大,力道也特别有劲,如果您听来音场窄窄,声音软软,那就离谱了。整张听下来,如果您没有电光石火,银花迸射的感觉,那也不对。建议您先听第五首,保证让您感动!

61 马勒:少年的魔法号角塞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费雪迪斯考,舒娃兹可芙 EMI 7 47277 2-专测交响曲之一
入选原因:
男中音费雪迪斯考的声音饱满温暖,女高音舒娃兹可芙婉转甜美,弦乐群无论在弱奏或强奏时都能表现出很自然的质感,音质与音色自然且美,整体管、弦乐具有甜美温润光泽松软的特质。第五首与第六首尤其值得注意听。
难关:
钹的声音不能细碎得尖起来,要细碎而又有薄金属互击的质感。一开始的鼓声要低沈而有向下延伸的软性振波,如果鼓声没有弹性、空空的就不对了。费雪迪斯考的声音唱到强音时也要饱满而不撕裂。三角铁的敲击要清澈甜美带厚实质感,不要过度的尖薄。

62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管弦乐团 CBS MYK 36720-专测交响曲之二
入选原因: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的版本何其多,但是,如果您没有华尔特的这张,那么您肯定失落了珍贵的宝贝。为什么?因为华尔特的诠释让人感受到最恬静、最圆融的「田园」。而且,这张「田园」的录音也是经典中的经典,管弦乐的和谐程度充分达到了「交响」的精义。它完全没有突刺,完全没有压迫感,音质与音色的美就这样淡淡的表露出来。听过这张CD,我相信您已经学习到如何去判别好的管弦乐录音。最后附带一句:购买时请认明这个封面,这是美国版的。
难关:
假若您听了这张CD觉得平淡无味,那么您的音响系统就真的无味极了。假若您听不到弦乐的美妙质感,那么您的音响系统肯定欠缺质感的表现。假若您听了认为音质不甜美,那么您所有的CD听来一定也不会甜美。假若您听来觉得低频没有弹性,那么我保证您的音响系统低频有问题。假若您听来觉得太瘦不丰润,当然,您的音响系统的确声音太瘦了,而只要声音一瘦,音响效果就完蛋了。

63 帕格尼尼: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萨拉沙特:卡门幻想曲帕尔曼小提琴,Lawrence Foster指挥皇家爱乐 EMI TOCE-3019-专测协奏曲
入选原因:
这是日本Toshiba/EMI所再版的2088系列。所谓2088就是以20Bit、88.2KHz超取样来制作CD。理论上这会比传统的方式还好,不过转制过程中仍有许多变量会影响结果,所以,一切还是要以耳朵验收。这张帕尔曼拉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验收通过的杰出录音。整张CD中丰厚无比的管弦乐肯定会震撼您的心,细碎有厚度、又带有低频垫底的钹一定让您竖起耳朵,还有,甜美富质感的小提琴表现当然是主角。当然,您可以把帕尔曼的帕格尼尼拿去与阿卡多较量;也把他的「卡门幻想曲」拿去与慕特较量。我保证这几个版本都是一时之选。
难关:
如果有谁认为从一开始份量就很重的钹并不迷人,那么他就不必听下去了,尽快开始重新调整吧!如果有谁认为帕尔曼的小提琴声音不甜不美没有质感,那也尽快彻底检讨。假若您的钹声会尖,而且钹底下的低频不够丰润,我想这是您因低频不足导致了高频太突出。还有,如果您听不到模拟母带衬底的呼呼低频杂音,那也表示您的音响系统低频的量还不够。低频的量感如果不够,音场就会变窄,真实的空间感也不容易表现出来,您有这些毛病吗?

64  Pomp & Pipes  Frederick Fennel指挥Dallas Wind Symphony(弗雷德里克•芬聂尔指挥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 Paul Riedo, Organ Reference Recordings RR-58CD -专测管乐合奏
入选原因:
Frederick Fennel可以说是目前世上指挥管乐合奏的第一高手,无论是以前在Mercury、Telarc所录、或是现在在RR所录,可说几乎都是张张精彩。这张CD则比以前所录更精彩,因为除了管乐与大鼓的优秀表现之外,还加入了震慑人心的管风琴。当然,管风琴并不是经常震慑人心,它也表现出很多的柔情。当管乐单独出现时,请仔细欣赏它们的质感与音色,最后,它宽广的动态范围也是罕有的。
难关:
如果您听这张CD只感觉到吵杂,越听心里越烦,那就完全错了。如果您听了不觉得管风琴有什么了不起的震撼力,那也不对。假若您听了第四轨之后还是无动于衷,那该彻底检讨了。如果您听完整张CD觉得有气无力,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您的音响系统整体动态范围一定不够。

65  Braggin' in Brass 帝国铜管五奏奏 Telarc CD-80249 -专测铜管之一
入选原因:
帝国铜管五奏奏的录音很多,但是我偏偏只选这一张,原因何在?第一、曲子真正好听,全部十七首曲子都是选自爵乐名家的名作。第二、铜管的表现亦庄亦谐,音响效果绝佳。温暖的铜管、光辉的铜管、厚实的铜管、破金质感的铜管到处都是,唯一没有的就是尖瘦的铜管。第三、其它伴奏乐器如斑鸠琴、钢琴、贝司与鼓也都表现杰出。
难关:
铜管最难表现的地方在于既要光辉灿烂,又要温暖柔和;既要有管壁振动的破金之声,又要有铜管本身的厚度与质感。不用说,这些要求在这张CD中完全验收通过。因此,如果您觉得小喇叭太吵,声音没有厚度当然是不对;如果您觉得伸缩号没有叭叭声的质感,当然也错。对了,如果土巴号没有那种大管子挤声音出来的咕鲁质感,那也不及格。我无法特别说哪一轨要测什么,几乎每一首曲子都包含了所有对铜管质感、音质、音色的要求。简单的说,如果您听到的铜管是会吵的、瘦的尖的,那就是错的。

66 Trumpet Spectacular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辉煌壮丽的小号-昆泽尔指挥辛辛那提流行乐团); Doc Severinsen, Trumpet Telarc CD-80223 -专测铜管之二
入选原因:
这张CD中的主奏小喇叭技巧出神入化,吹奏的速度要多快就多快,音色的变化要多少种就有多少种。这张CD中的伴奏乐团录音是Telarc诸多张典范录音之一,弦乐群既柔细又不失擦弦质感,大钹互击之下既清脆又细碎还有低频震波,大鼓一敲既软又沈还具有震撼力。还有,十二首改编自古典名曲的内容皆精彩极了。有这三大原因,无疑这张CD会出头天。
难关:
从第一首开始,如果您所听到的小喇叭是尖尖瘦瘦的,没有厚实温暖质感的,那就不必再听下去了;同样的,如果您听到的伴奏乐团不是温暖厚实,大鼓大钹一敲既软又沈还有澎澎余震的,那也不必听下去了,因为,您已经离题太远了。请切记我所说的:小喇叭即使再嘹亮也不能尖瘦刺耳,它还是会有厚度与温暖的音质。

67  Ebony Concerto John Bruce Yeh单簧管,Depaul University Jazz & Wind Ensembles Reference Recordings RR-55CD -专测木管之一
入选原因:
除了单簧管的杰出演奏外,很难得的这里收录曲子的配器很独特;曲名虽怪,但却很好听,对于拓展音响迷的音乐视野有正面的帮助。当然,录音的效果已经好到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不仅仅是木管的部份录得好,连其它所有的乐器音质、音色都录得美极了。大鼓虽然轻轻的敲,不过那种远远传来的震波却是那么的清楚;音场开阔饱满,活生生的就是一个小乐团在前面演奏。
难关:
第一轨如果听起来觉得吵杂刺耳、越听越烦躁的话,那就完全破功了,不需要再听下去,完全不及格。如果第一轨听起来能够感觉到录音真好,那就对了,接着的第二轨就会令您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铜管听起来有破金之声的质感吗?如果没有,不行!感受得到低音管的簧片催动气柱的美感吗?没有?那也不行。

68 Stolen Gems James Campbell & The Allegri String QuarterMarquis Classics Erad 119-专测木管之二
入选原因:
这是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钢琴、打击乐器的组合,所演奏的曲子也都是珠玉般的小品。单簧管手出神入化的演奏是入选主因之一,珠玉小品的动听是入选主因之二,自然已极的绝佳录音是入选主因之三。
难关:
听得到单簧管圆圆的气柱吗?单簧管吹奏高音域强音时会刺耳吗?弦乐有没有擦弦质感很好的黏滞感?单簧管吹到较低音域时有没有松软的美感?请注意,单簧管的声音形体如果扁扁瘦瘦的都不对。

69 明星打击乐第一集 Harold Farberman改编,明星打击乐团合奏金弦天碟 GSCD 005-专测打击乐之一
入选原因:
从没听过打击乐的声音可以用「甜美得出汁」来形容,这是我所听过唯一的一张,后来录的几集虽然都很好,但是都没有第一集这么「甜」。它的甜还不只甜,可说已经甜到可以看到淋上蜂蜜的光泽。除了甜之外,紧紧跟着打击剎那质感而再生出来的柔软弹性也是一绝,此外,每一件打击乐器延长的声音在空间中的回荡也勾勒出无比清楚的空间感。
难关:
请注意听有些地方出现的拍手声,那些拍手声要有「肉声」,而不是太高太尖锐的啪啪声。听不到很多的堂音就不对,听不到柔软的打击质感也不对,听不到甜美的音质更不对。每一件乐器的质感都是无可怀疑的真实,如果您动了疑念那也不对。

70 Unlikely Silhouettes打击乐-卡门 Mark Gorenstei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Yuong Russia" Pope Music PM 2002-2-专测打击乐之二
入选原因:
打击乐「卡门」有好几个版本,就属这个版本的音质与音色最美。全套Cello器材以及Nagra录音座,加上Gene PopeⅢ自然不夸张的录音个性,造就了这张杰出CD。这张CD的录音电平稍小些,请加开音量。但是要注意,它的动态范围非常宽广,小声的时候会微弱到您要竖起耳朵,大声时又会让您担心喇叭受不了。超凡的动态范围以及既松软又有极快速度感瞬时反应的表现往往会令人赞叹不已。
难关:
您认为这张CD的声音软软死死的不够劲吗?请您先检讨自身系统的瞬时反应与动态对比。您觉得弦乐群不够温暖甜美、而且太瘦还有一点涩吗?这就不对了。您在听第十轨极弱的声音时还听得到整个完整的音场、空间感以及所有乐器的演奏吗?听不到任何一样都不对。您听第十三轨时享受到厚实的弦乐群吗?要真的很「厚实」才对。还有,第十三轨中极强与极弱的对比以及各部细节表现能令您感动吗?如果真的感动,那就对了!
第五部分:非古典部分(71-100)
非古典包含得非常广,有流行音乐、有New Age音乐、有电影音乐、有爵士乐、特殊音效,甚至还有台语歌以及国乐。此外,还特选了几张可以测试各种项目的综合测试CD。它的丰富多样可以为您在测试之余,带来很大的聆乐乐趣。

71 Fairy Tales Odin CD-03-专测人声之一
入选原因:
这张CD最早以LP形式进入台湾,当时即脍炙人口,制成CD之后依然历久不衰。它最迷人之后就是清丽脱俗、一尘不染,无论是人声或伴奏的钢琴都像是活在天上童话故事中般的纯洁。这是1982年的数字录音,堂音自然幽邈,人声与钢琴的质感都非常真实,歌曲更是百听不厌。
难关:
钢琴的音粒够不够饱满?人声中气足不足,假若您听这张感觉到它不食人间烟火到太瘦的程度,那肯定是错的。无论是人声或钢琴,肯定都是既饱满而且还带有甜味。千万记得,要有甜味,否则就是有问题。

72 Kari Bremnes:Gate Ved Gate Kirkelig Kulturverksted FXCD 143-专测人声之二
入选原因:
听不到十秒钟,会误以为是Esther改了个名字到KK唱片公司来录音了,那种丹田特别有力的歌喉、那种歌声的特质都像极了。伴奏的乐器很简单,却也因此而特别凸显了她的歌声,那是带着野性、带着蔑视世间、带着悲悯上帝儿女的歌声,直接、有力,没有丝毫软弱之处。无论是人声或是伴奏的乐器都具有振破喇叭纸盆的企图。
难关:
人声的形体够不够大?如果瘦瘦的就离谱了,您要想象她像个巨人般而不是林黛玉。每样伴奏乐器的形体够不够大?够不够强劲?如果瘦小软弱,那当然是错的。歌手的唇齿音会不会尖得让您受不了?如果是,那您的高频太多了。贝司够不够沈?够不够弹性?与大鼓的噗噗声配合得迷人吗?吉他够不够清脆与甜美?如果都没有,那更要检讨了。

73 Lori Lieberman: A Thousand Dream Pope Music PM 1001-2-专测人声之三
入选原因:
Pope唱片公司的录音不一定有很多爆棚或刻意制造音响效果的地方,但是,「自然」绝对是他家的最高宗旨。无论是人声或乐器,有时候您会怀疑这些声音是透过麦克风、录音器材再生出来的吗?因为它太直接了。也就是因为非常直接自然,许多人的音响系统再生不出这么纯的味道,就误以为他的录音淡而无味。其实,他们可能习惯于把加了味精的清水当成老母鸡熬成的高汤。我会选这张CD的原因无他:它不施脂粉,非常纯朴,这是许多音响迷必须认识的真面目。
难关:
对于许多人而言,要他们品尝纯正不加味精的高汤,在口味上恐怕要慢慢调适,这张CD的功能也在于此。您会觉得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没有光彩吗?如果是的话,恐怕您的系统太暗了些。您会觉得这张CD的人声与乐器都死死的吗?如果是,那也表示您的音响系统活生感不够好。请记住:这张的录音非常自然无染,如果您能尝出原味,那才是对的。

74 This Is The King's Singers EMI CDC-7 49118 2-专测人声之四
入选原因:
六个男人,他们运用嗓音所创造出来的声音效果几乎是举世无匹的,六个男声,他们所唱出来的歌声几乎是天上才有的,六个男人,他们有幸遇上了对声音认识很正确的录音师。也就是因为这三个原因,所以这张CD能够进入榜中。如果您不相信它录得很好,可以直接听第三轨一开始的弦乐伴奏,那简直就是发烧级的自然录音。如果您还是不信,再跳到第六轨去听钢琴与合唱,听了保证您要感叹。假若您还是嘴硬,我要请您听第八轨。若是您仍不为所动,那么我不得不判定您是聋子。
难关:
您是否随时感受到男低音铺在最底层的温柔美感?如果没有,那就是您的中低频不够饱满。您是否觉得男高音清亮温柔圆润,而且甜美极了。如果没有,那就是中频与中高频太瘦了。第十五轨就是被选入B & W测试片的那首,您能否感受到极大的空间感以及每个人不同的位置?还有,每个人的嗓音质感是否非常鲜明?合唱时是否融合无缝?

75 Janis Ian: Breaking Silence(打破沉寂) Morgan Creek 2959-20023-2-专测脚采大鼓与吉他
入选原因:
老实说,这张CD无处不美,包括人声以及所有伴奏乐器的音质都美极了,它绝对可以归于测试人声类。可是,为了达到另外的测试目的,我特别凸显脚踩大鼓与吉他。我们都知道光是脚踩大鼓的声音是硬硬的,没有弹性,然而在加上贝司一起弹奏之后,脚踩大鼓同时有冲击性的噗噗声以及低沈有弹性的尾音,这样就造就了很迷人的脚踩大鼓声。这张的脚踩大鼓就是这样的美妙,而吉他的声音更是清、脆、细、致中还保有真实的弹奏质感。
难关:
如果感觉不到够沈够弹性够份量的脚踩大鼓噗噗声,那就表现您的低频与极低频量感都不够。如果脚踩大鼓的噗噗声不够饱满,那么整张CD也就不会出现一种柔韧的音质。脚踩大鼓除了低频的量要够之外,速度感也要够快,如果踩起来软趴趴的,那也不对。吉他的音质要有弹片或指甲接触到钢弦的那种清脆的微振感,此时吉他琴身的共鸣也要听得出来。至于吉他的音色那更要具有温柔的美感以及蓝天的爽朗才行。如果您无法体会这种音色,至少也要感觉吉他声是甜的才对。

76 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Geffen GED -24725-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一
入选原因:
这张专辑我相信是Eagles合唱团有史以来录得最好的一张,TAS有挑他那张「亡命之徒」入榜,可惜我一直无法欣赏到那张专辑的美处,可能是我的版本不对吧!不过,我相信说这张CD录得好应该不会有争议。饱满的人声,结实的吉他声,低沈有弹性的贝司与鼓,所有乐器与人声的质感都很鲜明,以及庞大的音场是这张CD最迷人的地方。如果说有缺点,那就是有些曲子的唇齿音稍强了些,不过无伤大雅。
难关:
首先找有拍手的段落来测,如果拍手声音太亮太吵,没有掌心肉互击的厚度与质感,那就不对了。脚踩大鼓与贝司一起合奏时的低频效果够不够软?够不够沈?是不是还带有一点弹性?如果没有,那就表示低频量感不足。主唱的人声唇齿音是不是太重?一点点没关系,但如果重得吱吱作响,那就表示中高频的量感太多了。吉他声音甜不甜?如果不甜而干干的,那就表示高频延伸不够好。还有,吉他声结实不结实?如果不结实,就表示中频不够饱。对了,音场够不够宽广、人声音像够不够大呢?如果听起来音场不够宽,有一点缩缩的;人声的音像不够大,那一切都完蛋了。

77  Leahkastin/Unfolding拉普人之歌 Mari Boine演唱 Verve 523889-2-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二
入选原因:
这是改良式的原住民之歌,从歌声的强烈情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极地原住民的怨叹。歌声有时激昂,有时又那么悲戚;有时像吶喊,有时又显得那么无助。单是听她的歌就值得入选,更不要说录音精彩极了。每一项乐器的质感都那么的直接,直接到有一点粗糙,好像每一项乐器底下都连着低频震波般(这种感觉很难形容,一定要低频表现良好的系统才感觉得到),人声则更是饱满有力,充满野性之美。
难关:
第一轨的人声够饱满吗?太瘦就不对。鼓声会不会震到胸口上?鼓声下的贝司音阶够清楚吗?空间中的回声够清楚吗?小提琴声会不会刺耳?如果小提琴声会刺耳就不能过关了。第二首只有清唱,但是她就像在您前面一公尺距离般那么近。第三首的手鼓质感非常好,小提琴则很温柔,更难的是每二下接连的低频之后有没有震波出现?第四首的低频更是一直低沈又猛力的搥打,如果没有感受到低频的震撼都不对。总之,直接、鲜明、狂野、吶喊是这张CD的特质。如果您都感受不到,那就要检讨了。

78 Urna Chahartugchi蒙古之歌Klang R?me 30200-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三
入选原因:
老实说,我必需坦承,我会将这张CD选入榜中最大的原因是歌声太令我感动了,反而,录音效果是其次的考虑。您一定看不懂这张唱片的标题与演唱者,但是看唱片封套上的人物又是东方面孔。告诉您,她是蒙古人,而她唱的歌是蒙古草原的歌与即兴演唱。乐器伴奏只有二个人,一个人弹吉他或曼陀铃;另一个则弹像类似鲁特、吉他的Zither拨弦乐器。您一定猜想蒙古草原的歌一定很豪壮,刚好相反,她唱的是非常柔美、非常轻声、非常委婉、非常欢悦的蒙古草原情歌。与「拉普人之歌」相比,拉普人是苍凉悲壮的,而蒙古情歌则羞人答答、情长意浓。当然,人声与乐器都录得非常非常的自然。
难关:
这张CD里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也就是因为很单纯,所以伴奏乐器与人声的音质、音色、各种质感等无所遁形。那些简单的伴奏乐器是不是带有弹性?是不是坚实中带软?是不是有甜味?人声细细甜甜的,音像不是很大的那种,但是突然拔尖唱起来的那种「上升速度」非常惊人。她的唱法完全是用喉音唱的,不似西方发声法,也就是如此,所以人声的质感非常清楚。

