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续 50. 迪米屈.提欧姆金 Dm... [复制链接]

查看: 137993|回复: 276
31#

绝岭雄风
史泰龙的绝唱,后面的就越来越差了。配乐一如特沃琼斯的大气而动人。
(转)故称事描述高途山抢险嫁队员加深贝在邢一次涅行动妖中令朋聊友旭攀惜山涤失手跌死料,算自则此不敢贼再獭攀疏雪山印。这回忍他搬和鞍哈拉尔秀及艺飞孝机女停驾缘驶员杰雌西收誉到澈一匿个飞卯机俩遇难的终求硒救信号后政赶去轧出即事地汞点斤,却坡发渝现这是验一帮抢劫了财烷政部邵巨款的匪徒宅,恐再怖搏分子的瘤飞机发生故障并降吗落衅在哟雪拔岭上影,呸同时还鹏胁缓持了人质域。挑于槛是疑同蓉他隆们救在屋山野粉中疑展殉开激烈搏斗,加肇贝玛在漠形势危草急下鞋被迫即披试甲札上甜阵,最蘸终瑟消八灭阅了衫这宰帮厕劫匪。
2004924183119.861244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9 18:46:31 上传)

2004924183119.861244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2#

排队上天堂
什么烂译名,可去Go to hell了!Trevor Jones的温馨、浪漫之作,极耐听,里面有段吉它及人声都超好听。
(转)
  本片是一部融合温馨浪漫的爱情喜剧片,一位深爱其妻的老公为达成老婆临终的最后心愿,作出一连串滑稽可笑又令人感动的举动,影响周遭的人事物。在义大利的小城镇,马赛洛(尚雷诺饰)正陷入左右两难的困境中,她挚爱的老婆将不久人世,希望她死后能与她死去的儿子葬在一起,然而城里的墓园只剩下三个空位,墓园主人又不愿意扩建。马赛洛只好尽一己所能避免死亡之神降临小镇镇民身上,所以他不断做善事;捐血、指挥交通、保护儿童安全、总之不让任何人比他老婆先死!然而老天喜欢跟他作对…

For Roseanna是电影Roseanna's Grave在电影节上的名字,不知道什么原因电影原声碟被命名为For Roseanna。Trevor Jones作曲,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制作精良,古典、优雅,充满着弦乐特有的温暖。部分曲目是吉他协奏,洋溢着闲庭信步的轻松氛围。专辑有两首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氛围与专辑其他曲目保持一致。整张专辑旋律稍显单一,不过温暖的弦乐是非常耐听的。
试听页面: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2308.html
442333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9 19:33:11 上传)

442333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9 19:33:1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3#

诺丁山
这部电影的音乐虽然好听,但更多是歌。里面琼斯的配乐只有几首,也没有歌有名。但还是值得一提。
(转)关于电影《Notting Hill》,是茱丽娅罗伯丝和休格兰特的经典浪漫爱情之作了,故事内容就不再细述。
  
  其实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它的音乐,很少有《 诺丁山》这样从头至尾都这么好听的电影音乐。
  永远会记得在片尾处的音乐,当茱丽娅在电影发布会上对休格兰特say yes时,那首《she》随之响起,然后是他俩的婚礼,《YOU’VE GOT A WAY》(你已找到出路)悄悄的接上了《she》的尾音,然后镜头切换到了公园之中,《FROM THE HEART》(来自心底)巧妙地作了收尾。

