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音乐世界 [复制链接]

61#

再上一张日本传统乐器——萨摩琵琶:
萨摩琵琶为日本五大琵琶流派之一,曲目多取自日本古代故事。是日本民间的主要乐器之一。
这种琵琶用于欣赏或家庭娱乐。制作材料是以全部用桑木的为最上品,但是廉价的萨摩琵琶,只是腹板用桑,背面用樱、榉、朴等木材。形似乐琵琶,与乐琵琶相比,它的颈比较粗,上端龙虾尾的部分比较大。特别是腹板呈现出高凸形。柱特别高,有四个,第一柱与上端(承弦)很近(约5厘米),因此与第二柱之间的距离很宽(约13、5厘米)。乐器全长约91厘米,拨子的材料以黄杨木为上品,廉价的则用榉木。拨子的形状像打开的扇子,幅度小的这边约有21厘米,大的那边约有30、3厘米。
萨摩琵琶——战国时代,萨摩(古代国名,现在日本九州地区的最南部)的大诸侯岛津忠良为了教育武士的子弟,命盲僧渊胁寿长院创作一批道德内容的琵琶弹唱作品,从此琵琶在这个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流行,其流派成为萨摩琵琶。明治维新后,因为尊王攘夷运动的骨干力量多为萨摩藩武士,进入中央**从政的萨摩藩士很多,所以萨摩琵琶也传入东京,并逐渐向全国发展和普及。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注重内容,幽雅与悲壮并存。
平家琵琶——镰仓时代以来,琵琶法师中出现了一批专门说唱以《平家物语》为蓝本,即讲述源平两个武士集团战争故事的僧人。后来就单独演变成为“平家琵琶”这一流派。这个流派因为用故事讲述佛教所谓“万法无常”的法理,重视果报思想,所以在中世纪的日本很快普及于普通民众之间。据记载,在最盛期,光京都就有演唱《平家》的僧人五六百人。这个流派将传统的盲僧琵琶的技法和系统提升到了非常专业的高度。可惜的是,从应仁之乱到战国乱世结束,平家琵琶开始走向衰落,尤其是江户时代,因为普通市民的爱好纷纷转向更通俗的三味线和筝等乐器,平家琵琶成了少数武士和贵族及知识分子的风雅音乐,完全脱离了大众。
       天台声明的出现为盲僧琵琶的创立提供了基础,一般认为这种盲僧琵琶曲是形成于镰仓时代初的平曲的起源。琵琶这种乐器从古代雅乐里开始使用,所以又把这种琵琶称为乐琵琶。而盲僧琵琶和乐琵琶构造有少许不同。所谓盲僧,只是盲人打扮为僧人的模样,并没有真正皈依佛门,只是作为对属于寺院或神社的一般平民的称呼。那些作僧人打扮的盲人是在平家灭亡的记忆将要消失之际徒步流浪各国,伴随着琵琶的演奏将平家物语的词章演唱。词章完全是平家物语的内容,作者为信浓前司行长,因此平曲应是平家琵琶曲的简称。
平家物语——日本中世纪长篇历史战争小说。作者不详 。原称《平曲》,又称《平家琵琶曲》,为盲艺人以琵琶伴奏演唱的台本,只有3卷,后经说书艺人传唱、补充,加之一些文人校勘 、改造,在1201~1221年初步形成今传的13卷本。
《平家物语》主要叙述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平家物语》围绕平氏集团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的历史画卷。尽管作者有意把平氏的消亡归咎于他们为所欲为的恶行,但在客观上却道出了“贵族化”才是平氏走向衰败的症结,因而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平家物语》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王朝文学所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新的与王朝文学迥然有异的传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平家物语》开首的“祗园精舍”一段,为平家琵琶传来有数的名曲,如果不是流派中地位较高的弟子是没有演奏和学习的资格的。内容为《平家物语》原文的开始段落。所谓祗园精舍,即是佛教典籍中提到的释迦牟尼25年间说法的道场。其中有白银制造的“无常堂”,殿堂的四角有水晶制成的钟。门前有据说与天地同在,永不枯萎的“沙罗双树”……可这两棵圣树却在佛祖涅磐时同时花 色变白,最终枯死。此曲以佛教的“万法无常”的教义告诉世人,无论多么诱人的荣华富贵也终将消亡,只有看破红尘才能得到解脱……
       此张唱片的演唱者为筑前琵琶传人上原麻里,她很好的发挥了筑前琵琶凄伤哀婉的特点,把此曲演绎的悲壮而富有历史感。 歌词大意: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理昭彰。骄奢横浪不长久,只屑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宛如风前尘沙扬。