79 Michael Allen Harrison: Matter of Time Sheffield Lab 10060-2-F-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四
入选原因:
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发烧唱片公司中,我一直认为Sheffield Lab 所录出来的音质是一绝。只要是录得好的CD,就会出现他家那种令我感动的特殊味道音质,那是一种既柔又有弹性,而且音质无比醇美的声音。除非在Sheffield Lab 唱片的身上,否则您很难听到它。可惜我听过许多人家里的Sheffield Lab 唱片,不是软趴趴无精打彩,就是有点浑浑的。现在,这张CD可以作为Sheffield Lab 唱片声音特质的代表,只要您能体会我所描述的,而且能被感动,那么您听到的就是正确的声音。
难关:
您会嫌这张CD的声音软趴趴吗?如果会,那就表示您的速度感与瞬时反应都不足。您会感觉这张CD的音质死死不柔没有弹性吗?如果会,就表示您的低频表现有问题。告诉您,只要您听的是喇叭花的CD,就一定要享受到既柔又纯,而且还带有弹性、速度感、清楚质感的声音。如果这其中缺一,就表示音响系统有某方面的问题。您知道吗?那低频柔得简直就像南风加上无影脚,那钢琴又柔又刚又甜又美的质感真是无法形容。

80 台湾人郭金发主唱,张弘毅编曲太笙唱片 TSCD -8702-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五
入选原因;
不要以为男低音都是西方人的天下,我们台湾其实也有一个郭金发。郭金发的低音厚实饱满自然,兼有温和的震撼力,唱起台湾民谣来特别有一种别人难及的憨厚韵味,充分表现出老一代台湾人的特质。在今天台湾年轻人已经忘却民谣而跳起黑人街舞的时代,或许这张CD中的十二首台湾民谣可以唤醒年轻人心中的稻香味。当然,这张台湾人所以会入榜不只是郭金发的歌声,还有张弘毅的编曲以及王基光的录音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难关:
第一首(其实应该说每一首)的脚踩大鼓与贝司同步合奏的低频厚不厚?沈不沈?如果不厚不沈,那么郭金发的声音保证也就不够厚。第三首郭金发的歌声又低又厚音像又大又凝聚,您能感受到这些美感吗?第四首郭金发的低沈喉音会发出震撼感,您听得出来吗?这一首曲子弦乐群之外的其它乐器的质感也录得很好,弦乐群则有录音室录音不够自然的小缺点。其实,在每一首曲子中,郭金发的歌声都会有低频的震撼力,那种震撼力既低沈又温和,这是非常迷人的特质。

81 今夜来去听阿吉仔念歌卷一、卷二金圆唱片 KYD 020、021-人声与乐器综合测试之六
入选原因:
雅弦录音室的老板陈健平本身是个音响的大发烧迷,用过的器材不乏类似Wilson Audio Grand SLAMM之流的东西。不论他录过多少好作品,阿吉仔这二张CD一直是音响圈中最受欢迎、也最感亲切的录音。下次如果您在音响大展中看到一位瘦瘦高高、蓄着长发的人,他可能就是陈健平。这二张CD第一迷人的地方是阿吉仔那低沈深情柔婉悲戚的歌声,他唱出台湾人数十年的悲哀。第二迷人的地方是陈健平的录音,他所录出来的弦乐群以及低音效果是台湾唱片中罕有的高水平。
难关:
第一卷第一轨的「序」弦乐群录得非常柔美有质感,而且有很自然轻松的向下延伸美感。往后的几首也都是这样,假若您听到的不是很柔美的弦乐,那就不对了。阿吉仔的旁白声可以允许有一点的唇齿音,不过不能太重,如果太重的话那就代表您的中高频处太突出。阿吉仔的歌声刻意控制得很低沈很柔,如果您听起来会有硬调的感觉,那也不对。脚踩大鼓与贝司一起下拍子时的噗噗声效果很好,它是既软又有弹性的,假若您听不到这种噗噗声,那就代表您的低频有问题。

82 Concierto De Aranjuez Hiderto Kanai Quintet Three Blind Mice TMB CD 5012-专测中音单体承受能力
入选原因:
我一直迟疑要不要让这张CD入榜,因为它太暴力了,简直就是喇叭中音单体的杀手。后来想想它的演奏虽然非常夸张,但是录音却是非常自然,因此最后还是让它入榜。请注意,它可不是古典的「阿兰费斯」吉他协奏曲,而是爵士五重奏的「阿兰费斯」。内中有几位爵乐好手尽情的改编几首名曲,将他们的技巧以及乐器的性能极限发挥到极致。多可怕!您将听到高音萨克斯风的狂飙,钢琴强烈的打击,以及贝司肆无忌惮的猛弹猛锯。而这些声音又大多冲着中音单体而来,简直就要把中音单体摧毁才罢手。当然,当他们力气用尽之后,也展现了温柔的一面。
难关:
第一个难关就是一定要开大声。如果您觉得开大声会吵得令人受不了,那就不必听了,这表示您的中音单体承受不了。第二关是质感,如果您觉得还不算吵,但是听得出每种乐器很鲜明的质感吗?如果听不出美妙的质感,那也表示不能过关。第三关就是非常快速的速度感与瞬时反应,如果听起来有一点软趴的感觉就错了。第四关是乐器形体要超大,如果没有超大那也不对。第五关就是:建议您不要买这张CD算了,因为您的中音单体一定承受不了的。

83 Girl Talk Tsuyoshi Yamamoto Trio Three Blind Mice-专测中低频驻波
入选原因:
首先,我是因为第一首歌实在非常迷人,所以想选它入榜。但是,我不能因为一首歌好听就选它,所以找到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它的贝司可以测中低频驻波。只要您听到贝司弹出来的声音形体有过大的地方,那就是驻波所在。不过,如果偶而有一、二个驻波并无伤大雅,每个房间都会有的,但是如果一直轰轰作响,那当然太过分了。除了贝司测中低频驻波之外,其实也可以测钹,那钹声肯定是很脆很甜很美的。
难关:
每一个弹出来的贝司声形体是否都一样大?不能有些音很肥,有些音很瘦,很肥的地方是驻波,很瘦的地方是不足。最好的状态就是既结实又低沈,还有清楚的质感。脚踩大鼓虽然躲在背后,但是噗噗声是否够清楚?如果浑浑的那就糟了。第四轨每一种乐器可说都像一粒粒滚动的东西,速度既快又利落,钹更是清脆甜美,如果您对此处的钹无动于衷,那就太可惜了。

84  ThePower and the Majesty Mobile Fidelity UDCD 504-专测特殊音效
入选原因:
我第一次听这张CD时还是LP时代,当时就非常感动,因为录音实在太逼真了(不是夸张),逼真到令人感动不已。为了选「刘汉盛榜单」,我再度翻出这张至少七、八年没听的片子。隔了那么多年,结果我还是很激动:它自然得让我分辨不出是喇叭发出的声音、或是外面真的有雷雨。请不要误解它是为音效而音效,我选它的原因是它实在太「自然」了。
难关:
第一轨的雷声并不暴烈,那是远近皆有的雷声,然而,如果您没有在旷野闻雷的那种自然空间感,那您就还无法体会这张CD录得多好。再者,雨声下在地上应该要有答答触地声,如果没有那种硬朗的触地质感,那也不对。雷声与雨声交织时会产生前后非常好的层次;大雨小雨以及积水的声音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这些都要清楚的表现出来。至于火车,那更是活生生的宽广音场之美。那音场有多宽广?您眼睛能够看多远、耳朵能够听多远,音场就有多宽广深远。假若这些您都感受不到,那真的要好好检讨。

85 麦克风 Tacet 17-综合测试片之一
入选原因:
这张CD里的主角并不是作曲家或演奏家,而是麦克风,特别是电容式麦克风。从1927年起,电容式麦克风就一直被用到现在。从这张CD里的录音来听,电容式麦克风无疑完全捕捉了自然的乐器声音,而且一点细节都不遗漏。Tacet唱片公司为了证明电容式麦克风的优点,特别从自己的唱片中选录了这张精选集,它让我们尝到了音乐之国奥地利的高录音水平。在说明书中,制作人告诉您每一首曲子是用什么麦克风录的,还附有照片,真是珍贵的资料。听了这张CD的真实自然录音,心中真是充满感动之情。
难关:
请注意,这张CD里的每一曲都要有很饱满的声音与闻得出甜味的音色,乐器的形体如果瘦成细线那就太对不起录音师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听得到大钢琴长弦的振动吗?踏瓣的延长音您听到多少?您感受到低音键的坚实震撼感吗?如果都没有,那您所听到的离「真实」还很远。

86 A Tribute John Bowers 精选各家之长 B&W 010-综合测试片之二
入选原因:
B&W的音乐、音响专家为您精选出各式各样的古典音乐,有管弦乐、有管风琴、有小型合奏、有古乐器、有歌剧人声独唱合唱等,最后还有电台访问B&W创办人John Bowers的片段。这里面所选曲子完全以自然的录音为最高原则,它让您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请依照内中十七首曲子的唱片编号去找齐这十七张CD,保证都是绝佳录音。
难关:
第一首混在管风琴里的低音巴松管听得出来吗?第六首的女声会不会变尖?古乐器有没有甜味?第七首是不是很松软柔美?单簧管按键的声音是不是很清楚?第八首是不是很松软?第十二首那些人是不是活生生?总之,整张CD如果会刺、会硬、会薄、会紧那就不对了。

87 Test CD 4.1 Opus CD 19400-综合测试片之三
入选原因:
假若您经常去听现场音乐会,就会同意我这样的看法:这张CD的录音实在是太真实了,真实到聆听者与乐器之间没有麦克风的存在。再加上刻意选了十七种不同类型的录音收录成这张测试片,对于音场的表现、音色以及动态等都有其独到之处,所以我当然要选它入榜。
难关:
第一轨从头到尾都有木管按键的活生杂音,您听得清楚吗?还有,这是十二位木管乐手在大教堂内的录音,空间感够大吗?第二轨演奏者有时还会跟着哼唱几句,您注意到了吗?钢琴如果不够晶莹扎实饱满,鼓刷如果不够清楚,那都不对。第三轨是在音乐厅里录的,您可以听到侧壁传回来的堂音吗?弦乐够甜够光泽吗?如果涩涩没有光泽那就严重了。第四轨的钢琴够干净利落吗?速度够快吗?如果拖泥带水那也完蛋了。第五轨精彩的地方是那二支巴松管,您听到它们很真实的质感吗?您听到空间的回响吗?如果您觉得它们的声音不美,那当然不对。总之,整张CD中的十七首曲子都是质感非常真实,音质音色非常美,乐器形体非常饱满,空间感非常好的录音。如果您听来不会感动,那就是错的。

88 Living Stereo Sampler RCA 74321 27306 2-综合测试片之四
入选原因:
这张CD总共选了RCA Living Stereo时代的十七首曲子,录音年代从1955年到1960年。这么老的录音转制成CD会好声吗?就这十七首而言,一般人会认为有些很好,有些则有待商榷。老实说,我自己也不是完全过关,但是,我却把它选入榜中,为什么?因为它是难度很高的挑战与考验。如果您的音响系统调得很好,每一首曲子您都可以听出很迷人的地方,反之,如果调整得有偏向,则有些会很好听,有些则很难听。如果调整得好,您会发现声音很直接、几乎没有染色,而且人声与乐器的质感很强烈。如果调整得不好,干、扁、尖、涩、刺、瘦、粗、硬、薄、浊、死、软、窄、慢、虚、飘等十六大缺点就会出来。祝您好运!
难关:
第一轨人声够饱满吗?堂音够清楚吗?第二轨吉他声是否太硬?第三轨的人声定位够好吗?声音会硬吗?第四轨人声真实得像没透过麦克风,您听得出来吗?第五轨铜管够饱够厚够光泽吗?第六轨小喇叭有没有厚度?没有就错了!第七轨Jim Reeves的嗓音富磁性到会让空气产生粗糙的振波,您感觉到吗?第八轨的合声太美了,如果您不会感动就不对。第十轨的拍手声如果太亮或听起来像一片噪音都不对,要有肉与肉接触的质感才行。还有,像第十二轨、十四轨实在太棒了,而最后一轨的录音好得吓人。如果您没有像我这种感受,那都不对。 

89 Distinguished Friends of Cello Volume 1 Cello CAR 007-综合测试片之五
入选原因:
我并不是因为这张CD里面有曾耿元的小提琴演奏,所以选它入榜,而是因为它自然无比的录音。Cello的录音一向强调用他自己的器材,以不加料的方式来保存原音,在录音时,还会请一些人现场聆听,然后立即回放比较。通常,大家都会惊讶怎么「听不出来」是录音的。除了曾耿元之外,还有常客Gary Karr、吉他、钢琴、人声、鼓等。这些乐器与人声的录音都非常的自然,可说没有一点夸张。我想,这是原音重现的最佳综合测试片。
难关:
原汁原味如果放在被扭曲的音响系统上,您可以想象得到,所有声音都会被扭曲,以至于变成不好听。再者,原汁原味的东西最朴素,他也很容易被扭曲为没有什么味道。假若您听了这张CD而有上述二种现象,那么您的系统就必检讨了。在这张里,乐器与人声的音像都很健康的「大」,也都很有活力。如果音像细细瘦瘦的,没有活力,这些都是错的。提醒您在听第十二首时要将音量开大,因为它的录音电平较小,但是动态很强。

90 Camerata Iberia Songs and Dances from the Spanish Renaissance (西班牙文艺复兴之歌舞) M.A. MO35A-综合测试片之六
入选原因:
M.A.这家公司也是坚持用单点立体麦克风录音的一派,他们录了很多西班牙古乐的音乐,不过我只选这一张。为什么?因为这张最好听,而且最难表现。好听在哪里?那个Contratenor唱得相当好,每一首曲子也都很动听。难在哪里?那个手鼓松松软软带点垮垮的质感很难表现,如果表现得好,那也就过关了。
难关:
很多西班牙鼓乐器的声音线条都是很细的,但是细得要有质感,而且音色要有甜味。此外很重要的是要有「弦在弹空气」的那种感觉出现,如果光是细细的线条,而且不甜,没有弹性,那就难听了。Contratenor的声音要听得出是男生尖着嗓音唱的,而且要清亮又厚实。大提琴的声音既粗糙又甜美,您感受得出来吗?我说过,最难的就是大手鼓的声音,那种鼓皮的振动有点像水波振动的感觉,而且「空空」声很美。无论是比较高的音或比较低的音,手鼓的声音都很有弹性才对。铃鼓的声音如果太尖碎而没有结实的质感也不对。

91 An Evening with George Shearing and Mel Torm Concord Jazz CCD-4190-综合测试片之七
入选原因:
炙热的现场感、杰出的歌手与演奏、充满活生生动感的录音,以及非常好的乐器质感是我选这张CD入榜的原因。带有磁性的嗓音实在太迷人了,他所唱的每一首歌都饱酝至深的情感。
难关:
我还是要提鼓掌声,如果掌声细细碎碎尖尖的,那都不对。掌声应该要有厚实感,而且应该有掌肉相击的结实感,不会是一片杂音的感觉。再来,钢琴的音粒是相当大的,它既结实又圆润,弹奏的触键质感非常好。如果您听到的钢琴没有足够的泛音,没有足够向下延伸的震波,那都不对。至于人声,它的音像也是很大很结实的,而且,其声音的质感经常会有喉咙振动的感觉显现。如果您听了音像不大、磁性不够,那都过不了关。第四轨与第五轨是测试贝司的经典曲,它既沈又有弹性、既快又猛、既粗糙又柔美、既粗暴又温柔。如果您无法体会我所说的这些,那就代表还无法过关。

92 电影配乐绝地任务The Rock Hollywood Records HR 62062-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一
入选原因:
不要问我为什么会选这张CD,只要您自己听过三十秒,我相信您也会选它入榜,只要您的音响系统「正常」的话。电影我还未看过,但是弘t乐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这简直就是音响系统低频与极低频表现的大检阅;同时也是强烈冲击性的大验收。可不要以为这张CD粗暴不文,它的音乐好听极了,温柔时简直柔到骨里,强烈时又让人担心喇叭承受不起。总之,这张与下面那张「ID4星际终结者」简直就是喇叭的终结者。
难关:
您先告诉我,第一轨当音乐一出来时您听到了什么?有没有听到很低很低的极低频?有没有听到很有弹性的大鼓?有没有听到很柔的法国号?有没有听到很脆的小鼓?有没有听到很大的音场?如果没有的话,先把这张CD包起来,等以后音响系统调得更好时再拆开来听。如果第一轨就让您听得心跳加速、瞳孔放大,简直就要忍不住抓起电话告诉朋友去买一张,那么,您已经过关了。接下去的音乐您就放心享用吧!

93 ID4星际终结者 David Arnold作曲 RCA 09026-68564-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二
入选原因:
这是我所听过的第一张HDCD电影音乐,不必担心您没有HDCD译码器,只要您一开声,不必一分钟,您将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为什么?因为强烈的动态、庞大的音场以及低频、极低频的振波已经让您无暇再想其它。不要以为这是一张粗暴没有内涵的音乐,相反的,它的音质与音色都是古典音乐的最高级表现。如果您认为已经完全听出这张CD的低频与极低频,我奉劝您不要太早下定论,以后换更大的喇叭时,记得一定要再拿出来测试,它一定会让您目瞪口呆,以为是一张没听过的新CD。
难关:
您有没有觉得自己置身音乐厅的前排位置、享受着气势磅礡的管弦乐团演奏?您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椅子与皮肤同时都被低频与极低频的气流扫过?您会不会害怕邻居受不了这张CD的轰炸而报警?您有没有因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那极美的音质与音色而感动?如果都没有,那恐怕还离题相当远。

94 电影配乐1492 Vangelis作曲 Eastwest 4509-91014-2YS--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三
入选原因:
这是非常杰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杰出到可以完整测完「音响二十要」。。波涛壮阔的电子合成乐器与人声塑造出一幅宽深音场的图像,在清灵幽静时,音场内各种乐器会在空间中飘邈,它们之间的不同位置、高低感描绘出生动且不单调的音场,更重要的是,它把电子乐器做出很美的音质与音色。整体而言,它的音场可说是充满房间的,房间有多大,音场就该有多大。如果低频段表现得够好,整个音场是很饱满壮阔的,如果低频表现不佳,整个音场就是扁瘦的。这也是我选它来测低频与极低频的原因。
难关:您所听到的音场够不够深?够不够宽?如果宽、深都够了,那么请注意低频与极低频的表现够不够柔、够不够沈?一定要又柔又沈才算臻于完美。人声吟唱与鼓、低频、其它乐器之间能否听出前后层次感?还有,如果听来高频太尖,那么一切都要从头来了。各种乐器的质感呢?如果您觉得质感不好,那就有问题了。

95 电影配乐爱国者游戏 Milan 74321 10150-2-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四
入选原因:
电子乐器所作出来的音乐通常在音质上会有一点假假的,高频虽然清亮,不过甜度不够,而「爱国者」游戏混合着真、假乐器演奏所做出来的音质音色却非常的美,而且,每一样乐器的质感都真实得不得了,再加上随处可以测音场的宽广深浅、强烈的冲击性以及低频、极低频的各种艰难挑战。因此,它非常够资格来做严格的测试。
难关:
首先,您必须要听出它有一个宽广深邃无比的音场。再来,鼓声与低频是严苛的考验,这些考验在整张CD里随处都会遇上。如果您听了鼓声与低频而不会有震到心底的感动,那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还未到一个标准。此外,第一轨的鼓声够不够弹性?低频够不够沈?第二轨轻敲的大鼓是不是又柔又低沈?第三轨的人声是不是有很好的层次感?第四轨够不够爆烈?第五轨的弦乐够不够清缈细甜?第六轨鼓声要震撼,吹管声要有空气感;而且还会一直移动位置,人声要绕梁。整张CD充满非常生动的音响效果与非常美的音质,我听了很感动,您呢?