  《Notting Hill 诺丁山-电影原声专辑》,绝对值得你去收藏。
  这是环球音乐推出的一张堪称浪漫经典的重量级电影原声专辑。唱片中收录的十一首歌曲和两首配乐可以说曲曲动人心魄,充满着不可言喻地男女柔情。可能你会觉得这些歌曲风马牛不相及,而一旦了解该片的内容,突然之间又领悟这些歌曲的挑选其实都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进展而展开。
  环球音乐公司旗下的不少大牌歌手,都加入了献声行列。两支男孩团体“Boyzone”和“98度”以年轻人特有的直露和朝气,演绎了R&B曲式的情歌,相当动听。著名乡村女歌手仙尼亚吐温演唱的那首“YOU`VE GOT A WAY”在经过特别混音处理后更显女性的温柔妩媚。除当红艺人激情演绎之外,活跃于60、70年代的前辈人物如艾尔格林、比尔威瑟斯等等也有佳作,为你共谱新世代爱情罗曼史,是现今不可多得的情歌大全
193c_b.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9 19:43:33 上传)

193c_b.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9 21:17:22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

总算是有人回了,汗!估计已快到无人之景,看样子要来点大众化的才行!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20 11:49:1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5#

我的Trevor Jones
调整大小 DSC_011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2:24:5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114.JPG

调整大小 DSC_011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2:24:5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116.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

来自地狱
补充一张,差点忘记了。Trevor Jones充满内省和人性的音乐,非常值得推荐!
本来已到手日版原装一张,可惜年少不懂事,给可恶的Snake骗了!
(转)专辑介绍:


  1888年伦敦东部的Whitechapel区,各色人种混杂其中,经常发生犯罪事件,**安的被绑架拉开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序幕,紧接着另一名**波丽也被残忍地杀害,这群可怜的姑娘们陷入了深深的惊惧之中,她们发现自己已成为连环杀手的猎取目标,一个接一个……

  这一系列罪案引起了一位探员弗雷德·艾伯林的注意。艾伯林不仅头脑灵活,还具有一种超自然的感应力量,这种奇异的能力经常在他办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遭受丧妻之痛的他不得不长期依赖鸦片来麻醉自己。艾伯林预感到将有惨剧发生,于是深入到这一黑暗地区进行调查,尽管当地居民对他怀着深深的排斥,艾伯林还是得到了**玛丽和私人医生威廉·戈尔的帮助。

  艾伯林逐渐发现失踪的安和她的孩子是一个重要线索,但她们的失踪与杀手不断制造的谋杀案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恐怖的阴云依旧不散,**们人人自危。一起更令人震撼的阴谋似乎开始浮出水面,但同时艾伯林自身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此时他的调查也变得更加与自己息息相关,因为他已与玛丽坠入了爱河……

  视觉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使漫画成为了电影人的偏爱。而相对于今年炒得热火朝天的《蜘蛛侠》,这部影片虽然同为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多少显得有些寂静无声。实际上,原作在美国也是部颇有影响的作品,甚至被称为25年来美国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它的作者艾兰·摩尔是漫画界的领袖型人物,他的努力和成就不但使漫画作为一种媒体得以复苏,而且使其作为文学艺术形式得到认可。不过他的作品也确实不属于极其大众化的流行之作,尤其是这一部更因其暴力恐怖的内容难以广受欢迎,但仍然拥有相当一部份忠实书迷。

  好莱坞每年都要枪毙掉不计其数的剧本,而其中能够重见天日的却少之又少。本片即属于这样的幸运儿,在被埋没了几年之后,总算有新线公司肯替它出头。为了把这样一部已经享有较高声誉的漫画再现于银幕,公司也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为影片选择的是黑人导演休斯兄弟。尽管他们还比不上影坛的另外几对兄弟帮科恩、沃卓斯基、法拉里有名,但他们的前面两部低成本电影《政治威胁》、《死亡总统》还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作为黑人,能够打进电影制作圈在好莱坞也十分不易,而他们正是擅长于展现美国黑人绝望阴郁的生存环境。这部影片无疑是他们摆脱种族身份所带来的局限,拓宽艺术表现面的好机会。

