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566676869707172»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21614|回复: 9777
681#

在道德缺失的今天,读一读老子的话,我自己要反思一下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TOP
682#

       最近在北京参与了一个解码和音源的试听活动。有些感想,并无新意。
      一是听音者的主观认识很个性,例如对某A/B对比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甲认为A细节损失严重人声器乐已然变味。乙则讲其人声口型小,声场位置高,优于B。说明个人的认知角度大相径庭。现场类似对立甚多。所以我常提建立怎样的音响观,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对电声走向的影响还是必要的。
TOP
683#

原帖由 znd06 于 2011-4-19 6:07:00 发表
       最近在北京参与了一个解码和音源的试听活动。有些感想,并无新意。
      一是听音者的主观认识很个性,例如对某A/B对比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甲认为A细节损失严重人声器乐已然变味。乙则讲其人声口型小,声场位置高,优于B。说明个人的认知角度大相径庭。现场类似对立甚多。所以我常提建立怎样的音响观,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对电声走向的影响还是必要的。


有道理!很有同感。
TOP
684#

回复 682# znd06 的帖子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
    对于听音的训练要有长期性,对于声音的高频,中频,低频要有联系的听,要明白他们各自对声音的那方面产生影响。否则就会有如盲人摸象,各自争执。。。。
TOP
685#

闲聊音乐

     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母亲都会对她的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催眠曲,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事实上婴儿在未出娘胎的时候就能够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具有音乐天赋。除了音乐,婴儿出生以后只要睁开眼睛,还能够直接感受图形(颜色、线条等等)——即美术。而语言和文字毫无疑问都必须经过后天学习,要排在音乐和美术之后了。
  音乐对于人的作用不仅发生最早,而且作用也最直接。语言和文字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要经过理解、联想、转换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才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音乐是直接打动人心,不通过任何的中介,不需要任何的转译。古老的“禅”学有一句口号,叫做“直指人心”,我想,只有音乐也称得上这四个字。从这一特性来说,艺术门类似乎应该这样排队:音乐,美术,文学,其他综合艺术。
TOP
686#

分辨和记忆可以说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细胞”——基础能力,在分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分析、思考。音乐的各个要素(音高、音强、音色、节奏、速度等等)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无穷无尽的千姿百态,远远超过语言的描述能力,经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指挥家能够听出演奏中的瞬间失误,钢琴家能够感觉到指触间的细微差别,提琴家能够把握住音色上的准确控制,作曲家能够体察到和声里的点滴新意:音乐随时调动着人的反应、锤炼着人的分辨和记忆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就是音的分辨和记忆;音乐基础课程——听辨、模唱、听写等——更是对于分辨和记忆能力的直接训练。
TOP
687#

1.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必须是、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是长期效益,终身效益,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过程。
  2. 音乐对于人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乐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点,通过音乐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而实现。歌词不是音乐,作者简介不是音乐,背景图片和名人语录等等统统不是音乐,绝不能套用文学的欣赏方法,绝不能以这些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来取代音乐本身。
TOP
688#

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非理念性(音乐本身并不传递概念、定义、逻辑、结论之类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确定性(无论欣赏或演奏,无论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永远不会象数学那样具有精确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经过任何的中介和转译)的特性,使得人们在欣赏、表演、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促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广阔、最自由的发展。
TOP
689#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直立,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人类独有的。工业革命时代有人提出“人是机器”,正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背离了人的本性。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的情感对于一个完备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的、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学者、官员和公众所认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独到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历来重视音乐对于人性的影响。
TOP
690#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一个你乐于交往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论是谈古论今,或是只谈谈家常琐事,都会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交往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个毫无修养的人交往,则你会感觉如坐针毡,时间过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折磨。相信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