96 养峰人、雾中风景、塞瑟岛之旅电影配乐 Helene Karaindrou作曲 Milan CD CH 299--专测低频与极低频之五
入选原因:
我必需老实的说,这张CD之所以会入榜,最大的原因是我太喜欢内中的音乐了,其次才是录音效果。艾莲娜.卡芮卓这位女作曲家所写出来的音乐真的是充满着「苍凉与忧郁的地中海乡愁」,我觉得如果不把这张CD介绍给您的话,那时在是罪过。所以,即令录音还未到达我的绝对标准,我还是让它入榜。不过,第一轨与第二轨的弦乐群倒是可以测试一下弦乐群的层次感,而其它轨的音乐则各有其长,如第四轨的萨克斯风质感非常好就是一例。
难关:
第一轨、第二轨的弦乐群您听得出它们的层次感吗?如果是糊成一团那就不对了。第四轨的萨克斯风质感够鲜明吗?如果感受不到也不行。钹会不会清脆得太亮了?如果太亮也不对。贝司是不是膨胀到没有质感?第八轨的萨克斯风质感亦很鲜明,配上许多电子乐器,您能听到很多层的乐器排列层次吗?其它还很多难关,您就自己过吧!

97 Faust Elefanten乐团演奏 Klang Rume 30150-专测怪异的美感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很怪异的演唱与演奏,从唱片标题以及封面的设计上您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怪。简单的说,就是用管乐(特别是低音域的木管)、钢琴、吉他、贝司、人声、打击乐器以及套鼓所创造出来的音乐。只要您听完第一首,就会感受到他们那种无法想象的音乐表现,它怪异得极富吸引力,而且录音效果又很好,所以我非选它不可。
难关:
第一轨听起来会不会太柔太钝?如果会就不对了,它要很有活力才行。木管的空气感、质感以及乐器管状形体之美会不会让您起鸡皮疙瘩?如果不会,那也还不够正确。还有,它由人声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感也棒极了。第四轨的吉他声不知道怎么弹的,它既超大又有弹下去的那种质感。其它搭配的乐器表现更是难以形容,真是又怪异又美。第五轨那怪异表现的人声又来了,请您仔细听他们的位置与层次。整张CD共十五首,其精彩怪异之处讲也讲不完,您自己去考验吧!

98 秦兵马俑 幻想曲彭修文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福茂20006-专测中国民乐之一
入选原因:
在决定选这个版本之前,我特别又把雨果那个「秦兵马俑」的版本拿出来比较。指挥与乐团都相同,福茂这个版本是1988年录的,而雨果是1991年录的。雨果的录音一向不俗,但是,在此我要说抱歉,无论是乐器的音质、音色、声音平衡性、弦乐群与低频的表现都是福茂这个版本更胜一筹,所以我决定选这个版本。中国乐器的合奏录音本就很难,而这个版本把胡琴的弦乐群以及阮的弹拨群录得非常柔美而有甜味,至于低频的表现更是饱满。其它四首曲子也都录得很好,可以当作国乐录音的典范。如果说有一丝缺憾,那就是录音电平嫌小了些,必须开大音量听。
难关:
如果您听不到饱满的低频,那就错了。如果您听不到阮的弹拨杂音与本来的质感,那当然不对。如果您听不到二胡柔婉甜美的音质与音色,那也错了。如果您听到的唢吶很刺耳,而且没有乐器应有的质感那也不对。乐曲将结束前各种乐器层层迭迭的美感您听得出来吗?猛力搥打的鼓您感受到震波吗?最强奏时声音的厚度够吗?此时,声音应该强大而不会刺耳,而且声势惊人才对。

99黄河遥遥王宏伟演唱,赵季平作曲,胡炳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上扬 CD 904(JVC VICP-202)-专测中国民乐之二
入选原因:
王宏伟的音域宽达二个八度,唱起中国民谣来高亢入云,声音既清亮又饱满圆润,听他的歌唱,感觉比听帕华洛帝还亲切,还过瘾。中国人黄色皮肤的歌,中国人黄色泥土的味道,虽然他在遥远的黄河边,心中感觉既亲近又遥远。难得的是,这张CD的录音效果非常好,气势庞大,声音清晰,音质不错,看说明是1994年在北京电影录音棚录的。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歌手、中国的作曲与演奏,中国的录音,却由日本JVC制作发行,然后再转由上扬在台发行。
难关:
第一轨的歌声清亮高亢,如果您只听到清亮高亢而没有听到饱满,那就表示您犯有音响通病:中频不足。第二轨的钹打得很迷人,弦乐与定音鼓更是杰出。如果听不到庞大壮阔的气势,那也不对。第九轨的锣、箫录得很厚实,人声听起来会尖吗?即使再高的音,他唱起来应该都是圆润的。如果声音变尖就不对了。

100 畅响
陈建华等制作演奏畅响音乐事业出版-专测中国民乐之三
入选原因:
这是一张特殊的CD,找遍各处,就是不见CD编号,但是,我把这张CD特别安排放在第100号,原因要请各位自己体会。我选它入榜的第一个原因是内中曲意清丽脱俗、意境幽邈,闻后令人沈吟再三。第二个原因才是质感鲜明、干净,音质音色正确的录音成就。内中制作了十二首曲子,每首曲子都有特别想要表现的意念与乐器音质音色。更特别的是,它所要表现的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乐器,所以,它是一张测试中国乐器的绝佳CD。除了测试乐器音质音色质感之外,这张CD的音场宽深无比,各种自然乐器与电子合成做出来的乐器效果融合无间,成就了绝佳的录音效果。制作人兼录音师陈建华在自家录音室磨了二年的作品果然不同凡响。
难关:
大提琴、低音号、中国排笛、二胡、古典吉他、筚篥、单簧管、马头琴、箜篌、古琴以及陈建华自己的嗓音都录得非常正确,乐器与人声的形体也都饱满而大,您必须表现出这些主奏乐器的特质。如果您觉得乐器形体很瘦不丰满,那绝对是错的。如果您觉得乐器与人声的质感不直接、鲜明,那也是错的。反之,如果觉得鲜明得有压迫感也不对。如果您觉得音场不够开阔不够宽深,那更有问题。许多首的电子合成的低频刻意安排得很低沈,您感受得到低沈的美感吗?第七首单簧管之外的弦乐四重奏相关位置分得清楚吗?第八首与第九首的低频很沈,您听到了吗?第十一首您听得到人声在古琴腔体上引起的共鸣吗?
TOP
86#

音箱作为声频的终端器材,仿佛人的嗓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套音响的好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选择一对好的音箱是一套音响成功的关键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然而纵观当今音响市场,成品音箱品牌不下数百种,其中不乏著名的国际品牌:如美国的BOSE(博士)、JBL、INFINITY(燕飞利仕)、Westlake Audio(西湖)、PolkAudio(音乐之声):英国的ATC(皇牌)、B&W、T annoy(天朗)、MonitorAudio(猛牌)、KEF、HARBETH(雨后初晴):丹麦的(皇冠)DYNAUD10(丹拿)、DALI(丹尼)、Jamo(尊宝):德国的Heco(德高)、密力(Maagnat)、ELAC(意力);法国的梦幻之声(VIS10NACOUSTIQUE)、JMLab(劲浪):国产精品有美之声战神系列、金琅、惠威、新德克、福音、小旋风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天差地别。即便是同品牌同系列的音箱,往往音质高出一丁点,价格就会成几何积数倍上升。这正是因为自人类发明电子声频工程以来,唯音箱进步最慢、技术最薄弱。据英国《发烧天书》记载:一部成名多年的英国老牌长青树音相Rogersls 3/5自六十年代推出,畅销近四十年,其音色这纯正优雅,至今仍为众多资深Hi-Fi发烧友视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在音响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实在有些令人费解。所以您可千万别小看了音箱的打造,别以为音箱只不过是把几个喇叭与几个Hi-Fi或Hi-END箱。音箱的学问大了,大到没法用书写,各家各派众说纷纭。正如医学界的中医与西医之争,或如医治一些疑难杂症:说得明白的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却说不明白。然而对消费者而言,我们只要学会如何鉴别与挑选就成。那么有没有一种通俗简便的方法,让毫无经验的大多数消费者不是凭贵价、不是碰运气,而是凭下面介绍的音箱试听“七要点”来学会判断一对音箱的好坏:

1.试听前对音箱的初步了解

对于一对音箱的最初了解,可用“观、掂、敲、认”的步骤来鉴别:即一观工艺,二掂重量、三敲箱体、四认铭牌。

外观工艺就是从音箱外表的第一部象来判断该次和品质优劣:用天然原木精工打造的音箱当然最好,许多天价级的世界名牌至尊音箱,包括意大利的Chario(卓丽)、Guarneri Homage(名琴)等,但此类好箱因环保、资源匮乏加工工艺难度大,时间长等因素,绝不会普及得象随处可见的“飘柔”洗发水,价格肯定没法低。故常见的音箱均是以MDF中密度纤维板表面敷以一层薄薄的木皮做装饰:敷真木皮精工外饰的音箱,尤其是如酸枝、雀眼、花梨、胡桃、桢楠、红橡等珍稀木皮,其天然木纹视觉效果极好,手感滑腻舒适。尤其以对称蝴蝶花纹真木皮经多层涂复打磨钢琴亮漆者,大多均可视为中高档精品音箱,仿冒品极少。用PVC塑料贴皮的箱子属大路货,虽做工精细,最好也只能算中低档货色。而以本纹纸贴面装饰的箱子虽然看上去极时应多注意箱体背后的贴皮接缝和喇叭安装位挖扎工艺是否精确到位。假冒伪劣产品一般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因而稍加用心即可正确判断。

DEBUG评论:实际上,真正的原木箱子我们就算在HI-FI箱子上,几乎也是见不到的。因为能够满足制造音箱要求的木料极为罕见,如Chario在很多顶级产品上使用的木料,是生长40年以上的顶级意大利红橡木,按照意大利的环保法律,每砍伐一棵此类树种,购买者必须在木料价格外另补种10棵同类树苗。

二是掂重量:好的音箱大多是以18~25mm的优质MDF粒子板打造、高档旗舰级音箱则是以紫檀、黄柚之类的超重实木或多层复合胶合板来打造,所以重量非常惊人。往往一对音箱净重就达五六十公斤。中低档大路货多半采用质地松软的刨花板,仿冒伪劣产品更采用质量低劣的纸胶板,故重量一般较轻。音响界常有“内行看质量、外行掂重量”之说,重的音箱肯定比轻的音箱要好些。但要警惕不良商家在音体底部灌沙石水泥增重以欺骗消费者。

DEBUG评论:这里要注意一些使用曲线箱体设计的木质音箱产品,虽然曲线箱体外观好看而且对于声学设计有利,但出于加工工艺的需要,这些箱体使用的木料坚实程度往往不如纯方型结构的产品来的结实。这颇有点两难的尴尬。

三是敲箱体:用指节敲击箱体上下左右前后障板,箱体各面均发出沉实而轻微的脆响,感觉板材质地坚硬厚实、内部有多根加强筋支撑,箱体结构合理、结实,有多种隔音和防驻波的措施等效果。该种箱体加工成本高、难度大,因而很少有假冒伪劣产品。如用指节敲击箱体发出“噗、噗”的空响,说明板材太薄,材质质量太差,结构不合理。且内部没有吸音材料或加强筋维系,从而导致箱体内有大量漫反射和驻波形成。选购这种音箱,绝不可能获得好的重放效果。

四是认铭牌:真正好的音箱都有一快制作精良的镀金或镀铬铭牌标记,铭牌上一般都有镌有鲜明的商标、公司、名称、产地、相应指标等。进口箱则有英文如:Made in xxx或Manufacture及相应商标、音箱指标等。如果仅有Designin……(XX设计)或含糊其词地只标一个国名,甚至除了简单且极不严谨的几项基本指标外既看不出产地,也看不出厂家,商标也没有注册标记。这类三无产品多数均有仿冒、伪劣之嫌。名牌音箱十分注重品牌形像和企业知名度,因而所贴铭牌标记十分规范、精致,各项指标及企业名称、产地一应俱全。有的铭牌甚至是用薄金属镀24K真金制成,上面的字体还有凹凸感。产品不仅有出厂日期,有生产序号,甚至还有配对序号和随箱身份证。对于这类音箱,只要价格合理,一般都可以放心选用。

2.从技术指标为判断音箱的优劣

上面提到,成品音箱背后一般都贴有一张技术指标签:内容不外乎音箱的频率范围、灵敏度、承载功率及阻抗几项。其中灵敏率是音箱最重要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箱应该选配什么样的功放,需要多大的功率去推等等。大多数鉴听级家用音箱的灵敏度均在86-92dB之间,对同一台功放而言,在同等音量下(如音量旋至10点钟),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声音越大,音箱对功放的功率索取和要求就会越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对音箱好推些。很多商用OK厅用的专业音箱灵敏度都超过100dB,难怪许多人感觉去OK厅唱卡拉OK时声音非常靓,且毫不费力就能获得很大的音量。但您可千万别以为灵敏度越高越好,事实上,灵敏度超过92dB的喇叭都是振盆比较轻、薄的金属盆、PP盆之类,会导致功驾驭喇叭的控制力受损,从而导致音质偏薄、偏靓、偏夸张、偏硬朗,少了许多音乐的细节和韵味。不大适合作Hi-Fi鉴听用。而许多声音厚实柔和且充满音乐味的名牌音箱通常灵敏度都比较低,如英国皇牌ATC、意大利名琴、卓丽等顶级喇叭的灵敏度仅82dB。这类音箱往往极难伺候,需要输出电流极大的巨无霸功放方可让其工作在理想线性区域,代价绝不会小。

DEBUG评论:多媒体音箱使用的大都是很高灵敏度的喇叭,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低灵敏度单元需要较高功率的功放来推,在功放上增加的成本就不是一星半点啦。

另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频率范围。例如某书架箱的频率范围是60Hz~20KHz±2.5dB,60Hz表示音箱在低频方向的伸展值。这个数字越低,音箱的低频响应就越好:20KHz表示该音箱可达到的高频延伸值。该数字越高,表明该音频特性越好。而后缀的±2.5dB则表示上述该段频率范围的失真度大小,失真度越小,频率响应曲线就会比较平坦。一些音箱标注的失真度是±3dB,其频率范围应会变得宽一些。有的音箱不标明该指标,频率延展范围就会变得很宽。例如上述指南针一号箱如果不注明失真度控制在正负 2.5分贝范围内,频率范围就可以标成40Hz~23KHz。需要指出的是,不标注失真度的频率范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厂家明知故犯,只能涉嫌其居心不良,有意欺蒙消费者,同时也说明该音箱指标不规范,厂家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很难让人放心选购。

承载功率是音箱的一项参考指标,用多少瓦来表示,该指标并不能说明音箱质量的好坏,只是为选配功率放大器提供参考依据:譬如说一对音箱的承载功率标注为10~200W,即说要推动该音箱所需的功放至少要具备10W以上的输出功率,但忌用大于200W以上的放大器作满功率输出。否则可能有烧箱之虑。一般而言,家用音箱绝不会有推不动之虑,只有好不好推,推好推坏的问题,200瓦以下的承载功率对一般家庭的使用已是大大有余了,不刻意追求过高。

音箱还有一个指标是阻抗值,一般以8Ω为其标称值,绝大多数二分频书架箱的阻抗值均为8Ω,多单元多分频的座地式音箱也有6Ω、4Ω的。阻抗值越小,需要推动的电流就越大,要求的功放功率也相应高一些。以笔者意见,家用音箱最好选8Ω阻抗的较为好配功放些。

3.好的音箱应该具有明显的个性

在现代音响器材中,音箱可谓最古老而神奇的成员。有人说它具有“灵性”和“生命”,说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风格和历史与文化的沉淀物。的确,以名牌音箱而言,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所打造的音箱无不烙上生产国国民的文化素养、天生秉赋和性格牲征。尤其品质愈高,愈上档次的音箱,这种个性特征就会越明显。其次,对使用者而言,同样优秀但个性不同的音箱,还存在着对不对口味,喜不喜好某种风格的问题。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喜欢风风火火、热情奔放的大豪风范,有人钟情温文尔雅、清逸憩淡的隐士性格:有人爱好场面恢宏的交响乐、重金属打击乐、摇滚乐:有人偏乐于小格流水般的田园古典乐、悠雅宛约的独奏乐,以及甜润厚重的人声重放……能按自己的品味选中理想中的音箱固然是件美事。倘若不明究理,人云亦云地选了对与自己口味相勃的音箱,那就非常令人扫兴!毕竟这笔投资不菲。所以笔者建议您在选购之前不妨多了解、多试听、多跑跑正宗的音响精品店、听听朋友的意见、听听专家的意见。同时还要明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风格?不妨多问自己几回,咱这音箱究竟买来干什么?听音乐?看影碟?唱OK?还是……

就音箱本身的风格而言,时下音响业界流行所谓美国声、英国声、欧陆声等等,美国音箱侧重于强劲的力度和庞大的动态,特别是美国西部出产的音箱:如JBL、BOSE、Genesis(创世纪)等。往往表现出一种洒脱豪放、粗犷大度的音色个性。这也许与美国西部牛仔们在北美草原纵马狂奔的豪迈气质不无关系。美国地域辽阔,西海岸山川崎峻、林木葱茏、丽日蓝天、物产丰饶。加上西部牛仔们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好莱坞文化艺术的渗透,使西部出产的音箱音色鲜明靓丽、声音干净利落、大开大阖,豪迈粗犷中透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潇酒与自信。各类指标的富余量都非常大,特别适合摇滚、爵士及重金属打击乐、专业OK厅等场合。但在小提琴独奏、古典弦乐方面音乐味稍淡。然而在美国东部地区生产的音箱却因地理环境因素而更多地受到英国和欧陆文明的影响。加上著名的费城交响乐团崇尚古典交响乐,每年都会以大量的演出影响着地域文化。故而东部地区生产的音箱诸如INFINITY(燕飞利仕)、Westlake Audio(西湖)等品牌,则兼有柔和细腻与宽广明亮之风格。无论音乐的解析力、速度感、音场定位与松香味都明显区别于西部音箱而在欧州和远东地区大受青睐。

英国音箱具有典型的欧洲皇家血统,音色柔美甜润,造型端庄素雅,华而不艳,天然木皮中透出一种温文尔雅的贵族绅士风度。数款世界级的老爷车音箱——Rogers(乐爵士)、Spendor(思奔达)、HARBETH(雨后初晴)就诞生于此。加上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辉煌和中世纪文明的潜移默化,更兼伦敦潮湿多雾的地理环境和小桥流水般的田园牧歌,造就了英国声温柔、甜憩、细腻、稳重、斯文谈定。在家用Hi-Fi 甚至Hi-END领域中地位非常高,最适合表现古典弦乐和人声重放。可惜在表现大动态爆棚场面及低频量感方面效果稍逊。

德国音箱则充分体现了日尔曼民族一丝不苟、严谨自律的敬业精神。音色自然、中性平和,干净清爽。尤以做工精湛而享誉业界,令人叹为观止。但严格来讲,德国箱音色稍偏冷艳硬朗,比较适合于流行音乐的重放。

其它如法国、丹麦、意大利、瑞典、挪威等欧陆之声,则无处不渗透着法国人的机智浪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氛围,北欧人的活泼开朗和极其精美的传统手工艺:音色纯正自然、中高频略显夸张,但极富音乐味。且有很不错的兼容性,是家用Hi-Fi/AV兼用型的上上之选。

至于国产精品音箱,本应也有“中国声”之说,最近有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撰文炒作。可惜中国的音响业起步较晚,包括大多数在Hi-Fi发烧圈已有些名气的厂家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介入真正意义的高保真音响,目前倘未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故而很难用什么“声”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然而短短的几年,国产精品音箱已有了质的飞跃,笔者窃以为极少数国产精品已形成自己的风格雏型,但也只能用类似某国名牌而论,如惠威颇似美国声,而美之声战神系列和新德克经典系列,指南针系列更让人想到英国声(但也许爆棚和速度部份经英国正宗货色略强)。而小旋风、金琅则多多少少染了点欧陆风情:唯有张百良先生精心酿造的“苍海龙呤”书架箱风味独到,音色平和中性,细腻高雅,温柔而又不失豪放,外观更是以中国传统土漆经多层打磨,古色古香、浑然天成,还真让人感觉到有点“中国声”的味道呢。相信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有夏商至盛唐的扁钟古韵和鸿篇巨制的宫延音乐为其基础,更兼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内蕴、丰富多彩的感情和儒释道之“中庸之道”、“合二为一”、“无为而治”等传统文化精髓夜陶,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世界公认的“中国声”应用而生。

4. 好的音箱应该是很耐听的

不知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您兴致勃勃地打开音响欣赏音乐时,初听尚觉音色不错,声音够威猛,尤其中高频明亮动人,低频也令人满意。但多听一会儿就感觉不舒服了,特“累”人,不得不关机走了。这种让人人感觉“累”的音箱留不住客人,因为它让人感觉“很吵”,吵得人心烦。音箱“吵”人说明该箱的失真较大,不耐听。肯定不会是好音箱。

聆听品质优良的好音箱,仿佛是在品尝深埋地底三十年陈的花雕女儿线般主人倍感绵甜劲爽、回啤酒悠长。那种“甜甜的”、“暖暖的”音乐韵味会让您忘了时间、空间、甚至忘了自身的存在而陶醉于音乐的海洋中,无论听多久都不会厌烦。

好的音箱失真度特低。因而无论音量大小都会令您听起来非常入耳。即便是把音量开到满功率,音箱爆得惊天动地,低频滚滚如仲夏沉雷,也只会让您感到贴近自然的逼真甚至恐怖的震憾力,但绝不会发出令您掩耳逃生的破响。

一般而言:声音单薄、音色偏冷偏硬、速度过“快”的音箱都不耐听。可以肯定它们都是箱体音薄、吸音处理不力、分频器过余简化、喇叭档次较低造成的。自然称不上好音箱。好音箱是非常耐听的,它不仅能留着客人,而且聆听时间越长、煲得越熟、音色就越入耳。难怪那么多音响爱好者对此乐此不惫到痴迷的高烧地步!