  男主人公艾伯林这一角色,曾引起男明星们的普遍关注。传言接手这部电影的包括拉尔夫·费因斯、丹尼尔·戴-刘易斯、裘德·洛、布拉德·彼特等。但最终落到了约翰尼·德普(强尼·德普 Johnny Depp)身上。对他来说,有人把本片视为《无头骑士》续集。确实两部电影的类型和他扮演的角色都十分相似。只是此片中的艾伯林没有了《无头骑士》里的那种古怪精灵和幽默感,而代之以沉重抑郁和颓废。有趣的是,尽管德普本人并非瘾君子,但似乎好莱坞那些和毒品沾边的角色总会找上他。如《恐惧与厌恶在拉斯维加斯》、《大毒枭》等。


  本音乐专辑为《来自地狱(From Hell)》电影原声音乐,Music by Trevor Jones,tomchen1989发布于VeryCD.com,感谢下载支持!
试听页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xURqmj9kqg/
thumb3223232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3:04:06 上传)

thumb32232323.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20 13:07:2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7#

25. Harry Gregson-Williams
超喜欢他的天国王朝和毒家新闻。
(转)1961出生,在Harry Gregson-Williams事业的早期,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Hindhead的学校里授课(他的兄弟Rupert Gregson-Williams,也是一名电影作曲家,在这个期间也在这所学校授课)。之后在他曾经学习的Guildhall学校教授音乐和戏曲。目前活跃在电影及游戏配乐领域中。 Harry Gregson-Williams 哈瑞·格里森-威廉姆斯曾是电影配乐界金字招牌Hans Zimmer工作室旗下一员,过去曾参与 过「绝地任务」、「埃及王子」等大制作,近五年来开始独立创作,他近期的作品包括「落跑鸡」、「全民公敌」、「间谍游戏」及「绝命铃声」、「纳尼亚王国传奇:狮子、女巫和魔橱」等作品,其中最引人侧目的是梦工厂动画大作「怪物史莱克」。他是相当受嘱目的新生代配乐家,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哈瑞从小就学习乐器,并常在欧洲巡回演出,加上日后扎实的音乐名校背景、和深入非洲中东等游历各地的体验,使他的音乐兼具专业深度和不羁的活力。
476217f77356dd3c720eec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3:11:23 上传)

476217f77356dd3c720eec0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8#

天国王朝
天啦,如此史诗般的巨作在电影院里由三个小时阉割成二小时后简直就是:惨不忍睹!配乐如史诗般,动听、宏大,充满异国情调而效果惊人!这张碟没有上TAS榜简直没天理了。
(转)最初导演Ridley Scott邀请了曾经有过多次合作的Hans Zimmer来为这部新作谱曲。当影片拍摄进入尾声时由于Hans Zimmer个人的原因,经他的推荐HarryGregson-Williams接下了作曲的任务。电影音乐里动员了123位唱诗班成员,以及一群来自伊斯坦堡的音乐家通力合作,在伦敦著名的Abbey Road录音室录制,擅长现代古典音乐手法创作的Harry Gregson-Williams,还采用了许多与影片时空相仿的乐器来彰显影片的历史背景,首先运用了中世纪的六弦提琴的冰冷寒颤的音色特质,拉开电影开场时的法国场景,等到男主角贝里昂踏进耶路撒冷时Harry逐步让包括了阿拉伯的小提琴与打击乐器、手摇风琴在内的回教乐器以及拉丁乐器,搭配伊斯兰教的合唱团合声演唱,慢慢渗进充满了悲壮与哀荣色彩的主体交响乐章之中,让影迷跟着主角的圣战之旅,一起回到影片所呈现的时空之中,接受一场兼具心灵与感官震撼的史诗乐章的洗礼。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埃及血统,出生于比利时的女歌手Natacha Atlas以阿拉伯文演唱合声,也为电影音乐覆盖了神秘的面纱。
200952234916124293535675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3:33:45 上传)

200952234916124293535675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9#

毒家新闻
这是部长久感动过我的电影及配乐!配乐低沉,充满内省和对主人公的同情,由Sinead O;connor演唱的歌曲和在最后由一个小男孩唱出那首Bad News的歌曲时,忍不住想哭!全力推荐的一部电影和配乐!



