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装修时也制作了两个,放在音箱后部的角落,前面说了是320X40X20CM。用15MM的木板(记不清了),内用40MM的木条间隔50CM作横档,木板开8-10MM的孔,内部全部塞满吸音棉再用双层厚布封住。这个其实是薄板共振和亥姆霍兹共振的复合体。由于是固定的,我无法比较有和没有的区别。不过有个问题,整个腔体在63Hz附近有声染色现象。装修完毕后,用Spendor3/1P时,请过朋友来听过,非常恐怖,木板振动带着顶棚的吸声吊顶一起振动。后来调整过几次,就好多了。手上有Jennifer的那张人声发烧碟中的一首,在开始时低频会听到明显的声染色,蔡琴的渡口不明显(一般人听不出,但是我提醒后还是可以察觉的),其他的片子就不容易察觉了。现在用斯大林就不同了。
对于亥姆霍兹共振吸声腔,我个人的意见是:
1。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用的,也必须测量出房间装修后的频率响应后。否则是无法确定亥姆霍兹共振吸声腔的中心频率的。声学设计,实际结果和设计结果相差太大,就是专业的人士没有经过实际的测量,也是没有把握的。
2。制作时必须考虑刚性,密闭和颈部尺寸的精确。这三点保证不了,实际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肯定有偏差。
3。吸声量A,如果A值太小,只能部分消除。还有摆位,应该找到目标频率处,房间内最严重的地方设置。
以上都是我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