5. 好的音箱能听到音乐背景中最细微的讯息

音箱对音乐细节的表达程度决定了音箱的解析力。解析力高的箱子,可以包含巨大的音乐资讯量,特别是音乐背景的资讯量。从而让人们能透过主题单元不听到更多的音乐细节、谐波余韵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音乐声场。试听台湾点将唱片《民歌蔡琴》(片号DJCD-96108)第一首“被遗忘的时光”,开始的几句是无伴奏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的心无坎 ……”好的音箱在表现这段时,歌声虽为清唱,但细节绝不单调,其间3秒、9秒、12秒、17秒句间的换气声,开启口唇的齿音及人声的尾音残响,清晰得仿佛蔡琴就在您的耳畔对您悄悄地呤唱。分辨率高的音箱,甚至能让您听到乐队演出时翻动乐谱、演奏人员的脚步在地上轻轻滑动的细微声响。千万别以为笔者是在神吹,只要CD录得好,重放的设备够档次,一切都是可能的。

DEBUG评论:一分为二的看吧,至少在多媒体音箱上,齿音特别清晰的产品大都其实是分频处理有问题……

好的音箱可以忠实地反映和再现光盘上录制的各种信号源,既可以爆到七彩,也能纤细到空气中的一丝颤抖也无可遁形。所以,挑选音箱前准备一张音乐资讯量大且平日里听得耳熟能详的CD,譬如台湾飞碟唱片录制的朱哲琴的《央金玛》(片号YT-84)就是一张音乐资讯量大得惊人的试机碟。聆听该碟,您可以透过朱哲琴那晶滢剔透的特异吟唱分辨出背景中珠穆朗玛呼啸的雪风,喜玛拉雅人推开柴扉,踏着清晨吱吱作响的新雪开始一天的劳作。甚至可以极清晰地听到不远处几只撒欢的藏北风谷画。分辨率不好的音箱是不可能提供如此丰盛的音乐大餐的。

当然,在试听音箱分辨率时应慎用特别爆棚的讯号源,如人工电子合成的劲爆电影大片、强烈震憾的重金属摇滚乐、打击乐等,这类音乐固然能给人留下极深的感常受,但巨大的响度会掩盖器材许多先天的不足。同时也千万别将音量开到震耳欲聋,因为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承受是有严格限制的,一旦声音超过限度,吸觉就会变得迟钝,甚至难以忍受片刻。根本就谈不上判断什么音乐细节方面的事了。

6. 好的音箱能让您听出准确的声像定位

所谓声像定位就是指演奏中的每一样乐器在什么位置上发音。譬如一场大型交响乐会,声像定位好的音箱会让您感觉到如下图所示的乐团陈列: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群一般位于舞台左侧,钢琴、竖琴居左后,舞台右侧一般是大提琴阵,稍后为低音提琴阵。舞台居中分别是中提琴阵、长笛、双簧管、园号、大管、长号、小号、打击乐及定音鼓等。

好的音箱可以极精确地再现层次分明的声场定位,即使你不是发烧友,在行家的指点下同样能听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发自您眼前虚拟的舞台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而绝非仅仅是从两只音箱点声源中发出的各种声音的混合旋律。更好的音箱,在经严格声学处理、大小适中的专业试音室中试听,您甚至可以确切地感受到音乐演奏会上的那种特有的空间立体感和现场感!

当然,就一般消费者而言,不可能有如此好的专业试音室供您试听,只能在音响店随意摆出的恶劣声学环境下选择音箱。不过这也不要紧,事先带上几张知道音乐器摆位的CD,如由捷克电台交响乐团奏、艾德里安.利珀指挥的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现场录音从舞台面看:钢琴是摆在舞台前排正中偏左、右侧是大提琴、右后为低音提琴、中后为管乐号乐、左后为小提琴群等等。如果您坐在音箱正前方重放该录音,也应该感觉到同现场院非常接近的音场定位效果。即钢琴声绝对位于中间偏左侧。好的音箱应该能听出当钢琴独奏时琴声的高音部偏左而低音部居中,同时会感觉殷承宗的双手在钢琴左边和右边位置来回跳动而产生出的无比美妙的声像移动。差的音箱可能会同时听到音箱两边都有钢琴,或者本该属于右边音箱发生的低音提琴变成中间或左边发声,造成一遍混乱的声场。这种音箱专业的说法叫着相位特性差或相位错乱,肯定是不可取的。

再如试听CD人声碟时,人声从左右音箱发出,但给您的实际感觉却是演唱者站在音箱中间一个其实根本就不存在音箱的位置上唱歌。这种现象就叫着空间声源结像。好的音箱,这样的声源结像几乎人人都可以感觉得到。极品音箱可让您在闭目聆听时感觉这人就在离您不远的正前方演唱,甚至可以让你感觉出人物的高度,演唱的口形大小。这也是所谓的“定位”,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事实上,能听出声源正确“定位”的音箱就是高度保真的音箱,当然称得上是好音箱了。

7. Hi-Fi音箱与AV音箱并没有冲突,但是有许侧重

随着家庭影院的持续升温,不少朋友在选购音箱时常打来电话咨询笔者,说时下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专门为配置“家庭影院”而设计生产的音箱,有些甚至是世界著名厂商专门为中国的“家庭影院”度身定造的。那么这些专门设计的AV音箱是否采用了什么新技术、新工艺,它们与传统意义上Hi-Fi音乐箱是否不同,两者区别有多大?许多朋友都表明自己选择的音箱应该是既能欣赏音乐,又能看看大片,同时偶尔还要玩玩卡拉OK,一鱼三吃!所以就拿不定主意究竟是选专用AV音箱,还是选Hi-Fi音箱除了极少数个性太突出的外,绝大多数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声学还原能力,绝对能够很好的胜任“家庭影院”的各种声音效果。即使是诸如猛牌700仔这样的小型书架箱,虽因单元所限低频不足,但加上一只有源低音炮也照样能劲爆到极!唯一不同的是,所谓家庭影院专用箱仅仅是在喇叭上作了一点磁屏蔽处理以防和电视机靠得过近(一般35公分内)而磁化荧屏。再就是有意将分频器低频端提升夸张一些以加强低音效果。喇叭的振盆也尽量选用轻、薄、刚性一些的材料以求速度快些、灵敏度高些。大多数AV音箱本身的素质并不高,且失真往往也比较大。但用于看欧美动作片时往往音量均开得较大,且有许多精彩激烈的镜头吸引了您的注意力而无暇分心去留意音响的表现。这就巧妙地掩盖了许多先天不足与失真,并不符合真正的家庭影院音箱要求。真正的家庭影院用箱要求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声场还原,同时也要绝不吵人。这些要求与此同时Hi-Fi音箱如出一辙。真正好的音箱是不可能将家庭影院拒之千里的。但只能用于家庭影院的所谓专用AV箱肯定不是什么好箱。一般而言,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音响大展中,许多上榜的五星级音箱排队行榜上从来就没有“家庭影院”专用箱。事实上,针对中国市场的家庭影院专用箱是因在我国广为流行的VCD需要而派生出来的大众化廉价产品。之所以有今天敢与Hi-Fi音箱论短长的地位,多半是出于厂家商家的炒作和广告的误导。因此在您配搭家庭影院时,笔者提醒您应优先考虑习一对性能优异的Hi-Fi音箱作为主箱。其余中置、环绕,也应严格按上述各条要求试听选择,最好买正规Hi-Fi厂家出产的名牌产品为准。顺便说一句:对既要欣赏大片,又偏爱玩卡拉OK的朋友来说,选一对三分频落地箱既可免去配低音炮的麻烦,也可免去怕烧高音单元之虑,您不妨多加注意。

 #p#副标题#e#

音箱选购的基础知识问与答

音箱由哪几部分组成?

市面上的音箱形形色色,但无论哪一种,都是由喇叭单元(术语叫扬声器单元)和箱体这两大最基本的部分组成,另外,绝大多数音箱至少使用了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喇叭单元实行所谓的多路分音重放,所以分频器也电告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音箱内还可能有吸音棉、倒相管、折叠的“迷宫管道”、加强盘/加强隔板等别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任何一只音箱都必不可少,音箱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三部分:喇叭单元、箱体和分频器。

为什么有些音箱用两只喇叭单元,而有的要用三只,还有用四只、五只的,用一只行吗?

喇叭单元起电-声能量变换的作用,将功放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是音箱最关键的部分,音箱的性能指标和音质表现,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喇叭单元的性能,因此,制造好音箱的先决条件是选用性能优异的喇叭单元。对喇叭单元的性能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承载功率大,失真低、频响宽、瞬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几个方面,但要在20Hz-20KHZ这么宽的全频带范围内同时很好兼顾失真、瞬态、功率等性能却非常困难,正如道路警察,如果管得太宽肯定会顾此失彼,而各管一段就容易得多,喇叭单元也是这个道理,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就是分频段重放。为此喇叭厂生产了不同类型的单元,有的只负责播放低音,称为低音单元,播放中音的叫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只负责播放高音,这样例可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将每种单元的性能都做得比较好。

所以,尽管可以采用一只全频带喇叭来设计音箱,不过出于上述考虑,用多个单元的组合来覆盖整个音频频段的设计方式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具体用几只单元,取决于音频范围的频率划分方式,如果是简单地分面高音和低音(或中低)两只喇叭就够了;如果是分高、中、低三段的三分频音箱,那么最少也得用三只单元,现在两只低频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方式也很流行,这样总的单元数便可能达到四只;有些大型音箱的频段划分得更细,如果再采用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总的喇叭单元数就会更多。在音箱的资料或说明书上通常有“X路X单元”这样的方案,就是对音箱的分频路数和所用单元总数的具体说明,例如“三路四单元”,表示这是三分频设计的音箱,总共用了四只喇叭单元,其余依此类推。

DEBUG评论:这篇是叶新海先生的著名入门作品。顶级的音箱中,倒是有只使用一个全频带单元的,其实,如果全频单元当真能够做好的话,它的很多优点不是多单元音箱能比的。不过全频带音箱确实是几百元的比比皆是、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也不算很罕见,但恰恰几千元上头很难做出来更难做好。所以我们也就很少见啦。

分频器是做什么用的?

由于现在的音箱几乎都采用多单元分频段重放的设计方式,所以必须有一种装置,能够将功放送来的全频带音乐信号按需要划分为高音、低音输出或者高音、中音、低音输出,才能跟相应的喇叭单元连接,分频器就是这样的装置。如果把全频带信号不加分配地直接送入高、中、低音单元中去,在单元频响范围之外的那部分“多余信号”会对正常频带内的信号还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使高音、中音单元损坏。从电路结构来看,分频器本质上是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LC滤波网络,高音通道是高通滤波器,它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此低频信号;低音通道正好想反,它只让低音通过而阻此高频信号;中音通道则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除了一低一高两个分频点之间的频率可以通过,高频成份和低频成份都将被阻止。在实际的分频器中,有时为了平衡高、低音单元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还要加入衰减电阻;另外,有些分频器中还加入了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线心理平坦一些,以便于功放驱动。

喇叭单元有那些种类?

喇叭单元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按电-声转换的原理来分,有锥盆单元、平板单元、球顶单元、带式单元等类型,其中锥盆单元和平板单元比较适合做高音,也有部分中音单元采用球顶式设计;从所覆盖的频带来看,也有部分中音单元采用球顶式设计;从所覆盖的频带来看,喇叭单元又可分为低音单元、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和全频带单元。

目前最常见的低音单元和中音单元从转换的原理上讲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它们多采用锥盆状的振膜,因为这形状的振膜设计成熟、性能良好。振膜材料则多种多持,有传统的纸质振膜,也有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两烯)制作的振膜,还有铝、镁等金属材料制作的振膜。对振膜的要求是刚性好(不易产生分割振动)、重量轻(瞬态响应好)、具有适当的内阻尼特性(抑制谐振),但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同时满足,但刚性不够强;金属振膜的刚性很好,但阻尼又欠佳;聚两烯振膜比较好地廉顾了各个方面,近年来获得较多的应用。此外,还有些厂家采用很复杂的工艺制造振膜,“三明治”复合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上下两个表面之间夹着蜂巢结构的中间层,整体上具有很高的刚性,同时又有重量轻、阻尼好的特点,很有发烧前途。

高音单元最常用的是球顶式高音,从工作原理上讲也属于电动式单元。球顶高音的振膜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如铝、钛、铍等),称为硬球顶,也可以用软质的织物制造(如蚕丝、化纤),称为软球顶,通常,硬球顶的高频响应比较好,而软球顶的声音比较柔和。近年来,带式高音和静电高音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它们共同的优点是振膜特别轻盈,因而高频响应出色,声音纤细透明,不过,这两种高音的生产如球顶高音那么容易,应用不太普及。还有一种号角高音,由球顶式的驱动部分加一个喇叭状的号角构成,它的特点是声音指向性强,而且效率高,因而在专业扩音领域的音箱中应用很普遍。还有一种同轴单元,实际上是低音和高音单元的组合,具体特点详见相关问答。 喇叭单元为什么要装在箱子里?不装箱行吗,比如用个支架来固定它们?

不行,准确地说是低音单元必须要装箱,高音则可装可不装。有两个原因使得低音单元必须装在箱子里:一是为了消除“声短路”现象;二是为了抑制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峰。先说第一个原因。低音单元的振膜在前后运动时,除了有向前方辐射的声波,两个方向的声辐射相位正好相反,即相差180度。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很长,其绕射能力是很强的,也就是说低频声波的方向性很弱,如果喇叭单元不装箱的话,后向辐射的声波就会绕到前面来与前方的辐射异相相消,总体上的前向声波辐射能量就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声短路”。“声短路”现象必须设法消除,否则低频根本无法有效地辐射。如果把喇叭单元装在箱子里,振膜后方的辐射被箱子阻隔,也就不会形成“声短路”了。

第二个原因,每一只电动式低频单元都有一个低频谐振点,在此谐振点上的输出达到一个峰值,但失真也很高,瞬态响应非常差,如果对此谐振峰不加以抑制,势必严重影响重放的音质。如果将单元装箱,箱内空气的劲度就会对振膜的运动产生抑制作用,这样就达到了压低谐振峰、改善性能的目的。另外,通过含理选择箱体的结构和参数,可以达到拓宽低频响应的目的,设计良好的倒相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都能获得这样的效果。

高音单元为什么可以不装箱呢?因为高音的波长短,绕射能力弱,不存在“声短路”现象,也不象低音单元那样需要抑制低频谐振峰,所以,对于高音单元,音箱的作用只是一个支撑。

箱体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

箱体一般用木质材料制作,因为木材容易加工,表面处理之后能得到和家具一样的质感容易跟居室环境协调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人造中密度纤维(MDF)板,这种材料强度高,而且不易变形,不开裂,表面还非常平整,无须打磨就可以直接粘贴木皮或PVC装饰。有些音箱也采用狼子野心花板制作箱体,刨心花板也有不易变形形裂、表面平整的特点,强度也可以,不过一但受潮后就容易损坏,所以通常只用于廉价的低档音箱。还有用天然实木板制作箱体的,不过天然实木成本比较高,而且处理不当容易开裂变形,所以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少,一般只用于高档音箱,主要是取实木的质感比较高级(特别是名贵木材)这一优点。当然,箱体不一定非得用木材来做,用塑料、用金属甚至用石板都可以,但这些材料制作的音箱并不普遍。

实木音箱的声音比人造板音箱好吗?

不能这么说。理论上讲,箱体只要足够坚固不发生振动,用什么材料都没有区别。音箱的声音主要是由喇叭单元、箱体结构设计、分频器这三大要素决定,而跟箱体材料用实木还是人造板,甚至用塑料、用金属都没有关系。

音箱是如何分类的?

音箱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按音箱的声学结构来分,有密闭箱、倒相箱(又叫低频反射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之分,它们各自的特点详见相关问箱。倒相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从音箱的大小和放置方式来看,有落地箱和书架箱之分,前者体积比较大,一般直接放大地上,有时也在音箱下安装避震用的脚钉。落地箱由于箱体容积大,而且便于使用更大、更多的低音单元,其低频通常比较好,而且输出声压级较高、功率承载能力强,因而适合听音面积较大或者要求较全面的场合使用。书架箱体积较小,通常放在脚架上,特点是摆放灵活,不占空间,不过受箱体容积以及低音单元口径和数量的限制,其低频通常不及落地箱,承载功率和输出声压级也小一些,适合在较小的听音环境中使用;按重放的频带宽窄频带音箱之分,大多数音箱其设计目标都是要覆盖尽量宽的频带,属于宽频带音箱。窄频带音箱最常见的就是随家庭影院而兴趣的超低音音箱(低音炮),仅用于还原超低频到低频很窄的一个频段;按有无内置的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放而后者有,目前大多数家用音箱都是无源的,不过超低音音箱通常为有源式。

密闭箱的特点是什么?

密闭音箱的喇叭单元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箱体内,这样,振膜向后辐射的反相声波就被箱体完全阻隔,不会跑到箱外去和振膜前方的正相声波相抵消,解决了“声短路”问题,使低音能够有效地辐射。密闭箱的低频衰减特性比较其他类型的音箱都平缓,形同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衰减曲线,这意味着它具有各类音箱中最好的瞬态响应。同时,密闭在箱内的空气形成一个强劲的“空气弹簧”,能有效抑制振膜在谐振频率处的位移量,减少非线性失真。不过,空气的劲度也使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频率上升,使音箱总体的低频下限比单元在自由空间的条件下有所上升,与倒相箱、传输线音箱这些设计相比,密闭箱的低频下限相对要差一些。还有,振膜后向的辐射得不到利用,致使其效率也要低一些。

气垫式音箱和密闭式音箱是一回事吗?

气垫式音箱最早由美国的H.01son和他的伙伴J.preston提出后获得专利,1950年被AR公司推广,代表性产品是当时名扬四方的AR-3(港台的发烧友称之为“阿三哥”)。气垫音箱是密闭箱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使用高顺性的喇叭单元并将箱体设计得足够小使箱内空气的劲度大大高于单元振动系统的劲度(一般要超过3倍以上),对单元的振动系统而言,箱内的空气对它的作用仿佛一个弹性强劲的气垫一般,这种音箱因此而得名。气垫音箱的失真低,瞬态表现相当好,曾一度深受欢迎,不过,这种音箱由于采用高顺怀的单元,灵敏度一般比较低。

倒相箱的特点是什么?