(转)名製片家 Jerry Bruckheimer 以及商业名导 Joel Schumacher 共同推出真人实事改编的电影【鍥而不舍】,看完之后还真让我感到惊豔;因为他是一部 Jerry Bruckheimer 的电影。在电影影评界中,Jerry Bruckheimer 製作的作品都反应两极,喜欢他的人会佩服他的商业电影操控能力,讨厌他的人会批评他老作一堆没大脑的废片。但是,这部【鍥而不舍】绝对可以叫这些影评人住嘴。故事是这样的:在90年代中期,爱尔兰首府都柏林 ( Dublin ) 还是一个除了战争之外什么都短缺的地方,当时有几个毒贩在互相争夺控制权,而他们所惧怕的不是警察,而是一名勇敢报导真相的女记者薇若妮卡 ( 凯特布兰琪饰 ),当家庭和责任相衝突的时候,她仍然能够成功的在两者间取得平衡,也因为她无惧恶势力的精神,使她成为了爱尔兰人民心中的英雄,可惜她在1996年不幸遭到暗杀,写下了悲剧的一页,但也因此促成了爱尔兰的修法,逮捕了当时许多罪行重大的罪犯。而女主角凯特布兰琪以本片入围2004年金球奖剧情累最佳女主角奖项。凯特布兰琪以满口爱尔兰腔的英文,演出这位具有使命感的女记者,影片更突显出新闻工作者所要面对的压力,除了恶质的採访对象,还有更多冷眼旁观的同业,道出新闻工作者在实行神圣使命的同时,连带而来的寂寞与凄凉。同样的,我也建议台湾的记者应该看看此片,什么叫做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他们在报导烂新闻时,应该深思的。
电影中的音乐,因为故事背景的关係,自然的可以让 Harry 在爱尔兰音乐上做文章。讲真的,当时我拿著唱片,心在犹豫,只觉得它的份量好少;不过,我买下它是对的,至少它给了我一个愉悦的聆听感受,而且是越听越有感觉。这张专辑的音乐主轴是建立在爱尔兰式小提琴音色上,管絃比重不多,偶尔会加上一些 Harry 式的电子节奏,塑造了一种飘渺悽凉的氛围。这种音乐的质感,类似【神鬼战士】( Gladiator ) 部分的新世纪乐风,将人带入一个遥远的冥想国度。爱尔兰籍光头女歌手Sinead O'Connor 所演唱的两首歌曲「One More Day 」、「The Funeral」,极为真挚,实实在在的将这张专辑加分不少,真的很难想像要是没有她的詮释,这部电影会少了些什么。我觉得,这两首既悲情又充满生命斗志的主题曲,充分展现了薇若妮卡坚毅的一面。而且,这两首主题歌曲是由 Harry 亲手编曲、作曲以及管絃製作的,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主题歌曲由作曲家自己做的,所以我对这张专辑表示肯定,毕竟作曲家有诚意。纯音乐的演奏由第二轨的「Dublin 1996 」开始,小提琴的独奏带出了主旋律,音乐氛围遥远飘渺,又带些丝丝哀愁,其间加入了一段电子节奏,不过是相当沉重的电子音色。或许 Harry 藉由这种意像,表现出都柏林令人沮丧的一面。这首曲子的音觉空间深广又纤细,展现了 Media Ventures 的细腻的录音品质。既然是以爱尔兰为故事背景,自然少不了〝应景〞用的民族音乐。第三轨的「Driving」和第六轨的「Research」是整张专辑最具有爱尔兰民族风味的快板舞曲,跳跃似的小提琴拉奏让人不禁起舞,但是「Research」的后半段却感伤起来,衔接著「Traynor Lies」的情绪描写,钢琴、弦乐和出色的电子节奏处理,让音乐深具打动人心的力量。第五轨「The Killing」则是最相当抢眼的一首纯音乐曲目。它照样是以独奏的小提琴为主角,并以苏格兰风笛、弦乐和鼓击为衬,缓缓地流露出动人无比的主旋律,情绪感染力很强但是不煽情,维持著 Media Ventures 的高水準情感挥发,是我个人相当喜爱的曲目之一。至於另一段出色的纯音乐曲目则是「Conversations」,同样也是主旋律的变奏,但是古老音色似的小提琴、钢琴、吉他、弦乐和电子节奏,全都巧妙的混合在一起,编曲十分複杂纤细。
