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68697071727374» / 48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1401#

回复 1399# 670707 的帖子

我抛砖,60707兄您引玉好吗?
TOP
1402#

回复 1400# xin889 的帖子

问得好!有些箱子号称名牌,在那里说中音如何丰满,人声如何迷人,但是我拿再好的功放配它就是烂泥,相反拿个号角箱子配300B就把它击溃的稀巴烂,可是懂行的人太少了。
TOP
1403#

回复 1401# xin889 的帖子

抛砖引玉不敢说,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帮助!
TOP
1404#

如果你光临过一些器材店的陈列室,或者去参加过一些音响展示会,您会发现,那些用来演示的高级音响器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瞎想菲菲,它们外观夺目、精美绝伦的工艺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口水流流。但是一问价钱,不少人都会让张开的嘴巴合不上去,暗吞口水。为什么一对喇叭,一部功放或者一架唱机都要卖到几十万元呢?它们真的有这个价值吗? 他们就会HIFI吗?您说呢?
TOP
1405#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吉利汽车一样会跑,为什么还要造保时捷或法拉利呢?”或者“普通的小提琴几千甚至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为什么阿卡多等大师都要用数百万一把的呢?不用这么贵的琴他们就不会演奏了吗?”不错,高级跑车也一样是4个轮子,名贵的小提琴在外型结构上与便宜的也没有差别,基本功能上两者毫无差异,但是高价者所追求的,就是极致的表现。便宜的音响一样可以重播音乐,但是要讲究到完美的重播不使用比较高级的音响器材就无法极致完美了。所以总结成一句话,高级音响和一般音响的差别,并不在于功能上的差别,重要的在于重播音乐的品质!也就是说,音响器材的目的,是以重现录音现场为最高目标,希望能模拟出一个如幻似真的空间,在这里,演奏者及演唱者的表情、各种乐器的形状位置都能清晰分辨,使您面对音响,就像面对现场的音乐家一样,让音乐做直达心灵的交流,令您感动不已。所以,好声一定不会便宜。哈,我可没说贵的一定好声哟。
TOP
1406#

是啊,我还遇见过这种怪事,我现役的后级功放即使在现在新价也是价格不菲,然而在某些资深发烧友手中推大箱子软弱无比,仅见上半身,不见其腿,但是在高人调校下,其声轻弱游丝,重如泰山,钢琴的滑奏、扫音快而干净,弹奏低音的紧张感、恐怖感使人不寒而立,好东西不会玩,哀哉!
TOP
1407#

那么,音响器材究竟要拥有哪些要素,才能符合这么苛刻的要求呢?请密切关注以下这些要项:
1 音质与音色
  就算是同样类型的乐器,也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音质的不同。音响器材的音质也会因为内部用料和设计师调音口味的不同,而有差异。当然高贵的音质和音色在一般乐器上是很难出现的,同样也很难出现在低价的音响系统上。廉价的音响要注意的是能否正确的表达出录音软件中不同乐器的差别,倘若播放史坦威钢琴的录音听起来和廉价钢琴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没有办法细细体会优异录音的妙处了。 这可是60707兄常说的吧。哈哈
TOP
1408#

