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市人的乡愁---来聊聊中国民歌吧 [复制链接]

查看: 18349|回复: 146
41#

公牛 在 2007-1-5 22:06:13 发表的内容
期待商隐兄的好文!


恐怕要让公牛兄失望了,俺只有唱片,却不懂民歌啊。
TOP
42#

王洛宾的歌曲我记得好像百利出过不错的版本!
TOP
43#

这张是王宏伟的西部歌曲专辑。我对王宏伟的印象来自于一次上海某流行音乐颁奖晚会中,小王现场拉了一嗓子,震惊四座,把内地香港台湾的著名流行歌手给镇得面红耳赤,实在是天籁之声啊。

但是这张唱片我有些失望,他唱的是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没有味道,只有嗓子。[upload=jpg]Upload/2007152212349870.jpg[/upload]
TOP
44#

我倒是觉得,金铁霖很多时候是削足适履。
TOP
45#

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民歌是其它一切艺术的基础。但是,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句话呢?民歌是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它是一切艺术中最为根源,也就是最为低层次的东西。
168的很多乐友都是西方音乐的发烧友,但是我们接触到的西方音乐,都是以巴洛克以后,专业作曲走向正轨以后的音乐为主。那是说明西方没有民歌吗?(当然,西方的“民歌”定义和我们国家的不尽相同,这是另话)。不是的。和我们国家的音乐发展相比,西方更早地完成了从民间到专业作曲的过渡,而我们只是从炮轰国门之后,艺术伴随政治引入中国,才学习西方,慢慢地走向专业的道路,我们的路才刚开始,还有很漫长的日子。
我没有贬低民歌的意思,但是我想说明的是,中国的音乐不能没有民歌,但是只有民歌,那是仅仅不够的,只有专业音乐的创作,才是真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发展的最高体现。没有作曲家的参与,音乐只能一直呈现出游离的、没有方向的状态。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就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所有音乐就像春秋战国一样,各自为政。一直不能形成自己民族的音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对而言,只有乐学和律学的情况要好些)。
其实西方的经典作品中,也常常会存在着他们的民歌的身影的,只是由于文化背景的隔阂,我们听着他们的民歌,不会觉得那么“土”而已。比如著名的贝多芬的《欢乐颂》,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德奥民歌的模样:音域狭窄,级进为主,转折处为象征光明的大6度跳进……只是我们听着不像民歌吧?呵呵!更不用提浪漫后期时所谓民族乐派的音乐了,那当中几乎所有都是从民歌或者其它体裁的民族音乐里提取因素再加以发展的……但是这些来自于民歌的作品,同样是世界上所有音乐中经典的经典。
我们不能缺少民歌(所以要保护),因为没有民歌,我们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根”。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民歌,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音乐永远都会是个长不大的侏儒。
一点小意见,欢迎大家拍砖指正……
TOP
46#

我确实想拍的,可是砖头举起来了的时候,发现你说的很有道理,梁祝小提琴曲几乎全篇最直接地使用了越剧的旋律,属于最初级的。
TOP
47#

德国巴伐利亚的民歌,用假嗓演唱,很有特色.但现在很少听到了.
TOP
48#

想了想这块砖还是要拍下去。我从不认为民歌是低层次的,不能因为欣赏民歌的听众主要是劳苦大众就认为是低层次,而欣赏交响乐都是白领精英就认为是高层次,这样区别就如同说某个群体的文化很高级,某个群体的文化很低级一样形而上学。

就一个外行看来,可能从音乐学上来说,民歌比较简单,古典乐体系比较复杂。对音乐欣赏角度来说,民歌的审美价值就比较单纯而朴素,能直入人心,抨击灵魂的深处。而复杂的音乐往往被体系中更多的形式和构成所打动沉醉,更有可能忽略其最单纯的部分。
TOP
49#

溪秀兰 在 2007-1-5 21:59:19 发表的内容
呵呵!  说得好:“只一个醉字了得,千回万转,醉死方休。”我当然觉得她棒极了。  

只要是正版,并且和她有关,无一例外我都不会放过!!! 无论CD、LP、录音磁带。无论引进版抑或原版.

迄今我也没收集齐全,很遗憾




我前两天见到一张溪秀兰 的LP卖75元不知价格高了没有?
TOP
50#

看了师兄此贴,自己觉得很惭愧,自己听乐范围太窄了。印象深刻的是普奇尼的《茉莉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