除了刚刚提到的两首由 Sinead O'Connor 演唱的主题曲外,由 Brian O'Donnell 所演唱的「Bad News」,则是整张专辑最打动人心的曲目。这首曲目是在描写薇若妮卡惨遭谋杀的场景,所以这段音乐的走向该如何进行呢?Harry 在唱片内页中有撰文提起这个歌曲的由来。他在 2002 年四月从洛杉磯的工作室飞到都柏林,寻找一些作曲的灵感,那时候导演 Joel Schumacher 还在那里进行拍摄。他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想东想西时,忽然一个小男孩的歌声,让他彷彿找到天籟般狂喜,感动了他,於是他逐步寻找探究声音的来源,发现是一个在街上歌唱乞讨的男孩。之后,这个奇妙的际遇促成了这首动人曲子的产生。Harry 拿了录音机之类的器材请他唱一些爱尔兰的民谣,最后他回美国之后,从这些录音中选出「Fields of Athenry」这首民谣,并加入他的音乐进去。无疑的,「Bad News」是【Veronica Guerin】最棒的曲目,Harry 利用错综细緻的管絃编曲,结合了苏格兰风笛、小提琴、法国号独奏以及进行曲的鼓乐节奏,让后段的音乐宛如一股向上昇华、光芒万丈的力量,十分动人,堪称 Harry Gregson-Williams 的代表作之一。
因为片中一些深沉诲暗的情节,Harry 也充分利用了电子乐的特性,营造的相当出色,而且不会变成在玩弄音效。「Preparations」是专辑中最先开始的阴暗曲目,厚重低音反覆的流转,并适时加入了电音摇滚来增加力道。「First Warning」以及「Deceit」、「The Beating」也都是电子音色的经营,这种电音营造气氛的手法是很 Harry 个人风格的,这种质感彷彿是来自【间谍游戏】 ( Spy Game ) 的。 Harry Gregson-Williams 曾在访谈中声称,他个人不太喜欢去做那些很 Media Ventures 式的主流动作电影音乐,他坦言偏爱类似【Veronica Guerin】、【间谍游戏】的剧情片,或是【落跑鸡】( Chicken Run )、【辛巴达】( Sinbad: Legend of the Seven Seas ) 之类的欢乐喜剧片。然而,这些令人满意的作品都流露出 Harry 真诚不造作的音乐诚意和热忱。在【Veronica Guerin】中,他成功用音符表达出薇若妮卡的侧写 ( Profile ),利用小提琴和风笛,吉他和钢琴,以及最让人惊艳的童声运用,勾勒出薇若妮卡,一段来自爱尔兰的悲伤故事,也让这张专辑即使简短但却能以深具力量的音乐震撼人心,久久挥散不去那股悲愴的情绪。老实说,这是一张由 Media Ventures 的成员所写、但不那么 Media Ventures 的好作品。它绝对是 Harry Gregson-Williams 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其音乐深度可比 Harry 同年度的作品【辛巴达】还佳 ( 虽然两者是不同类型的 )。  