回复 1405# xin889 的帖子

赞同!我扼腕痛惜于不少烧友,不愿或很少听现场演奏,在家里自以为是,或者拿着几张唱片自娱自乐。
TOP
1409#

2 高、中、低歌频段量感的分布和控制力
  一般人耳朵能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20KHz,这是相当宽阔的一个范围,音响器材要尽量能发出这段完整的频率范围的声音,所表现的效果才会更好。通常较难表现的是高低两端的部分,尤其是在较低的低频部分,由于人耳对这些频率部分相对的不敏感,它们需要有较强的能量,而较强的能量需要的功率也很大,不是极高等级的器材很难真正完美地将它们再现出来。   所谓高、中、低频段的能力分布,就是指在器材所能发出的频率范围内,各频段量的多与少。有些器材高频段较多,有些低频感强一些,也有些中频段的人声特别饱满,但高低两段的量就不是那么多了。总之不一而同,这就形成了各类音响在声底上的特色。   要注意的是,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整体搭配之后要取得平衡,不要有哪一个频段特别突出,这样就不耐听了。至于各频段的控制力,则表示“质”的好坏,同样的,完美的低频控制力相对比较难得到,许多器材的低频量感或许很多,但控制力不佳,这种低频乍一听起来很“软”,但由于缺乏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会显得不结实,不饱满 ,没有十足的弹性,弄得满空间都是,听的时间一长就会头昏目眩了,当然越好的系统,在各频段的控制力都会越好,往往有不过不失的表现。
TOP
1410#

回复 1407# xin889 的帖子

哈哈,正是呢!先生太会总结了,我是从音质和音色走到音场的,当我感觉以下问题开始在保证音质和音色基础上,朝现场演奏靠的:
1.乐谱中是多声部演奏,作曲家的配器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可是为何小箱子感觉装得满满的,却没有现场感;
2.现场演奏是个大舞台,好多乐手在“埋头”演奏,弓子都“掉毛”了,我的器材为何没有群体感与强烈的音场密度;
TOP
1411#

3 音场表现
  音场的表现很重要,可以说是现场再现的首要条件,那么究竟什么是音场呢?所谓音场,就是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凝集成形的范围,通常如果两只喇叭的摆位恰当(包括与后墙及侧墙的距离,喇叭的高度及向内倾侧的角度等)一个具体成型的音场就会浮现出来。你甚至可以“看到”,在喇叭的后方各个发声乐器及人声的大小,位置及形状,这就是音场!   如果喇叭没有调整到聆听空间中的最佳位置,那么您只能听到声音而已,不能够有“透视”立体音场的乐趣,自然更别提“现场重现”的境界了。   音场的表现不但包括了高度、深度与宽度,还包含了音场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远近、深浅、前后、高低等明确关系。以合唱团的演唱为例,不能仅听到是一片人声,还要能分出前后排演员彼此之间的高低与远近,也就是通常讲的“层次”。有“高段位”的发烧友将超级音响极品精心调整摆位后,竟能“数出”优质合唱录音中的“人头”多少,这并非无稽之谈。通常音场的大小形状会因为不同的录音而有差异,在播放某些特别以音场深阔惊人的软件时,也会有音场比实际空间还要再大一些的感觉。   另外,要注意的是,完整的音场并不只是能见到各个发声而已,还有这些发声体所存在的空间大小,及形状也要表现出来才行。例如在教堂中的录音就会有厅堂较高、声音的残响回声较长等感觉,而在爵士俱乐部、体育场等的现场录音,也应给予听者不同的空间感受。   总之,音场表现的概念,几乎包含了发烧友常挂在口的“定位”“层次”“深度和宽度”“空间感”“残响”等词汇的全部意义。
TOP
1412#

关于音场的问题,我们在前面的贴子中有谈到的,摆位就是要把音场和舞台弄到比例恰当,频响三段最平衡,律动感最强。哈60707兄摆位是一门大学问,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是HIFI的关键。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西医的观点,换机换箱换线等等甚或换房间都是“西医”的疗法,音响系统有时就像一个人,“摆位”好比“中医”说的全面调理一样。您想要把舞台和音场的比例弄到合理,频响三段调整到最平衡,就像要把一个阴阳失衡的人医好,光靠“西医”是不够的吗,而“中医”的平衡“摆位”才是唯一妙方啊!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5-08 09:41:47
TOP
1413#

回复 1411# xin889 的帖子

为了找到能够发挥好音场的箱子,我也是煞费苦心啊,起初想选B&W800、丹拿、威信、西湖等大箱子,但是他们都存在共同缺点:如何体现现场百余人(带大合唱)的管弦乐作品,试想:领唱在前,大编制管弦乐乐队在后,合唱乐队竖立最后并且位子最高,这样庞大的乐队在演绎马勒第八交响曲时,现场的气氛、震撼力,以及领唱、管弦乐队、合唱队各声部的比例、合唱站立的高度等等这些问题如何把它体现与还原出来。
TOP
1414#