倒相箱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音箱,它在密闭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载导管(倒相管),导管一端跟箱内的空气连通,另一端通过箱壁上的开口(倒相口)通往箱外。当喇叭单元的振膜运动时,一方面直接对外辐射声波,另一方面又压缩(或扩张)箱内的空气。使箱内的控制气从倒相口排出来,这样,倒相口就成了策动空气的“第二振膜”,如果设计得巧妙,倒相管-箱体系统可以刚好使振膜后向辐射的声波倒相180度(倒相箱因此而得名),这样从开口处辐射出去的声波就与振膜前方辐射的声波同相了,而同相的辐射使声能得到叠加,于是加强并延伸了音箱总体上的低频响应。倒相箱和密闭利用了振膜的后向辐射能量,因而效率比较高。不过,倒相箱也并非十全十美,除了设计调试比密闭箱困难以外,开口处急速流动的空气容易造成气流噪声。另外,倒相作用本质上是利用声学谐振来达成的,因而由开口辐射的声波瞬态响应比较差。

DEBUG评论:再次强调!倒相箱的倒相声波决不仅仅是“喇叭振膜背面的声波被反射出来”,而是半密闭箱体内空气被强制压缩产生谐振而发出的声波,声波来自管道内的空气而不是振膜!如果仅仅是为了将振膜后辐射声反射出来,要倒相管干什么?直接开孔不就行了?!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有何特点?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叫空纸盆音箱,其实是倒相箱的一种变体,它的工作原理与倒相箱十分相似,只不过用无源辐射器代替了倒相管。无源辐射器的结构跟喇叭单元类似,有折环和辐射声波的振膜,但没有音圈和磁路系统,振膜的运动完全受箱体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低频响应,效率也比较高,但它也有区别于倒相箱的特点。优于倒相箱处理克服了倒相口容易生产气流噪音箱问题,不过无源辐射器音箱具有比倒相箱更陡峭的低频衰减特性,意味着瞬态响应比倒相箱还差。美国Polk Audio 公司是生产无源辐射器音箱最具代表性的厂家。

DEBUG评论:现在在多媒体音箱上的低音炮上,空纸盆已经不少见了。不过有些产品在卫星箱上也用空纸盆,纯属胡来。

传输线音箱有什么特别之处?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或倒相箱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长的传输线来达到吸收单元谐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频下限这些目的。传输线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低音单元后面接有一跟长长的导管(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取单元低频谐振频率(或稍高一点的频率)的1/4的波长,为了衫化,导管通常折叠于箱体内部,看上去象一个迷宫;连接喇叭单元那端的传输线截面积至少比单元的辐射面积大25%,然后逐渐变小,到传输线的出口处刚好等于单元振膜的辐射面积;传输线内敷设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特质。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和倒相箱等设计相比,具有更为深沉的低音,但以英国著名音箱专家Martin Colloms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传输线音箱较难避免因传输线谐振所造成的音染。

DEBUG评论:有些多媒体产品现在也号称使用了迷宫结构,其实只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变形倒相箱而已,真正的传输线设计,到目前我还没在多媒体音箱上见过。

 #p#副标题#e#

用心听还是用耳听?

对于听声音真用得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名言。首先你要自信你的耳朵不比所谓的“金耳朵”们差。人的听觉生理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膜和内耳听辨毛都会变硬,无法响应很高的频率。只有低龄儿童听觉器官的尺寸小,质地柔软,可以听到20khz以上的超声。而20岁以后就逐渐衰退了,50岁以上的人已难听到16khz的声音了。当然老发烧友们的技巧和经验比较丰富能补偿一点损失,但硬件逐渐变坏是必然的。所以,专业的主观试听评价需要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的人员来参加。只要没有听力缺陷,你也可以当评判员。当然一些最基本的测听技术和常用主观试听评价的用语还必须了解,并把握住确切含义和分寸。

初学者从纯音试听开始

最先可以熟悉一下纯音,正弦单频交流信号的声音,这也是检查音响设备静态性能好坏的一种方法。最方便的方法是播放雨果发烧碟(一)》的最后17至45段,这里是正弦信号从25hz开始以1/3倍频程为一台阶至20khz,一共29段。如有优质的模拟正弦信号发生器则更好,信号源中没有高次谐波也不需用cd机。从第17段开始向后放,音调逐渐提高。若电平不变的话,开始响度也逐渐增强;到27、28(约三四百赫兹)段时音量就不再上升;至40、41段(约七八千赫兹)后,音量又开始下降。若设备不好,中间音量较平坦的段落就会变窄,听音乐时高音域和低音域分量都不足。若整个频域的音调感不是逐渐上升,某个段落有突变,如19段听起来反而比20段更硬、更响,这就说明19段(40hz)处声音有互调,即原40hz低音上,有较高频率的音串入,所以音调也高了,响度也大了。很多劣质音箱这时就会显现原形。正常听音乐时,某一频率一会儿就过去了,并且大多时间同时就有很多谐波成分,靠声音的感觉不对去辨别设备的毛病,初学者操作就比较困难。纯音试听就容易操作多了。

房间声学环境有缺陷,如有驻波、共振或冲着听众席的反射面,也会使不同频率上的响度不均匀,可以变换一下音箱摆位或房间家具摆放,找寻反射面或共振源来解决。单一的纯音稳定、简单、容易找出串杂在其中的杂音。

另外,几个关键频率的音调25hz(17段),40hz(18段),500hz(29段),1khz(32段),2khz(35段)和4khz等应该心中有数。不少音箱包括低音箱实际上并没有25、40hz的低音,不少人把较响的60—80hz左右的中低音当作次低音在感受。同样,2khz、4khz的声音听起来也很刺耳,但它并不是人们要追求的12khz以上的高音。理解听感描述词汇实际声音就复杂多了,声音的听感描述总要用词汇来表达,但词汇中数形容词最微妙。如果要从外文的描写翻译过来就更难了,笔者手中有一份英文的音质评价用语说明,汇集了52个形容词,其中有些词连英汉词典上给出的中文注释就令人不知所云,怎样去理解表达的声音特性?所以越详细越微妙的描述可能越难确切,还是先简单一些。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测试音箱音质时,让评判员填的表中用了十种描述,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现解释一下它们在表达声音特性时的含义,对提高主观声音测听能力的人会有所帮助。这些词汇分别是:

解析力:解析力也叫清晰度,描述声音清晰程度。听语言时,吐字干净利索,没有含糊不清之感。听弦乐曲时,有几把乐曲,什么乐曲容易分辨出来。听低音时,鼓点干脆利落,长号、大鼓各自音色表现正确,不似彩电或组合音响中那种嗡嗡之声不绝于耳的效果。

柔和:听起来声音柔和温暖,让人感到顺耳舒畅,不刺耳没有沙哑之声。一般女声节目听这方面特性比较好,用迪斯科和重金属摇滚乐来听器材的这方面表现就不合适。虽然说这里的柔和指的是器材的性能而不是软件本身的内容,但软件节目本身就硬,用来听这方面性能就困难了。

从音频信号特性讲,柔和表示中、低音还原正确,噪声和谐波失真小。器材的谐波失真会增加不良高音成分,听感生硬、刺耳、金属味重(好像金属材料发出的声音)。

丰满:声音充实圆润,男中音和男低音这种感觉较明显。表现出器材频带较宽、特别是低音端延伸好,中、低音的频响均匀,混响适度。

明亮:声音清脆透亮,有鲜活感,在女高音和童声以及弦乐小号的高音器乐中较易找到这种感觉。说明器材的中高音频平坦、均匀且失真小。若高音过头或带有失真,明亮就会变成刺耳。另外,也要有适度的混响,否则会有干枯的感觉,亮不起来。

开阔宽敞:相反的描述就是狭窄、挤压,声场狭小,缺乏现场收听时那种宽大的场面。立体声节目这方面的感受与两个声道间的串音水平和平衡度有关。串音小、对称性好,混响正确,声场感觉就宽大。

亲切:亲切或称现场感强是指声音好像贴近身边,伸手可以触及一般。一般中音段表现好的器材,这种感觉较强。

噪声和失真:没有信号输入时,音箱中发出的嘶嘶声、交流嗡嗡声称为噪声,是器件或工艺不良的表现。失真是由于器材的线材不良或频响不佳,使原来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所致。没有输入时开足音量,在音箱一米处应听不到一点噪声,否则节目中需要无声时,就会有讨厌的背景噪音,平常使用时声音透明感就变差。失真即声音走样,与熟悉的原声比较就能听出来。

力度:力度和响度意义不同。响度指声音感觉响。两套设备可以把同一个曲目,用响度计调到一样响。但一个可能响而平淡,另一个就响而有力。力度为声音有劲、有气魄,表示声音中低频成分较强,动态范围宽。光响不行,要响而不失真才有力度。

最后两项为满意程度和保真度,这是总体印象并含有个人的爱好和愿望。自觉地用上述描述来比较不同器材发出的声音,就可以逐渐把耳朵练灵敏。

当你的听觉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后,就要注意排除心理因素对听觉的影响。一个劳累一天的母亲在熟睡中,对汽车鸣叫或火车奔驰的很大声音都无动于衷,而对自己婴儿的啼哭或躁动却非常灵敏。这是一个被经常用来说明人类听觉系统有选择性的例证。

在你试听某一音响器材的时候,设备的外观、价格和媒体狂轰乱炸的宣传,已给你造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价格贵,进口品牌,都会在您心理深处打上一个底分。所以,在你实际试听时要留神去掉这个底分。但心理现象是一种科学,不管谁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所以专业主观试听要采用双盲法:一是听者看不到设备,音箱和设备都被透声不透光的织物挡住,只闻其声不谋其面;二是操作人员听不到声音,完全按仪器的指示送出声音。人类的生理听觉研究标明,只要音量略大一点,同样频率范围的声音给人的音调感就展宽了。所以,若两只音箱的灵敏度不同,系统不对总响度进行校正,那么灵敏度低的那对音箱得分就会吃亏。商家想诱导你买某一产品,试音时只要音量比别的放大些,你就会上钩。所以操作人员也不应该听到声音,以免把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带给批判者。

以前的主观试听采用a-b-a制,先放参考器材,然后放被测器材,再放参考器材,最后打分。后来发现这种程序仍有诱导作用,因为你知道第二段为被测声音,总要想听出些差别。现在较为先进的电能控制主观试听实验室已采用随机送样的试听方法。先给你听参考声,且随便你想听多少遍,再听被比较声同样可以听很多遍,这是训练阶段。进入试听评分阶段时,先给你听参考声,接着给你送另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参考声还是被试听声是由电脑随机给出的,然后由你打分。如果你想再听一次参考声那可以,但要再重复刚才第二次给出的声音就不可能了。

这样经过若干轮的评分,计算机就可把结论统计出来。如果第二次随机给出是参考声时,你也乱打分,电脑就认为你听力有问题,你的评分就会不被采纳。只有参考分能打准的人,试听的评分才有效。这样做基本上可消除心理因素的干扰和清洗混事的“南郭先生”这样的操作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还会受到一批有利益冲突的人的反对,推行颇有一些难度。某权威机构预选了一批录音工程师和发烧友来试听,结果八分之一的人被剔除,他们可都是“金耳朵”里的“金耳朵”。另外,在开始训练阶段各人的评价很不相同,而进入主观听觉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听力没问题的人,稍加训练也可以当主观试听的评委。科学的结论是惟一的,可重复的。

DEBUG评论:相信自己的耳朵!从生理角度而言的真正的“金耳朵”是百万中无一的,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多做合理的听音联系,才是提高评判水平的关键。不过,“耳朵收货”只适用于自己的选择,给别人做推荐,还是少用“耳朵”作标准的好。

听音乐用心灵 听声音用耳朵

至此可以明白物理声音的复杂但不神秘,可当声音构成音乐时情况就变了。人们听音乐和听声音是不同的,前者用心灵,后者用耳朵。当听音乐的时候,耳朵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贝多芬耳朵聋了,还能创作并指挥出传世经典,可见耳朵在这里的作用并不致命。听器材的好坏应该靠耳朵,用耳朵来识别空间中声波的好坏,心灵会误导你的判断。发烧友往往同时用耳朵和心灵在听声音,这就成为一般人无法读懂或接受他们观点的原因。我想当你去选购器材时要注意用耳朵去听,而回家玩器材时不妨也用点心智,最终用于欣赏音乐时,当然要力图与音乐家们心灵相通,器材甚至声音都不过是通向彼岸的一座桥梁。

 #p#副标题#e#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技术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总会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在音色方面,最终应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的80-85dB(A计权),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为了使音箱能随节目信号中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电子管功放和晶体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里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产生明显削皮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削平。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储备量的选取是:高保真功放为10倍;应用高档功放为6-7倍;应用中档功放为3-4倍;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的内容与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加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p#副标题#e#

常用的音箱摆位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或者,我更要说,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其余4种就省略。

DEBUG评论:这是台湾刘汉盛先生的老文。刘汉盛是发烧界的老前辈,为发烧普及花了不少心血,做了不少贡献。不过在港台HI-FI玄学的大环境下,他的文章也并不都能免俗。但这篇小文还是很科学的。其中这些摆位法其实除了这些俗称外,大都有正式的外文学名,不过现在我是想不起来了(大汗)……

 #p#副标题#e#

选购音箱十要诀

音箱是音响和AV器材中最难于选购的一种,原因是品牌多,往往让人无所适从。然而,音箱又完全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判断其优劣,从中选出称心如意的好音箱来。

音调自然平衡

音箱重放出的人声和器乐声应尽可能接近于原声而不太走样,听到的声音应该平滑而无声染,听不出过强音和过弱音(峰和谷),中频段和高音不应过于响亮或憋着而放不开。可找些频率范围宽阔的器乐(比如钢琴曲)录音来放放,注意听低、中、高音阶时音色的变化情况。

声音特性

1、频率平衡

可依次试听不同频段的声音。听到的低音应当紧凑、清晰,音调确切,不嗡嗡作响,不拖泥带水或含混不清;而作为音乐主要部分的中音频段则更为重要,人声和器乐声应自然,有细节,不得过响或发闷,也不能过亮或过轻,高音则应开阔,有空气感和延伸性,无尖叫或衰落的现象。

2、解析力

仔细聆听能否听到音乐中的细节,比如钹音或钢琴声的衰落,音乐厅或爵士俱乐部中的堂音。如果低电平的细节听不太清,便说明音箱缺乏透明度。这也是好的音箱与蹩脚的音箱的差别。

3、瞬态响应

音箱应能复现音乐中的瞬态。敲击弦响鼓或拨吉它时的声响应有力度和听来确切,不能让人“吃惊”、“激动”或者“慢吞吞”并有“迟钝”感。此外,自然衰落的声音,比如钹音和语声的“拖尾”,则应当逐渐衰减而不应嘎然而止。

4、动态范围

应当对比在低电平和高电平动态时的声重放情况。理想的是,音箱应能从对最低的声音到最强的管弦乐能连续地予以重放,不会让寂静部分听不清或是很响的段落时会有些力不从心。

5、声音定位及音场(立体声)

聆听声像的定位。注意器乐或是人声是否发自空间的音场,前提条件是音箱得在室内有正确的摆位。可以找些单声道的录音制品来试听,还可着重了解音箱的其他性能。声像定位好的音箱会在音场中“消失”,让听者根本感觉不到美好悠扬的音乐是从前边的一对音箱中发出来的,音乐扑面而来,歌唱家好像就站在前边中间位置的某处,正在引吭高歌。

6、散射特性

要到室内不同的位置上去听听。可以坐着和站着听,以检查垂直面内的声散射情况。此时,听到的高音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变。有些音箱的“皇帝位”仅局于很窄的范围内,而有些音箱则可在比较宽的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声像定位。

声染色

有些音箱具有“声染”或是声重放的缺陷,而且还会强加在重放的音乐之上。如由于箱体设计欠佳而出现的刺耳声、金属高音声、粗糙或不平滑的中音之类。如果不论是播放哪一种录音制品皆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么便可以肯定音箱已将其怕固有的声染加到了重放音乐的上边。通常,在重放时漏掉一些声音总比以往音乐中再添加一些原来没有的声染要更能让人容忍些。有些音箱有意添加声染,如加重些低音分量和让高音更亮一些,虽然咋一听来,这样的音箱似乎不错,但久听之后,便会感到厌烦甚至让人疲劳,这样的音箱便不值得去买。

音箱的放声环境

在摆位不当的音响商店中去试听音箱,便不大可能会听出音箱的全部性能,由于音箱在室内的摆位非常重要,即使将音箱往前或往后稍稍挪动几厘米,也会使得音箱的低频响应发生较大的变化。将音箱摆在能增强或削弱低音的房间里时,音调的平衡便会发生变化,或是会听到丰富的低音或是听不到什么低音。而且,音箱摆位不当时,还不到原本应有的声像定位的声音。不无遗憾的是,有些音响商店由于店面不大,只好将音响一排一排地摆放在墙边,从而不能充分发挥音箱的性能。更何况即便音箱在商店里的摆位正确,但仍与自己家里的听音环境有较大差别。因此,应当在家里为音箱找到恰当的摆放位置,让音箱充分施展其威力而一显身手。试摆,合适留下,不合适则退货或另换一对再试,就最好不过了。

聆听耳熟能详的音乐

由于CD唱片的录音音质相差甚远,有好有次,因此到音响商店试听和选购音箱时,最好自己多带几张平时听熟了的录音上乘的CD唱片去。这样才可以在放音时听出哪些是CD录音上原来就有的,哪些是音箱所特有的。又因不同的类型的录音制品去多试多听,以便能够比较器乐声和人声跟真实的声音之间的差别。

注意协调匹配

音箱还得跟聆听室、音响设备以及聆听爱好有协调和匹配的关系。如果房间小,则配大型落地式之类音箱便不太恰当。因为会使房间内过度的响亮而且低音也多半放不出来。反过来,如果是面积很大的房间,那么使用一对小型音箱又会感到底气不足,发声力不从心。

应该让推乐音箱的功率放大器“功率十足”。用dB表示的音箱灵敏度便是这方面的一个指标,灵敏度越高,在加以给定输入的功率时,音箱的放声便会越响。不过,灵敏度也仅仅代表了一个方面,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房间的大小以及平时爱用多大的音量来聆听音乐也皆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说来,通常在欣赏音乐时,功放的平均输出能有10W也就够了,而对大多数的家庭影院说来,功放每一声道(未计入超低音通道)能有40-100W的功率也就可以了。

至于音箱跟其他音响器材的匹配,说起来还有一个“门当户对”的要求。如果原选取的音响器材比较高档,比如属上万元或几万元的Hi-Fi级音响器材,那么花好几千甚至1-2万元去购买音箱也是应该和必要的。如果原有的音响器材仅为一般的器材,那么配以高档音箱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重质不重量

首先应说一下音质,大家知道低音难求。因此就更应重质不重量,宁肯少些也要好些。过多的带失真的低音对不懂行的人说来似乎很过瘾,但行家却不屑一顾,因为久听必腻又易于产生疲劳感。因此,对这样的音箱是不能去买的。

再说具体的音箱。应牢记,音箱既非越贵越好,也更不是越大就必然越好,往往有些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小型音箱,由于内装高质量的扬声器单元及器件,性能反倒比有些内装多只低档单元的庞然大物式的音箱更好些。小型音箱因近似于“点声源”,声像定位也更准确些,较适合于在小型或不大不小的听音室内使用。

再说扬声器单元,除最为常见的电动式扬声器外,还有一些其他型式的扬声器,它们各具特色,比如High-End级的平板磁性扬声器、静电扬声器、带式扬声器和混合设计的扬声器等。

不急而宁愿多花些时间

平常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挑选音箱更不能着急,几乎没有可能会在3-5分钟内判定一对音箱的好坏。要花许多的时间,使用范围甚宽的音乐去尽可能多的聆听各式各样的音箱。既可见多识广,又增加了聆听和评点水平,而这对于选好音箱是大有好处的。带夫人或邀请友人去聆听,出出主意也未尝不可,但不能全无自己的见解而只听别人的。

在相同音量下比较

心理声学表明,人们在对音箱进行聆听测试时,多半会误以为声音宏亮些的音箱便是好音箱。因此,测试时便规定了应在相同的声响电平下进行比较。在音响商店试听时,也应尽可能在声电平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必要时甚至还可去买只声压电平表来测试。这种表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今后在调试家庭影院用的成套音箱时,也会派上用场的。

只在迷恋时才去买它

要找到一对低音足、声像定位不错、声重放效果也不赖的音箱虽然比较困难,但总还办得到。相信按以上的条款办,便会找到这样的音箱。问题是,这果真是要买的音箱吗?很长时间用它来欣赏音乐吗?千万要冷静,要牢记,只有真正能打动你,能让你振奋、让你听得心跳、让你着迷的音箱,那让你在聆听音乐时会忘掉音箱在何方而只有美妙音乐扑面而来仙气飘飘的音箱,才是你应当购买的音箱。

好的音箱决不仅仅是声音重放效果良好,更重要的功能是把音乐以及电影音乐中所有的能量和热情,全部传递给你,让你的心灵激荡,让你能充分体验和感受那听乐的欢乐,就应当去买这一样一对音箱!
TOP
87#

电源与视听系统

2009/06/03 15:46







市用交流电

目前市用交流电源几乎都采用单相式电源(圆形电表),单相电源可分为「单相二线式(
1Φ2W)」与「单相三线式(1Φ3W)」,单相二线式配电中一条为火线(hot line or live line,具有交流电压),一条为俗称水线(neutral line,为固定的中性电位,通常为零)。
单相三线式则有两条火线以及一条水线,两条火线的相位差为180度,亦即为+110V与-110V。
现今住家中的配电大多是采用单相三线,两条火线间电位差为220V,可提供给冷气机使用,任一条火线与水线间电位差则为110V,可提供给一般插座使用。



交流电的插座上,有些插座的插孔长度一长一短,但有些却都一样,这是为什么?