TOP
62#

介绍一支来自哥伦比亚的原住民乐团,乐团演奏风格为哥伦比亚当地民间传统音乐,演奏用的乐器有:沙球、鼓,当地土著人吹奏用的一种风笛,这种笛子是用木材,蜂蜡和羽毛制作而成的,是当地最原始的土著乐器之一。还有传统人声表演。   SMITHSONIAN FOLKWAYS公司出品。





最后编辑xiaobaxi 最后编辑于 2009-06-18 00:10:17
TOP
63#

(转贴)
边唱歌边生小孩子 西方歌手与呼麦
 呼麦做为一个偏远地区留传下来的歌唱绝技,其叫人不可思议的双声和超乎常人所能发出的高音或低音,的确令人动容,无怪乎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和世界音乐界对呼麦一直青睐有加。前者主要以研究、保存为主,后者则除了推广营销之外,也有不少西方乐团、歌手,或独自研发,或邀请呼麦传统歌手合作,逐渐发展出一种西方的“泛音咏唱”(overtone singing)来,譬如海克思(David Hykes)的“泛音咏唱团”(Harmonic Choir),从一九七五年在纽约创团以来,一直在泛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宇宙中迷航探测,其所录制的《听见太阳风暴》(Hearing Solar Winds)等CD,已经成了西洋音乐的里程碑了。
  除了音乐美学和歌唱娱乐方面的功能之外,呼麦原来可能具有的治病袪邪、与神对话的宗教仪式作用,在西方也日渐受到了重视。美国奥瑞冈州的顾德曼、英国伦敦的柏丝等等,十几年来一直定期推出深浅长短不一的工作坊,如“内在的声音”(Inner Sound and Voice)、“家族泛音仪式治疗”(Ritual, Resonance─Healing the Family and Ancestors)和“让世界恢复神圣”(Re-enchanting the World)等等,单看名称,即可知道他们企图藉由泛音咏唱,让学员从身心分裂的二元状态恢复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圆满境界。柏丝有位泛音工作坊学员,她的证词尤其叫人难以置信:“我一边唱歌,一边就把小孩生下来了!”
  荷兰的呼麦研究者、泛音歌手范‧汤可林(Mark van Tongeren)在他2002年的新书《泛音咏唱》中结论:“现在,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泛音是新的;但是,对未来的听众、歌者和音乐家,它将变得较稀松平常。泛音可以引发不同的知觉(perception)模式,把我们带到另一层的觉知(awareness),使得一般状态下无法感受到的强烈感动、灵视和情感涌现出来。这些强烈的经验不会自动发生,也不是每个接触泛音的人都能体验到。它们会突然地来临,让我们瞥见‘另一种真实’。”
  言下之意,似乎“另一种真实”的隐晦不彰,使得我们的认知、表达、沟通、行动在在出了问题,若是有幸,藉由泛音咏唱瞥见到“另一种真实”,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个结论可不可信?正不正确?这似乎已不再只是文字推理的问题了。你必须自己去听、去唱:尽管所有的典籍和科学仪器都在重复──“众生皆有泛音”──你还是必须自己听见了、看见了、唱出来了,呼麦对你我才能散发出那“另一种真实”的内在之光。
---------------------------------------------------------------------------------------------
呼麦」是图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译,原义指「喉咙」,即为「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双声」(biphonic)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另外,呼麦又称「蒙古喉音」。呼麦做为一种歌咏方法,目前主要流传於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卡开斯(Khakass)等地区。西藏密宗格鲁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两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来唱诵经咒的传承。
这张唱片是我在二手市场淘片时收到的,法国民族音乐厂牌OCORA1989年出品,对呼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张唱片,很有意思~~~





最后编辑xiaobaxi 最后编辑于 2009-06-18 23:53:17
TOP
64#

上一张捷克古乐:
一支名为The Karmína ensemble 的捷克古乐团,乐团主要演奏捷克古老的民歌民谣民间音乐,以及歌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包括圣乐和世俗歌曲。乐团有十一名成员,演奏超过50种乐器,除了古典乐器以外,还有当地古老的民间乐器,如小型齐巴伦琴(cimbalon,演奏方式像扬琴一样),kobza琴。
还有一种民间乐器fiddle,形状象小提琴,这种琴保留著其最初的民间“本色”。尽管在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形状上来说,小提琴和fiddle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在音乐内容、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等方面,两者是完全不同的。fiddle属于民间乐器,演奏民间音乐的fiddle没有像小提琴那样具有一整套练习方法、演奏艺术和音乐作品,内容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fiddle只用一把位就能够表现它的的音乐所需要的一切了。所以,演奏上不是非常严格,有许多fiddle演奏家将琴搁在手臂上演奏。fiddle演奏主要用于舞蹈伴奏和节庆活动,音乐都是快速音型的,带有强烈的符点、切分和装饰音风格,而且弓法多变复杂。fiddle民间小提琴的演奏者大多为业余爱好者,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传承曲调和演奏,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些民间曲调。