试听页面:http://www.1ting.com/album/8e/album_25138.html
s300_51a15976c4c65fb2231755c870dce3e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3:50:27 上传)

s300_51a15976c4c65fb2231755c870dce3e6.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20 14:15:2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0#

转一段影评给大家看:

(转)  《锲而不舍》,根据真实事情改编的一部电影,讲述爱尔兰女记者Veronica Guerin的记者生涯——她在报道了教皇猥亵男童案之后,又不遗余力去跟踪调查当地的大毒枭,尽管受到了种种精神上肉体上的威胁,仍然不肯放弃。毒枭们怕败露事机残酷地杀害了她,但是她的精神号召起了更多的人反对毒品。最终毒枭们被一一抓获,毒品得到了有效的抵制。Veronica 成为爱尔兰人们心中的英雄。
  
   似乎我已经过去了那个容易被热情激荡的年纪,看着她不畏艰险一次次进出虎穴、贫民窟、警察局、法庭……我只是觉得辛苦,觉得敬佩,而不再因为她的热情唤醒自己内心的使命感。看着她与丈夫、儿子生活在一起的幸福画面,忍不住微微笑起来,同时也问自己,假设我处于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如她这样坚持呢?大概是不会的。
  
   新闻学了三年,理想却这样容易击垮了,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失望。小家的幸福与大家的发展相比的确算不得什么,不论是自己的理想也好,记者的使命感也好,眼前黑暗的现实也好,都需要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选择对新闻的执著。但我却看到,自己就是一个想要幸福平淡生活的凡人,当家人的安宁幸福受到威胁时,我一定就放弃了……这么想来有些令人沮丧,原来这就是自己对新闻的态度,但是更不想对自己撒谎。
  
   另一个感触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对于新闻的态度,决定着新闻的力量。在影片里的爱尔兰,人们都相信记者们将坚持正义,相信新闻界会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于是在Veronica被枪击后,她一瞬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各个电视台都在播放相关的新闻或采访,公交车上都画上了她的肖像,甚至**们都知道她是一个英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重视,她的新闻报道才有了力量,她的死才最终唤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如果换一个社会,同样的努力会有同样的结果吗?我看不见得。
  
   个人的力量究竟能不能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在某些适当的时机也许可以,比如陈锋报道的“孙志刚案”,比如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但是什么样的时机或者说社会条件允许个人力量的推动呢?我敢说在这两个著名作品之前,有很多媒体曾经报道过收容所状况,有很多摄影家拍过失学的孩子,甚至作品也不见得差,只是时机,这个很玄妙的东西阻止了他们发挥力量。大多时候,个人的力量仍然是那么微不足道。
  
   Veronica在枪击之后接受诸多采访,在电视节目上倔强坚定地说:“我不会让他们得逞,我要追查到底。”那一刻观众们都在感动都在喝彩,而我感受到的是媒体的强势。 影片中的毒枭们个个有权有势,咳嗽一声都让人心惊胆寒,但是面对媒体的诘问,他也只能是在电视机面前大发雷霆;新闻界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可以得人心,可以主导一切。如果一个社会中新闻媒体有绝对的话语权——且是有良知的负责任的新闻媒体,那是这个社会的福气;就怕连媒体也得不到真正的话语权。
  
   影片的结尾,人们在街道两旁凝望着Veronica的棺柩送葬。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带着庄重、肃穆,那种悲伤与崇敬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脏。画外音说,每一个爱尔兰人都会记得,Veronica死的时候,自己在哪个地方。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换来这么多敬意,真是不枉此生了。马斯洛的人“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就是这样么?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在尘世间碌碌无为的无名一世……人生,究竟求淡泊长久的小幸福,还是短暂但灿烂的辉煌?
  
   最后,提一下这部片子的配乐。我没有查到配乐大师的名字,很可惜找不到电影原声再听一遍。很多时候,片中的情节让我凝神,而音乐令我泪盈眼眶。爱尔兰的风笛带着不可抑止的感伤,悠悠扬扬,结尾处送葬时一个小男孩的歌唱,更让人感到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空旷。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