市用交流电中的两极,分别为火线与水线,其中火线带有
110V电压,而水线则理论上不带电压。
如图1所示,符合电工法规的插座或插头可明确区分火线与水线,插头与插座上短孔为火线,长孔为水线,以避免使用上的极性混淆。
但市面上仍旧可见到插孔长度一样的插座,此种插座无法分辨电源极性,若要判别极性,则需使用验电笔等工具。
需注意的是,一般电工技师在进行装配电时,插座电源极性并不见得会依照火线与地线正确连接,因此就算是插座采用了标准插座,亦不能保证电源极性一定正确。







电源极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基本上,电源极性正确与否对大多数一般电器而言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例如当您把电风扇电线插头反插,使用上并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有些高精密度的电子仪器或设备则在使用上会明确规范电源极性,以确保器材的性能(如讯噪比等)。




家中常见的插座与电线插头为两孔式,但有些器材或延长线则采用三孔式插头或插座,差别何在?

除了 ​​上述火线与水线之外,有些插座或电线插头的第三孔为接地
(Grounding)用,电器接地的用意在于将其外壳或机箱与大地连接,以避免器材因为外部干扰或内部电路感应而造成的漏电情形。
想必大家都有因碰触电脑主机机壳而感电的经验,这种情形即机壳未施以接地(或接地不良)所致。
基本上,大地可视为零电位,当电器漏电时即与大地间存在一个电位差,若人体未能与大地构成良好绝缘(如赤脚站立等),则人体与大地为同一电位而导通,因此漏电的电流将流过人体而造成感电。
大型电器设备通常会加装漏电断路器,以确保人员安全。


有些电器插头采用一般双孔式,但地线(以绿色线标示)则另外直接与机壳连接,此独立的地线可与建筑钢筋、金属水龙头管线或水体连接,但此作法必须小心处理,以求良好的接地效果。



有些电源插头为三孔式,为了使用方便,常把第三孔接地端摘除,这样做可以吗?

现行台湾新的建筑法规已经明确要求建筑物必须接地,因此若任意摘除插头接地端,会造成电器无法接地,使用上应尽量避免,不得已时应该采用 ​​转接插头(
3孔转2孔)。




电源要如何接地?

最理想的电源接地方式是采用金属棒或金属网埋入大地的方式,且对大地阻抗必须以仪器检测,维持对大地较低的阻抗(或与大地同电位)。
但是除了新的建筑之外,台湾大多数建筑都没有接地施工,就算有也未见确实,因此替代方式可由地线端连接建筑钢筋、金属管路、室外排水沟等,但这些替代方式不能够保证良好的接地,譬如以建筑钢筋接地,很可能因为钢筋本身的天线效应而吸收射频杂讯,进而影响到电器本身,因此不良的接地对于高灵敏度电器反而会造成讯噪比降低的情形。
另一种接地方式是在电源回路中把第三孔接地端与水线相连接,这也是台电配电给用户端预设的接地方式,这种方式同样也不能够保证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何谓「突波」?

「突波
(surge)」为交流电中在某一瞬间产生极大的电压,高者可达数千伏特,特别在用电吃紧的电源回路中特别容易发生,例如当启动马达、压缩机时(如冷气、冰箱等),交流电回路中便会产生突波。
一般的电器用品在电压的变动不大时仍然可以正常运作,但是对于较精密的 ​​电子仪器,电源突波的影响就变得较显著,电源线路设计较简陋的电器用品更可能因为突波而损坏。
此外当停电后复电的瞬间,或电路遭雷击,也会产生较具破坏性的突波。


若电源回路中有连接高耗电量大型电器,如冷气、冰箱或是具有大型马达机组的电器,要特别留心突波的问题。
加装「突波吸收器」可避免突波,如
UPS电源供应器便具有突波防护功能。
突波吸收器通常以额定焦耳(Joule rating)表示其突波吸收能力,约在200焦耳至数千焦耳不等。




为什么会有「电源杂讯」?
电源杂讯会对电器造成什么影响?
要怎么避免电源杂讯?


交流电经由长距离的输配电以及无数的用电回路后,电源杂讯的问题就势必存在。
以河流为比喻,一条河流从上游发源地起,河水必然相当纯净,但河水流经中下游后,居民使用这条河流,会使河水逐渐污染。
市用交流电也相同,从发电机组产生的电力理论上应是标准的
60Hz正弦波型,但经由输配电以及用户端回路后,电源杂讯就同时伴随产生。
电源杂讯可由电器产生,或由外部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或微波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产生。
就工业区附近的用电品质来说,大型的机具容易产生较明显的电源杂讯,且突波的情形也较为频繁,因此整体来说工业区附近的市电品质很可能会较差。


电源杂讯通常其频率较交流电
60Hz高得多,因此欲抑制电源杂讯最简便的办法是加装「电源滤波器」。
电源滤波器即由电感与电容所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将60Hz以上的讯号进行衰减以达成杂讯滤除的目的,此外采用屏蔽隔离较佳的电源线或防磁处理的电源排插都可以降低电源杂讯。
但必须注意的是,电源滤波器会阻碍电源的瞬间输出能力,也就是说,电流的输出能力会受限于滤波线路,因此高耗能大型电器并不建议使用电源滤波器,需考虑其他方式如隔离变压等。







视听系统与电源注意事项:

在台湾平日常见的工业、商业、住宅区混杂的居住环境里面,供电品质常有一些外界的电源杂讯干扰。
在如今台湾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杂混一起造成供电品质的纯净度不是那么理想的状况之下,电源滤波排插算是一种对视听音响设备的选择。




接地线没有接好,接地回路乱拉一通的话,声音会比没有接地还差。
接地是一门学问,所以除非您的音响系统的接地请专业的技工处理得很好,那么还是不建议您乱拉接地线来胡接地一通。




喜欢玩调音秘技的话,那么不妨在此滤波插座下方垫上橡皮垫,会让声音听感更稳固、更厚实。



请注意电源极性有无正确,电源极性如果和音响系统一致的话,那么将可再减少一些无谓的杂讯干扰及交流声,并对音色的纯真透明度影响甚巨,插座里​​面短边的是火线,长边的是水线。



音响系统基本上都要做数位/类比分离电源。



电源滤波排插选购要素:

防止杂讯的干扰与突波的抑制

高级音响、
AV音响、电脑的产品及其他测试医疗等仪器,产品虽然愈来愈精密,相对的承受外来冲击或干扰的能力也愈薄弱,甚至家用电器、日光灯、马达的一开一关,重则损害到器材设备,轻则影响其正确的传输功能。


 这些非系统所需的电磁能量或信号等杂讯
(EMI NOISE)或突波(SURGE)、尖波(SPIKE)、弛波(SAG)等暂态现象的产生,甚至射频(RFI)的干扰,可以说大部份都经由电源输入端而侵入系统中。
如今工业化时代,再加上台湾普遍工、商、住宅区没有分类的结果,营业、工业及家用电源龙蛇混杂。
要有安全又无污染的净化电源已很难要求,因此惟有将电源做一净化处理,提供系统设备一个「安全又无污染的净化电源」,可予以有效的净化处理。




提供充沛容量与流畅的大电流

一般可能会问「我家的电压度量起来正常,但音响的声音还是会觉得不够尽展所长呢?」

这和供应音响的电流,无法取得满足的供应量与流畅性有关系,影响因素如下:

1.电源线之线径(截面积mm2)太小

2.导体材质不纯

3.电源插座接触不良

若经由这些线材中纯度不够、过细的线蕊的电阻所造成的「压降」,将会变成「电力暗淡(Brown-Out)」。
对音响系统所影响的是--低音的混浊无力,CD、LD、DVD转盘的失速......,所有音响系统也只好有气无力的工作了。




超载使用的自动断路保护

在一般家用的插座上,均无单独的超载自动断路保护装置,若使用上的有意外之外的超大负荷、短路,待总开关箱的断路器测知而动作时,有时会为时已晚,造成生命财产的意外或损失,那就后悔莫及。



避免系统设备的互相干扰

系统设备中,部份机器容易发出干扰的杂讯,部份​​则相对的容易接收杂讯,其原因大部份共用一个电源所至,所以类比/数位分离电源、多回路的电源处理观念就在于此。
以独立式的隔离滤波手段或分采不同电源插座,来达到抑制效果。




雷击保护

可以保护家里附近雷击而造成突波,造成家用电器
(比如电视)的损坏。


最后编辑leslie 最后编辑于 2011-04-13 14:07:45
TOP
88#

日系AV扩大机特色 CC
2009/06/18 18:18
日系 AV扩大机特色

日系主流 AV扩大机主要有PIONEER、YAMAHA、DENON、ONKYO(INTEGRA)、MARANTZ等品牌。 各品牌特色分述如下:

PIONEER
P近年来与奥斯卡级国际专业录音室合作,不断开发各种音场自动修正技术,部份新技术甚至导入于录音室之中。 关于自动音场测试补正,是目前各大品牌中的第一把交椅。 除了领先业界提出先进功能外,藉由专业录音室协助开发,其精准度与修正能力也大幅领先他牌。 这一点对不对称视听环境是有极大效应的。 超高精准度侦测更是技压群雄,也确保了绝对优异环绕音场的衔接性、3D空间包围感、环绕定位准、音场密度高等特性。 此外,其自动音场补正系统亦可校准喇叭间的音色与音质统合。 让多声道的音色音质具备一致性。 (P音场校正算是一绝,择日再深入研究)
因为录音室声音校准的关系,各个频率表现上属于绝对中性的音色,并不会刻意强调某部分的声音。 细节再生也是鉴听设计风格下的一大特点,加上音色上略带刚性,整体上像极了录音室的鉴听味道。 这将非常会考验软体,如果录音水准不够的软体,缺陷之处也将表露无疑。 反之,当播放到好的软体也将会赤裸裸的呈现出好的音韵。 无音染特色下,对音乐型态的包容性也相对的大很多,比较不会有挑音乐类型的情况,可说是动静皆宜。 细节重现与层次是 P的音乐个性的最佳写照。
近年来 P中高阶机种皆开始搭载与ICEpower共同开发之Direct Energy高音质D类功率放大模组,与一般所使用的AB类放大设计最大的不同处就是具备极佳的效率(几乎可达90% ),可大幅降低耗电与废热损失。 在同时亦可保有低失真高音质大功率、动态反应快速的特性。

细节再生    ★★★★★
冲击力      ★★★★
环绕包围    ★★★★★
定位与衔接★★★★★
喇叭驱动    ★★★★
音质导向刚性导向,较明快
高频个性中性
中频个性中性
低频个性中性
绝配音乐、电影:只要是好的录音、制作就 OK,较无特殊类别适切性。 比较害怕制作水准差的软体,制作、录音上缺陷容易曝现。 相对的好音乐也会因惜节能力高而生动鲜活。

YAMAHA
Y的最大特色就是极为丰富的DSP音场。 Y藉由多年来歌剧院等设计而得来的音场参数,融入扩大的设计之中,提供多样化的模拟音场玩味。 在多年专研的DSP环绕技术下,Y的环绕音场的宽广性与空间包围感非常的庞大与深度。 相对于P的绝对精确定位的多层次音场空间,Y的空间感则较显的为立体蓬松,景深感较深,也是魅力。
充满音乐性的音色是 Y的一大特色,乐器音色的表达十分逼真,且动态反应大,整体上音乐平衡性极佳。 音质上是较偏柔性掉的走向,是属于美声级的设计,非常适合爵士乐慵懒气氛演出。 动态反应大在电影音效上也可显现出大冲击感的震撼。 整体上来说,相较于P、D是快速刚强的表现,Y是属于较柔软调性的走向。

细节再生    ★★★★
冲击力      ★★★★★
环绕包围    ★★★★★
定位与衔接★★★★★
喇叭驱动    ★★★★
音质导向柔性导向,较温润
高频个性明亮
中频个性凝聚性佳
低频个性收敛性明显
绝配音乐、电影:爵士乐、大编制交响乐、大场面或战争动作电影

DENON
D扩大机的最大特色就是饱满浑厚的人声诠释,不同于M的磁性人声。 动态反应迅速明快,气势磅礡是D在多声道时的一大特色。 低频控制力好、爽朗的音乐性也是另一大特色。
音场的空间感、包围感极佳,环绕音效与背景音乐的融合性非常优异,对于电影情境氛围的诠释来说极为良好。 声音定位与音像具体性来说,相较于 P、Y的高密度包围感音场来说,D的包围感些为松散,但只要搭配喇叭时避免较温和的喇叭时,应可避免。 大阵仗电影下,可充分感受到一阵一阵的低频袭来。

细节再生    ★★★★
冲击力      ★★★★★
环绕包围    ★★★★
定位与衔接★★★★
喇叭驱动    ★★★★★
音质导向刚性导向,较明快
高频个性明亮
中频个性饱满
低频个性丰满
绝配音乐、电影:江惠等厚实美声系音乐,大编制、动作场景电影

ONKYO (INTEGRA)
ONKYO与INTEGRA系出同母,INTEGRA是ONKYO在美国所使用的品牌,功能规格大致相同,一并而述之。 O & I的特色在于饱满丰润的低频特性,对喜爱爆破场景的人来说是一大享受。 O&I 也有自己一套的音乐特性,相对于Y、M的软调特性,O&I与P、D都属于明快系的走向,但是又不像D如此的强烈,也不​​若P的鉴听般透明,算是折衷有点刚中带柔的特点。
音场的描绘能力不差,层次感颇优异。 虽不若 Y的多样化DSP与P的绝对精准,但优异的细节再生让环场气氛营造生动不少。 大功率设计对喇叭的驱动也算得心应手。

细节再生    ★★★★★
冲击力      ★★★★
环绕包围    ★★★★★
定位与衔接★★★★
喇叭驱动    ★★★★★
音质导向刚性导向,较明快
高频个性明亮
中频个性中性
低频个性丰满
绝配音乐、电影:低频细节多,个性属于略偏中性对软体的适切要求会较偏于好的制作。 比较害怕制作水准差的软体,制作、录音上缺陷容易曝现。 相对的好音乐也会因惜节能力高而生动鲜活。

MARANTZ
M虽与D同一个老板(几年前两间公司合并),但是其部份技术共享外,声音设计却是不同路的。 M的特色是具备极具音乐性的音色,这一点对喜好音乐>电影的人来说是一大特点。 人声极为温润饱满,极适合日本演歌、美声系演唱的重现。 虽与Y具有高质感的音乐特性,两相比较之下,M是较具磁性且和谐的声音,而Y的音乐性则多了些感性与真切性。
强大的电源模组一向也是 M的自豪之处,也是M在丰润厚实的音色特质的靠山。 声音细节的重现来说相当优异。 两声道表现非常优异,非常耐听。 两声道的音场呈现非常细腻,定位清晰而音像具体。 以两声道表现来说,可说是鹤立鸡群。

细节再生    ★★★★★
冲击力      ★★★★
环绕包围    ★★★★
定位与衔接★★★★
喇叭驱动    ★★★★★
音质导向柔性导向,较温润
高频个性中性
中频个性饱满
低频个性中性
绝配音乐、电影:古典音乐、美声系音乐皆宜。

SONY、KENWOOD、JVC
SONY、KENWOOD、JVC等品牌的扩大机也有一定水准,但近年来引进台湾的机种少且不同步,加上并无特别发表开发的功能,于此暂不予评论。

* 以上仅以中价位机种相互比较下,较概略性感想。 P的超中性个性变成此文的比较标准,.当然也让P变成众矢之的… 是有点失公平啦…但是不这样子设定….真的很难写下去…。 原则上,这几款日系品牌都是箇中好手各有所擅长。 此文也仅作为让大家更能了解各品牌的走向与个性,并无绝对之单品牌推荐。
TOP
89#

电磁干扰
分类: 声色场所
2008/05/06 10:29
 1个设备或装置与其它装置同时操作时,不会因为电磁干扰问题而影响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之为电磁相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亦即包括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及电磁耐受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
其中EMI为1个设备或装置在操作过程中有不利功能的讯号出现,此讯号是不想要且没意义的,其可能来自外界亦可能来于自己。 电磁干扰又可分为2个方向考虑:传导干扰(Conducted Emission;CE)、幅射干扰(Radiated Emission;RE)。
一般而言,任何高频电子产品均会产生杂讯(Noise),传导干扰会透过电源线去干扰影响其他电子或电器产品正常运作;而辐射干扰则是透过空气去干扰影响其他设备。
TOP
90#

顶,感谢版主带来的丰富资料
TOP
91#

leslie,您真是“及时雨”呀!每天都给我们充电。
TOP
92#

原帖由 古典包子 于 2011-4-14 11:45:00 发表
leslie,您真是“及时雨”呀!每天都给我们充电。


到底怎么回事? 哪个环节出错了呢?

分类: 2008/09/27 03:31

虽然最近是音响业的严冬,很多商家都快撑不下去了,但我看市场上还是有人卖的不错啊,于是潜下心来好好研究到底EARLY BIRD线材是哪里出错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像被老田看到了,目前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线,主事者不是连导电系数都搞不清楚,就是根本不接触音响,更夸张的是如阴森购物台那种胡天胡地的乱吹乱扯,居然也可以大卖!
EARLY BIRD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跟一些朋友、玩家聊天讨论之余得到了结论~~~~~~~老田压根不懂行销!
很多话老田不敢讲,但外行敢讲,不玩音响的人敢讲!
记得前阵子在MYAV看到了有玩家说自己用的是9N纯银线,老田瞪大眼睛自问为什么我不知道有这种东西?
是老田孤漏寡闻? 是玩家自夸? 还是商家欺骗消费者?
看过卖线商家的实验,说导体纯不纯用导热法来试验,在线材的一端用铬铁加热,另一端用手感测,如果很快就感觉到热度就表示线材的纯度很好。
理论是没有错,可是2N纯度跟5N纯度的导热速度可以用手感测出来吗? 这样的实验是不是太粗糙了!
还看过几个雅虎拍卖上面的笑话,导电系数优劣排序居然是金→银→铜、 SILVER PLATED COPPER WIRE叫做纯银线?
同一张证书连不相干的产品都可以拿来用,更可笑的还是只摭住中文而忘了摭英文,以为大家都是英文盲吗?
还有一个好玩的,某商家说他是根本不玩音响,所以他做出来的线绝对中性!
好像有道理哦!
但是,那他怎么知道音响玩家要的是什么呢?
所以啰,广告词听听就好,愈不懂的人可以讲的愈夸张,也愈有人青睐!
行销啊,这个老田得好好学习了!