回复 1413# 670707 的帖子

砖我已抛了!哈哈可不要砸了自己哦。管他呢,反正为了引玉吗。
TOP
1415#

回复 1412# xin889 的帖子

所以有人会奇怪,我为何要搞2米以上的箱子,诸位可知道几十个发生源同步发声,分频器极为复杂以解决频响三段平衡问题,出来的声音其能量感、现场感、密度感能差吗,单件乐器发声的震荡感、空气感、人声直冲云霄的气势会弱吗?
TOP
1416#

4 透明度与分析力
  当您的音响系统已经可以有一个音场具体成型的时候,首先恭喜您已经跨出了接近关于 Hi-Fi 的一大步,接下来必须努力的就是提高场内的透明度与分析力。什么是透明度呢?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可以说明问题,就像隔着玻璃看窗外的景物,如果玻璃很脏就会降低我们的视觉效果,我们期待的是当然玻璃越干净越好,甚至最好没有玻璃,这样我们才能一览无遗,同样的音响系统的透明度越好,听者也就越容易投入到音乐之中,不会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感(当然,如果音乐要营造这样的效果,是录音师的事)。至于分析力呢?就视觉而言,就像一个解析力强大的镜头,可以拍摄出比人眼所见到的还要清晰的照片,甚至可以再现皮肤的色素沉淀和毛孔的大小,对于音响器材来讲,同样如此,好的分析力能将乐曲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细节描绘的很真切,巨细无遗。即使一大片弦乐齐奏时有一张乐谱轻轻落地,你也能听见!
TOP
1417#

回复 1414# xin889 的帖子

正好,我两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天衣无缝,哈哈。。。
TOP
1418#

5 结像力与形体感
  光是能“看到”音场内各发声乐器的大小、位置及形状仍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要求发声体的形体要凝聚,不能有松懈的感觉,同时,发声体也不应该有单薄的感觉,而 应该是有相应的厚度的,就像一个女高音站在你面前,或是一把高大直立的大提琴,他们在音场中的重现如果只是扁扁的一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6 乐器和人声的大小比率
  各个发声乐器和人声彼此之间应该有适当准确的大小比例,不能有打鼓一敲就占满整个音场的情形,也不能发生小提琴比钢琴还大的情况发生;有的音响器材播人声天碟时独唱者的口型比例失调,嘴巴大的听起来可以把整个乐队吞下去,这样的音响,即使其余方面表现再好,也没有可能让听者产生如临现场的感觉。当然,要作到这点很难的,这是极其卓越的Hi-End音响加上一流的调教功夫才能抵达的境界。
TOP
1419#

回复 1416# xin889 的帖子

讲到透明度与分析力问题,我们就拿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阿诗肯纳济演奏钢琴而演绎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开始: 主奏钢琴弹奏出分解和弦后乐队进入时指挥家翻乐谱的纸张声能听见吗?
TOP
1420#

7 活生感
  活生感?活生感就是毫不死板,像活的一样的生动感觉。音乐在音响器材中有着无比的活力,艺术家的演出生机勃勃,该快的时候不会提不起劲,该慢的时候又不会煞不住车。我们常说“动态”、“瞬态”的表现如何,归根到底,这些专业技术语所指的,就是音响系统活生感的综合体现。试想:如果一件音响器材,一张唱片录音不能让你很容易的感受节奏的张驰律动、旋律的快慢起伏、音符的跳跃飞舞,自然也不能明确表现室内乐的静缢和谐、交响乐的庞大壮丽,爵士乐的热情洋溢,小邓姐的淡淡幽情,那么,又如何能够让你体会音乐家们的心灵,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