最后编辑xiaobaxi 最后编辑于 2009-06-19 11:40:39
TOP
65#

也门传统音乐:
也门地区最早的伴奏乐器“米兹哈尔”,属于阿拉伯柳特——乌德('UD)的前身。





TOP
66#
TOP
67#

我对藏密喉音很感兴趣,自己也练习过,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这种喉音发声方法是依靠假声带的震动发出的气泡音,很低沉,据说擅长这种声音的,人在房间里发声的时候,连窗户纸都会震动。
这种发声方法,与蒙古族的卡基拉,呼麦的唱法非常相似,其发声原理是一样的。
TOP
68#








最后编辑xiaobaxi 最后编辑于 2009-06-21 15:28:59
TOP
69#

一张布隆迪鼓乐
the drummers of Burundi



最后编辑xiaobaxi 最后编辑于 2009-06-23 01:35:51
TOP
70#

小书架--------35a   1sc   皇太子
大书架--------5/9   m30   jbl4312
听民族音乐以上哪个箱子最适合?
TOP
71#

乌干达歌手Geoffrey Oryema

父亲节,偶然在一张《voyage music volume 1》(《音乐感觉之旅》)中听到乌干达歌手Geoffrey Oryema演唱的《No Ballads Ballad》,震撼!这张专辑是我几年前在石牌捡到的,专辑中还收集一首中央民族乐团与让.米歇尔雅尔合作的《渔舟晚唱》,电子合成器的效果让人感觉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
从网上找到《No Ballads Ballad》的试听地址:
http://www.foodb.net/14/fde67f1c/81eb3d1d/dd959732/
TOP
72#

有张苏联的三角琴
TOP
73#

本民族乐器最看好古琴,其次是萧
TOP
74#

多好的帖子啊,先顶上来,明天再贴。
TOP
75#

巴西东北部地区传统音乐:
Banda de Pífanos de Caruaru:
Assembled in 1924 by Manoel Clarindo Biano and Benedito Clarindo Biano in the countryside of Alagoas (Northeastern Brazil), the Banda de Pífanos de Caruaru remains to this day as one of the most traditional instrumental groups in Brazil. The current members are sons and nephews of the original members. The first recordings happened in 1971, when the band performed a series of shows in Rio de Janeiro. Their unique sound, comprised of pífanos (fifes) and percussion, was discovered by BPM stars like Gilberto Gil, who recorded "Pipoca Moderna" (with lyrics by Caetano Veloso) on his album, "Expresso 2222" (1972). In 1999, the Banda de Pífanos had the CD "Tudo Isso É São João" released through the record label Trama.




TOP
76#

世界民族音乐这些东西听的人不多,专业界都不太听这些东东,如果LZ不是专业人士那太了不起了,佩服佩服。国外的大学从50年代就有这门课程,很多录音都是现场拾音,虽然不HI-FI但很有价值。
20090623436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5 8:21:58 上传)

200906234364.jpg

TOP
77#

关注爱尔兰古乐器
TOP
78#

都是非常好听的。
20090625437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76.jpg

20090625437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77.jpg

20090625436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68.jpg

20090625436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66.jpg

20090625436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67.jpg

20090625437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75.jpg

20090625437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5 14:55:09 上传)

200906254372.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6-25 14:55:09
TOP
79#

阿拉伯器乐,2弦拉巴卜琴(Rabab),一种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等阿拉伯国家。
拉巴卜的种类、形制较多,最主要的有4种:第1种乐器的外形与蒙古马头琴相似,长颈,共鸣箱是长方形或菱形,两面均蒙以羊皮。其中只采用一根琴弦的是说唱艺人用来自拉自唱的称为诗人拉巴卜;采用两根琴弦用来为歌唱伴奏的称为歌者拉巴卜。这种乐器流行于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第 2种乐器是在半球形的葫芦、果壳上蒙以皮膜,长颈,流行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利比亚等国。第 3种乐器的琴头是尖的(常用象牙、牛角制作)琴体呈心形(上大下小),蒙以羊皮或牛的膀胱膜。它的弦轴特别长,有2~3根琴弦,流行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第 4种是一种短颈的船形二弦琴,它的特点是在琴体上部贴一层饰以镂花音孔的薄铜片,按五度定音,用一把金属弓演奏。这种乐器常用于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的传统音乐“安达卢西亚”中。
拉巴卜琴演奏家Hadji Abdelkrim Rais:



TOP
80#

我先顶了再说,我喜欢这张民族音乐。开眼呢。
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6/27 3:43:26 上传)

5.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