TOP
93#

LOOK-T 罗财炽
扩大机的声音表现

分类: cc



















2

010/11/18 01:19

最近听音乐时再次感到扩大器对喇叭的影响,而且这影响还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所谓的影响就是声音的表现,譬如说控制力、韵味、细节、定位等,最近弄了一对6吋的小喇叭,这喇叭拨放音乐时,感觉声音是清晰有余却温润不足,我的管机大都是以12吋的PMC喇叭调的,低音相当宽松,但在使用小喇叭时却不再宽松,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大喇叭的低音纸盆的质量大,相同的功率对大质量的喇叭必然控制力较低、速度反应较慢! 所以常常听人说音响搭配最重要,因此DIY族老是换零件,一般人则以换线材甚至换机器,以满足自己的听感,我在想的是能不能做一台可变控制因素的机器,以满足较多的喇叭。
就上述的观念,必须先要了解影响声音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就喇叭来说,就一些早期较有名的几个品牌来看,ALTEC、JBL 、AR、 Tannoy、b&w-801 等。
ALTEC以604系列最为人知,由早期的纸边到后期的布边,不管如何它的速度是一流的,效率超高精准,但低频滚降快且较缺乏韵味,声音显的较粗糙一点,需要相当大的场地以距离来降低吵杂的影响。
JBL出自ALTEC,JBL的喇叭有两种系统,一种沿用和ALTEC一样的结构,另一种对ALTEC喇叭的问题做了大幅的改进,尤其在纸盆和悬边的材料,悬边改为泡棉,纸盆改为微光面,这样低频延伸下降了,但速度感也变慢了,但因此适合更多的人聆听。
AR以气垫式喇叭闻名,悬边大多为海绵或橡胶为主,未装箱时喇叭的柔软度相当好,冲程也相当长,装入全密厚实的喇叭箱,利用箱内的空气做弹力,速度中等效率相当低,声音有点特别的韵味。
Tannoy以同轴点音源闻名,尤其是 西敏寺Tannoy westminster Royal这对喇叭更让人津津乐道,这喇叭有多款悬边,纸、海绵、橡胶都有,属背载反射式设计,效率相当高,声音宽松属于较缓慢的,虽说是点音源但一般来说定位并没有特别好。
b&w以801系列风靡全世界,尤其台湾和日本更是多到不可数,低音都是以塑胶盆橡皮边为主,低频相当宽松,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容易产生驻波,或是说要推到低音形体感、层次分明,主机的控制力要极佳。
就上述的喇叭都是一时之选,以固定一台主机来推时,各家的特质会相当明显,或快或慢、清晰混杂各有不同,这时你会想如果能做适当的修正,让声音有较一致的表现,则大家也就不必天天换线材、改机器了。 但这样的功能,或许有人会以为加个tone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简单的,因为音调控制使用RC电路,信号通过会产生相移,当调整过多时音场、音像、定位会乱掉,这样做得不偿失,这也是近年的扩大器都没有设音调控制的原因之一吧,再来就是速度感,一般现在的晶体机速度都相当快,所以高档机的内部也都相当复杂,修正电路一堆,好料用尽就只是要取得温润、华丽、浑厚、轻快、定位清楚、音场开阔的声音而已,但这些看来都是矛盾的,却又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真正好的机器都是天价。
温润的声底如何发出轻快的节奏,华丽的章节如何展现浑厚的嗓音,音场开阔定位却要清晰精准,这里表示隐藏一些特质,轻快表示扩大器的暂态特性好,华丽表示中高频均衡,浑厚表示中低频电流饱满,温润表示中高频收敛适当,定位清晰、音场开阔表示频宽、动态足,每个音符节拍能量都均衡,才能在场面大又复杂的交响乐中有层次分明、规模宏大的表现,在上述的条件中是缺一不可。 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有适当的宽松又有精准的定位,这问题最近我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在我的前级内部,设计了一个可调整宽松度的控制,当然范围在太紧一点~ ~到~~太松一点,这样就可配合各式的机器或喇叭,现正在做细部的调整。

TOP
94#

CC LOOK-T 罗财炽

关于音控

分类: 2009/03/20 08:50

人类有时候是一种相当矛盾的动物,工商业不发达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机的,好不容易弄个肥料厂,终于可以吃到又嫩又肥的蔬果,好日子过没多久却又觉得以前的东西比较自然,好不容易有车了,却觉得老是开车运动不够,诸如此类的东西不胜枚举,这也是今天谈这主题的原因。
音响何时开始不加音控? 这应该是渐进的,但应该在有所谓HI END以后才渐渐普遍被认同,现在的概念几乎变成有音控就不够HI,这现象也不是没道理的,尤其在CD出来以后,推出相当多的测试片可见一般,过去音源品质不一,问题难以确定,当音源几乎只剩CD以后,基本的标准比较容易取得,音源解决了基本要求,扩大器频宽向来没问题,剩下的就只有喇叭,所以各厂莫不大力发展,又逢世界经济不断扩张,所以喇叭有向下延伸到10HZ的,向上延伸更到100KHZ以上,既然是HI END怎么可以不精准,如果扩大器还加上音控,不就是告诉人说这不是最高级的,有这样的概念厂商就顺水推舟,卖家、用家也都有这样的认同,渐渐就看不到有音控的产品了。
但音控并没有因此消失,只是换个形象来达成音控的目的,譬如说信号线调音,最早有不同线材差异的讯号线销售,就我知道的是在民国65~66年间,我的老板还问我说短短的信号线有差吗?这样的现象自此到现在还没定论,后来更进一步发展到喇叭线、电源线,进而到扩散板、脚锥、再制电源等,自做派的就延伸到各类补品的调音密技,所以说音控并没有消失,只是由免费的变成付费的,由简单的变成复杂且多样的,原本单纯的动作可完成的目的,变成愚不可及的梦想,40年前高级音响是奢侈品,我们花20年把它变成普及品,然后再花20年把它变回奢侈品,可笑吧!
当然音控的设置虽说都是附设的,当然也有专业型的譬如调色盘,但实在说调色盘还不是一般听音乐的人能用的好的,大多数人对乐器的频率和音色都认识不足,所以用起来都不会太好,但我到客户那里看一台...Accuphase的环境控制器,型号不记得了,使用起来还真方便,首先把CD放入机器,按一个键机器读出CD的原始标准(数位的好处),然后把机器附加的麦克风放在主位的位置上,再唱一遍机器会纪录现场的效果,和机器里面CD的标准比较,然后做出各种补正或修整,并自动纪录各项数据和划出曲线,做其他CD播放时参考使用,另外也可以随个人喜好,以机器提供的触控笔,随喜好做各种曲线的调整,并且是用划线的方式,这是我看过最方便使用的,但最重要的是你相信机器调整的音调是正确的和喜欢的,这样的选择就是相信录音人员和制片人员的专业,让器材做最准确的修正,现场我试过一张几个人合唱的SACD, 调整后的音场、音像、定位真的好到不行,真是如临现场! 但Accuphase中规中举的表现,却没给我太多的好听感。

TOP
95#

单端管机的频宽

分类:

2009/03/04 04:15



2009 年二月中修理了那台单端 KT-88 后,心中有些特别的感想,为什么一台真空管单端的扩大机,装好两年中间没人发现问题,所谓的问题就是单端变压器的铁芯,装成了 PP 的模式还可以撑两年不被发现,最后发现问题的原因却是因为新弄了一对大喇叭,设计喇叭的人对品质有一定的信心,又再弄了一台扩大器比较后,才确定机 器有问题,一直到了我这里,拆下变压器测量才发现问题症结。


有了这次的经验,这半个月来我听音乐,都特别注意低频的音质,过去我有好一段时间都是用 B&W-801—I-II-III 代的喇叭,低频相当好推,一直都有不错的感觉,有一段时间大约是一个多月,我这里的 801 都被客户强行买走,一直到现役的 PMC 的M B1 到位, 300B 才又再次推大家伙, PMC-MB1 B&W- 801 一样,都是 12 吋低音但 PMC的中 低音更厚实一点,因为这对喇叭之前有一段时间都没用,刚开始的几天声音不是很开,但过后都没问题,偶而有低音表现上有些瑕疵,也都认为区区 7 瓦的单端机,能有这样的表现也就不错了,因为大多数的时间完全听不出是小机器的感觉,这是相当好的表现!


但有一点感觉就是,再某一个点后就有抓不住这喇叭低频声底的感觉,因为PMC喇叭声音表现实在太中规中矩了,有了上面的觉知,别人因为有了大喇叭后,发现机器低频的问题,虽然自己的低音只有在开的很大声时,才会有点糊的问题,但多数时间不会开那样大声,所以也就认为是正常的,但这两天为了 8 管的前级调音,找出了很多以前不听的片子,尤其是钛孚音响发烧精选第三辑,也就是台北地 29 届音响展的CD,这张CD 的第一首巴哈的 -- 触技与复格, Bach Bwv.565这首管风琴的曲目,我用它测试前级的高音光泽,但管风琴的低频实在有够低,所以偶而会有低频不清晰的状况,照以前的情况不会有人在意,这好像是小管机应有的宿命不是吗?


但这次测试我特别注意,所以在一个阶段后为了弄清楚状况,我把示波器、信号产生器拿出来,特别在实际前后级连接的状态下,接上假负载来个低频大作战,频率由 1 千赫慢慢往下降,状况都相当好,一直到了 20 30 赫,我发现正弦波有一点变形,心想会不会低音糊就是这造成的? 这时只好加大功率,让负载更大一点,果然变形有稍微的变大,查到原因后二话不说关机整修,好在变压器是自己做的,在做过一番调整后,再用仪器测试一遍,纪录好实际的数据,装回扩大机上,再次的测试果然问题没了,但声音表现不知道如何? 只好装上 CD 播放机,放上熟悉的乐曲,哇! 果然低音的不悦感没了,到此这次的测试经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概念和感想。


说到概念和感想是,如果你没有一对够好的喇叭,那你很多的装机问题可能都不会发现,但就算你的喇叭够好,如果你不用仪器测试也不会发现问题,因为你可能会被观念骗过去,就算问题一直存在,你可能永远不会发现它,会这样讲是我有一对 Roges-7 的喇叭,声底和 pmc 的几乎一样,但用它来 ​​播管风琴的超低音,完全不会感觉声音有何不对,因为这喇叭 40HZ 以下的声音都被切掉了,所以管机的问题就被掩饰过去了,所以我认为现在有这样问题的管机一定非常多,一部小功率管机装的好不好,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检验方法,就是在破声发生前,推大型喇叭的表现要有轻松感,只有音量大小的问题,不会有任何机器不够力的感觉,那你的管机就相当不错了。



LOOK-T 2009-03-01

TOP
96#

测试的迷思

分类: 2009/02/13 06:22

DIY的朋友在装置各种设备时,难免要测一下特性,看看特性指标表现如何,就工程来说技术指标是一个相当好的参考数据,这样产品才会有一定的品质,这也是产品的最基本的标准保证,也是厂商应有的态度。
在零件、部品、成品的制造都会有品管,当然都会经过一番测试,测试的标准公认的是以仪器厂商的测试设备来测,另外就是以实作后,以简单的仪器测量,例如现在普遍的示波器、三用电表、信号产生器、计数器等来测。 但这样的测试就较繁复,也比较容易欠缺基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容易明白,测量时是多么容易产生误差,记得前次推出ARC VT-60厚级变压器时,测量满功率输出的状况,在一开始测试时原本的机器输出高达53瓦,但经过一阵子(约2~3小时后),又重新再做一次,怎么输出功率却达不道原先的标准?经过一番检查,找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机器变热了,电源变压器经过两声道全功率输出后,整个温升都高起来,电源变压器的各组线圈的内阻都跟着升高,高压电跟着下降了,因为所有的功率来自同一个电源插座,经过一段时间连电源线的电压都下降好几伏,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就使最大输出跟着下降。
另一个问题是信号产生器的问题,有些仪器在中低频的输出稳定度还好,跟着频率高时输出变低,越高频失真越大,输出电压降低幅度更明显,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这时测出来的标准就失去意义,再来是受测设备的问题,就一真空管后级来说,每家生产的真空管虽然型号相同,但特性上却有所不同,所以测试时应注明使用的品牌型号,同一人测试时应使用相同的才不易出错,不然特性不同测试就毫无意义,举例来说:相同的变压器使用5687、6L6、6550、KT88等三极结法的状态,虽然输入标准都一样,但测出来的状态结果一定相差很大,这是因为这些管子接成三极后的内阻和互导都不同,虽然都是使用同一颗变压器,结果差异也会让人大到吃一惊。 各品牌真空管的差异极大,这是人所尽知的,所以较佳的方式应该先做特性扫描,再根据数据特性计算,这样才有意义。
过去在化纤厂仪表厂做技术员时,所有的仪表要校正时设备都先要归零测试,例如要温度测试,先要把恒温槽校正过,等温度稳定了再做一般的仪表校正,这样相互比对才能确定,现在的一般测试也应该这样,想我再测变压器时,仪器一定要先暖机,约30分钟后再实际测量,过去有人提到一器测出的特性和实际装置会不会一样?我认为当然不会一样,以输出变压器来说,在仪器的角度来看,这是经过国际认证的设备,当然比实际装机的测试更有参考价值,这标准就是避免设备误差和人为的疏忽,以输出变压器来看,变压器是一个LCR的集合体,最好做成完全电阻性,这样对其他的零件产生较少的影响,这就像有些人喜欢使用碳精电阻一样,为的也是他的电感量小,输出变压器虽然使用在最后端,但变压器的品质应该对电路产生最小的影响力,也竟是中实的传输信号,但变压器不可能全频段都是无相角差,所谓变压器的相位角,其实就是变压器的电感、电容量引起的,当感量抗大于容抗,相角就超前反之就落后,我们知道...
阻抗Z只有在电容、电感量相同时,相角才会为零,在相角为零这点的频率就叫做中频,当这中频越往高频移动,表示频宽越好, 『先前有说过真空管的负载是输出变压器,输出变压器的阻抗由喇叭端反射过来,只有阻抗变化最小的变压器,输出的功率才会一致,我们更要知道一点,三极管的的负载是在两倍于屏阻时输出最大,以300B来说2.5K负载时输出可达11W,当3.5K时输出知有8W,5K负载时输出只剩6W,若变压器的阻抗随着频率变化,那你想想哪音乐输出不是比例不一致了吗,你听起来一定某些频段不足或过量,一般认知是300B的低频段约100HZ就会往下掉,所以如果能做出100HZ阻抗配合300B下降的变压器,或许刚好让频宽补足,但低音会较粗操一点,低频粗一点没什么大问题,若是高频粗一点就完了,很多的输出变压器有另一个现象,就是阻抗会随频率变高而升高,有些在20KHZ实阻抗就高达5K以上,这样输出会小25%,虽然声音细一点输出却不足太多,这点不可不知,所以希望负载阻抗在全频段都平直,这样音乐的旋律才会悠扬轻松』, 真空管也是一样有极间电容,若极间电容的问题能克服,则真空管的频宽会大大增加,这也是近年流行GG前极的道理,仪器的设计早就考量了这些问题,例如最大的输入阻抗,最低的输出阻抗,最小的传输电容等,就是为了测试的精确度,也就是仪器对受测物的影响最小,若不相信仪器测试的结果,反而相信实际装置的结果,这刚好本末倒置,元本我们应该利用仪器来测量做基准,装机时若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找出影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尽力去克服问题,如果一昧的相信实际装机的结果,就是所谓音乐是用来听的,咋听之下满有道理的,但这观念只会让你失去更多而已,那表示对电路和材料的认识不足,有些时候确实装机后的结果和单纯仪测差异很大,就扩大机来说推动的真空管原本就设计在低频使用,就算你竭尽所能也提升不多,这并不表示输出变压器的特性不好,更不是仪器测的不准不可靠,这点弄清楚后你就知道方向,不会人云亦云了。

LOOK-T 2009.02.13

TOP
97#

仿制名机的迷思

分类:仿制名机的迷思


20 年来音响界价位高级化,音响成为奢侈品,听音乐成为一种奢侈享受,因此套件和 DIY 的风气再度兴起。 但装过机器的人过了一阵子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你仿的是简单或复杂的机器,到最后和原厂的声音都不会一致,这原因一直存在,却少有人认真探讨,或许有其他原因,多数的人都停留在电路图、材料、工法的研究, 但都是败兴而归的占多数,我归纳了一下发现有以下原因,造成仿制的困难。

原厂线路有所隐藏,或电路图有无法表现的落差,大多数的电路都无法看出使用的零件,除非你有实体机器可对照,否则很难完全理解原机的设计概念。
2. 制作工法不同 .. 这点你多看几部名机,如果你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又好,你自然会发现模仿名机的困难处,说个例子来分析就可清楚知道,以 JS -200 来说,这是一台百万级的四件式前级,以电路来说一点也不困难,单声道全机使用三支 12AX7 ,但原厂却极尽所能的把它复杂化,一边的声道使用一组电源,电源变压器的规模约 150W ,灯丝经过二极体整流,灯丝稳压部分他不用常见的 IC ,它使用一般的功率晶体,高压部分一样使用晶体整流,通过几十个中型的飞利浦电容滤波,再经过真空管稳压,两个电源透过连接头送到前级,这样的架构电路图是很难表现的。

3. 电路的刻意安排: JS-200 的电路其实相当简单,区区三支真空管却装在一台超大的机壳上,为了补空间的空洞,厂方用料约 20 颗的菲力普电容来填满空间,这些电容是三颗并连,用一块 PCB 来组装,再透过降压电阻来连接,全机几乎没有用线材,所有电路的架构都是用 2mm 的裸铜线来贯穿架构,电路的连接都是电阻和电容来连接,且多数电阻电容都不是单一的,阻值大多是 2~4 支电阻并连来达成的,交连电容的数值也使由 2~3 个不同品牌电容来完成,经过这样的安排使 JS-200 的声音有一个特别的味道,这就是厂商的秘密,这也是仿制机最难的地方。

4. 不同时代的原料差异,这样的差异由十几年前的 MC-275 复刻版最能说明,当初管机复兴时代, MC-275 应同好要求复刻一批,价位高达十几万,但交机后却让管机爱好者大失所望,为什么原厂的复刻机却没有原来 ​​的味道,不说自明,大家看看滤波电容最能感觉这样的现象,早期的滤波电容的体积约是现在的两倍以上,现在的电容体积只有1/2,容量却是过去的两倍以上,这一来一往差异四倍以上,表示现在电容的做法已大不相同,对声音的影响就不能不注意。
5.改变原厂结构.. 很多仿制机只模仿原机的一部分,甚至原来是搭棚的电路,该变为电路板,这样布线结构完全改变,声音差异当然落差大,有些所谓全仿,原厂电路板直接复制,但还是没能完全一致,譬如铜箔的厚薄,原本是镀锡板变更为防焊漆,诸如此类细节都会影响,不能不注意 !
6. 时间的熟化 .. 大多的名机,在当时当然是有一定的水平,但经过时间的熟化越发好听,终于成为经典,多数人听到的都是熟化后的声音,所以新仿的就很难有成熟的韵味。
7.真空管的差异,同一厂商每个时期的产品,不同时代、不同厂商的产品,上面说的是同一型号的真空管,差异大到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这就是阶段性材料不同、制程不同的结果,一般人倾向越老的越好。 但1960年代前后才开发的管子,差异性就较小了。
8.大多数的名机,不管是前后级都使用大量的补偿电路和负回授,当碰到回授问题时难题就来了,尤其是后极有输出变压器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厂制机都没有标示变压器的规格,回授量就更别提了,所以几乎在网路上找得到的电路都是一般的架构,负回授大多是16欧的架构,而且大部分都是日本人的电路,像QUAD、Mc就有自己的输出变压器的标准和规格,所以要仿制就必须有足够的资讯才行。


就以上的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模仿名机,比重新设计更加困难,仿出来的机器也只是虚有其名,以这样的原因,倒不如就现有材料, 深刻的去了解每一支管子的特性,再安特性去设计一部新机,出来的声音可能更加适合现代的要求,不然一昧的仿制只会让自己的创意消失,却又得不到相要的成就,但相当可惜的是,就现在市场上的套件或是DIY的人几乎没有一套真正的研发产品,有的只是间单的基础架构,很难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不然就是把所有最好的元件,全部兜在一起,换个位置排列一下,就以新的架构来推出,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就又消失在时间的轮下。



LOOK-T 2009.02.09

TOP
98#

dB 的计算

分类: 2008/12/18 20:08

玩音响的人都常常碰到的一个名词~dB,很多人都不知怎么算,公式如下 电力比=10 log 10,电流比或电压比=20 log 10,看到这些程式别紧张,只要套入Excel就可以了,若懒的算就直接查一下表也够用了,音响常用的标准-3dB,意思就是50%,3dB意思就是加一倍






d B
   电力比   电力比   电压比  电压比
分贝数利得损失利得损失
    0.11.0120.98861.0230.9772
    0.21.0230.97721.0470.9550
    0.31.0350.96611.0720.9333
    0.41.0470.95501.0970.9120
    0.51.0590.94411.1220.8913
    0.61.0720.93331.1480.8710
    0.71.0840.92261.1750.8511
    0.81.0970.91201.2020.8318
    0.91.1090.90161.2300.8128
       11.1220.89131.2590.7943
    1.11.1350.88111.2880.7763
    1.21.1480.87101.3180.7586
    1.31.1620.86101.3490.7413
    1.41.1750.85111.3800.7244
    1.51.1890.84141.4130.7080
    1.61.2020.83181.4450.6918
    1.71.2160.82221.4790.6761
    1.81.2300.81281.5140.6607
    1.91.2450.80351.5490.6457
       21.2590.79431.5850.6310
    2.11.2740.78521.6220.6166
    2.21.2880.77631.6600.6026
    2.31.3030.76741.6980.5888
    2.41.3180.75861.7380.5754
    2.51.3340.74991.7780.5623
    2.61.3490.74131.8200.5495
    2.71.3650.73281.8260.5370
    2.81.3800.72441.7050.5248
   2.91.3960.71611.9500.5129
      31.4130.70791.9950.5012
    103.1620.316210.00.1
    2010.0000.1000100.00.01
    3031.6200.03161000.00.001
    40100.00.010010000.00.0001
    50316.20.0032100000.00.00001
    601000.00.00101000000.00.000001
    703162.00.000310(7)10(-7)
    8010000.00.000110(8)10(-8)
    9031620.00.0000310(9)10(-9)
  10010(5)10(-5)10(10)10(-10)
  12010(6)10(-6)10(12)10(-12)
  14010(7)10(-7)10(14)10(-14)
    

TOP
99#

高传真系统与声音技术演变***转载

分类: 2008/12/17 02:46



高传真系统与声音技术演变

涂能荣资深媒体人

「声音」( Sound )是人类最方便、最迅速的思想传递与沟通的工具;而听觉 Listening )则是接受此种讯息传播的基本途径。 声音的内容包罗万象;它包括:

演讲、旁白、对话、音乐、歌剧、相声、戏剧、现场记录…等综合性符码( Code 或讯息( Message )。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

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是能「见其行,闻其声」。 在纪录片中,如果人们看到鸟 儿、流水、人物讲话,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会产生一种不真实、不自然的感

觉,如果能以这些声音作为纪录片的背景,就会增强形象氛围的完整性和声音空 间的厚度,还实际生活的本来面目;丰富纪实的真实性,尤如身临其境。 一般来

说「声音」的定义有两个,「声」指物理性的传递现象,「音」是指在电路中的流 动的讯号,音讯制作就是将「声」与「音」做转换与处理,其目的就是达成声音

传播「高传真」( High-Fidelity )的目的。

「高传真」简单地说就是「原音重现」,它的目的就是让听者能够体会「身 历其境」的感觉,例如摇滚音乐会现场( Live)的录音,能表现其场面的热闹、

震憾和陶醉…等感觉。 如戏剧节目中因场景变化而改变的「声音空间」,其实这 只是高传真达成的一项因素而已。 高传真的传达意念在于「真」( Reality ),但许

多声音的传达在于抽象的、感性的,所以高传真不能只对「真」做唯一的追求理 想,更重要的是加诸其情感的想像空间,就好像我们评估一幅人像画,绝不要针 对它画得像不像,而要品味它意象的「美」( Beauty ),那才是真正艺术的「善」 Receptive )。 因此,高传真必需同时达成「真善美」的氛围。高传真的路径必须透过录音( Sound Recording )、扩音( PA-PublicAddress Vol. 5, no. 6 ( JUN 30, 2008 ) 或广播( Broadcasting )转换为「音讯」( Audio )作业来达成,广播在电视与广播 界叫做「成音」,其让声音传递的更久、更远、更快,而上述路径的功效也各有 不同。 「成音」或「录音」英文称之为「 Audio Recording」或是「 Sound Recording 」,

它是指以录制、处理、加工、美化、设计…等手段,使声音讯息重现( Reproduce 的过程,成音是「音讯传播」( Audio Communication )的一环。 声音「技术」与 「艺术」的应用;大量使用在广播、电视、电影、录影、录音、影音光碟、演唱 会、远距教学、简报作业、现场扩音…等相关传播媒介与之中。 另外,它更可为

动画制作、线上游戏、网际网路、视讯会议、电信媒介与多媒体…等,提供最佳 且不可或缺的听觉效果与感受。

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是 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的发明者,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

有不少著名的发明。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 2,000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发明的电话和电报更是人类通讯与传播的重要里程 碑,电话和电报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除了电话和电报之外,留声机也 是他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像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 明成就。 自从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与单声道电唱机的上市,勾起了人类对 高音质听觉享受的追求,声音与画面在电影与电视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音讯 对广播媒体更是如此,在有声电影诞生的初期,由于技术的原因,声音主要表现 声源和一种单音的作用上,这与电视也是一样的。 电视发展之初有了声音之后, 它不再成为一座只有影像魔术盒的「哑巴」,而当时的广播不求音质,只不过是 「有声就好」。


1881年8月30日克莱门‧阿代尔在德国获得了一项「改善剧场电话设备」 的专利。 阿代尔的发明是:『把两组麦克风置于剧场舞台的两边,声音便被分程

送到载着受话器的观 的耳中。 』这项发明在 1881年举办的巴黎博览会上首次 展示,并在那里「播送」巴黎剧场舞台上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首次 人们听到了「立体声」( Stereo),或称之为「身历声」。 与此同时,有一位叫奥恩 佐格的发明家,在普鲁士王储的宫殿里也使用了跟阿代尔的发明类似的装置。

体声与单声道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倾听的人更容易找到声源的位置与方向,这 Vol. 5, no. 6 ( JUN 30, 2008 ) 种现象跟人们用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更能准确地判断距离远近;是一样的道 理。 身历声的发展,最初是与电话系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由电影的发展史来看,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以后,由于「同期录

音」的技术困难设备不足,无法于拍摄时录制现场声音。 十九世纪末发明的电话 技术,给有声电影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录播音器材-麦克风、声频放大器与扩音 器的出现,使得有声电影的放映;成为可能。 后来声音技术的进步,电影工作者 能使画面与音轨同步记录,使得电影进入了有声时期。 电影一开始人们只能采取 播放戏院的现场以配音、留声机播放、或乐团演奏的形式-称之为「外加声音」, 但很容易出现声话不对位的问题,这种为电影专属作曲的音乐或配乐,后来称之 为「电影原著音乐」( Original Soundtrack),或称之为「电影原声带」。 早期默片 电影的型式,直到光电管应用后才出现有声电影,而电影成为一种「有声的媒体」 始于 1927年。 电影制作时,声音讯号被转换成光讯号记录在音轨中;播映影片 时,利用光电管侦测胶片中音轨的讯号,然后送到三极管放大,再送到喇叭转成 声音播出,同年( 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推出了第一部有声 电影《爵士歌王》,电影就成为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这是电影技术的一次 重大变革。1927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先后在伦敦与格拉斯哥之间、伦敦与纽约之间, 用电话线成功试验了电视的传输。1928年,他更将影片从英国伦敦用无线电波传 送到美国纽约,举世更惊喜其成就,但是当时的电视如同电影初期的发展一样,

是由无声方式开播的。 贝尔德在英国政府及英国广播公司( BBC)资助下,更进 一步研发「让电视发声」的技术,就在隔年底(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播送了他 的新发明那就是-「有声电视」,接着贝尔德更将电视的声音与影像达到完全同 步。 此时电视与电影同时都成为「能看能听」的媒体。 声音是电视媒介除了影像 之外的基本元素,这项发明使纯视觉的媒介变为「视听结合」的媒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来发现敌人飞机的「双耳接收喇叭」就是利用立体 声的这个特点完成的。 贝尔电话实验室( Bell Laboratories)在1930年代,是研
究身历声的主要推手。1933年4月27日,贝尔电话实验室作了公开的实验:在 费城举办的音乐会,通过电话线路以立体声方式传到了华盛顿。 然而,早在 1925 Vol. 5, no. 6 ( JUN 30, 2008 ) 年,美国美国康乃狄克州的 WPAJ电台进行了立体声广播,采取用两种不同波长
播同一节目,在听者的两只耳朵上各用一们接收器来分别收听的办法,进行了立 体声广播。1931年英国电气和音乐工业公司录音师-布吕姆莱因(Alan Blumlein)
提出立体声录音的构想,发明了立体声唱片,并于 1933年申请到了最早的的专 利权。 而最早的立体声的电影,则是迪斯尼公司于 1941年播映的《幻想曲》。无线电波或载波调变声音讯号地方式有二种,一种是「调幅广播」( AMAmplitude Modulation),它是以无线电波之载波振幅,是随低高频声音讯号产生 振幅的变化,也就是将讯号大小幅度加以调变后,再发射出去的一种方式,调幅

广播的特点是接收机比较简单,初期的无线广播都是调幅广播。 另一种是「调频 广播」( FM-Frequency Modulation)它是美国爱德温‧阿姆斯壮(Edwin Armstrong)1933年发明,它以音量变化改变载波的频率,随低高频声音讯号产生变化, 也就是是将讯号大小变成频率大小加以调变后,再发射出去的一种方式,调频广 播的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宜于立体声广播。 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将最早由载 送声音节目的调幅广播系统由单声推向立体声。 他并于 1935年11月6日在无线
电工程师学会纽约分部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通过频率调制系统降低无线电讯号 干扰的方法》的文章,第一次描述了调频无线电,调频无线电技术同时也带来立 体声广播服务的起源。 发展成为能播放立体声道( Stereo)的调频广播,使广播 电台声讯的规格进入「立体声的世界」,至此科学家也试图将电视「变声」成为 立体声的媒体。 在电视声音方面,到了 1958年左右,双声道(Pair of Sound Channels)的立体声电视系统才开始推出,它利用左右两声道构成的音源,展现横向声音的方向性与空间感,大幅提升了听觉上的感受,使得立体声电视普及于

家庭中。台湾现用之美规 NTSC电视标准系统于1953年制定的,每个电视频道占用 6MHz其中影像以调幅方式传送,频宽为4.2MHz单音声讯部份则以调频FM方
式发射,音讯所占用频宽为 50KHz,视讯与音讯讯号之间仍有275KHz之频宽, 早期电视技术并不发达,此空间是作为保护带( Guard)之用,后来在不影响原
讯号架构下,可以发展出电视立体声的系统。 电视在单声道的广播中,只传递一 个声音讯号,所以也只需要一个喇叭来呈现所传递的讯号;然而立体声的节目, Vol. 5, no. 6 ( JUN 30, 2008 ) 是将两个声音讯号结合后透过一个声音讯号的频道传送,有立体声的电视接收机

可以把这两种声音分离而用两个喇叭使得原音重现。 美国在 1984年将BTSCBroadcast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MTS(Multi-Channel Television Sound)系统订为电视多声道音讯系统标准,MTS系统标准不但含了立体声更增 加了第二语言声道的服务,声音讯号可支援「双语」,称之为「SAP-Second Audio Program」,SAP也是MTS系统标准的一部份。 电视立体声的发展比彩色视讯整 整晚了三十余年才正式由单声进入立体的时代。早在四百年前,义大利作曲家加布里耶利( Domenico Gabrielli,1659~1690
年)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演出他的作品,发现人类非常喜欢被声音环绕的感 觉,所以他把铜管乐器与合唱团安置在教堂四周的楼上演出。 到了 1900年巴黎 博览会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曾展出一台三音轨的圆筒式留声机,美国人汤玛斯 麦克唐纳( Thomas MacDonald)更在圆筒上同时刻下三个音槽,播放时三只唱针 就连接三个号筒,在 1931年他就率领费城管弦乐团替「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进行了一些实验,这是史上最早的立体声(Stereo)录音,1970年全 世界透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空前壮举,这时美国电音公司

Electro-Voice)借此发表了矩阵式的四声道系统,从此掀开一场「四声道音效」 的大战,美国 CBS唱片公司五○到六○年代间的名制作人约翰麦可库( John
McClure)也倾全力推动CBS实验室制作四声道唱片,1971年夏天瑞士举行的国 际音乐工业会议中会场四角都安置了喇叭,经过了此次的展示,人们终于感受环 绕音效所能带来的惊喜与震撼。


早期的立体声电影的声音系统就是指「多声道系统」( Multi-channel System) 或者「环场声音系统」( Surrounding Sound System)。 1980年代立体声电影声音采 用一种矩阵方式的「四声道」( Quadraphonic System)系统,将四声道的声音资料 透过编码器编为为两个音轨,在播放时再运用四声道解码器使其还原为四个声 道,这种声道系统也称之为「矩阵四声道身历声系统」( Matrix Quad System),这
正是多声道发展的基础。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声音的记录与播出的模式也发生 了变化,电影声音的记录媒体也从过去的光学录音到类比磁性录音,甚至到今天 的「数位录音」( Digital Recording)与「环绕音效](Surround Sound)。1979年, Vol. 5, no. 6 ( JUN 30, 2008 )
「雷射碟影机」( LD-Laser Disk Player)的发明,由于LD的声音与画质都已达 到某种程度的境地,其声音也必需提升,以储存媒介播放多声道音轨,雷射碟影

的声音编码技术,成为后来发展 DVD光碟多声道的基础。 在电视方面,记录模 式也从单音到立体声、多语言,电视音讯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声音的服务也

越来越周全。 在未来的数位电视,更有如同电影的数位「多声道环绕音效」Multi-channels Surround Sound)一样,提供最佳的声音服务,并为数位电视建
构最高影音享受的家庭电影院( Home Theater)。
近年来在多声道环绕音效的推动,杜比公司占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杜比公司 早期研究的主要技术在于「杂音抑制」( Noise Reduction)系统,如1965年发表
Dolby-A,它解决了磁带进行所带来的杂音,后又发展了Dolby-B与Dolby-C… 等,中期它则积极开发环绕音效的系统,如 1980年初为电影院开发的
Dolby-Stereo,后续更为家庭用音响系统开发了Dolby-Surround、Dolby Pro-Logic Surround…等,它悄悄地将原有的音讯带入多声道「音讯编码」(Audio Coding) 的纪元,我们要问多声道环绕音效与杜比公司有何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它是有 脉络可寻的,当年它就是利用「音感模型」( Perceptual Model)制作出各类的杂 音抑制系统,后续又用此一原理开发出环绕音效,为求更多声道的传送,更将「遮 蔽效应」( Masking Effect)开发出「感官式编码技术」(Perceptual Coding)应用 在压缩技术上,顺利的将更多声道送「上垒」。 声音系统的多声道功能,提供我

们更多的服务,如具现场感的多声道环绕音效( AC-3)、多语言的服务(Multilingual Services)与如同CD品质的音质…等,相信它必能提供如同电影院般的影音效 果,谈到电影人们常说它是梦工厂( Dream Works),没错它的确带给了我们无限 欢乐,近年来电影事业因为电脑动画( CG-Computer Graphic)的进步,电影事 业将娱乐推上最高峰,真可谓达成「不可能的任务」,使得「美梦成真」,而音讯 处理也不逊色,未来除了电影之外,无论电视、广播,乃至于电玩、动画与线上 游戏的声音技术将可能成为高传真及多声道环绕音效重要应用范畴。

TOP
100#

恼人的音响→声音标准

分类: 2009/04/17 06:32

                           恼人的音响→声音标准

98 3 月底经朋友介绍的喇叭厂,弄了一对 8 吋三音路的喇叭来店里后,经过 20 几天的聆听,又跟喇叭厂的老板讨论了几次,有关音调及音质的标准,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音调要自然轻松,音质要细腻华丽,才算得上是一套好的音响,会有这样的结论是因为音调必须和我们平常的认知相同,这样才不会使我们错乱,调性不自然,所有的都错了。

声音的质感 …… 就是所谓的音质为何要细致? 这样不就不自然了吗? 是的! 会有一点这样的感觉,但却是要有美的感觉,会这样说是因为所有的 CD 或唱片或其他音源,都是经过录音师现场录制,原本就是通过专业人士的认知录制的,再来更进一步的后制,在各种设备的修饰下达到制作人的要求,尤其一些知名大厂,更是要求严谨,按理是不容易出错的,不然厂家就要赔钱了不是吗?


会说到这里,要回头说到前面讲的这对喇叭,因为这对喇叭的声音相当细致,但有时候却会在某个音阶下,表现出不够悦耳的声音,虽说都是相当短暂的瞬间,但却足以让一首歌的感情走调,譬如蔡琴的金片子第二辑,明明是抒情的歌曲,却唱的零零落落,就第一首的蓝色街灯,应该有爵士和怀念的调性,如果你听不到这样顺耳的感觉那就是错了,会这样说是因为前面说的喇叭发出的不悦感,我跟厂家说,他不相信,但他说可能是我的器材问题,甚至说到我的 SONY CD 播放机和他家不同厂牌,可能因此产生差异,最后我只好请他带他常听的 CD 片来播放,至少在音源上减少一个变数,昨天他带来了它的测试片,试播之下他说没问题呀,我也感觉问题少了很多,不会有太多的差异,因为相当晚了也不能开太大声,所以我就把它的试听片用影像档存起来,他离开后我就用烧录机烧了一张,放进 CD 机一播,哇勒 . 怎么问题又出来了,不相信再烧一张,问题还是一样,某些高音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没办法只好换一下喇叭,请出 PMC-MB1 ,播放一下 嗯,果然是喇叭的关系,但 PMC 是英国喇叭,人声方面原本就比较厚,声音也比较温暖一点,所以完全听不出有什么问题,天色已亮先去睡觉再说吧!


一觉起来第一个就想到前面的问题,一边泡咖啡一边就暖机,再次换上喇叭,相同的感觉又不时出来,虽然相当轻微,整首歌曲却会因此不够顺畅,到此我只好边喝咖啡边想,要如何抓到问题的关键,突然觉得会不会是烧录片的关系,因为播放原版的 ​​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前一天因为很晚了,所以声音相当小,不确定问题的关键,现在白天音量大一点没问题,想到这里最好的方法是找几张元版的 CD 来测试,播放各种的乐曲,都没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确定烧录片会有差异,这时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场重新烧录一张,直接和原版的 ​​相互比较,这样每一首歌曲放一段,直接记忆比较,果然这样发现我的烧录器有问题,这台 ASUS 的烧录器,烧过了数百张 CD ,一直以来没有人觉得有问题,但这对喇叭却把问题点出来,这是有这对喇叭后最大的收获,因为它的精准把烧录机的问题给现出原形。


一天就这样想着问题,苦思应该如何解决烧录器的问题,我想烧录器是数位的,又是电脑附加的,会不会是电脑的电源不够干净? 为了应证问题的关键,最好的方法是马上改,拆下电脑在通往烧录器的 12V 5V 电源线上,找两颗电容并上去,再次烧录一张,几分钟后 CD 烧好了,迫不及待放进机器播放,哇! 差异可大了,所有的问题都不见了,不相信再拿其他以前烧录的 CD ,问题又出来了,到这里问题大条了,知道什么问题了吧? 因为这对喇叭让我的几百张 CD 都要重新烧录,钱还是小事,光是烧录的时间就够你磨了,这问题解决了,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所有的人都不觉得有问题的事,不见得一定没问题,只是还没发现而已,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一对声调精准,高解析的喇叭,足够发现一些问题,虽说是台制的喇叭表现却丝毫不差,若和PMC的喇叭比较,那实在太值得了,这对PMC现在的定价足足可买20对,当然以新B&W801来比,那就更可怕了可买30~40对,足够排满整间屋子,串并联一起播放应该会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吧,有空可以来听听。


Look-t
2009/04/1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